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_第1页
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_第2页
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_第3页
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_第4页
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事故措施管理方法范围本方法规定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直属、全资、控股火力发电企业反事故措施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本方法适用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直属、全资、控股火力发电企业反事故措施的管理工作。引用标准及参考文件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GB/T8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制规则DL/T600-2001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仓库防火安全规则》职责厂长〔总经理〕是反措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技术部门是反措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修订发电系统反措管理条例,每年7月底组织编制和下发年度反措要求。检查和催促反措计划的落实,指导反措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全年反措计划的落实执行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3.3安监部门负责反事故措施的检查和监督工作。3.3安监部门负责反事故措施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管理内容与要求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生产现场要做到: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着装必须符合安规和厂规要求。脚手架必须通过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坚持脚手架使用前的检查,防止倒塌。道路地面平整无杂物,平台齐全符合规定。照明充足特殊场所应配有事故照明。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包括禁火区,危险区段,滑段,落物和交通等警告标志〕。栏杆、护板和转动部分防护罩应齐全,并符合国电公司标准要求。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良好可靠。沟道隧道盖板齐全完好,下水道畅通;地面无积水、积油、积粉、积灰。领导人员要做到: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组织学习法律、法规、通报,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检查、布置、催促生产现场符合上述要求。分配任务及安排人员要得当。重大任务要布置交待安全措施,领导要到场。保证必不可少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用具。不发布违章命令,不违章指挥。大修、改造机组和非标准项目应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学习落实。安全第一责任者要及时落实不安全情况的整改。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后和工作当中必须做到:五防:防滑跌、防触电、防爆炸、防倒砸、防挤压。六查:查必要的联系检查工作做好没有;规章制度是否执行;查设备是否可靠隔离;查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查有无发生意外的可能,安全思想是否牢固;查有无影响他人的安全;查搭配工作是否考虑得当协调。十不:不违反规章制度;不冒险作业盲目蛮干;不无票工作;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不上下同时作业;不边闲谈边工作;不随便乱动设备;不在地面乱丢杂物及带钉木板;不放松监护;不无证驾驶车辆。严格执行劳动法,按劳动法的要求,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合理安排职工的加班加点,确保职工精力充分。加强职业卫生保障工作。做好职业卫生、劳动保护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落实预防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的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严格驾驶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学习交通法规并考试,认真执行安全活动制度,凡三次不参加安全活动的必须参加短训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驾车,严禁酒后驾驶、连续加班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行驶,严禁驾驶人员让无证人员驾驶车辆、船只;严禁无证人员私自驾驶车辆、船只。严禁违规超车〔超越〕和强行超车〔超越〕。认真执行驾驶员年审制度,对考试不合格、驾驶作风不好的驾驶员收回证件,另行安排工作。各种车辆、船只的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装置应完善可靠;对车辆、船只应定期进行检修,使用前应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危及交通安全的缺陷,应及时处理,严禁带缺陷行驶。车辆行驶中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时,应立即修复后方可行驶。厂内任何机动车辆,必须由厂指定的、持有驾驶证的人员驾驶,并严格遵守厂区公路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小时,厂内公路不得超过10km/小时,进出厂门不得超过5km/小时。叉车、翻斗车、起重车除驾驶员、副驾驶员座位以外,任何位置在行驶中不得有人坐立。各主管部门应根据季节变化,随时对驾驶员进行各种不同要求的教育,确保安全行车。防止火灾事故电缆防火电缆选择与敷设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电缆防火重在封堵分隔,要求做到机组与机组之间、电气段与段之间,主厂房与升压站之间的互通电缆隧道必须彻底阻隔〔采用防火门加防火墙的方式〕,封堵严实。在电缆隧道及其分叉道口应设置防火墙及防火门。对穿入主、网控制室、机炉集控室、开关室、电脑室等部位的所有电缆,以及现场电源盘、柜及通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的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必须上下两面采用不燃或阻燃的防火材料严密封堵,对于检修中损坏的孔洞或防火设施,防火封堵应在终结工作票前恢复原样。电缆竖井应分段〔才10米〕作防火隔离,电缆隧道内应按不大于60米来划分防火封隔范围,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构架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隔离的措施。对发生火灾后人员极难进入的电缆夹层、地下电缆隧道,重要的电气小室等部位,应分段分区装设火灾预警及灭火装置。全厂的火灾预警与灭火系统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措施,地下电缆隧道采用水喷淋灭火方式,其它部位采用气体灭火方式。电缆隧道、夹层等处要定期检查清理,保持清洁、不积灰尘、不积水、不积油,安全电压下的照明完好,禁止堆放杂物。厂房内敷设的电缆应定期清扫积灰、积粉及其它杂物。电缆夹层、电缆隧道属防火的要害部位,应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消防器具或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必须在其范围内明火作业时,应办理动火工作票,具有有效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对防火区的门锁及人员进出的管理,并严格执行厂部关于禁烟的规定。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后,再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动力电缆接头,特别是中间接头应加强定期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定期检查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井、电缆夹层、电缆架等处的电缆防护层是否有放电、发热烧损现象,支架必须牢固,无松动或锈损。经过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附近的电缆要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与热管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米,动力电缆不小于1米。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对重要电缆通道中有缺陷、老化的充油电缆应尽快安排更换。对大修工程中的废弃电缆要及时清除。施放电缆做到布线整齐、不穿层,动力、控制分层布置,弯曲半径符合要求。主网控制室、机炉集控室,应配置应急照明灯与空气呼吸器要保持完好,以供电缆、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事故处理时应急使用。对于新扩建机组的主厂房、输煤、燃油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阻燃电缆。汽轮机油系统防火运行防范措施1〕汽轮机在运行中应无渗漏油。如果发现油系统任何一个部位有渗油现象时,运行人员必须认真地查明漏油部位及其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防止渗漏扩大,并及时向班长汇报,同时要详细记录在交接班运行日志上,填好缺陷单,要求消除。2〕渗漏油部分一时不能消除的,运行及检修人员应从防火角度考虑,及时将油接住,并防止它与高温设备及管道接触。在运行中经常对这些部位进行监视和维护,渗出的油要及时清理。3〕油系统着火具有突发性,要求运行人员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火情,除及时逐级汇报外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救。4〕油系统着火大多数是由喷油引起的,及时控制或切断油源是灭火的关键,假设需停机严禁开高压油泵,只能启动润滑油泵。一旦着火威胁到氢气冷却发电机的安全,应停机降低氢气气压并向发电机内充CO2。5〕油系统周围、氢气系统周围严禁明火。假设需明火作业,一定要开动火工作票,按规定进行审批,否则不准动火。6〕汽轮机的事故排油系统应通畅,事故蓄油坑应无积水和杂物。假设油系统着火,火势难以控制并将危急油箱时,应采取打开事故放油门的放油措施,控制好排油速度,既要能迅速排油,又要保证汽轮机转子在隋走时间内的润滑用油。7〕经常检查主机前箱下方放置或安装油盘的集油情况,假设集油多,应及时检修处理。8〕定期开展消防培训,所有运行人员均要会使用生产现场所放置的消防设备,运行人员应具备灭火技能。9〕定期检查运行现场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发现遗失或不全的及时联系补充、配齐。检修防范措施1〕油系统应尽量防止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和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2〕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下方或附近不准明火。如必须明火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油系统临近的热体管道和高温应坚固完整,并包好铁皮。3〕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4〕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门保温层。5〕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6〕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7〕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上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8〕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9〕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氢气系统防爆防火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中“氢冷设备和制氢、储氢装置运行与维护”的有关规定。氢冷系统和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85〕。严格执行氢系统的运行规程,操作机组补氢站设备、系统时必须使用铜质或铜合金工具。氢冷机组补氢门周围应配备一定数量的CO2,并配好管接头,确保机组在遇有火灾时的设备安全。在制氢站和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火作业的地点所测量空气含氢量(<0.4%)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制氢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密封油系统的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空氢侧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联动试验。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防火。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四章的各项要求。储油罐或油箱的加热温度必须根据燃油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油区、输卸油管道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并每年测试接地电阻值。油区、油库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油区内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消防系统应每半年检查试验一次。油区内易着火的临时建筑要拆除,禁止存放易燃物品。燃油系统的软管,应每次小修检查一次,发现有损坏时要及时更换。制粉系统防火。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锅炉制粉系统防爆的有关规定。及时消除系统上的漏粉点,并及时消理漏出的煤粉。清理煤粉时不准用压缩空气吹扫,并应杜绝明火。磨煤机出口温度和煤粉仓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出口风温不得超过煤种要求的规定。经常检查制粉系统内〔磨煤机进口等处〕外〔绞龙层、一次风管道、排粉机蜗壳和伸缩节、风扇磨别离器顶部、给粉机下粉管、粉仓防爆门顶部〕的积煤、积粉,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除。每次大修后对制粉系统灭火系统均应进行试验,确保能及时投用。生产现场必须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建立训练有素的群众性消防组织,力求在起火初期及时发现、及时扑灭。其它防火生产现场严格控制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如确需堆放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做好措施。使用电气设备应按规定接装,禁火区域内电气线路、开关必须符合防爆要求。检修配电箱禁止超负荷乱接用。禁止在高温设备、管道上直接放置易燃脚手板。必须使用的脚手板,一旦工作结束应立即拆除。禁火区域一律严禁使用电炉,非禁火区域亦应严格控制电炉的使用。一、二级动火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工作前的审批手续,工作中必须严格监火、防火制度,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生产区严禁明火燃烧,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焊割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焊割操作规定。使用的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必须安全性能完好,两瓶相距大于8米以上,并不得放于露天曝晒。全厂各类仓库均应遵守《仓库防火安全规则》。煤堆应按“先吞先吐”“分层压实”的原则,加快周转使用,并做好定期翻烧工作,防止煤堆自燃。原煤仓、停用的输煤皮带、电缆层应防止积煤粉产生自燃。输煤皮带停用时,要将皮带上的煤走完后再停,皮带上不要积煤,对输煤皮带附近地面上散落的煤渣和煤粉要及时清理干净。输煤皮带应加强检修质量,值班加强巡查,防止跑偏磨擦起火。各类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大型电气充油设备应加强设备检修质量和运行状况的检查,切实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因电气故障引起火灾。锅炉点火及投油过程中,运行人员应油枪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助燃油外泄引起火警。生产现场一切废油不准乱倒,必须集中回收。废棉纱头必须集中存放,定期清理。生产现场必须按消防要求存放规定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准乱动或挪作他用,消耗的消防器材要及时补充,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护,保证随时可用,并按规定定期更换,更换时必须贴上更换日期标签。油库区应按有关制度做好防火措施,油库区域应根据安全规定设有防雷电的避雷针,防止雷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油库区域内的所有电气设施应具备防爆功能。油库区的消防泵,泡沫泵等消防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定时试验。厂消防队要加强业务训练,加强消防车辆的维护保养,熟悉全厂的重点防火区域的现场情况,以满足一旦发生火警时到达及时扑救的要求。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严格执行电气安全工作规程,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电气设备的操作一般应先进行模拟预演。提高全体运行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执行“两票三制”的自觉性。配备定期试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为防止误登、误入带电设备间隔,带电设备周围均应采用全封闭安全围栏,升压站的门正常时应关好并上锁。制订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加强对防误闭锁的运行、检修管理,确保已装设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需停用时要经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卸进行强行操作,解锁钥匙必须严格管理,临时需要时必须经值长批准。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成套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良好。在控制室、开关室、升压站等地应设有明显的防误操作禁告牌,操作任务票应设有明显提醒字样。设备名称、编号应齐全正确标准。对现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凡有可能引起误碰带电设备的地方应有警告牌及永久遮栏、隔板等。凡因重力能自合的闸刀应加隔板隔离,并做好必须的安全措施。班组要定期分析交流总结操作经验教训,积极开展千次操作无过失等活动。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和责任心,持证上岗。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新建锅炉〔包括承压部件更换达整台锅炉的30%以上的改造性锅炉〕在安装阶段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新建锅炉〔包括承压部件更换达整台锅炉的30%以上的改造性锅炉〕投运后1年后要结合检查性大修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在役锅炉结合每次大修开展锅炉安全性能检验。锅炉检验项目和程序按有关规定〔参照DL647-1998〕进行。防止超压超温。参加电网调峰的锅炉,运行规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按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性能应与汽轮机性能相匹配;非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负荷的下限应由水动力计算、试验及燃烧稳定性试验确定,并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安全阀整定应严格按规程进行,试验或整定前技术部门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升压过快或压力、温度失控造成超压超温现象。试验或整定应在总工程师主持下进行,试验现场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锅炉汽包水位表数量、量程和布置位置应满足规程要求,严防锅炉缺水和超温超压运行。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严格执行《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12145-1999〕、《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561-1995〕、《关于防止火力发电厂凝汽器铜管结垢腐蚀》[〔81〕生技字52号]和《防止电厂锅炉结垢腐蚀的改良措施和要求》[〔88〕电生字81号、基火字75号]以及其化有关规定,加强化学监督监督工作。坚持启动、运行、停用全过程化学监督,定时分析,品质不合格的给水严禁进入锅炉,蒸汽品质不合格严禁并汽。运行人员按化学要求进行排污,凝结水的精处理设备严禁退出运行。在凝结器铜管发生泄漏凝结水品质超标时,应组织检修、运行人员及时查找、堵漏。水冷壁结垢超标时,要及时进行酸洗,防止发生垢下腐蚀及氢脆。按照《火力发电厂停〔备〕热力设备防锈导则》[SD223-87〕坚持进行锅炉停用保护,防止炉管停用腐蚀。抓好燃煤管理,及时做好掺煤配烧工作,力争使燃煤接近设计煤种,运行中加强锅炉燃烧调整,改善贴壁气氛,防止高温腐蚀。汽机检修在安装或更新凝汽器铜管前,应对铜管全面进行探伤检查。防止炉外管道爆破按照巡回检查制度,检修、运行人员应定期对炉外管道的巡视,对管系振动、水击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技术措施予以实施。当炉外管道有漏汽、漏水现象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假设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汇报总工程师批准,做好安全警界,落实安全措施;如泄漏很大,对人身或设备构成重大隐患时,应立即停炉。对导汽管、汽水联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道及弯管、弯头、联箱封头等应列入金属监督项目定期予以检查,对汽包、集中下降管、联箱、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相关焊缝应按照《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按照《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616-1997〕的要求,对支吊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对运行达10万小时以上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支吊架要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必要时应联系有关资质单位进行应力校核。对于易引起汽水两相流的疏水、空气管道,应重点检查其与母管相连的角爆缝、母管开孔的内孔周围、弯头等部位,其管道、弯头、三通和阀门,运行达10万小时后,在大小修中予以全部更换。对运行超过20万小时的高温蒸汽管道〔联箱〕、高压给水管道,在计划检修中按照金属监督的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对现有的厂设备监造管理制度应每二年修改完善一次,落实好锅炉和大口径管道备件的合格供货单位。按照厂设备监造管理制度,要加强锅炉及大口径管道制造和安装质量监督、检查。电站管件制造单位必须选取有相当等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对锅炉监造、安全性能检验和竣工验收应在厂总工程师主持下进行,有关技术、材料、检验和安装单位参加。加强焊工管理及完善焊接工艺质量的评定。杜绝无证〔含过期证〕上岗和超合格证允许范围施焊现象,焊前焊工要进行试焊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能从事焊接工作,焊接部分应做上记号,以便质量追溯。加强焊接工艺管理,按焊接工艺卡进行焊接工作,防止错用钢材和焊接材料,异种钢焊接前应制定可靠的焊接、热处理工艺。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第一次投用前由厂锅炉监察工程师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厂成立专业的锅炉防磨防爆小组,在检修中应重点检查可能因膨胀和机械原因引起的承压部件爆漏的缺陷,定期检查喷水减温器喷头及套管情况,认真分析各类爆漏事故的技术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利用检修时机加以消除,防止同类型事故的重复发生。防止锅炉四管泄漏。严格执行《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能源电[1992]1069号〕。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管发生爆漏时,应及早停运,防止扩大冲刷损坏其他管段。其他部位发生爆漏,运行应加强表计分析,视爆漏的部位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停炉,防止爆漏扩大产生严重后果。检修人员应每月检查水冷壁刚性梁四角连接及燃烧器悬吊机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记录。运行人员在锅炉启停时应严格按照启停曲线进行,防止升温、升压、升负荷速度过大而造成受热面超温、拉裂。投停燃烧器应力求对称、配风力求均匀,防止局部热负荷过高或水冷壁附近缺氧。运行中应勤于调整、善于调整,改善过热器、再热器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受热面管壁温度的监视,防止受热面和管屏超温。检修和运行人员应加强对吹灰器的维护和检修,保证吹灰器的正常投用,防止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管排结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防止大焦砸坏冷灰斗和引起过热器、再热器管排超温。停炉后的冷却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防止冷却速度过快而造成受热面拉裂损坏。特殊情况,需加快冷却速度必须由总工程师批准。组织和实施好每年对机组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成立专门的安全性能评价小组。对于到达设计使用年限的机组和设备,应组织专家对主设备特别是承压管路进行全面检查、试验和安全性评估,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继续投使用。按照《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要求,加强司炉工的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做到无证不许上岗;200MW及以上机组的司炉必须经仿真机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厂应配备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工程师,并持证上岗。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防止超压根据设备特点和系统的实际情况,由发电部制定每台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应明确异常工况的紧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任何工况下压力容器不超压、超温运行。除氧器的运行操作规程应符合《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能源安保[1991]709号〕的要求。除氧器两段抽汽之间的切换点,应根据《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运行规程中明确规定,严禁高压汽源直接进入除氧器。对进入除氧器、扩容器的高压汽源,应采取措施消除除氧器扩容器超压的可能。每台除氧器必须安装两只以上全启式安全门,且其排放能力应能满足其在最大进汽工况下不超压。使用中的各种气瓶严禁改变涂色,严防错装、错用;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液氯钢瓶必须水平放置;放置液氯、液氨钢瓶、溶解乙炔气瓶者必须配置防止回火装置。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严禁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氢罐的防爆制氢站应采用性能可靠的压力调整器,并加装液位差越限联锁保护装置和氢侧氢气纯度表,在线氢中含氧量监测仪表,防止制氢设备系统爆炸。氢罐应按照《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重点是壁厚测量,封头、筒体外形检查,防止腐蚀鼓包。在对制氢系统及氢罐进行检验或检修时必须进行可靠的隔离。在役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安全阀须定期进行排放试验。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至少每两个检验周期进行一次。在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时,应对与压力容器相连的管系进行检查,特别应对蒸汽进口附近的内外表热疲劳和加热器疏水管段冲刷、腐蚀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爆破汽水喷出伤人。禁止在压力容器上随意开孔和焊接其他构件。假设必须在压力容器筒壁上开孔或修理,应先核算其结构强度,并须制定工艺技术措施,经锅炉监察工程师审定、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工艺措施实施。停用超过2年以上的压力容器重新启用时要进行再检验,并经耐压试验合格才能启用。在订购压力容器前,应对设计单位和制造厂商的资格进行审核,其供货产品必须附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制造厂所在地锅炉压力容器监检机构签发的“监检证书”。要加强对所购容器的质量验收,特别应参加容器水压试验等重要项目的验收见证。对在役压力容器检验中,安全状况等级评为4级的容器,须监控使用,并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监控使用期限为一年,并须在监控使用期内进行治理升级。否则应报废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评为5级的容器应报废。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必须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申领使用证。不按规定检验、申报注册的压力容器,严禁投入使用。1982年4月《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颁布前制造的老容器,假设设计资料不全,材质不明及经检验安全性能不良者,应安排计划进行更换。运行的防爆措施运行人员应熟知高加在不同的汽轮机运行工况下的汽压、水压、流量、进汽温度、进出水温度、疏水温度,并通过定时检查分析及时发现不正常工况,加以处理。发现高压管道泄漏〔包括疏水系统〕查找泄漏点时,不准在运行中敲、拆漏汽〔水〕部位的保温,以免爆破造成人员伤亡。需在运行中拆开保温查找漏点时,必须降压和采取可靠的措施并得总工批准后才能实施。对有二段抽汽之间的联络门调整压力控制要严格,经常检查系统压力,温度是否超限,操作后要做好记录,记明阀门开度或时间,隔离操作时,首先关闭抽气联络门。主蒸汽、抽汽高低压给水管道暖管时,操作要特别小心,以防止冲击,停用时应泄压,放净存汽存水。疏水扩容器不准超压运行,在机组启停、变工况运行开关疏水时,尤其注意内部压力,发现不正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疏水,使其恢复正常值。有压力自动调整装置的,不要随意停用,停用需要得到班长或值长的同意,进行旁路调整或手动调整时应注意不能大开大关,要特别注意压力的变化,而且调整后要跟踪一段时间,不可无视。对锅炉安全门必须实行定期校验制度,必要时还需进行放排试验。运行中的空压机其卸荷器工作必须正常,卸荷压力值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对贮气罐的安全门应定期校验。各类水位计的投运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缓慢小心,防止水位计爆破伤人。检修的防爆措施压力容器、高压除氧器的焊缝应进行检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压力容器筒壁不得随意开孔。如欲对筒壁开孔,应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工艺要求并报总工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工作。焊补后应对补焊区进行100%无损探伤,水压试验合格后方能投用。使用中的各种气瓶严禁改变涂色,并严格管理,严防爆炸事故发生。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锅炉空气预热器的传热元件在出厂和安装保管期间不得采用浸油防腐方式。锅炉空气预热器在安装后第一次投运〔或受热面大面积更换后〕,应将杂物彻底清理干净,经制造、施工、建设、生产等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应有可靠的停转报警装置、完善的水冲洗系统及消防系统,消防水喷淋面积应覆盖整个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系统在每次锅炉点火前均应进行短时间试验,保证具备随时投入条件。油燃烧器必须配有稳燃器和调风手段,锅炉投用燃油时应保证燃油温度和油压在规程规定范围内,油枪雾化良好、燃烧完全。锅炉点火前应按不小于30%额定风量,通风不少于5分钟。锅炉点火时应严格监视油枪雾化情况,一旦发现油枪雾化不好应立即停用,并进行清理检修。锅炉启停过程中,运行人员精心调整锅炉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运行工况;点火初期,投粉不应太早,否则易造成燃烧恶化,防止未燃烬的油和煤粉沉积在尾部烟道,特别是预热器受热面中。热试组和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厂有关规定进行煤粉细度测试工作,保证合格的煤粉系统供锅炉燃烧。锅炉及预热器应配有吹灰器,运行人员应按规程规定进行吹灰。空气预热器吹灰器在锅炉负荷低于25%额定负荷时应连续吹灰,锅炉负荷大于25%额定负荷时至少每8小时吹灰一次。当预热器烟侧阻力增加或长时间低负荷煤油混烧,应适当增加吹灰次数,锅炉停用后应对尾部烟道、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冲洗。运行规程应明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道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温度限制值,当烟气温度不正常地超过规定值,并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停炉并投入消防装置。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风档板,应能电动投入且档板能全开全关。每次小修中应对档板的实际位置进行远程校核。运行中如发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停转,应立即将其隔绝,投入盘车装置;假设发现转子盘不动,应立即停炉。锅炉停炉一周以上时,检修必须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受热面进行化学清洗。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防止锅炉灭火。根据《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中有关防止炉膛灭火放炮的有关规定以及设备的状况,制定防止锅炉灭火放炮的措施,应包括煤质监督、混配煤、燃烧调整、低负荷运行等内容,并严格执行。进厂煤加强验收化验,控制煤质,做好掺煤配烧工作。加强入炉煤质分析,改变入炉煤时要及时通知锅炉运行人员,锅炉运行人员做好调整燃烧的应变措施。雨季煤潮或燃油紧张时,应尽量向锅炉提供干煤棚内比较干、煤质比较好的煤。提高监盘质量,特别是在煤质较差、煤种混杂及低负荷运行状况下,应严密监视各表计的变化情况,根据燃烧情况和煤样分析及时调整,必要时投用油枪助燃,防止锅炉熄火。有关部门应保证仪表、保护、给粉〔煤〕电源和备用电源可靠〔重要负载应设两路电源供电〕,防止失电造成锅炉灭火。每次大小修后,必须对机组FSSS进行试验,轻重油电磁阀应动作正确、关闭严密,以确保锅炉熄火后能切断一切燃料。每次机组大修后,应进行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新炉投产或改良性大修后应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及不投油最低稳燃试验。100MW及以上等级机组的锅炉应安装锅炉灭火保护装置。灭火保护符合投用条件时,应得值长同意后方可投入。在闭环运行时,不准擅自退出火焰探头和解列保护。如必须退出灭火保护或联锁装置时,必须经部工程师批准,并事先做好安全措施。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加强对灭火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检修,防止火焰探头烧毁、污染失灵、炉膛负压管堵塞等问题的发生。炉膛压力到-2000Pa,看火孔无火光或单炉膛电视火焰失去,汽压、汽温下跌,汽包水位下降,则按熄火处理。熄火停炉时严禁采用拉风机跳闸制粉系统的方法。当炉膛已经灭火或已局部灭火并濒临全部灭火时,应迅速切断所有燃料,紧急停炉。严禁用关风、投油助燃的爆燃法恢复燃烧。加强巡回检查和设备检修管理,对锅炉各部漏风及时进行封堵,老厂出灰时必须得到司炉同意,并逐只灰斗进行;新厂捞渣机检修时,炉底关断门应关闭,平时各看火孔、人孔门、打焦孔、检查孔等均应关闭,保持各部水封正常。加强对给粉机下粉不均匀和煤粉自流、一次风管不畅、送风不正常脉动、堵煤、断煤和热控设备失灵等缺陷的及时消除。油泵房值班工要保持油库油位、油温和油压正常,定期进行油库疏水工作,加强对油泵运行情况的检查和消缺工作。检修和运行人员要加强对油系统管道、阀门、油枪的维护、消缺工作。防止严重结焦。运行人员应经常从看火孔监视炉膛结焦情况,一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锅炉吹灰器系统应正常投入运行,防止炉膛沾污结焦造成超温。受热面及炉底等部位严重结焦,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不允许采用反复大幅度变负荷除焦的方法,以免大焦块砸坏冷灰斗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立即汇报总工程师,进行停炉处理。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燃料部门应加强燃用煤种的煤质分析和配煤管理,每班对入炉煤挥发份进行分析并及时通知运行人员,以便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当挥发份高于设计值较多时,应制定相应的运行措施。设计和改造制粉系统时,尽量减少制粉系统的水平管段,煤粉仓要做到严密、内壁光滑、无积粉死角,抗爆能力应符合规程要求。加强对制粉系统的防爆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防爆薄膜应有足够的防爆面积和规定的强度,并按“安规”要求中间搭接或划缝。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接部位,以及排粉机出入口风箱的连接,就检查是否到达规程规定的抗爆强度。防爆门动作后应能防止危及人身安全、损坏设备和烧损电缆。检修人员应利用大小修时机对粉仓内衬进行检查,严防衬板磨漏、夹层积粉自燃。每次大修或有粉仓温度不正常升高现象而无法消除时,应清空粉仓,检查粉仓的严密性及有无死角积粉情况,特别要注意仓顶板大梁搁置部位有无积粉死角。制粉系统正常停用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将系统内存粉抽尽。有乏气再循环的,还必须对再循环系统用大风量吹扫干净。运行中要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制度,控制粉仓温度。当发现粉仓温度异常升高或确认粉仓内有自燃现象时,应及早投入灭火系统。锅炉停用后而粉仓有粉时,应将粉仓隔绝严密并监视粉仓温度。锅炉停用7天〔含〕以上时应将粉仓烧空。认真监盘,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制粉系统启停过程中。制粉系统发生异常时应按照规程进行处理,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紧急停用的制粉系统,在启动前应详细检查系统内是否有自燃现象,各点温度应正常,操作时应谨慎,温度上升应缓慢。加强对制粉系统泄漏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漏粉,要防止煤粉自燃。禁止用压力水〔空气〕冲扫红热的煤粉,防止煤粉飞扬而发生爆炸。认真执行检修工作票制度和动火工作票制度。在制粉系统上动火作业后,应对动火部位和相邻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确认系统内无火或自燃现象方可启动制粉系统。不准在运行中的制粉系统设备上进行焊接工作,特殊情况必须得总工程师批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畅通无阻,粉仓保持负压状态。绞龙长时间停用时应确认内部无粉。每次大修后制粉系统灭火系统均应试验,确保能随时投用。认真分析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必要时利用检修时机进行系统、设备改造。防止粉尘爆炸。及时消除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中的粉尘泄漏点,降低煤粉浓度。输煤系统应有喷雾装置,防止煤尘飞扬。大量放粉或清理煤粉时,应杜绝明火,做好安全警界,防止煤粉爆炸。煤粉仓、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并备有专门的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源充足、水压正常,灭火设施完好,并定期进行试验。煤粉仓投运前应做严密性试验。凡基建未做严密性试验的要补做漏风试验,并做好记录,发现漏风现象要及时消除。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汽包锅炉应至少配置两只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只远程汽包水位计。水位计的配置应采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以保证在任何工况下锅炉汽包水位的正确监视。汽包水位计的安装。水位计取样管应穿过汽包内壁隔层,管口应尽量避开汽包内水汽工况不稳定区,假设不能避开时,应在汽包内取样管口加装稳流装置。汽包水位计水侧取样管孔位置应低于锅炉汽包水位停炉保护动作值,并有足够的裕量。水位计、水位平衡容器或变送器与汽包连接的取样管,一般应至少有1:100的斜度,汽侧取样管应向上向汽包方向倾斜,水侧取样管应向下向汽包方向倾斜。新安装的机组必须核实汽包水位取样孔的位置、结构及水位计平衡容器安装尺寸,均应符合要求。差压式水位计严禁采用将汽水取样管引到一个连通容器〔平衡容器〕,再在平衡容器中段引出差压水位计的方法。对于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4.5Mpa及以上的锅炉,其汽包水位计应以差压式〔带压力修正回路〕水位计为基准。汽包水位信号应采用三选中值的方式进行优选。差压水位计〔变送器〕应采用压力补偿。汽包水位测量应充分考虑平衡容器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采取零位补偿。汽包水位测量系统,应采取正确的保温、伴热及防冻措施,以保证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正确性。汽包就地水位计的零位应以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为准,并在机组启动调试时进行热态水位计零位实际核对和标定。新机验收时应有汽包水位计安装、调试及试运专项报告。严格执行汽包就地水位计和远程水位计的定期核对工作并有记录。当两种水位计偏差大于30mm时,应及时联系热工查明原因,予以消除。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对水位计及其测量系统进行检查维护。运行中发现就地水位计泄漏或其他缺陷时,应及时隔绝,联系检修消缺,并投入备用水位计。运行人员每月应做好1日和15日锅炉汽包就地水位计的切换和冲洗工作。热工人员每周应做好电极点水位计高低报警定期校验工作。锅炉和热工检修人员应建立汽包水位系统的维修和设备缺陷档案,对各类缺陷进行定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加以落实。当一套汽包水位测量装置因故退出运行时,检修工作票应写明故障原因、危险因素等注意事项,一般应在8小时内恢复。假设不能完成,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但最长不能超过24小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锅炉高、低水位保护。汽包锅炉水位保护是锅炉启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位保护不完整或未经过静态试验,锅炉严禁启动。在确认锅炉水位保护定值时应参照启动调试时热态调整、标定时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消除温度原因而造成的水位偏差影响。锅炉汽包水位保护在每次锅炉启动前和停炉前应进行实际传动校验。用上水法进行高水位保护试验,用排污放水法进行低水位保护试验,严禁用信号短接的方法进行模拟传动替代。锅炉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应采用独立测量的三取二的逻辑判断方式。当有一点因某种原因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二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并办理审批手续,限期8小时内恢复;当有二点因故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技术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运行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限期24小时内恢复,如逾期不能恢复,应停止锅炉运行。建立锅炉水位保护停退的审批制度,如遇锅炉水位保护退出运行时,应严格按审批制度执行,各部门不得越权办理。对于控制循环汽包炉,炉水循环泵差压保护采取二取二的方式,当有一点因故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并办理审批手续。当二点因故退出运行超过4小时时,应立即停止该炉水循环泵的运行。当在运行中无法判断汽包真实水位时,应立即停炉。当运行人员从有关表计中判断汽包水位已达保护动作值而保护未动时,应立即停炉。高压加热器保护装置及旁路系统应正常投入,并按规程进行试验,保证其动作可靠。当因某种原因需退出高压加热器保护装置时,应制定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限期恢复。给水系统中有备用的,备用设备应处于正常备用状态,按规程进行定期切换。当失去备用时,应制定安全运行措施,限期恢复投入备用。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防止超速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当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起动和运行。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正确或失效时,严禁机组起动。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速系统的静止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速系统工作正常。在调节部套存在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起动。正常停机时,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是否到零,在千瓦时表停转或逆转以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严禁带负荷解列。在机组正常起动或停机的过程中,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投入汽轮机旁路系统,尤其是低压旁路;在机组甩负荷或事故状态下,旁路系统必须开启。机组再次起动时,再热蒸汽压力不得大于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任何情况下绝不可强行挂闸。机械液压型调节系统的汽轮机应有两套就地转速表,有各自独立的变送器〔传感器〕,并分别装设在沿转子轴不同的位置上。抽汽机组可调整抽汽逆止门应严密、联锁动作可靠,并必须设置有能快速关闭的抽汽截止门,以防止抽汽倒流引起超速。对新投产的机组或汽轮机调节系统经重大改造后的机组必须进行甩负荷试验。对已投产尚未进行甩负荷试验的机组,应积极进行甩负荷试验。坚持按规程要求进行危急保安器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门杆活动试验、汽门关闭时间测试、抽汽逆止门关闭时间测试。进行危急保安器试验时,在满足试验条件下,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压力尽量取低值。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1DEH〕应设有完善的机组起动逻辑和严格的限制起动条件;对机械液压调节系统的机组,也应有明确的限制条件。汽机专业人员,必须熟知DEH的控制逻辑、功能及运行操作。参与DEH系统改造方案确实定及功能设计,以确保系统实用、安全、可靠。电液伺服〔包括各类型电液转换器〕的性能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得投入运行。运行要严密监视其运行状态,不卡涩、不泄漏和系统稳定。大修中要进行清洗、检测等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备用伺服阀应按制造厂的要求条件妥善保管。主油泵与汽轮机主轴间具有齿型联轴器或类似联轴器的机组,定期检查联轴器的润滑和磨损情况,其两轴中心标高、左右偏差,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安装。要慎重对待调节系统的重大改造,应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电液伺服阀〔包括各类电液转换器〕等部套卡涩、汽门漏汽和保护拒动。防止轴系断裂机组主、辅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正常投入,已有振动监测保护装置的机组,振动超限跳机保护应投入运行;机组正常运行瓦振、轴振应到达有关标准的优良范围,并注意监视变化趋势。运行100kh以上的机组,每隔3-5年应对转子进行一次检查。运行时间超过15年、寿命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转子、低压焊接转子、承担调峰起停频繁的转子,应适当缩短检查周期。新机组投产前、已投产机组每次大修中,必须进行转子外表和中心孔探伤检查。对高温段应力集中部位可进行金相和探伤检查,选取不影响转子安全的部位进行硬度试验。不合格的转子绝不能使用,已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并投入运行的有缺陷转子应进行技术评定,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缺陷性质制定运行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严格执行超速试验规程的要求,机组冷态起动带25%额定负荷〔或按制造要求〕,运行3-4h后立即进行超速试验。新机组投产前和机组大修中,必须检查平衡块固定螺丝、风扇叶片固定螺丝、定子铁芯支架螺丝、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紧固情况,保证各联轴器螺丝的紧固和配合间隙完好,并有完善的防松措施。新机组投产前应对焊接隔板的主焊缝进行认真检查。大修时应检查隔板变形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建立机组试验档案,包括投产前的安装调试试验、大小修后的调整试验、常规试验和定期试验。建立机组事故档案。无论大小事故均应建立档案,包括事故名称、性质、原因和防范措施。建立转子技术档案。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1〕转子安装原始弯曲的最大晃动值〔双振幅〕,最大弯曲点的轴向位置及在圆周方向的位置。2〕大轴弯曲表测点安装位置转子的原始晃动值〔双振幅〕,最高点在圆周方向的位置。3〕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速。4〕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油温和顶轴油压。5〕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6〕停机后,机组正常状态下的汽缸主要金属温度下降曲线。7〕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8〕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程。9〕记录机组起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停机后定时汽缸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起动或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为止。10〕系统进行改造、运行规程中尚未作具体规定的重要运行操作或试验,必须预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执行。机组起停过程的操作措施。1〕机组起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有关规定,至少不得少于2-4h,热态起动不少于4h。假设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2〕机组起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必须回到盘车状态,应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当机组已符合起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h才能再次起动,严禁盲目起动。3〕停机后立即投入盘车。当盘车电流较正常值大、摆动或有异音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当气封摩擦严重时,将转子高点置于最高位置,关闭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温差,监视转子弯曲度,当确认转子弯曲度正常后,再手动盘车180°。当盘车不动时,严禁用吊车强行盘车。4〕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弯曲度的变化,当弯曲度较大时,应采用手动盘车180°,待盘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5〕机组热态起动前应检查停机记录,并与正常停机曲线进行比较,假设有异常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处理。6〕机组热态起动投轴封供汽时,应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停机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停止轴封供汽。应根据缸温选择供汽源,以使供汽温与金属温度相匹配。7〕疏水系统投入时,严格控制疏水系统各容器水位,注意保持凝汽器水位低于疏水联箱标高。供汽管道应充分暖管、疏水,严防水或冷汽进入汽轮机。8〕停机后应认真监视凝汽器、高压加热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轮机进水。9〕起动或低负荷运行时,不得投入再热蒸汽减温器喷水。在锅炉熄灭火或机组甩负荷时,应及时切断减温水。10〕汽轮机在热态状态下,假设主、再蒸汽系统截止门不严密,则锅炉不得进行打水压试验。机组运行超出运行规程所规定的打闸值时,应立即打闸停机。疏水系统应保证疏水畅通。疏水联箱的标高应高于凝汽器热水井最高点标高。高低压疏水联箱应分开,疏水管应按压力顺序接入联箱,并向低压侧倾斜45°。疏水联箱或扩容器应保证在各疏水门全开的情况下,其内部压力仍低于各疏水管内的最低压力。冷段再热蒸汽管的最低点应设有疏水点。防腐蚀汽管直径应不小于76mm。减温水管路阀门应能关闭严密,自动装置可靠,并应设有截止门。门杆漏汽至除氧器管路,应设置逆止门和截止门。高压加热器应装设紧急疏水阀,可远方操作和根据疏水水位自动开启。高低压轴封应分别供汽。特别注意高压轴封段或合缸机组的高中压轴封段,其供汽管路应有良好的疏水措施。机组监视仪表必须完好、准确,并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大轴弯曲表、振动表和汽缸金属温度表,应按热工监督条例进行统计考核。凝汽器应有高水位报警并在停机后仍正常投入。除氧器应有水位报警和高水位自动放水装置。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汽轮机进水、进冷汽。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汽轮机辅助油泵及其自起动装置,应按运行规程要求定期进行试验,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机组起动前辅助油泵必须处于联动状态。机组正常停机前,应进行辅助油泵的全容量起动、联锁试验。油系统进行切换操作〔如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等〕时,应在指定人员的监护下按操作票顺序缓慢进行操作,操作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严防切换操作中断油。机组起动、停机和运行中要严密监视推力瓦、轴瓦钨金温度和回油温度。当温度超过标准要求时,应按规程规定的要求果断处理。在机组起停过程中应按制造厂规定的转速停起顶轴油泵。油位计、油压表、油温表及相关的信号装置,必须按规程要求装设齐全、指示正确,并定期进行校验。油系统油质应按规程要求定期进行化验,油质劣化及时处理。在油质及清洁度超标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应防止机组在振动不合格的情况下运行润滑油压低时应能正确、可靠的联动交流、直流润滑油泵。为防止油泵联动过程中瞬间断油的可能,要求当润滑油压降至0.08MPa时报警,降至0.07-0.075Mpa时联动交流润滑油泵,降至0.06-0.07Mpa时联动直流润滑油泵,并停机盘车,降至0.03Mpa时停盘车。直流润滑油泵的直流电源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其各级熔断器应合理配置,防止故障时熔断器熔断使直流润滑油泵失去电源。交流润滑油泵电源的接触器,应采取低电压延时释放措施,同时要保证自投装置动作可靠。油系统严禁使用铸铁阀门,各阀门不得水平安装。主要阀门应挂有“禁止操作”警示牌。润滑油压管道原则上不宜装设滤网,假设装设滤网,必须有防止滤网堵塞和破损的措施。检修中应注意主油泵出口逆止门的状态,防止停机过程中断油。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轴瓦断油。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防止定子绕组端部松动引起的相间短路:检查定子绕组端部线圈的磨损、紧固情况。300MW以上发电机在大修时应做定子绕组端部振型模态试验,发现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对模态试验频率不合格〔振型为椭圆、固有频率在94-115Hz之间〕的发电机,应进行端部结构改造。防止定子绕组相间短路。加强对大型发电机环形接线、过渡引线、鼻部手包绝缘、引水管水接头等处绝缘的检查。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对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不合格的应及时消缺。严格控制氢冷发电机氢气的湿度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做好氢气湿度的控制措施。防止定、转子水路堵塞、漏水。按有关规定防止水路堵塞过热。为防止发电机漏水,重点应对绝缘引水管进行检查,引水管外表应无伤痕,严禁引水管交叉接触,引水管之间、引水管与端罩之间应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按有关规定防止转子漏水。防止转子匝间短路调峰运行的发电机,应在停机过程和大修中分别进行动态、静态匝间短路试验,有条件的可加装绕组动态匝间短路在线监测装置,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已发现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较严重的发电机应尽快消缺,以防转子、轴瓦磁化,差压阀失控造成严重漏氢、漏油。假设检修时发现转子、轴承、轴瓦已磁化,应退磁处理。退磁后要求剩磁值为:轴瓦、轴颈不大于2X10-4T,其他部件小于10X10-4T。防止漏氢大修后气密试验不合格的氢冷发电机组严禁投入运行。为防止氢冷发电机的氢气漏入封闭母线,在发电机出线箱与封闭母线连接处应装设隔氢装置,并的适当地点设置排气孔和加装漏氢监测装置。应按时检测氢冷发电机油系统、主油箱内、封闭母线外套内的氢气含量,超过1%时,应停机查漏消缺。当内冷水箱内的含氢量到达3%时报警,在120h内缺陷未能消除或含氢量升至20%时,应停机处理。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假设发现发电机大轴密封瓦处轴颈有磨损的沟槽,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电机非全相运行: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主断路器出现非全相运行时,其相关保护应及时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在主断路器无法断开时,断开与其连接在同一母线上的所有电源。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发电机绝缘过热监测器过热报警时,应立即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必要时停机进行消缺处理。应对氢内冷转子进行通风试验。全氢冷发电机定子线棒出口风温差到达8℃,应立即停机处理。防止发电机内遗留金属异物。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防止锯条、螺钉、螺母、工具等金属杂物留在定子内部,特别应对端部线圈的夹缝、上下渐伸线之间位置作详细检查。大修时应对端部紧固件〔如压板紧固的螺栓和螺母、支架固定螺母和螺栓、引线夹板螺栓、汇流管所用卡板和螺栓等〕紧固情况以及定子铁芯边缘矽钢片有无断裂等进行检查。防止发电机定子故障:当发电机定子回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不能超出规定值。当定子接地保护报警时,应立即停机。当发电机的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时,应立即查明故障点与性质。如系稳定性的金属接地,应立即停机处理。应准确掌握有串联补偿电容器送出线路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频率,协助电网管理部门共同防止次同步谐振。防止励磁系统故障引起发电机损坏。有进相运行工况的发电机,其低励限制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容许值和保持发电机静稳定的范围内,并定期校验。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过励限制和过励保护的定值应在制造厂给定的允许值内,并定期校验。励磁调节器的自动通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复并投入运行。严禁发电机在手动励磁调节〔含按发电机或交流励磁机的磁场电流的闭环调节〕下长期运行。在手动励磁调节运行期间,在调节发电机的有功负荷时必须先适当调节发电机的无功负荷,以防止发电机失去静态稳定性。在电源电压偏差为+10%—-15%、频率偏差为+4%—-6%时,励磁控制系统及其继电器、开关等操作系统均能正常工作。在机组起动、停机和其他试验过程中,应有机组低转速时切断发电机励磁的措施。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根据原国电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分散控制系统〔DCS〕运行、检修管理规定〔试行〕》和上级机关有关技术规定,在进行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改造时要满足以下系统配置要求。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在任何工况下都应留有裕度。控制器均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采用非同一卡件的冗余配置。DCS系统本身应具备后备电源无缝切换的功能,同时应保证至少一路电源有UPS电源后备。对于重要设备的DCS扩展继电器的工作电源要求应等同于DCS系统的电源要求。系统电源故障要有独立于DCS系统以外的声或光报警。系统通信负荷率在任何工况下都不应出现“瓶颈”现象。系统设计施工时应合理布置通讯电缆或设备,DCS的接地系统必须严格遵守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施工中做好有关验收工作,防止出现电磁不兼容情况的发生。操作员站及后备操作的布置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要求布置合理,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重要设备后备启停按钮应采用与DCS系统分开的独立操作回路。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定期检查各安装DCS机柜及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电子间的空调,以满足DCS系统在适合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工作。保持各电子间整洁卫生,做到基本无灰尘。DCS系统运行环境周围禁止放置具有强电磁场干扰的设备,禁止在各电子间使用、步话机。定期检查DCS系统的电源系统〔DCS系统本身电源组、备用UPS电源和正常工作电源〕、接地系统,在条件允许〔DCS系统可退出运行〕下进行备用电源切换试验,切换时间应才5ms,并保证控制器不被初始化。严禁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上从事与DCS系统监控功能无关的其它操作,严禁非法复制或破坏DCS系统有关程序、信息和数据。定期检查各控制器、I/O卡件及各站等的工作状况,确保运行正常。定期检查CPU负荷率,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讯负荷率,负荷率应在设计的指标范围内。定期〔每隔半年〕进行系统的软件备份,备份一式两份分别放置在不同地点。在系统软件升级前后或经上级同意进行组态修改前后也必须进行系统软件的备份工作。定期〔每隔一至两个月〕对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磁盘数据碎片进行整理,确保监视操作系统高效地工作。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如反复多次点击鼠标等,多次打开画面窗口后应及时关闭,以防止造成电脑出现异常或死机。检查〔利用每次机组停运时机〕独立于DCS系统配置的停机、停炉等按钮的单独操作回路,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工作正常。设备管辖班组应做好日常DCS系统巡检工作,巡检的范围应包括各控制器、I/O卡件及各站的工作状况、各工作站控制器的CPU负荷率、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讯负荷率、DCS系统的电源系统。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时,对机组正常运行无潜在影响的在开好工作票后立即处理,对机组正常运行有潜在影响的应立刻通知热工分公司专工等有关人员,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后。DCS系统出现故障时按有关规定处理。防止热工保护拒动。定期进行DCS部分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FSSS〕冗余控制器自动无扰动切换,定期检查独立配置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的控制器〔PLC〕,确保控制器工作正常。定期检查FSSS系统电源,工作必须正常可靠。定期校验检查炉膛压力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火焰检测器及冷却风机等外围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可靠。定期进行FSSS系统的保护定值核对检查。定期〔大、小修期间〕进行FSSS系统的各联锁、联动的静动态试验。定期检查汽轮机紧急跳闸〔ETS〕和汽轮机监视仪表〔TSI〕及各自所配电源的可靠性。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保护、低真空等保护每季度及每次机组启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以检查跳闸、报警逻辑及跳机动作值。所有检测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热工保护及联锁不得随意退出运行,假设热工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必须进行处理,同时应提出书面申请和办理工作票手续。220kV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必须双重化。锅炉炉膛压力、全炉膛灭火、汽包水位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等重要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保护装置被迫退出运行的,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加强管理,防止继保误整定、误接线、误碰“三误”事故的发生,防止由于保护拒动、误动引起系统稳定破坏和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投入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必须经部级及以上质检中心确认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有关规定,经电网运行考核证实性能及质量满足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确保发电机、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重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计算,包括与相关线路的整定配合。220kV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必须双重化。加强厂用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降低发生继电保护事故的机率。要确保继电保护电源的可靠性,防止出现二次寄生回路,防止保护直流电源受外部的干扰,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能力。定期对继电保护进行检查,特别是检查以后的保护设备,应确保继保室的清洁无尘。定期对端子排、继电保护进行清扫。设备的端子排、汇控箱,不应有雨水侵入,门应关闭严密,防止小动物进入。高度重视继电保护工作,加强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保持继电保护队伍的稳定。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为防止系统稳定性破坏事故的发生,必须继续贯彻执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按调度要求严格控制各线路潮流不超过稳定限额。积极配合系统做好调频、调压,确保各母线电压在允许范围内运行。高频、母差、开关失灵等快速保护均应按调度命令投入运行。加强开关的检修维护,提高动作可靠性。检修后的开关必须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检查应详细。对继电保护以及压变、流变等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缺陷隐患。故障录波器应正常投入运行。发电机并列时,应防止非同期并列,在两系统并列时,防止非同期合闸。各发电机应采用自动励磁方式运行,当自动励磁装置故障退出运行时,应尽快修复投用,备励方式运行时,强励必须投入运行。对升压站的防雷设施定期预试,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隐患。220kV母线要配置双母差、开关失灵保护。大机组配置的高频率、低频率、过压、欠压保护及振荡解列装置必须经省调审定。提高对网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网控值班质量。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为了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关于印发“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电安生[1996]589号〕、《关于加强变压器消防设施的通知》[能源部〔87〕电生火字117号]以及其它有关规定,并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变压器类设备从选型、定货、验收到投运的全过程管理。明确变压器专责人员及其职责。对新设备要严格验收。确保改良措施落实在设备制造、安装、试验阶段,投产时不遗留同类型问题。订购前,应向制造厂家索取做突发短路试验的报告及抗短路能力动态计算报告;在设计联络会前,应取得抗短路能力动态计算报告。220kV变压器应赴制造厂监造和验收。出厂局放试验标准:220kV及以上变压器,测量电压为1.5倍时,自耦变不大于200pC,其它不大于100pC;110kV变压器,测量电压为1.5倍时,不大于300pC;对220kV互感器应进行高电压下的介损试验。向制造厂家索取主要材料和附件的工厂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出厂试验报告,工厂试验时应将套管安装在变压器上进行试验,所有附件在出厂时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整体预装过。认真执行交接试验规程,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出厂前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法测试绕组变形以留原始记录。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和120MVA及上容量的变压器在新安装时必须现场进行局部放电试验。220kV变压器在大修后要进行局放试验。大型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按标准安装具有时标且有合适量程的三维冲击记录仪。到达目的地后,制造厂、运输部门和用户三方人员应共同验收,验收记录提供应用户留存。严防变压器类设备受潮,防止套管、引线、分接开关引起的事故,防止油温过高引起绝缘劣化、变压器冷却器应设电源中断保护。31500kVA以上变压器应设油温遥测装置,变压器保护必须完善可靠,不准无保护运行,重瓦斯保护应投入跳闸,不准随意退出。潜油泵轴承应采用合格轴承。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每分钟1000转的低速泵。风冷却器应定期水冲洗。对新变压器油应加强质量控制,油运抵现场应经取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加强油质管理,不同种的油不混用。加强变压器类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油质色谱分析,对互感器进行全密封改造,更换成金属密封的金属膨胀器。按规定完善变压器的消防设施,完善和管理好变压器的消防设施,防止变压器着火时事故扩大。对220kV变压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红外线成像测温检查,变压器在遭受近区突发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法测试绕组变形,并与原始记录比较。防止套管存在问题。套管安装就位后,带电前必须静放,110kV及以上的套管不得少于24小时。对保存期超过一年的110kV及以上的套管,安装前应进行局放试验、额定电压下的介损试验和油色谱分析。作为备品的110kV及以上的套管,应置于户内且竖直放置,如水平放置,其抬高角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防止电容受潮。套管渗漏油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受潮。严格监视变压器上层油温,冷却器电源可靠,自投装置完好,根据季节特点,加强对变压器的检查。发电机并解列操作前应合上主变中性点接地刀闸。变压器室应封堵完好,防止小动物引起的故障。防止开关事故采用五防装置运行可靠的开关柜,严禁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运行。已运行的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应尽快改造。认真贯彻高压开关反措,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定期计算开关的短路容量,防止遮断容量不够,造成开关事故。开关设备断口外绝缘应满足不小于1.15倍(252kV)或1.2倍(363kV及550kV)相对地外绝缘的要求,否则应加强清扫工作或采用防污涂料等措施。开机前应按规定进行开关拉合闸试验,防止并机非全相合闸。在开关出现故障检查后投用前应进行空合闸试验。根据设备现场的污秽程度,采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预防套管支持瓷瓶和绝缘提升杆闪络、爆炸。开关设备及隔离开关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修,开关检修后所有技术参数应符合要求,确保开关可靠运行,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结合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应加强对隔离开关转动部件、接触部件、操作机构、机械及闭锁装置的检查和润滑,并进行操作试验,防止机械卡涩、触头过热、绝缘子断裂等事故的发生,确保隔离开关操作与运行的可靠性。当检修中遗留的缺陷因工期不能修复且不影响运行,亦应办理必须的审批手续。加强运行维护,定期对气动机构的开关的储气罐进行排污、排水。按规定及时投入或退出加热器。开关的控制箱门应密闭,以防雨水进入。对压力表、密度表进行校验。防止接地网事故定期对接地网进行检查,根据接地体腐蚀的程度和条件设法进行改造。改造时应考虑敷设接地体的截面积,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验收。按规定定期进行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所测数据应符合国标〕运行中的接地网络应防止由于施工、设备改造而遭到破坏。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二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接地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与历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改造处理。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中对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测试各种设备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防止污闪事故做好防污闪事故的基础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电瓷外绝缘的清扫制度。每次大、小修要对母线、开关、变压器、闸刀、CT、PT、避雷器等支持瓷瓶进行清扫。继续更换防污型瓷柱,逐步更换为防污型互感器,提高设备的防污闪能力。定期检查电瓷外绝缘,特别是恶劣天气及雾期,应观察电瓷外表是否有强烈的局部爬行放电。定期进行瓷瓶测零〔5年一次〕和盐密测量〔3年一次〕。厂区应加强环保监督,加强锅炉除尘器管理,减少粉尘排放污染。应定期组织水冲洗,对升压站附近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机动车辆〔含厂内机动车辆〕因执行生产任务必须在主干道行驶时,应申请,并获准时严格限速行驶。运行设备的外绝缘的爬距应与污秽分级相适应。不满足应予以调整。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防污闪主管领导和专责人的具体职责。防止全厂停电事故主系统及主设备部分升压站母线按规定〔指省调批准的固定联结方式及雷雨季节运行方式〕的运行方式运行,防止因运行方式不合理造成全厂停电事故。主系统如有工作、试验,特殊运行方式应事先制订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向省调申请,省调批准方可执行。主系统遇有重大操作,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应按规定到现场指导、把关。升压站所有一次设备必须完好、可靠,运行、检修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巡检,运行值班人员每班按规定路线认真巡回检查,检修人员按规定定期巡视,遇有特殊天气〔如冰冻、大雾、雨雪、高温等〕应按预案要求加强重点检查,防止出现冰凌、雾闪、严重过热、绝缘击穿等母线事故。升压站有关高压设备〔断路器、压变、流变、避雷器等〕应按规定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并合格,加强电气设备的绝缘监督,必要时进行更换。主要设备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按规定正常投用并且必须安全可靠,防止发生拒动、误动。继保整定值应按上级调度部门的定值单执行,修改保护定值应按规定由专人负责,执行后应做好记录。并按有关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