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1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图形的教学要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从详细的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本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意观看和实践操作,突出角的构造特点。
首先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通过观看主题图,经受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角。然后通过折角、制作角等操作活动,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在合作中观看猜测,自主探究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以及角的画法。
教师预备ppt课件圆形纸
学生预备小棒三角尺圆形纸剪刀
⊙嬉戏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爱做嬉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嬉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留意听教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摆,教师巡察)
2.你们摆出的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3.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摆,沟通是三角形)
4.你们真聪慧!接着再拿走一根,这又是什么图形呢?(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日我们就来一起熟悉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摆熟识的图形,依次分别拿走一根小棒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和四边形、三角形的内在联系以及角的构造特点。
⊙主动参加,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课件出示教材38页主题图:操场上许多物体的外表都有角,快来找找吧!(学生说出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准时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看的主题图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受数学学问形成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剪刀、钟面和三角尺)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把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学生动手比划角,同桌互评)
师:认真观看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熟悉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看:这个尖尖的两条线的交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指着课件中的其次、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从生活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外表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洁而漂亮的图形,并明确角的各局部的名称。
(3)推断角。
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同学们想看看吗?这些图形中有我们刚刚熟悉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推断。(课件出示教材43页2题)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外表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同学一组,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受从生活中感知角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二
方向与位置
第一时东南西北
、学生能依据生活阅历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识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借助识别方向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依据生活阅历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下,会识别其余三个方向。
培育识别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
教具: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常大家出去玩迷路过吗?假如迷路了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学生答复:学生1:可以找人问路;学生二:可以记住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依据它们找到路
师:大家的方法可真多,那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识别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这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西南北”一起来识别方向。(板书题)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图,看看图中的教师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谁能给大家来描述一下。
学生:教师在操场上给同学们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
师: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大家识别方向对吗?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到操场上去认一认方向吗?
(组织学生去操场)
师:同学们看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那是哪个方向呢?
学生:东方
师:对,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那你们能指一指东方吗?(教师和同学一起指向东方)
师:同学们真棒,依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规律这么快就识别出了东方。那大家再认真观看一下我们操场的东面还有些什么呢?
学生观看后答复
师:嗯,同学的观看力真敏锐,这么快就把我们操场东面的事物都观看出来了。那大家知道除了东还有哪些方向吗?
学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还有西方
学生:大雁冬天的时候要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还有南方和北方。
师:大家知道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那其他几个方向怎么找呢
学生纷纷答复
师:教师告知大家一首儿歌,帮忙大家找一找其他三个方向“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嬉戏找方向。引导学生发觉前后左右的位置发生变化,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师:对,没错,一共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那请同学们再分别观看一下我们操场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页1的图上登记来并标明方向。
(学生分组观看、沟通并记录)
组织学生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把各组的活动胜利展现出来。
师:请你们观看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记录的事物是一样的,但三张记录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他们画出来的图也不一样。
师:这名同学说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上边是东,有的上边是西,有的上边是南,有的上边是北,行吗?
学生:不行,这样人们看地图就乱了。
师:生活我们对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做了规定,可以概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刚在
操场上观看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1页填一填。
学生填,教师巡察指导
三、稳固练习
师:大家会识别方向了吗?(学生齐喊会)那我们就一起来实际操作下。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做
其次题,小组同学相互我说你做
第三题,自己做,指名答复
第四题作为家庭作业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跟大家来共享一下。
其次时识别方向
1、结合详细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具:
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它七个方向,经受学问的过程。
引导学生资助探究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答复
师:上节我们学过的两个识别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区分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
师:这节我们连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学问,识别方向。
(板书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答复)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刚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依据观测点推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沟通一下。
三、稳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答复
其次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后作业
下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找同学汇报。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三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
2.能结合详细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外形。
3.进展学生的空间观看和合作意识,培育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能结合详细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外形。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外形的物体。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看这张讲台,然后相互说说观看到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看、沟通。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已经发觉,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相互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教师订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根据教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看一个物体
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完本钱节的《资源与评价》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外形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看物体”的延长和进展,从两个方向观看简洁物体进展到从三个方向观看简洁物体,进一步进展学生观看物体的空间阅历和空间观念。学问不那么厚重,却简洁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把握了学问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四
1.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熟悉一样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一样数相加的简便方法。把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为熟悉乘法做预备。
1.学生初开头接触乘法,对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比拟生疏,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有肯定的难度,学习起来比拟困难。
2.学生对乘法的熟悉缺乏根底,但对乘法的计算了解一些。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通过观看、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受把一样数相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详细的情境中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分,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初步熟悉乘法并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育表达力量、推理概括力量以及仔细观看、独立思索、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加热忱,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感受探究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五
第三课时熟悉几百几十几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把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熟悉。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几百几十的数,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十数把握几百几十几数的读、写法,能娴熟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教法:自主探究,引导学法:操作、观看法、合作沟通教具预备:计数器、方块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依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480
620
790
9103.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连续来熟悉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学习熟悉几百几十几
i.出例如题方块图。(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加深对千以内数的熟悉。自学要求:把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自学方法:操作、观看法、合作沟通小教师借助计数器,讲解四百五十三的组成训练:
1、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学生沟通想法)
2.练习:依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三、稳固练习(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第7题
四、全课总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留意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9题
第四课时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熟悉,更好地把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八十七数到五百一十三。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干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挨次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熟悉,并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自学要求:更好地把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自学方法:操作、观看法、合作沟通
训练:(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摆数,另一个人读,然后交换练习。
(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留意些什么?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303
330提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追问:一个数的中间有。怎么读?一个数的末尾有。又应怎样读呢?5.完成练习二第5题。(课件出示)(1)学生练习。(2)沟通反应:自己在找接近600的数时的想法。
指出:题中的“接近”是相对的,而不是肯定的。
四、简洁计算的练习
1.口算。200+30400+9070+900230-200490-90970-900口算后,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练习二第6、7、8、9题。比拟大小
第一课时比拟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拟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67和5723和329和10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4362885210009983.提醒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探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拟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自学要求:学生会比拟千以内数的大小。自学方法:操作、观看法、合作沟通
训练:(1)出例如题图,请学生完整说说图意。(2)提问:你认为哪种树比拟多?(3)提问;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教师教:教材“试一试”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比拟两个数的大小,你学会了怎样比拟了吗?五:课后布置:练习三的第1—9题
其次课时比拟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能正确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展估量,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比拟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323769561936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207〇307657〇269900〇10003.请学生们说说:你觉得假如遇到以上类似的状况,要如何比拟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参照书中的图片,分别在杯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板书:大约)”大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提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里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吗?(2)指名请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量的依据、理由。(其次杯大约有400粒,第三杯大约有800粒。)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提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许多”,指的是比多少少许多?比630少许多是什么意思?(2)请学生们在适宜的一栏内打勾。指名说说选择“220页”的理由。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思索后,答复、沟通。
四、全课总结(略)
五、课后布置:完成“复习”第1—7题
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认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育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过程
一、提醒并出示课题
这时间,我们熟悉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写它们,以及一些简洁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局部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千以数的认、读、写的复习自学目标:进一步把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完成教材23页的第1—5题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合作沟通
训练:1.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76720702(1)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请学生们说一说,应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2.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一千写作()四百六十写作()七百零三写作()
三、复习简洁的计算
自学目标:进一步把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精确计算千以内数的加减法,完成教材25页的第6题自学方法:独立完成合作沟通
训练:i.口算下面各题。(1)300+200600-4001000-200(2)400+20670-70620-600
四、全课总结:请学生说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特殊是假如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该如何读写。
其次课时复习比拟数的大小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8—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拟和估量,使学生们能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们的数感水平。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出示课题
二、比拟数的大小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9题。
自学目标:学生会比拟千以内数的大小自学要求:完成教材第8、9题自学方法:操作、观看法、合作沟通
训练:1.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924()810l000()56()875
三、练习
完成教材第10—14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六
1.通过实际的观看,比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2.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经受在不同角度观看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看实践,体验观看结果的不一样。
1、详细实物的观看
2、(1)观看、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认真观看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反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沟通观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外形。有以下几种状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看得真认真,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依据这几幅图画商议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争论片刻后沟通。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外形会不一样呢?
生2:由于我们观看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外形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看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看得角度不同,那么观看到的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泼,情感积极。】
(2)观看、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头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看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特别兴奋,为自己的胜利感到由衷的欢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看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看,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外形,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c.c、观看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区分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反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展“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育。】
2、简洁几何形体的观看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看储蓄罐的盒子,你发觉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看活动,沟通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看,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展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列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外形,依据你的阅历,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索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根底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观看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观看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必要根底,对于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行无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看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看点,观看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局部,观看点不同,看到的外形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外形进展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熟悉,本课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观看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殊提倡用详细的、好玩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肯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头,我创设了猜一猜的嬉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奇怪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其次张图片,供应给学生更多的观看信息,这时,有局部学生猜想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现过程中,学生不仅剧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看体验,让学生体验观看结果的不一样观看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打算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看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受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加感性熟悉。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爱的储蓄罐作为观看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展观看,并在组内沟通,思索争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外形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受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展换位观看,围绕储蓄罐一周,观看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外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外形进展观看,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连续观看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根本概念和特征,比方,12条棱,8个顶点等学问点,但这些学问都在学生的观看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看,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是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进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绽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看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展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看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洁形体的观看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依据已有有生活阅历,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外形,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醉在浮想联翩之中。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七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展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根底,通过比照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比照,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忙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状况。在比照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熟悉,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比照,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比照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特地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详细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比拟的力量。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看、比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受发觉学问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欢乐。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纳的是引导、探究、争论、发觉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看操作、探究争论、发觉比拟等方法进展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学问,从而到达进展智力、培育力量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内容包括熟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很多正好全局部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试验,去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依据学生喜爱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长,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根底,通过让学生经受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根底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学问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表达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育学生各方面的力量。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根底。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仆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学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教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认真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回忆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局部的名称,是学生能够顽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消失有剩余的状况。
教师:现在假如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头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连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由于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拟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其次次还剩一个)
提醒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状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日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
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局部的名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构造。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阅历,在比照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隐藏着很多神秘,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它。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同学们请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课件出示情境图)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根假如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假如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消失什么状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组织沟通。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
3.通过比照发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余数是哪些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汇报: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追问:余数可能是4吗?为什么?
利用课件演示16根小棒:假如余数是4,这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行以比4大?比方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演示17根小棒:咱们一起来看看,假如剩下5根,其中的4根小棒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余数是几?余数是1假如剩下6根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那剩下7个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消失。依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假如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假如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假如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假如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师: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道这样的除法算式,假如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哪些?你是怎样想的?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b、9c、6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a、8b、4c、3d、5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日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刚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八
1.1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娴熟的进展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问的精神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教学难点:
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动身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看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教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教师数合起来”就行,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当从什么数位开头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头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头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当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争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由于博物馆比拟远,我们给小朋友们预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当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假如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行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教师巡察,适时帮忙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刚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稳固新知
(一)根底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一样数位要对齐。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一样数位要对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九
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本单元划分为除法的初步熟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熟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头,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根底。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把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熟悉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其次,在“平均分”概念的根底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材结合详细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熟悉“平均分”开头,通过观看、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把握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参加“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熟悉“除法”积存丰富的感性熟悉,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挨次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其次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其次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局部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索。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消失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熟悉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注意用学生熟识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觉、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应生动的资源。
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拟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把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1、结合详细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通过观看、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注意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亲密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意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敢于发表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意见和想法。
1、除法的初步熟悉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课题:平均分
设计者杨莹莹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预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教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状况,教师板书。
2、观看问题
(1)、请小朋友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学生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沟通、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刚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学生沟通争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十
使学生初步熟悉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熟悉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使学生在观看、操作、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索力量,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育疼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熟悉钟面上的整时。
熟悉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钟面教学具。
一、片段一
师:同学们20xx年我们北京要迎来一件大喜事,是什么呀?申办奥运会是我们国家多年的幻想,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xx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忘的日子,北京申奥胜利了!当萨马兰奇主席缓缓走向主席台,当听到“20xx年举办城市是北京”时后,全国人民都欢呼起来,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感动人心的时刻呀?(幻灯出示申奥胜利的标题画面)生:想!(课件播放申奥胜利视频)
师:谁还记得这是在20xx年7月13日晚上什么时间?
生:10时xx分。
师:(幻灯出示申奥胜利时刻的钟面)盼望同学们能永久记住它。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个时刻——10时xx分。以前我们曾经学习了熟悉整时、半时和几时多,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伴随着申奥的时刻连续来学习关于时和分的学问。片段二:熟悉钟面
师:请同学们观看钟面,谁还记得这两根指针的名字?(幻灯出示钟面)生:时针和分针。
师:除了指针,在钟面上还有什么?生:有许多格。
师:整个钟面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小组一起观看争论。
生: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师:师生一起数大格。(出示大格可以闪动的幻灯)
师:在数小格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5个5个的数。可以用5的口诀算出来。师生一起数小格。
片段三:熟悉分
师:谁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幻灯显示分针走1小格)
生:1分钟。
师: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呢?(幻灯显示分针走1大格)生:5分钟。
师:分针走了几个大格?是多少分钟?(幻灯显示)生:(依据走了几个大格说出是多少分钟)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幻灯显示)
生:60分钟。
片段四:时分的关系
师:时、分都是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认真观看钟面。
(动画显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一圈的.画面)师:小组争论:谁发觉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生: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个大格。1时=60分师:1小时有多长呢?1节课加两个课间。
师:1分钟有多长呢?(看1分钟动画片)生:太短了,还没看够呢
二、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相互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相互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认真观看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依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示学生留意:画时针应当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当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师: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学问?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机的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和规律性于一体的学科。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教学的内容没有语文、思品、美术等学科那么好玩。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富有感情颜色的详细场景或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有意留意,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在详细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由于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正确帮手。
这节课我首先把孩子们带入了申奥胜利的那一刻,通过视频播放20xx年7月13日晚上的10时xx分,北京申奥胜利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奥运胜利的喜悦,激发起孩子们剧烈的民族骄傲感,并记住了这一难忘的时刻。接着学生就在申奥胜利时刻的带着下开头了有关时间学问的学习。在练习中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许多特殊熟识的生活场景。例如:上第一节课、做眼操、下第四节课等时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展认钟表的练习。表达出时间就在我们生活中,使学生对新学问感到不生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加深理解。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已有学问水平与生活阅历制约,要把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有肯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理性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外显成直观、感性的实物形象,帮忙、引导学生从对客观事物直观、感性的熟悉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
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完成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要到达这一要求,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供应丰富的直观感性的客观实体。有些客观实体可信手拈来,有些客观实体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行能将实物或实景搬至课堂,这时,就只有请多媒体课件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了。
这节课讲的是熟悉时间的学问,通过观看钟面来学习是必不行少的教学过程。教师假如单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钟表进展演示,一边拨一边讲就会很耽搁时间,而且钟面比拟小,在数格子和观看时针和分针变化的时候,学生根本看不清晰,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钟面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了。学生通过课件中的钟面能够很清楚的看到钟面的指针位置,从而精确的识别出时间。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熟悉时、分之间的关系,假如不运用课件真的很难说清晰。本节课就通过运用课件使学生见证了分针走一圈时针的确只走了一大格,由此推导出1时=60分,使抽象的教学问题变得形象详细,取得了一点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它使我感受到:在现代教学中,有些学问是比拟抽象、比拟枯燥无味,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多媒体教学以它颜色鲜亮,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详细,培育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探究,不仅能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观形象的特点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易教,学生爱学乐学。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将得到全面进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十一
《熟悉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学问中比拟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规律思维力量还比拟低,为了便利学生理解,教材从详细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其次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第三个层次,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材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比照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教学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留意对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留意从尺子的刻度0开头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
1、通过操作、观看、初步熟悉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经受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
3、学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通过操作、观看、初步熟悉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
问题生成单
我知道
1、量比拟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拟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数学书长约()厘米,宽约()厘米。图钉长约()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
4、1米=()厘米。
我会学
自学课本5页,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条毛线,拉拉看,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
2、摸摸桌子边、书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
3、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4、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预设
1、独立自学
生:自学课本第5、6页,完成问题生成单。
二、互动沟通、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优教通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场景。
师:观看课件,说说两幅图的区分?
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师: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你有方法使这根弯弯的毛线变直吗?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找学生上前演示。
生:两手把毛线两端拉直。
师:这根线用两手拉直后,两只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数学上,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局部叫做线段。今日我们就来熟悉线段。(板书:熟悉线段)
(2)新知探究
1、熟悉线段的特征
(1)熟悉线段是直的
师:教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拉直呢?
生:线段是直的不能是弯的。
(2)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线段?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找找看
生: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3、折线段(小组合作沟通)
(1)师:同学们喜爱玩折纸嬉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预备的长方形纸,对折,翻开)
(2)师: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拿大小不同的纸来折一折:你有什么发觉?
生:通过折纸嬉戏,明白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可以测量长度的。
4、量线段(优教通课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页这些线段的长度
(1)师:怎么量?(小组合作探究)
生:把握测量线段的方法。
(2)组织动手量
动手操作量线段。
5、画线段(小组合作沟通)
教学例4(画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应当怎样画呢?小组合作学习,沟通画法,动手操作。
汇报:从尺子的“0”刻度开头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沟通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汇报沟通。
四、运用拓展
引导思索,组织练习。
1、推断
(1)推断哪些是线段。
(2)推断小朋友说得话对吗?
2、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4、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本节课是熟悉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年级上学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先由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详细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展,创设开放题,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十二
学问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受熟悉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把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增加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熟悉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推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始终)、毛线一根、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预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沟通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奇怪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学问,做好了学问、力量与心理上的预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外形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很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教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补缀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答复:毛线
师:今日教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学问和本事。(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熟悉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肯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别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拟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384-4:2025 EN Uncrewed aircraft systems - Part 4: Vocabulary
- 【正版授权】 IEC 60974-4:2025 EN-FR Arc welding equipment - Part 4: Period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 【正版授权】 ISO/IEC 2542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3D Manufacturing Format (3MF) specification suite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14143-3:2003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oftware measurement -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 Part 3: Verification of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methods
- 【正版授权】 IEC 61156-11:2023/AMD1:2025 EN Amendment 1 -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Part 11: Symmetrical single pair cables with transmissio
- 2025至2030中国电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池螺帽扳手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摩托车产业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猪饲料预混料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物流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报告
- 福建漳州安然燃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秋初升高衔接新高一物理模拟卷-分班模拟卷(五)
- 公司年终答谢宴策划方案
- T/CIES 035-2024生鲜食用农产品照明光源显色性规范
- 充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湖北中考英语真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母婴店转让协议书范本
- 2025-2030中国医疗IT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超音速技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