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与运做_第1页
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与运做_第2页
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与运做_第3页
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与运做_第4页
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与运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管理与运做主讲:卢芳亮第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课程辅导(第三章)---信息化规划

第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这一讲和下一讲我们要学习信息化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其经营战略规划过程,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规划与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学习目标:

☺了解经营管理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掌握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信息化规划一、企业经营战略二、信息化战略规划三、信息资源规划第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想推出了联想科技奥运战略和人文奥运战略——将以卓越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北京奥运会,同时在全球传播奥运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另分析实例3-1)一、企业经营战略1.什么是战略2.战略管理过程3.企业经营战略4.战略规划第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什么是战略(1)战略的定义战略一词源于军事,“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的经典军事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战略,就是表明企业(组织)如何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使命就是企业的目的,也就是其存在的理由。它使企业的竞争优势达到最大,竞争劣势达到最小。

第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企业战略结构公司战略:描述企业总的方向经营战略:一般是在产品或事业部层次上,重点强调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品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经营战略包括竞争战略与合作战略。职能战略:为营销、研究开发等职能领域所采用,它们通过最大化资源产出率来实现公司和事业部的目标和战略。它考虑如何建立和培育能力,以给公司和事业部带来竞争优势。第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关键战略问题企业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如果不加改变,一年,两年,五年或十年后企业处于什么位置?此结果可以接收吗?若不能接受前面的结果,管理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由此会带来哪些风险和回报?2.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包括四个基本阶段: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

第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环境分析: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还要分析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被称为4大战略因素。

第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战略制定:是考虑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为更有效的把握环境中的机会和躲避威胁而开发的长期计划或战略规划。战略制定过程包括明确企业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形成战略,确立政策指南。

第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战略实施是通过行动计划、预算、规程,把战略与政策推向行动之中。

(4)评估与控制就是监测公司的活动与业绩,其目的是比较实际业绩和预期业绩,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各层次经理要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行动,解决问题。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企业经营战略(1)企业经营战略定义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提高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分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总体谋划。经营战略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和纲领性的特性。企业经营战略的要素构成:产品与经营领域企业的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作用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经营战略规划过程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环境分析过程战略决策过程战略规划形成和完善过程4.战略规划的方法SWOT分析矩阵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

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SWOT分析矩阵:

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二、信息化战略规划1.IT“黑洞”2.信息化战略规划3.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步骤4.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报告内容5.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

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IT“黑洞”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大量IT投资无回报或回报率很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IT投资“黑洞”,简称IT“黑洞”。

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IT“黑洞”的成因很多,如各部门不愿意改变原有工作流程来适应新系统;组织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方式推行受阻;虽然应用了管理软件系统,但原有的手工业务处理模式没有更新;各部门采用的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信息一致性与共享机制未能形成;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无以解决;员工素质不能大幅度提高,新的团队精神难以形成等等。这些原因最后导致管理软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即使勉强保持系统运行,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于是出现IT“黑洞”。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信息化战略规划(1)信息化战略规划定义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信息化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之一,要为企业总体发展目标服务,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而制定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的支撑和推动十分重要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目标业务匹配。是指实现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业务目标的匹配。竞争优势。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选择信息技术、发展创新的战略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建立有效和高效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计划,这里的资源是第二章里讲到的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硬软件设备、数据、网络和信息人力资源。技术结构。制定技术政策,设计企业IT基础结构。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作用:①识别信息化关键需求,制定信息化目标和长远规划。②设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实现全局性的优化整合。③形成信息化治理结构,为具体系统的建设提供管理规范和标准。④在组织内部达成信息化建设共识,创造变革的有利环境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步骤(1)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基本步骤基础信息调研;能力和现状分析;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战略制定。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是最终成果。(2)企业信息化战略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企业发展战略、使命和目标;2、企业商业环境、业务模式及流程;3、企业竞争策略和信息化的战略意义;4、企业业务流程分析及流程改进方法;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企业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的实现方式分析;6、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架构模型规划;7、企业信息化业务应用架构模型规划;8、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组织保障计划、项目推进计划。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信息化战略目标的确定步骤:①公司战略和经营模式分析;②企业竞争力分析;③业务流程分析,找出业务流程中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并加以分析;④信息环境分析,现有信息系统分析,外部信息技术及解决方案发展状况扫描,差异性对比;⑤综合分析并提出企业信息化能力与目标,根据“信息应用的策略机会”得出信息系统引入策略、信息关联资源策略等,确定信息化项目优先顺序。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信息化架构设计制定公司完整、集成的信息平台体系架构,使其支撑公司的整体战略、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与业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详细的可实施的技术体系结构,包括基础设施、使用标准和安全策略、数据资源分布策略、系统集成策略等,图3-3信息化总体架构图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信息化战略实施与保障策略设计主要包括:根据信息化战略架构设计,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预算;制定信息化战略宣传与信息化全员培训方案;构建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构建价值评估体系(系统成本效益分析体系);构建项目管理体系;制定年度计划等。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6)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报告内容(参考)环境分析: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信息技术标准项目分派和管理。

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信息系统架构法(ISA)价值链分析法(VCA)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集合转移法(SST)组合规划法(PP)战略信息系统法(SISP)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BPS:BusinessSystemPlan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IBM提出的,也称业务系统规划法,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 BSP法的基本思想:信息支持企业运行。 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变动具有适应性。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信息系统架构法(ISA)信息系统架构(InformationSystemArchitecture)方法力图像建造楼房一样,采用系统性的方式开发信息系统。即描述出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ISA从三个方面描述信息系统的架构:☺描述对企业重要的对象的数据;☺操作这些数据的过程或功能;☺信息系统物理组成部分的位置。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价值链分析法(VCA) 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Analysis)是从上一节中提到过的波特价值链分析演变而来的,这种方法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能起关键作用。 价值链方法将一个组织看成一些列输入、转换与输出活动的集合,而每一活动都可能相对于最终服务或产品产生增值作用,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做出贡献,利用信息技术在价值链中识别并放置“信息增强器”,进行增值,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案例】海尔集团的信息化(4)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是20世纪70年代MIT推出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源于组织目标,即组织系统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在商务活动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的活动。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通过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关的问题,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并帮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发掘新的机遇。 其优点是能够直观的引导高级管理者综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但在进行较低层次的信息需求分析时效率不高。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包括:①了解企业目标②识别关键成功因素③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④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战略集合转移法(SST)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是一种将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战略相关联的方法,它能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信息化战略。这种方法将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有使命、目标、战略与其它战略变量(如重要的环境变量约束、管理习惯、改革的复杂性等)组成。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6)组合规划法(PP)组合(Portofolio)一词是指在信息系统上投资的数量和类型,组合规划(PortofilioPlan)是指对未来的信息系统投资的数量和范围的决策。它是确定规划层次和资源以及IT组合影响的方法。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组合规划基本思想从战略影响中标出企业现存的和未来的IT应用组合的特征,即其对企业生存前景的影响。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7)战略信息系统法(SISP)战略信息系统规划(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Planning)的目标是对组织IT基础结构的所有可能投资中确定一种特定的IT应用类型,并且规划其实施,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所谓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一个企业可以从三种方法中得到竞争优势:◙尽力在生产和销售成本上比竞争对手低;◙建立独特的产品形象和品牌;◙建立一个垄断的市场。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战略信息系统必需支持以上一个或几个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不然就不能被认为是战略信息系统。例如微软曾利用R/3取代了全球26个分支机构的33个财务跟踪系统,这项工程历时10个月,耗资2500万美元,但实施后每年给微软节约1800万美元。目前,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帮助企业保持与竞争对手有同样的成本,或得一定程度的区别或者帮助建立垄断市场,即支持某种市场战略。

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战略信息系统:应该是能够驱动整个市场战略的系统,即竞争优势最终依赖于建立和运作信息系统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竞争优势都有生命周期,许多战略信息系统很快被迫成为维持生存的基础性应用。战略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创建竞争优势。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法主要策划如何利用IS帮助企业获得战略优势、提高效益和效率,支持公司战略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部分,如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

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可分成五类:“商业导向的”,即由商务战略得出信息系统战略;“方法驱动的”,即通过咨询公司或专家建议确定一种“最优”方案;“行政管理的”,即依靠投资回报率分析,确定信息系统方案;“技术性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公司范围内的IT架构;“组织的”,其特点是分散规划并强调IT领域的连续性。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下一讲内容三、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孤岛什么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内容信息资源规划相关技术----需求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相关技术-----系统建模基于IRP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解决方案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信息孤岛”在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

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信息孤岛”的成因 信息化发展的阶段产物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规划(2)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已有孤岛的消除:采用升级替换、建立接口、集成平台方式防范产生新的孤岛:统一规划、明确信息需求、理顺企业的数据流、确定统一的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接口标准和规范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信息资源规划(1)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是运用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开发。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在正确的信息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开发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系统。

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从一些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效果看,主要问题是:侧重网络建设规划,在网络构筑方案和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规划过细,而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规划过粗,甚至没有。信息资源整合缺乏可操作性,只提出空泛的目标,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集中管理等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缺少数据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规划。应用系统规划没有制定业务流程重组和总结提升先进管理模式的策略,缺少如何集成已有应用系统的办法,在新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是ERP软件)选型方面描述过细,甚至形成“企业信息化=网络+ERP”的错误模式。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信息战略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的关系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内容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建立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基础标准。

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步骤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行需求分析☆第二个阶段是系统建模在此过程中还要建立组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四个方面分析:建立业务模式、用户视图规范化、数据流分析、流量分析建立业务模式需要完成:定义职能域:职能域(FunctionArea)或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职能域业务分析:分析定义各职能域所包含的业务过程(Process),识别各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业务活动(Activity),形成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层结构组成的业务模型。职能域数据分析:数据流分析,搞清楚职能域内外、职能域之间、职能域内部的信息流;流向,流量分析用户视图规范化:分析并规范化用户视图(UserView,包括单证、报表、屏幕表单等);进行各职能域的输入、存储、输出数据流的量化分析。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系统建模阶段主要完成建立信息系统功能模型建立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建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信息资源规划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业务梳理分析,建立了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层结构组成的业务模型,它反映的是在人工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功能结构。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但是并非所有的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都能实现电脑化的管理:有些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有些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可以人-机交互完成;有些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仍然需要由人工完成。将能由电脑自动进行处理和人-机交互进行的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按“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组织起来,就是系统功能模型(FunctionModel)。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数据模型(DataModel)是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科学反映,是规划系统的信息组织框架结构。数据模型分为:全域数据模型--全企业(整个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所有主题数据库及其基本表;子系统数据模型--某个子系统所涉及的主题数据库及其基本表。在其中还涉及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等概念。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信息系统体系结构(InformationSystemArchitecture)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U-C矩阵来表示。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决定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责任、进行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统开发计划的科学依据。第六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信息资源规划书主要内容系统目标环境分析业务和技术分析资源需求组织与领导跟踪与控制机制预算常规计划要点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信息资源规划相关技术----需求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工作非常重要,要认真调查研究企业各管理层次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一步步完成规范化的需求分析技术文档。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梳理业务开展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业务流程分析,也叫业务梳理。进行业务分析,是为了按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来重新认识企业,以便能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企业的功能结构。用“职能域”、“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来梳理业务,这样得出的按“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个层次来表达完整的业务功能结构,就得到了业务模型(BusinessModel)。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建立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建立过程可为三步:①建立企业的职能域模型职能域(FunctionArea)是对企业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的抽象,而不是现有机构部门的照搬职能域的划分和定义要具有稳定性,只要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不变,职能域应该是不变的。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②识别定义每个职能域的业务过程业务过程(Process)或业务流程,是职能域中一组联系紧密的活动。界定一个业务过程,需要能概括其作用的命名,还需要对其作用有一简短的描述。例如:“物资管理”职能域中的“库存管理”的业务过程描述是:“对仓库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接收、保管、发放并核算库存量。”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列出每个业务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业务活动(Activity)是企业功能分解后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最小功能单元。例如,上面提到的“库存管理”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业务活动有:材料入库、材料出库、库存盘点和安全库存量查询,等等。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③业务模型的规范化表达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数据流分析。所谓数据流其实就是用户视图的流动。分析数据流的方法和结果是:绘制各职能域的一级数据流程图和二级数据流程图;完成数据流程图中所标注的用户视图的登记和规范化组成;将上述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数据流的量化分析,提出数据流分析报告。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对数据流做量化分析,能制定出科学的数据分布规划,进而提出数据存储设备和网络通信方案所需要的数据流数据。流量分析报告应该包括各职能域的输入数据流、数据存储和输出数据流按不同统计期(日、月、年)的统计报表。这种量化分析的前提是利用工具已经完成了用户视图的规范化工作,包括对用户视图的标识、命名、流向、类型、生存期、记录数和统计参数的定义录入,以及用户视图组成的编辑录入。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信息资源规划相关技术-----系统建模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成果就是建立起全企业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需求分析是系统建模的准备,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只有建立起全企业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模型,在这种总体模型的指导、控制和协调下,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第七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系统功能模型将能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处理和人-机交互进行的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按“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组织起来,就构成了系统功能模型(FunctionModel)。一般情况下,业务模型和功能模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职能域对应子系统,业务过程对应功能模块,业务活动对应程序模块。建立系统功能模型的目的是要全局地、自顶向下地解决信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系统功能建模过程定义子系统定义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系统功能模型的讨论复查系统数据建模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数据建模数据模型(DataModel)是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科学反映,分为:全域数据模型——全企业(整个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所有主题数据库及其基本表;子系统数据模型——某个子系统所涉及的主题数据库及其基本表。数据建模过程是从用户视图到主题数据库,从数据流程图到E-R图,从数据实体到基本表的研制开发过程。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E-R图是相对于概念模型而言的,在数据库中有严格的界定,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t-Relationship

Approach).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

▲联系:用菱形表示.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与企业中的各种业务主题相关,而不是与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相关。企业中需要建立的典型的主题数据库有:产品、客户、零部件、供应商、订货、账户、员工、文件资料、工程规范等。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当一系列这类数据库建成之后,它们就能构成企业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数据建模的基础资料包括:各职能域的用户视图及其组成;各职能域的数据流程图(1-DFD、2-DFD);各职能域的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分析报告;全域的数据元素集;全域的数据元素-用户视图分布分析报告等。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数据建模的基本步骤①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建立概念数据模型;②数据结构规范化,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建立逻辑数据模型;③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将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落实到基本表中。

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6)系统体系结构建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InformationSystemArchitecture),也叫信息系统架构,是指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采用U-C矩阵来表示。(这一部分内容相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决定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责任、进行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统开发计划的科学依据。

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6.基于IRP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解决方案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总结: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成果数据流程图:形成多层次的数据流程图,理清业务和用户视图。流量分析表:量化各种用户视图的流量。系统功能图系统数据表U-C矩阵图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基础标准第八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本章结束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构建信息网络 构建企业内网、外网和互联网,即借助ISP利用TCP/IP、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搭建安全可靠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公众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接受服务、参与设计等;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利用Extranet共享信息,协同商务;员工则利用Intranet实现网上办公、知识管理、协同工作等。关注VPN、外部网。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开发信息系统 根据企业信息化规划,企业分步骤地、因地制宜地建设或引进使用下列常用的信息系统: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使企业的行政管理事务自动化;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流程设计)/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等系统集成,完成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及MRP运行图: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CRM(CustomerRelation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深度管理,实现销售过程自动化;SCM(SupplyChain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自动化,以便协同设计、生产与商务;

解释: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EC(ElectronicCommerce,电子商务)实现商务自动化;讨论电子商务(B2B,B2C,C2C,B2M)模式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企业信息门户)积累企业知识财富,实现知识管理(KM);

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DSS(DecisionSupportSystem,决策支持系统)/EIS(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经理信息系统)借助商业智能(BI)等分析工具,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分析,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利用信息资源 企业信息资源是指企业生产运作和管理所需的所有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极度丰富,企业亦然,人们经常会陷入矛盾、虚假信息的海洋中。所以,信息资源的组织技术(如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和利用技术(搜索引擎、联机分析OLAP等)是信息资源利用的关键。尽可能地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企业数据编码标准;以及建立企业信息门户,集成企业信息;加强员工信息系统操作和应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敏感力、转化力、决策力等),这些都是企业利用信息资源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及其特点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中,能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与其它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第九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时效性。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开发、利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劳动力的体力、智力不能及时、合理地被使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能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力既是被开发、被管理的对象,又是自我开发、自我管理的主体。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智力性。人的智慧可以传播、积累,人可以通过智力使自己能力扩大,这种智力的继承和发展使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劳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和加强。社会性。人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具有社会性,人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需要的满足。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这些特点使得对人的管理更倾向于一种“软”管理,强调价值观、公平、交流与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视为生产经营中的一种特殊的和宝贵的资源,围绕组织经营管理的整体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管理活动。通常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见书18页。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四、财务会计基础

企业中任何人从事任何业务活动(生产运作或管理)都需要资金,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目标。所以,理财即合理地筹措、使用有限的资金完成各项业务活动,同时不断地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盈亏分析),即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最基本而重要的工作。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财务管理概述(1)财务管理的涵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也称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筹集资金的活动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款、留存盈利等形式。投资资金的活动包括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对内投资,购买其它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与其它企业联营等对外投资。运营资金的活动指生产运作和经营管理所出现资金流动。分配资金的活动包括纳税、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必然与企业外部和内部有关各方面发生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因此,由理财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被称为企业财务关系。主要体现:1)经营权和所有权关系;2)债权债务关系;3)强制和无偿分配关系;4)企业内部资金结算关系;5)劳动成果分配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和各种经济关系,确保生产经营顺畅以及各方利益得到满足,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职能,即核算与监督。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的依据;同时,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会计核算流程概述会计核算需要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薄、编制财务报表3个环节(如图1-5方框)。完成此3项任务,一个会计期(如以月为单位)的核算工作即告结束。然后按照上述程序进入新的一个会计期,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企业停业清算。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编制财务报告是由企业财务信息用户的需要所决定的,用户一般包括国家、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等。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等。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料,可以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情况、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考察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劣和负债经营的合理程度;以及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安全程度等(见书30页图1-9所示)。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经营成果的报表。“收入-费用=利润”,利用损益表的资料,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时期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情况,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检查影响利润(或亏损)变动的原因,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以及了解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如下图所示)。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5、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财务报表以货币表现的形式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它由6大类会计要素组成。会计要素,即会计核算对象和内容,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类。具体分析见书24页至26页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会计科目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编目。与之对应的是账户,它被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成本费用类五类。按分类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也称总账、一级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也称明细账。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6、会计核算基本步骤根据会计工作流程(图1-5),在设立会计科目和账户后,一个会计期内需要依次完成如下工作:(1)用复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复式记账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其理论依据就是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复式记账包括借贷记账、增减记账、收付记账三种具体方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文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借贷记账法是根据,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按借贷相反的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例如,为了支付员工工资,2007年4月2日从工商银行提取现金120000元。该项经济业务涉及到银行存款的减少和现金的增加,它们都是资产类账户,应该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这笔业务可记录为下列形式: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借:现金120000元贷:银行存款—工商行120000元 会计凭证是用于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文件。根据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的程序和用途,会计凭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来记载和说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最初书面证明,称为“原始凭证”;另一类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记账凭证”。利用复式记账法将原始凭证填制成为记账凭证(如下图示),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登记账簿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分科目类别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它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日记账)、分类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备查账(辅助账)三类。账簿按形式分类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登记账簿就是将记账凭证分类登入和汇总会计账簿。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编制报表编制报表即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和会计凭证、账簿数据,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编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变化的各类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等)。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的一种复式记帐法。其基本原理包括记帐符号、帐户结构、记帐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1)记帐符号:借、贷。(2)帐户结构:将所有帐户的左方定为“借”方,右方定为“贷”方,并用一方登记增加数,一方登记减少数。其中,资产类、成本类和损益支出类帐户用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收人类帐户用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3)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4)试算平衡:在借贷记帐法下,进行试算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编制总分类帐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或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来实现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五、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及其分类把企业将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产出)的过程称为生产运作。一般地,人们把制造有形产品称为生产(production),而把提供无形服务(劳务)称为运作(operations)。事实上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共存难分,故通称为生产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运作管理主要解决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社会中的产品和服务千差万别,概括地被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两大类。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又可以被细分为如下类别:连续性生产(如化工、炼油、冶金等)与离散性生产(如机电、计算机、服装、家具等);备货式生产(MTS:Make-To-Stock)和订货式生产MTO:Make-To-Order);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等。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服务性运作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它可细分为如下类别:纯劳务运作和一般性劳务运作;顾客参与运作和顾客不参与的运作;资本密集服务和劳动密集服务,前者如酒店、娱乐场等;后者如学校、事务所等。值得指出的是,在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生产的支柱。以美国为例,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从20世纪初不到40%,到20世纪末超过了80%;2000年美国的国民收入的70%是由服务业创造的。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生产运作管理目标是: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高效即产出与投入价值比或效率最大。灵活是指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生产不同的产品或提供多样的服务。企业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被称为柔性,如何组织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柔性生产,不断协调供需关系,是现代生产主要追求的目标。准时即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各项生产运作任务。清洁是指生产运作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少。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运行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管理,即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它是一个过程,通常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拟订改进措施四个阶段。需要企业的计划、生产(车间)、技术、劳资、供应、销售、设备、财务等各个部门,围绕这四个阶段来实行计划管理。企业各级管理部门是生产运作过程的指挥者和控制者,要做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生产运作活动,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的中心工作。企业中的计划一般分成战略层(长期)计划、战术层(中期)计划与作业层(短期)计划三个层次(如下图示)。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3、现代生产方式及其管理技术有人总结:19世纪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