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资料报告_第1页
地勘资料报告_第2页
地勘资料报告_第3页
地勘资料报告_第4页
地勘资料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程概况1、建筑物性质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XXXXX项目,场地位于X市XXX路XXX号(X号地块)。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拟建物总建筑面积125866.97m2,由2栋含裙楼的11层及5栋18层的高层建筑组成。场地内均设有一层地下室,局部(在3号楼及中庭院)为二层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为itf。拟建物及地下室基础埋深在土以下〜10.5m。各拟建物主要建筑建筑特征见下表。拟建物主要建筑特征一览表 表1栋号安全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高度5)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基底埋深(H1)基础荷载(kN/m2)地下室层数深m)HT二S(1、7栋二级1133剪力墙筏板620012、4、5、6栋二级1854剪力墙筏板30013栋二级1854剪力墙筏板30029中庭二级地下室框架独立柱基4300KN29本工程属高层建筑物群,其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抗震等级丙类,三级抗震,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乙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拟建的各栋住宅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我公司受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了该工程场地的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场地内岩土工程情况,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及相关计算参数。因此,本勘察依据现行规范及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拟建物的平面形状、特点及设计的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和要求如下: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现状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 查明拟建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 对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能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7) 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8) 对可能采用的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9) 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10) 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对拟建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选择良好的地基持力层,根据场地地基土的性质和特点,对基础形式提出建议。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勘察技术依据为达到上述勘察要求,本次勘察工作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场地勘察资料与基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定、地方标准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成都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02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2002。2、勘察技术方法勘探点的布置本次勘察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上的各建筑物特点,分别按拟建物的轮廓线或柱列线布置勘探点,同时经与设计部门商定以拟建物的地下室范围为本次勘察的轮廓线,共布设勘探点114个,其中高层部分87个,地下室及商业用房27个。其中回旋钻孔7个,取样钻孔占钻孔总数的1/3为33个,控制性钻孔37个,波速测试孔7个;剖面线72条,孔距为〜。勘探点深度依据《高层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计算,高层和多层建筑物的勘探孔深分别拟定为~和~。勘探点的施测按照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由我公司测量人员采用GTS102N全站仪,根据黄海高程系施测,高程以场地外的已知点TP二引测而得。由于场地内已有建筑未拆迁的原因,个别钻孔稍作了移位,勘探点的孔位详见附图No:010勘察技术手段本次勘探工作采用冲孔取样方法提取土样、采用回旋钻进方法提取卵石土样,并与原位动力触探、标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工作。具体勘探方法如下:(1)、钻探采用3台SH-30型钻机冲孔钻进取样,对各孔上部土层进行了全断面连续的取芯鉴别并分层详细编录,以查明地基土土层结构性质,确定地层分界。采用2台XG-1T100型回旋钻机对先行采用“丄昶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ZK3.ZK19、ZK27、ZK37、ZK54.ZK78、ZK100进行SM植物胶全孔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达75%以上),以直观揭露卵石土地层,并与同位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对比以综合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岩土类别及特性。、现场原位测试波速测试: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法,野外数据采集,对拟建筑场地内ZK3、ZK19、ZK27、ZK37、ZK54、ZK78、ZK100号孔位进行了波速测试工作,以测试场地纵横波速,计算场地卓越周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土的动力学参数。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卵石层进行了连续的原位测试,结合钻探取芯对比,以确定地基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等工程设计参数。室内试验现场采取砂土、卵石土的扰动样进行室内试验,用以确定其物理力学指标与颗粒组成等相关参数。水质分析采取地下水样3件进行水质分析,以评价场地内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土质分析采取场地土土样3件进行腐蚀性分析,以评价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水位观测主要是在勘探孔内进行地下水初见水位与静止水位的测量。3、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于XXXX年X月XX日进场,于XX月XX日出场,完成了全部野外工作,转入室内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资料出版等工作。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如下表2o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2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测放与钻探施工个1142其中:回旋钻孔个73钻探总进尺米4上部细砂土层抽芯钻探米/孔1145N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19n米6回旋钻探米7标准贯入试验次/8采取原状样与室内试验(素填土)件39采取扰动样与室内试验(砂、卵石)件3010现场取水样件311简易水文观测次11412钻孔高程测量次11413场地波速测试次7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自然地理状况及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XX市XXX路,交通方便,地势开阔,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为渝江冲洪积扇中段。现场测得场区钻孔的孔口高程介于〜611.80m,整个场地相对高差为1.50m。各拟建物地段地面标高统计见表3。楼号范围值高差平均值土1#商业用房地下室整个场地各拟建物地段地面标高统计一览表(单位:m)表3气象气候条件地地处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年平均气温。C,极端最高为。C,极端最低。C。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丰水期为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75%,枯水期为10月至次年的5月。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为%;多年年平均风速s,极大风速s(1961年6月2日),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0Pa,最大风压力250Pa,最多风向为北及北东向。成都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3ni,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新华夏系笫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缘。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所处的地壳为一稳定的壳块,东距龙泉山褶断带大约20km,西距龙门山褶断带大约50kmo本次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表明,场区内地基土层位连续,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无诱发地震的断裂构造,但属地震波及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故场地属稳定区,适宜建筑。绵阳低山丘陵西部山地凹陷盆地隐伏断裂-彭山-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4、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绵阳低山丘陵西部山地凹陷盆地隐伏断裂-彭山-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4、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带经钻探资料揭示,拟建物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杂填土(Qml)、耕土(Qpd)和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构成,按地基土的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4 4 4下:、杂填土(Qml):灰黄色,松散,干,成份由回填的砂、卵石、粘性土及碎砖4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厚度变化较大,厚约〜。、耕土(Qpd):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的植物4根须,厚约〜。素填土(Qml):灰黄色,稍密,稍湿,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粉砂等,4厚约〜。、卵石(Qal+pl):灰色、杂色,松散~密实,稍湿,成份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岩4次之,磨圆度佳,呈圆形〜次圆形,分选性较好。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和岩屑为主,一般粒径为20~150mm,大者可达200mm以上。局部地段在~处见有漂石,卵石层未揭穿。卵石层顶界埋深界于~,相应标高界于~,卵石层顶界平均标高约为。回旋钻提取的岩芯见下图:(ZK37的岩芯)(ZK54的岩芯)根据钻探揭露,结合超重型动力触探N锤击数型判别,按照《成都地区地基基础120设计规范》DB51/T026—2001第4.2.3条规定可将卵石层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层:①松散卵石:中等风化,部分卵石风化严重、松散状、稍湿,卵石排列混乱、大部、旨标颗粒组成百分比(%)粒径大小平均值d(mm)分类\60〜2020〜55〜22〜卵石砾粒砂粒粉粒分不接触;卵石粒径20~25mm,砂为细粒~中粒;卵石含量50%〜55%,N锤击数为2~4120击,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层中。稍密卵石:中等风化,卵石粒径20~25mm为主,卵石含量55%〜60%,含约30%~35%的砂及砾石;N锤击数为4~7击;主要以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中密卵石上部或层中。120中密卵石:中等风化~微风化,卵石粒径以30~110mm为主,卵石含量60%〜70%,砂及砾石含量约25%~30%;N锤击数为7~10击,主要以层状或透镜体分布天稍密卵石120上部呈中等风化,磨圆度较好,呈圆~次圆状。室内试验表明卵石含量约50%~86%,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的粘性土及圆砾,向下粘粒含量增加,含量为20%~40%,该层或密实卵石层中。④密实卵石:微风化,卵石粒径30~150mm,构成卵石层主体,主要连续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少量透镜状分布于中上部,卵石交错紧密垒叠,含量>75%,含约25%的中粗砂。N锤击数大于10击。120以上地基土的分布埋藏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5、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按照勘察方案,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细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粉质粘土、细砂、卵石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对卵石层进行N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查明其物理力学性质。120试验测试成果分别统计于表4、表5。N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统计表 表4120注:N]?甫数>14击,按14击计。卵石颗粒分析成果统计表 表5统计结果反映出,场地内素填土属低强度高压缩性的不均匀性土;下部卵石层中,松散及稍密卵石为强度中等的中〜低压缩性的不均匀性土;中密卵石及密实卵石为强度较高〜高的低压缩性土,较均匀。根据勘探结果,场地表层的杂填土和耕土均为强度低、压缩性高的极不均匀性土。6、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由下而上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升降变化为主要受大气降水、地下水径流的补给,主要以地下水径流、蒸发、人工抽降方式排泄为主。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成都水文工程地质队《成都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报告》(1988年6月一1990年10月)第3.3.3条所述:该区地下水动态具有明显季节化特征,潜水位一般从4〜5月开始上升至8月下旬,最高峰出现于厂8月,最低在广3月、12月中交替出现,动态曲线上峰谷起伏,动态变化明显。该区地下水枯水期2〜4ni,洪季r3m,年变幅一般为2〜3m。历年最高水位,相对应标高。本次勘察期间系枯水期,经钻探揭露,采用测钟按规范测得,场区内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之间,稳定水位高程为~。基础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地下水水位,需进行降水设计与施工时,宜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邻近场地的降水施工资料,场地内砂卵石层为透水性良好的富水层,上部填土为透水性较差的弱透水层,场区内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根据公式:k=(1R一1r)/HsTOC\o"1-5"\h\zg gw 1w土层名称范围值(击)统计数(次)平均值(击)标准差(o)变异系数(5)统计修正系数(①i)标准值(击)松散卵石2~443稍密卵石4~7267中密卵石7~102467密实卵石10~143329注:变异系数8=of/4)m统计修正系数①i二1-[Jn+n2]•6 修正值①k二①i・①mTOC\o"1-5"\h\zR=250mr=300mmwH=20.0ms=7.0mQ=4583.7ms1 w计算得k=35m/d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本次勘察场地环境为II类。本次勘察采取场地内地下水3件,依据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场地地下水为HCO602一C&2+3 4型水,其腐蚀性判定列表如下:根据上表结果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本次勘察采取场地内素填土3件作土壤易溶盐试验分析以判别土的腐蚀性,见下表。场地素填土腐蚀性判定表 表7根据区域资料,场地土无化工污染源。根据取土样分析知,场地内素填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四、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稳定性场地地处川中地台的川西台凹边缘,位于东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km,西距龙门断皱带约50km的大地构造稳定地块上,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均较弱。据地震观测记载,成都地区地震活动及受地震波及的历史最高烈度均1度以下。2008年5月12B14点28分,距离场地约90km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级的强烈地震,场地所在位置地震感强烈。地貌单的坦洪场地貌单的坦洪场地为平冲积评价类型腐 蚀介 质测试值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II类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构SO2-(mg/L)4<300微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Mg2+(mg/L)<2000微NH4+(mg/L)<<500微OH(mg/L)<43000微总矿化度(mg/L)<20000微备注按(GB50021--2001)(2009版)条评价扇中段,勘察表明,场地内无滑坡、塌陷、泥石流及暗浜、古河道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2、场地地震效应分组据《建评价类型分组据《建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II类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构SO2-(mg/kg)4<450微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Mg2+(mg/kg)<3000微碇结构中的钢筋CI(mg/kg)<400微对碇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钢结构PH值>微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备注按(GB50021—2001)(2009版)条评价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划分: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场地内上覆土层中分布有杂填土、耕土、素填土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条和《成都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026-2001)的规定:场地内无液化土层。3、波速测试本次勘察共在7个钻孔内进行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详见《波速测试成果报告》),综合分析场地等效剪切波平均波速为323m/s,该场地类别为II类,该场地卓越周期约为。场地钻孔卓越周期、等效剪切波速以及各地层的剪切波速及其他动力参数见表8、表9o场地卓越周期和等效剪切波速表 表8钻孔号计算场地卓越周期T/s)场地等效剪切波速V/m/s)ZK3298ZK19332ZK27318ZK37329ZK54314ZK78350ZK100323平均值323地基土层波速及动力学参数统计表 表9参数纵波Vp(m/s)横波容重r(kN/m3)动剪切模量Gd(MPa)动弹性模量Ed(MPa)动泊松比Ud土名'、、Vs(m/s)耕土2851267427杂填土2981328230稍密卵石671358703271中密卵石8154511146448密实卵石95754517246844、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型拟建场区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受地震影响较明显的土层是杂填土、耕土、素填土层,属松散软弱地基土抗震性能较差,在动力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变形,抗剪强度及承载力值将极度降低,容易导致不均匀深陷或地基失效。松散卵石属中软土,稍密〜密实卵石属中硬土;根据该场地的瑞雷波速测试,该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V=323m/s,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属II类建筑场地,为中硬场地土,处于建筑抗震有利se地段,设计特征周期。五、地基土岩土工程性能评价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根据本次报告第三章第4、5条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土结构和分布特点,其工程性能评价如下:场地内杂填土、耕土、素填土之力学性能均不能作为拟建物的地基基础持力层,它们均处在基底标高以上,属挖除范围,不能作为拟建物的地基基础持力层。除上述地层,场地内松散卵石不宜直接作为天然地基土;稍密〜密实的卵石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可作为天然地基土。根据本次勘察进行的室内及原位试验测试结果,结合钻探情况及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内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如下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表10标土名、状态重度r(kN/ms)承载力特征值f(kPa)lz压缩(变形)模量E(E)S 0(MPa)内聚力C(kPa)KA7摩角。内擦—基床系数P(kN/ms)素填土稍密60814卵石松散180035X104稍密300038X104中密560040X104密实800043X104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根据《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2.4条,拟定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中庭(地下室)及商业用房均采用独立柱基。拟建物3号楼基底埋深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中庭(地下室)基底埋深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1号、7号楼基底埋深均在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2号、4〜6号楼基底埋深均在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据此,对地基土作均匀性评价如下:根据勘察已知的场地特点及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地为处在同一地貌单元和工程地质单元上的低压缩性地基,仅在地基土各处存在压缩性差异,其均匀性评价根据《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2.4.3条,由地基压缩性不均匀系数K进行,具体判定见表11:K=丁/厂 E=SA/S(A/E)smaxsmin s i isi地基土均匀性判定 表11楼号剖面号钻孔压缩层深度Zn(m)压缩模量当量值Es(MPa)£5maxEsmin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判别结果1号楼25-25?ZK62均匀ZK5226-26'ZK67均匀ZK582号楼37-37'ZK95均匀ZK8538-38'ZK100均匀ZK913号楼32-32'ZK81均匀ZK7433-33'ZK84均匀ZK789-9,ZK12均匀4号楼ZK1910-10'ZK16均匀ZK225号楼4-4,ZK1均匀ZK85-5'ZK5均匀ZK116号楼14-14'ZK30均匀ZK2315-15?ZK33均匀ZK277号楼19-19?ZK41均匀ZK3420-20?ZK44均匀ZK37注:1)1栋:b=,L=, d=;7栋:b=,L=, d=2栋、4栋、5栋、6栋:b=20.3m,L=71.4m、49.6m、47.2m、45.3m, d=6.Om3栋:b=20.3m,L=47.6m,d=10.5m2)场地内E平均值>20MPa, E/E>,地基不均匀。S SmaxSminE—/EXr故地基均匀。SmaxSmin判定结果:场地内E平均值E—/EXr故地基均匀。SmaxSmins3、建筑物变形及相对倾斜评价TOC\o"1-5"\h\z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附录B第式

它[ ]S二®pbn2 (6-8 )/Es i i-1 oii=l计算建筑物沉降量及相对倾斜值:天然地基沉降量及相对倾斜计算表天然地基沉降量及相对倾斜计算表12楼号剖面号钻孔号沉降量(mm)沉降差(mm)钻孔间距(m)相对倾斜1号楼1-1,ZK1ZK23-3,ZK7ZK86-6,ZK12ZK132号楼8-8,ZK18ZK193号楼11-11'ZK23ZK2413-13'ZK30ZK314号楼20-20?ZK46ZK4021-21?ZK44ZK385号楼26-26'ZK59ZK6025-25?ZK63ZK646号楼32-32'ZK69ZK7031-31'ZK73ZK747号楼38-38'ZK78ZK7937-37'ZK82ZK83备注3#楼:基底标高:600.6m,b=20.3m,L=47.6m,基底压力P=324Kpa;01#、7#楼:基底标高:605.10m, b=19.5m L=>45.3m,基底压力P=198Kpa;02#楼、4#楼、5#楼、6#楼:基底标高:604.6m,b=20.3m L=、、、45.3m,基底压力P=3240Kpao3#楼基础底面处在土以下10.50m时,附加应力经估算取324Kpa,计算得沉降深度16.20m;1#、7#楼基础底面处在土以下6.00m时,附加应力经估算取198Kpa,计算得沉降深度15.80m;2#.4#〜6#楼基础底面处在土以下6.50m时,附加应力经估算取324Kpa,计算得沉降深度16.20m;计算的沉降差为"8.03mm,相对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各栋高层建筑根据《成都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第5.2.9条,卵石地基上高层建筑地基最终沉降计算式:S二WS,二®(pa/E)计算得:场地内高s s0zn s层建筑地基中心位置的(平均)最终沉降量最大为33.14mm,小于基础沉降容许值。4、软弱下卧层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5.2.7条规定,应选择场地最不利地段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本次勘察场地中,在钻探提示范围内未见软弱下卧层。5、基坑的抗浮评价拟建物均设有一层地下室(车库),局部地段为二层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底板埋深约土以下,标高;二层地下室底板埋深约土以下,标高。根据前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规范JGJ72-2004第8.6.2条,抗浮水位按历年最高水位约,即标高考虑,一层地下室底板与抗浮水位高差为,二层地下室底板与抗浮水位高差为,结合上部建筑荷载情况,合理考虑抗浮问题。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节的规定,抗浮桩和抗浮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抗浮锚杆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建议值见表13,建议对地下室抗浮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设计。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 表13土的名称土的状态f值(kPa)rb卵石松散35稍密70中密90密实120六、地基与基础方案评价1、天然地基评价地下室地下室基础型式拟采用独立柱基,基础埋深在土以下〜(标高〜),即自然地坪以下〜,基础持力层的主体为稍密或稍密以上的卵石层,厚度大,结构较稳定,其物理力学性能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商业用房(裙楼)1F商业用房的基础型式拟采用独立柱基,基础埋深为土0.00m以下6.00m(标高604.80m),即自然地坪以下5.80m,基础持力层的主体为稍密或稍密以上的卵石层,厚、\^旨标土名、b(m)d(m)■、\^旨标土名、b(m)d(m)■Jfa(kPa)松散卵石61171稍密卵石61343中密卵石61654密实卵石61946较大结构较定,其物理力学性能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拟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基础埋深:3#楼为土以下(标高),即自然地坪以下;1号、7号楼基底埋深均在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即自然地坪以下;2号、4〜6号楼基底埋深均在土以下,相应基底标高为,即自然地坪以下。所对应的基础持力层主体为密实卵石,部分为稍密和中密卵石,整个卵石层厚度大,结构稳定,物理性能较好,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2、地基土的承载力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计算(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4条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f=f+1}Y(b—3)+1}Yaak b dm式中: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确定;ak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n>n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b d5.2.4取值;Y—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Y—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md—基础埋置深度(m)ob一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1#、7#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14旨标3土名、\b(m)d(m)JJfa(kPa)松散卵石6795稍密卵石6947中密卵石61239密实卵石61510表15载力特征值2#、4#〜6#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16^旨标土名、^b(m)d(m)■Jfa(kPa)松散卵石6836稍密卵石6991中密卵石61285密实卵石61559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5条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f二M丫b+M丫d+M°ab dm ck式中:fa—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M、M—承载力系数,按表5.2.5确定;b—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bdc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C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以7#楼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17标土名、、b(m)d(m)MbMdMcYYmf(kPa)a.松散卵石620191293稍密卵石621201706中密卵石622212063密实卵石6232225893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表18标土名\b(m)d(m)MbMdMcYYmf(kPa)a.松散卵石620191954稍密卵石621202556中密卵石622213088密实卵石623223870表192#、4#〜6#表19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附A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 f=1/2N2bY+N2Yd+NCCTOC\o"1-5"\h\zu yy qq0 cck式中:f—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2、2、2—基础形状系数,按表5.1.10-1u y q c确定;N、N、N—地基承载和系数,按表5.1.10-2确定;Y q 0Y、Y—分别为基底以上和基底组合持力层的土体平均重力密度(kN/ms)0C—基础持力层代表性粘聚力标准值(kPa);kb—基础底面短边边长,b大于6ni取6m; d—基础埋置深度(m)o各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见下表:1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 表20标土名Lbd§yqcYY0fu松散卵石620197319密实卵石6232248609稍密卵石6212016918中密卵石62221288182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 表21标土名Lbd§yqcYY0fu松散卵石620197719密实卵石6232212519稍密卵石6212017797中密卵石6222130260土名\标b(m)d(m)MbMdMcYYmf(kPa)a松散卵石T标LbdEyq「20Y-9丫013®u7稍密卵散呢石621>019中密卵稍密卵石6n2017035仁1中6密卵石622>2!121212024060密实卵实卵石623!3:!22220驻23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 表22标土八\Lbd§yqcYY0fu松散卵石620197758密实卵石6232212582稍密卵石6212017897中密卵石62221304404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 表235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表24、\指标土名、\LbdYqgcYY0fu松散卵石620197504稍密卵石6212012140中密卵石6222117239密实卵石62322292663、基础方案评价①地下室根据上述场地天然地基条件,拟建的地下室的基础型式建议采用独立柱基,以稍密或、、指标土名、、、LbdgYgqgcY、、指标土名、、、LbdgYgqgcYY0fu松散卵石620197354密实卵石6232211943稍密卵石6212017006中密卵石6222128975表表25定均匀,采7号楼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值表 表26、、£旨标土名LbdgYgqgcYY0fu松散卵石620197792密实卵石6232212636稍密卵石6212017978中密卵石6222130596用筏板基础具充分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并能较好地吻合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4、桩基础稍密以上的卵石层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②商业用房(裙楼)根6据上述场地天然地基条件,拟建的多层商业用房的基础型式建议采用独立柱基,以号楼地基稍密或稍密以上的卵石层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③高层建筑极限承载场地内的高层建筑则宜采用前述的筏板基础,通过工程地质剖面图分析,拟建物设有力估算值一层地下室,基础埋置深度建议采用自然地坪下(标高)为宜;局部地段地下室为二层,基础埋置深度建议采用自然地坪下(标高)为宜。以稍密或稍密以上的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整个卵石层厚度大,基础埋深以下,不同状态卵石层在场地内水平方向分布较为稳对高层建筑,当采用筏板基础受经济及施工条件和施工难度等因素的制约时,也可采用桩基础,将桩尖置于卵石层下部(一般约〜)的稳定密实卵石层上。由于地基土(卵石)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的局限、以及从经济合理的考虑,桩基础不宜采用预制桩,可行的是人工挖孔桩和预应力高强度管桩。此方案最大优点是可靠性高,施工质量易保证,施工进度较稳定,但人工挖孔需进行较大幅度的人工降水和孔壁支护,施工安全难度较大。(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法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知:①预应力高强度管桩R=USl+qAkpqsikipkq式中:R—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kq—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q—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sik pk②人工挖孔R二US®ql+WqAkpsisikippkq式中:q—同上,对于桩底变截面以下不计侧阻力;sikq—同上,对于干作业要清底干净;pk®、小一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si p(2) 、桩基础设计的相关力学参数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桩基础设计的相关力学参数取值如下表。桩基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27f土名指标 '预应力咼强度管桩混凝土预制桩人工挖孔桩qsikqkpkqsikqkpkq,ksikqkpk松散卵石909060稍密卵石120600012060001002200中密卵石140840014080001303500密实卵石1601000016090001505400备注 qk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a) qk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Pa)pk sik综上所述:拟建物基础型式,建议商业用房(裙楼)及地下室均采用独立柱基,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均以稍密或稍密以上的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七、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地基土承载力试验和现场检测若对部分地段软弱层进行地基处理,则待基坑开挖到基底深度、地基处理完毕后,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进行现场载荷试验,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或校核各计算参数。待现场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应进行验槽工作,现场检测砂卵石层的各项指标,如遇岩土的特殊变化和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2、 基坑坑底地基土回弹量监测基坑开挖使基底上覆土层自重压力卸载,基底一定范围内岩土体应力释放而可能使坑底发生隆起变形,应在基坑内布置回弹标,观测坑底回弹量的大小。3、 基坑降水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浅,稳定水位约〜,且砂卵石的渗透性较好,水量较大,基坑开挖和桩基础施工前需进行人工降水。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成都平原岷江I级阶地上深基础施工降水的实例经验,场地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