小学语文-济南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济南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济南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济南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济南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组教材“父,读中感悟。学生则通过多层次如初读,细读,精读多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的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走近父亲。主干问题很明显: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选择了三个教学点:分别是一句话“谁愿意帮我”;一个场景“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形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并且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17《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课文中所多次出现的表达方法,如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在前面学过的课文中也有所了解,但是本文的人物描写是有目的,有指向的,是反映人物情感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学到的是为了反映人物思想品质,而运用了各种的描写人物的方法。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评测练习1.写出反义词和近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绝望()()昔日()()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请选择。(1)“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高兴难过坚定)(2)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惊喜难过坚定)(3)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高兴难过激动)3.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外貌描写的句子:好处:5.想像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写下来。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通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感受他对儿子深深的爱。教学准备有关地震的常识\地震短片及背景音乐课文插图幻灯片若干教学过程一,

揭题1、导入:地震,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1976年,我国唐山就发生了大地震,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整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20多万人丧失了生命。1994年1月17日,在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地震。2、播放地震短片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有60多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4千多座房屋毁坏,2万多人无家可归,灾难,使许许多多的人家破人亡,泪洒街头。但是,几乎历史上的每一次灾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都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这次地震中,就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请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成果(谁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注意“废墟”的读音。(幻灯阿曼达洛杉矶废墟瓦砾爆炸昔日混乱)结合刚才所看到的短片和图片,你能理解“废墟”和“瓦砾”的意思吗?(师:除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通过画面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2、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整体地反复阅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文章是怎么赞美这对父与子的?(幻灯: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们也来赞美这对父与子吧,读——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什么说他们无比幸福?)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些“为什么”。三、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请同学们认真朗读1-12自然段,划出能感受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指名说自己找到的句段。1、(幻灯: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什么了不起?(3)还有谁也划出这段话?指名读。你能读懂父亲看到教室变成一片废墟时的心情吗?(悲伤、绝望,以为阿曼达可能死了。)所以,他大喊——(请你喊出来:阿曼达,我的儿子)(4)在这痛苦和绝望的时候,促使他挖掘废墟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这个信念是坚定的,请再坚定地读——(是啊,信守诺言而又努力实践诺言的人是了不起的。)2、幻灯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些什么?(父亲挖了很长时间,36小时)(2)幻灯:用心比一比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一直挖了36小时,没人来阻挡他。师: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两个句子,哪句话更能触动你的心?为什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是多么漫长而又艰辛的挖掘过程。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吧。)3、再读这两句的后半部分,说说还有什么发现?“再”,曾经有人阻挡他。谁阻挡过他?(有些人,消防队长,警察)怎么阻挡他?请你读,读出好心人劝阻的语气。(你能读懂人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吗?那请你再读)(1)幻灯:“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谁愿意帮助我?”“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2)那么,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幻灯出示: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3)面对人们的阻挡,父亲有什么失常的举动?(幻灯出示父亲说的几句话)(4)但是,他真的失常了吗?(同学们别急着给答案,请小小组分角色读读这几句话,要求读的时候,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相信你们很快会读出答案的,开始吧。)指名说,不失常,为什么?(5)导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要救儿子!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儿子在一起!所以,,当有些人阻挡他时,他说——,消防队长阻挡时,他说——,警察走过来时,他还是说——)于是,再也没有人来阻挡他,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他孤军奋战,继续挖掘,直至“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4、幻灯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读句子设身处地想一想:父亲在挖掘废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那些困难?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说,再读。(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就是父亲!他信守诺言,历尽艰辛,永不放弃!所以,这不是简单的两句话,它分明是一首爱的赞美诗啊!5、、(幻灯)(配乐:唐山地震背景音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眼睛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想再读读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2)谢谢你们。从你们的朗读里,我感受到了父亲挖掘的漫长和艰辛,也听出了你们内心深深的感动。四、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爱,就是这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在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父亲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父子相见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父子俩相见的那段朗读)1、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听到有人挖掘的声音,情不自禁地喊——(爸爸,是你吗?)高兴吗?再喊——2、父亲听到儿子的声音,此时又是多么激动,请你帮他喊出来——(阿曼达,我的儿子!)刚看到一片废墟时父亲是悲伤的喊——,此时,终于找到儿子了呀,再惊喜和激动些,喊——3、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在场,看到这无比激动幸福的一幕,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伟大,了不起,坚强,有责任心,信守诺言等)那么,你解决了那些疑问了吗?(结合板书:画出两颗心)了不起的父亲创造了奇迹,使儿子劫后余生,父子团聚了,他们是幸福的!让我们再带着赞美带着敬佩也带着对他们由衷的祝福,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么,为什么说在阿曼达也是了不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走进阿曼达的精神世界,相信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板书:?)五、读了这篇文章,相信同学都会被这伟大的父爱深深感动。是啊,父爱如山,高大巍峨;父爱似水,流淌心扉。同学们,回去后请你们也写一首小诗送给深爱着你们的父母,好吗?六: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亲————“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儿子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效果分析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整个课堂,围绕学习目标,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教学亮点分析:第一,教与学的过程有着浓厚的探讨意味。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也随之形成,再加上小孩子普遍的竞争心理,所以讨论很激烈,无形中,学生会在讨论中解决了浅显的问题,而留下更有深度的问题向老师汇报。第二,通过朗读,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父母之情,学生日日都在感受。其情平实无华,却在细微之处,孩子们没有机会去体会那么轰轰烈烈的情感爆发。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正能体现这种情感,我们以“情感”为主线,抓住文中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不停地挖,经历了好心人拉住他、消防队长挡住他、警察劝他、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摇头叹息离开他,引导学生切身想象父亲当时的心理,让学生感同身受,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中,体会到父亲此时此刻即使疲惫不堪也不愿意放弃。然后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可以说朗读使学生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1、学生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不够,导致对句子的理解不是很到位。2、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把学生的起点放的比较高一些,在简单的导入到文本之后,我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在本课中我设计了句子作比较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学生在体会到这个程度之后,老师把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这伟大的父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上我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策略,抓住本篇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了不起”是关键词。课文中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既然课文最后写道“了不起”,那么前面的内容就会有所交代。通过阅读,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