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市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市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市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市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四、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记住DNA复制的概念。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五、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方式时,启发学生去思考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如果是这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那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证明你的假设?再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科学家是怎么知道需要这些条件的?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条件外,还可能需要什么条件?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强化素质教育。对于DNA复制的过程,学生是没有办法去探究的,但这一部分又比较抽象,我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采用拉链作为模型,让学生对比拉链的拉上、拉开和课本上介绍的DNA复制过程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二)学法设计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条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媒体选择1.多媒体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2.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3.拉链四个七、教学程序设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DNA可能的复制过程,并用实物展台展示成果,提出假说。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DNA可能的复制过程,并用实物展台展示成果,提出假说。利用课件复习DNA双螺旋结构,引入新课。引导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并和小组结果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并和小组结果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结,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联系。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rg和Meselson、Stehl的试验,验证假说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结,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联系。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rg和Meselson、Stehl的试验,验证假说八、教学过程展示课件并提问: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以此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1958年Meselson和Stehl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然后把这些细胞移入正常的含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不同时刻(复制不同代数后)收集细菌样本,从中提取DNA,再将提出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密度大的DNA在试管的上方还是下方,密度小的呢?中等的呢?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巡视学生的活动,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展示科学家的实际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请同学们思考DNA复制至少需要什么条件?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些条件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1958年美国生化学家Kornberg在试管中用脱氧核苷酸合成DNA。他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入到含有四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和适量的Mg2+的人工体系中,并没有发生DNA的合成,当加入少量的RNA作引子和ATP作为能源物质,经保温孵育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发现其中的DNA的含量增加了。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上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内容,总结DNA复制大体上分为几个步骤。教师通过拉链来模拟DNA复制过程。提出问题:拉链中的各个部件各代表复制过程中的什么?复制代数和DNA数目之间,及与含母链的DNA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DNA复制过程是否就是完全像拉链的开合?九、课堂测评1.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A.1%B.2%C.25%D.50%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C.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均可作模板3.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l、G2代细胞。再从G0、Gl、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G0、Gl、G2三代DNA离心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