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_第1页
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_第2页
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_第3页
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_第4页
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探究MOS晶体管中各种类型的泄漏电流的原因

漏电流会导致功耗,尤其是在较低的(阈值电压)下。了解可在MOS(晶体管)中找到的六种泄漏电流原因。

反向偏置-pn结漏电流亚阈值漏电流排水诱导势垒降低Vth滚降工作温度的影响隧穿进入和通过栅极氧化层漏电流热载流子从衬底注入到栅氧化层导致的漏电流栅极感应漏极降低(GIDL)导致的泄漏电流1.反向偏置pn结漏电流

MOS晶体管中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结在晶体管工作期间被反向偏置。这会导致器件中出现反向偏置的漏电流。这种漏电流可能是由于反向偏置区域中少数载流子的漂移/扩散以及雪崩效应导致的(电子)空穴对的产生。pn结反向偏置漏电流取决于掺杂浓度和结面积。

对于漏极/源极和衬底区域的重掺杂pn结,带间隧穿(BTBT)效应在反向偏置漏电流中占主导地位。在带间隧穿中,电子直接从p区的价带隧穿到n区的导带。BTBT对于大于106V/cm的电场是可见的。

图1.MOS晶体管反向偏置pn结中的带间隧道效应。所有图片均由K.Roy等人提供,“深亚微米CMOS电路中的泄漏电流机制和泄漏减少技术”;过程。IEEE,卷。91,第2期,2023年2月。请注意,在本文的上下文中,我们将隧穿现象定义为即使电子的能量远小于势垒时也会发生。

2.亚阈值漏电流

当栅极电压小于阈值电压(Vth)但大于零时,称晶体管偏置在亚阈值或弱反型区域。在弱反演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很小但不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VDS|的典型值>0.1V并且整个电压降发生在漏-衬底pn结上。

漏极和源极之间平行于Si-SiO2界面的电场分量很小。由于这个可以忽略的电场,漂移(电流)可以忽略不计,亚阈值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组成。

排水诱导屏障降低(DIBL)亚阈值漏电流主要是由于漏极引起的势垒降低或DIBL。在短沟道器件中,漏极和源极的耗尽区相互作用,降低了源极的势垒。然后,源能够将电荷载流子注入通道表面,从而导致亚阈值泄漏电流。

DIBL在高漏极电压和短沟道器件中很明显。

Vth滚降MOS器件的阈值电压由于沟道长度减小而降低。这种现象称为Vth滚降(或阈值电压滚降)。在短沟道器件中,漏极和源极耗尽区进一步进入沟道长度,耗尽一部分沟道。

因此,需要较小的栅极电压来反转沟道,从而降低阈值电压。这种现象对于较高的漏极电压很明显。阈值电压的降低增加了亚阈值漏电流,因为亚阈值电流与阈值电压成反比。

工作温度的影响温度也在泄漏电流中起作用。阈值电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或者,换句话说,亚阈值电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隧道进入和通过栅极氧化物泄漏电流

在短沟道器件中,薄的栅极氧化物会在SiO2层上产生高电场。具有高电场的低氧化物厚度导致电子从衬底隧穿到栅极以及从栅极通过栅极氧化物隧穿到衬底,从而产生栅极氧化物隧穿电流。

考虑如图所示的能带图。

图2.具有(a)平带、(b)正栅极电压和(c)负栅极电压的MOS晶体管的能带图第一个图,图2(a),是一个平带MOS晶体管,即其中不存在电荷。

当栅极端子正偏时,能带图发生变化,如第二张图所示,图2(b)。强烈反转表面处的电子隧道进入或穿过SiO2层,从而产生栅极电流。

另一方面,当施加负栅极电压时,来自n+多晶硅栅极的电子隧道进入或穿过SiO2层,从而产生栅极电流,如图2(c)所示。

Fowler-Nordheim隧道和直接隧道在栅极和衬底之间主要有两种隧道机制。他们是:

Fowler-Nordheim隧穿,其中电子隧穿三角形势垒直接隧穿,其中电子隧穿梯形势垒

图3.能带图显示(a)Fowler-Nordheim隧穿通过氧化物的三角形势垒和(b)直接隧穿通过氧化物的梯形势垒您可以在上面的图3(a)和3(b)中看到两种隧道机制的能带图。

4.热载流子从基板注入到栅极氧化物导致的泄漏电流

在短沟道器件中,衬底-氧化物界面附近的高电场激发电子或空穴,它们穿过衬底-氧化物界面进入氧化物层。这种现象称为热载流子注入。

*图4.描述电子由于高电场获得足够能量并越过氧化物势垒的能带图(热载流子注入效应)*这种现象比空穴更容易影响电子。这是因为与空穴相比,电子具有较小的有效质量和较小的势垒高度。

5.栅极感应漏极降低(GIDL)引起的漏电流

考虑具有p型衬底的NMOS晶体管。当栅极端有负电压时,正电荷仅在氧化物-基板界面处积聚。由于在衬底上积累的空穴,表面表现为比衬底更重掺杂的p区。

这导致沿漏极-衬底界面的表面处的耗尽区更薄(与体中耗尽区的厚度相比)。

*图5.(a)在漏极-衬底界面沿表面形成薄耗尽区和(b)由于雪崩效应和BTBT产生的载流子导致的GIDL电流流动*由于薄的耗尽区和较高的电场,会发生雪崩效应和带间隧道效应(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因此,在栅极下方的漏区中产生少数载流子,并被负栅极电压推入衬底。这增加了泄漏电流。

6.穿通效应导致的漏电流

在短沟道器件中,由于漏极和源极接近,两个端子的耗尽区会聚在一起并最终合并。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发生了“穿透”。

穿通效应从源头降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