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_第1页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_第2页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_第3页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_第4页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第一节

免疫调节第二节免疫病理目前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抗原之间相互作用,并在遗传基因控制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下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异物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抗原清除后,及时终止免疫应答目前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第一节免疫调节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三、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目前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2.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3.抗体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4.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5.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目前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的调节作用:抗原是启动应答的根本因素抗原的质和量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弱目前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TI抗原(LPS、荚膜多糖)体液免疫IgMTD抗原(蛋白质类抗原)体液和细胞免疫各类Ig细胞内感染的微生物细胞免疫应答游离可溶性抗原体液免疫应答适量

免疫应答高剂量或反复的小剂量免疫耐受

(1)抗原的化学性质、进入机体剂量及方式目前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抗原1进入体内免疫应答1~2周后抗原2进入体内针对抗原1的免疫应答产生强度减弱甚至丧失。(2)抗原之间的竞争性抑制目前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结构相似的不同抗原之间竞争性调节目前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抗体的反馈性调节抗体浓度过高时,抗体与抗原结合可降低抗原的刺激作用——抗体封闭作用目前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抗原被抗体封闭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预防:将高浓度抗Rh抗体及时注入Rh-产妇体内,使之与分娩时少量进入母体内的新生儿Rh+红细胞结合;

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清除新生儿Rh+红细胞,解除Rh抗原对母体的免疫作用,

避免再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与新生儿溶血症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抗体亲和力的调节

抗体亲和力成熟:

是指机体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功能状态。在体液免疫中,再次应答所产生抗体的平均亲和力高于初次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antibodyaffinitymaturation)。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Ab+AgIC(1)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其机制:促进调理作用(2)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其机制:(3)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抗体封闭作用BCR与抑制性受体交联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机制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BCR与抑制性受体交联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3.抗体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抗体分子(Ab1)以及B细胞表面BCR的V区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因分子不同而不同,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每一个V区具有5〜6个抗原表位(独特型表位,idiotype),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Ab2)。

(1)独特型(idiotype,Id)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独特型网络(1974年Jerne)

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此抗体(Ab1)可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即抗抗体,Ab2),抑制抗体(Ab1)的产生。然而抗抗体(Ab2)数量增加,又可诱发出抗抗抗体(Ab3)。如此反复,成为网络。

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4.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与抗原结合的补体成分,借助补体受体参与B细胞的激活CR1:C3bRAPC表达CR1,上调免疫应答CR2:C3dR、C3dgRCR2即CD21,C3d-CD21-CD19-CD81是启动B细胞活化的辅助性途径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5.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2.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3.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4.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5.细胞凋亡与免疫调节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

当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SmIg(BCR)直接识别处理抗原,供Th细胞识别,可补偿其他APC对低浓度抗原递呈无能的不足。(2)B细胞作为抗体产生细胞:抗体分子数量达到一定水平,能诱发产生抗抗体Ab2(即抗独特型抗体),识别并结合BCR,提供抑制性信号。Ag-Ab复合物的Fc段与B细胞表面的Fc受体

(FcrRⅡ-B)结合,提供抑制性信号。1.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协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2.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Th细胞的调节分类:Th0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

Th0细胞为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前体细胞;

Th1细胞主要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应答。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Th1/Th2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当Th1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2细胞分化Th2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Th1或Th2细胞

的优先活化而

导致不同类型

免疫应答及其

效应呈优势的

现象称为免疫

偏离。**免疫偏离**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2)Tc细胞的调节作用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3)Treg细胞的调节特点:CD4+CD25+

功能:抑制免疫系统及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Mφ通过将抗原优先递呈给Th1细胞还是Th2细胞调节免疫应答类型。

(肝脏Mφ作为APC将抗原优先递呈给Th1细胞)

Mφ通过分泌IL-12作用于NK细胞,使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产生IFN-γ增多,促进Th0细胞分化成为Th1细胞,并抑制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同时也促进具有杀伤功能的CTL细胞的成熟。

3.巨噬细胞的调节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NK细胞杀伤缺失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在早期即可发挥杀伤作用;

(CTL细胞需要致敏和放大,并杀伤具有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在中晚期起杀伤作用。因此,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靶细胞在时限和识别标志上存在互补作用)

产生IFN-γ,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Mφ的功能;

NK细胞分泌其它因子的作用4.NK细胞的调节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5.细胞凋亡与免疫调节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网络2.群体免疫调节三、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网络2.群体免疫调节三、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

的调节网络

(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调节的神经通路是通过:

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所有免疫细胞上都有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都有免疫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垂体—肾上腺—激素—免疫细胞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免疫器官均有:交感神经纤维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免疫器官血管免疫器官实质因此CNS可以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作用介质神经肽:脑啡肽(encephalin,Enk)内啡肽(endorphin,End)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神经激肽-A(neurokininA,NK-A)SP等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作用介质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大多数激素:

ACTH、皮质类固醇激素、胰岛素、催乳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前列腺素增强免疫应答的激素——少数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催产素 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为免疫神经介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系统内有细胞因子的受体(近年来在神经系统内发现若干内源性细胞因子)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作用受细胞因子影响的中枢性介导活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存活;炎症;

睡眠;行为;疼痛体温等受细胞因子影响的外周性介导的活动:甲状腺功能;代谢;心功能;免疫调节;

胃功能;神经生长、分化和存活;生殖功能等 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

抗原受体库多样性在群体水平,种群由对特定抗原具有不同应答能力的个体组成

(如接种乙肝疫苗少数人不产生抗HBs)

BCR、TCR多样性→

形成库容量极大的受体库和克隆储备

2.群体水平的调节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H-2b小鼠免疫应答良好(高应答品系)H-2k小鼠免疫应答很差(低应答品系)通过自然选择效应,对个体起保护作用的Ir基因得以保留遗传,从而使不同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应答能力,保证整个人种有极大的应变能力。如:B53与疟疾感染相关,中非黑人高表达(患病率低),而黄种人、白种人低表达(患病率高)。(2)免疫应答能力的高低与MHC(Ir基因)结构有关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第二节免疫病理一、超敏反应二、自身免疫病三、肿瘤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变态反应(allergy)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Ⅰ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型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型速发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分类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主要参与成分发生过程常见疾病Ⅰ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一)主要参与成分1.变应原(allergens)花粉、尘螨或其排泄物、真菌、动物皮屑或羽毛牛奶、鸡蛋、鱼、虾、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IgE抗体IgE半衰期短,多数人血清水平很低特应性素质个体IgE血清水平高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εRⅠ结合,半寿期延长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3.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达高亲和力FcεRⅠ胞浆内含大量嗜碱性颗粒(含组胺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

分钟激活后60

分钟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4.生物活性介质组胺、肝素、激肽酶原、胰蛋白酶、白三烯(LTs)、前列腺素D2(PGD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多种细胞因子等作用(1)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2)脏器平滑肌收缩(3)腺体分泌增加(4)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诱发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膜上的过程2.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过程(二)发生过程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Ⅰ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发敏阶段多价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IgE结合膜表面FcεRⅠ交联聚集,传递活化信号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靶器官,表现临床症状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三)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血清过敏性休克(如破伤风抗毒素)呼吸道过敏反应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概念:血清中抗体(IgG、IgM)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或半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募集和激活吞噬细胞,引起靶细胞损伤,又称细胞溶解型(cytolytictype)或细胞毒型(cytotoxictype)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抗原细胞固有抗原(ABO、Rh血型抗原;HLA抗原)吸附在细胞上的外源抗原(药物、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导致改变的自身抗原抗体IgG、IgM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一)主要参与成分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二)发生机制IgG、IgM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借助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裂解靶细胞。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作用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三)常见疾病输血反应(ABO抗原、Rh抗原、HLA)新生儿溶血症(Rh抗原、ABO抗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结合于血细胞)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新生儿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概念:血液循环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组织间隙,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抗原可溶性抗原抗体IgG、IgM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补体(一)主要参与成分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可溶性IC的形成IC的沉积组织损伤(二)发生机制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Arthus反应(动物,马血清)血清病(大量注射抗毒素)系统性红斑狼疮(DNA、RNA等―抗核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性IgG-抗IgG抗体)(三)常见疾病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类Arthus反应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血清病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Ⅳ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型)概念: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所介导,表现为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损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移植抗原某些化学物质细胞CD4+和CD8+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一)主要参与成分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致敏阶段――初次接触抗原APC提呈抗原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T细胞(二)发生机制2.效应阶段――再次接触抗原Th1细胞的作用

----分泌IL-2、IFN-γ、TNF-β、GM-CSF等细胞因子,吸引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Tc细胞的作用

----通过穿孔素、颗粒酶等导致靶细胞的裂解或凋亡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三)常见疾病目前九十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目前九十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2.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3.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二、自身免疫病目前九十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即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所有的个体,是机体免疫自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造成损害。

自身免疫病(autoimmnuedisease):则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目前九十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突眼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硬皮病风湿热Reiter’s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目前九十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2.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即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目前九十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多发性硬化症

自身免疫脱髓鞘性疾病目前九十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DNA、RNA等―抗核抗体)目前一百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性IgG-抗IgG抗体)目前一百零一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一百零二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3.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释放

分子模拟或超抗原激活自身免疫性

淋巴细胞克隆

表位扩展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目前一百零三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第二节免疫病理一、超敏反应二、自身免疫病三、肿瘤目前一百零四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一百零五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腹中巨瘤重达15.5㎏(41㎝×37㎝×14㎝)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目前一百零六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目前一百零七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恶病质目前一百零八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肿瘤抗原2.抗肿瘤免疫应答3.肿瘤的免疫治疗三、肿瘤目前一百零九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1.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tumorantigen):泛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的总称。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目前一百一十页\总数一百一十六页\编于十七点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