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课堂导入走进西部,我们认识和了解了扎根戈壁的白杨。白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不软弱,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看得出,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白杨。《白杨》一课中,作者对白杨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并且在赞美白杨的同时,还赞美了——(新疆建设者)。这种借赞美事物特点来赞美人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本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白杨》,看作者如何借赞美白杨来赞美人。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中写白杨特点的语句为大家读一读?生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写的是白杨树的特点,却让人感觉到作者同时赞美的还有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赞美白杨的同时在赞美人?生分析具体语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对环境不挑剔,不管在哪儿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新疆建设者对环境也不挑剔,祖国需要他们到哪儿,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落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借赞美白杨赞美人。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从“不管……不管……总是”可以看出白杨树不怕任何恶劣环境,新疆建设者也是不怕任何困难。所以说,作者在借赞美白杨赞美人。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坚强”“软弱”本来就是写人的品质的,这里用来赞美白杨,也说明作者在借赞美白杨赞美人。师:是的,白杨与新疆建设者之间有共同点,赞美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可以借赞美白杨来赞美人。我们齐读来再次体会。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觉作者在借赞美白杨赞美人?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爸爸以物自勉,表明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为新疆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师:是的,白杨是值得赞美的,如白杨一样的新疆建设者们同样也是值得赞美的。师: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有这种感觉?生:“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此时,在爸爸的眼中,那几棵小树就是自己的子女,更是千千万万的新疆建设者的子女,他相信他们会如同小白杨一样在新疆茁壮成长,为新疆建设出力。师:是的,爸爸这样的新疆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值得赞美的。我们共同来看一下。(整体感知,明确借物喻人写作方法在本课中的运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些句子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在借赞美白杨赞美人,体现了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特点当然必不可少。你看,作者通过对白杨树与新疆建设者的相似点进行赞美,抒发了对物对人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物内心的表白,进一步增强了对人对物的赞美之情,达到借物喻人的目的。并且,这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达更含蓄,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齐读感悟)师: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用到。还记得是哪些文章吗?生:《落花生》、《梅花魂》出示相应语段。师:在《落花生》一课中,作者借赞美落花生赞美了什么样的人?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同样也用较多的笔墨写了落花生的特点,为了突出落花生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生纷纷说)师:一起说。生:与其他事物作比较。师:它与什么事物作比较?课件中“桃子、石榴、苹果”变色。生:桃子,石榴,苹果。师:正因为作者写落花生的特点写的比较具体,突出了落花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了悟出的做人的道理,表明自己愿做落花生一样的人。齐读感悟。还有《梅花魂》:(出示相应语段)作者写了梅花的特点,并且由此想到了具有这种品格的有气节的中国人,在此基础上同样也借赞美梅花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期盼。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些内容?(一生朗读)师:读得真好,很有感染力。掌声送给她。(同学鼓掌鼓励)师:我们在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时候在内容与结构方面应该怎样去做呢?师生共同总结: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特点是主要的,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你要赞美什么样的人,可以在写物的基础上写人,写具有同样品质的人,抒发对人对物的赞美之情。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借赞美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愿望。师:内容与方法固然重要,事物的选取也很关键。我们之所以可以借赞美白杨来赞美人,是因为白杨与新疆建设者之间有——(相同点)。所以,我们选择事物时,应该以什么为标准?(特点鲜明,与人的品质有相似点)事物特点鲜明,在咏物诗中体现比较明显。老师考考大家:这是一种花,它能够在风雪中“凌寒独自开”。生:梅花。读王安石的《梅花》感受诗中事物鲜明的特点。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更多的咏物诗来读一读,更好地体会诗中事物鲜明的特点。师:古有咏梅诗,今有《梅花魂》,梅花一直被人们争相赞美,我们也来夸一夸这风雪中的梅花。生想象着要赞美的人夸赞梅花。师:经常被人们赞美的事物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生列举:蜡烛、牛等事物,同时说明它们经常被用来赞美什么样的人。师:现在,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要求写出事物的特点,能够借赞美事物来赞美人。(生写作)交流点评:共同点评两名同学的作品,让学生明确点评的标准与方法,感受突出事物特点的具体做法。之后让两名写蜜蜂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体会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的笔下不一样的特点布置作业:1.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2.推荐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本班学生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不是很难。但是,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多,所以对新疆建设者身上所具有的奉献精神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预习课文时,让学生多搜集有关新疆建设兵团的事迹,多了解,对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更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仍然是要先读进去,再想开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借赞美白杨来赞美新疆建设者的写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不错,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理解到位,并且表达清楚,叙述有条理。通过本节课的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效果分析【效果分析】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本次读写结合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通过课堂上对《白杨》、《落花生》、《梅花魂》等具体语段的分析、领悟,学生对这种文章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一些方法的运用已经初步掌握,只是还处于表层阶段。为了加深这种认识,提高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能力,我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得到说和写的训练。例如与其他事物作比较来突出事物特点这种方法,在说、写的不断强化下,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运用,恰当表达。课堂中口头赞美梅花,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学生会从具体的语句中明白写事物特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写,怎样做会将事物特点写的更具体、生动一些。而从最后的小练笔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借物喻人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所以说,这堂课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一、教材解读《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儿。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和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品质之间的想通、相似之处。二、对句子的理解。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的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的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借物喻人的连接点。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新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应了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任选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要求写出事物的特点,能够借赞美事物来赞美人。任选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要求写出事物的特点,能够借赞美事物来赞美人。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本课是一堂读写结合课,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文中体现借物喻人写法的句子上,让学生重点体会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确作者借赞美白杨来赞美新疆建设者的写作意图。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借物喻人”,相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儿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更到位,我尽量将这种写法直白浅显化,使学生明确:借物喻人,实际上就是通过赞美事物来赞美人,把笔墨主要用于赞美事物特点,通过直接赞美事物达到赞美人的目的。课文中写白杨树特点的语句很集中,也很易于理解。所以,我在让学生感悟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学生有了对新疆建设者的品质的认同之后,在理解爸爸的表白以及看到小树成长时的微笑就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理解是写作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这种写作方法的运用,我还将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落花生》和《梅花魂》中运用借物喻人的语段让学生重新温习,更加明确这种写作方法最基本的就是对事物特点的描写,通过对事物特点的赞美来抒发对物对人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联系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写一写,或者通过人物表达内心的愿望与志向来增强表达效果。学生在明确了具体的写法之后,再讲明对事物的选取应该以什么为标准。这样,学生对事物的选取以及写法的运用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写起来就会很容易。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我在安排写的训练之前,安排了一个说的训练,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知道从何处着手去写。并且,在写作的时候,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让一些学困生也能够知道如何去写,我给学生出示了有提示内容的样本。这样,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达到本堂课的训练目的。借物喻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课标分析【课标分析】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_语文_小学_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基于此,我把本课的课型定义为读写结合课,意在让学生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中品味白杨与新疆建设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品味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感悟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进而能够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语文新课标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习《白杨》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些资料,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