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2.我国新疆地区瓜果较甜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小C.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D.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

3.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4.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5.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K生物被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8.()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9.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10.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1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12.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13.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14.生态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观和综合观B.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C.与其他科学结合D.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15.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6.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m则共内分布型是

A.随机分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1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18.领域的特性不包括()。A.更换性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

19.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20.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2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2.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23.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24.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5.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A.植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B.动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C.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D.植物繁殖体的爆发

26.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27.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28.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29.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油菜C.菠菜D.晚稻

30.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二、填空题(20题)31.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32.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33.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34.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

35.地球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______。

36.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链。

37.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38.水循环的驱动力是______。

39.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

40.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__________。

41.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42.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43.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这类生物就是______。

44.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______生态因子。

45.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_。

46.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线方向垂直;而中午光照强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47.土壤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______。

48.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______两个方面。

49.禁止使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气圈的______层。

50.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三、判断题(10题)51.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A.正确B.错误

52.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区域环境。[]

A.正确B.错误

53.氮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54.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A.正确B.错误

55.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56.各种物质只有借助于水才能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

A.正确B.错误

57.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生态入侵。()

58.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生态幅较窄的因子。()

A.正确B.错误

59.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A.正确B.错误

60.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四、简答题(10题)6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哪些方面?

6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63.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4.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65.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66.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7.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68.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69.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70.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5题)71.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72.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73.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74.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75.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六、单选题(0题)76.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D

7.D

8.D解析: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应当是次级生产力,A项初级总生产力指光合作用的总速率,B项指减去呼吸植物体的能量贮存速率,C项指扣除异养消费者用去的部分,初级生产者的贮存速率,故选D。

9.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10.A

11.D

12.C

13.D

14.A

15.A

16.B

17.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18.A

19.D

20.A

21.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22.A

23.B

24.A

25.C

26.B

27.C

28.C

29.D

30.B

31.植物性生产

32.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

33.净生产量

34.资源利用性竞争

35.生物圈生物圈

36.腐屑

37.氮、磷

38.太阳能太阳能

39.主导因子主导因子

40.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41.亚硝酸盐

42.共生关系

43.消费者

44.间接间接

45.沉积岩沉积岩

46.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47.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48.运动

49.臭氧臭氧

50.生物地化循环

51.B

52.B

53.B

54.A

55.Y

56.A

57.N

58.A

59.A

60.Y

61.(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62.(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63.答案见解析(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64.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65.(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66.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7.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8.(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69.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

70.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71.(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72.(1)微管组成纺锤体,参与染色体在赤道板处的排列以及向两极的运动。(2)微丝组成的收缩环,参与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3)核骨架和核纤层也是广义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地破碎和重建,也是细胞分裂重要的环节。

73.(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74.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