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1页
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2页
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3页
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4页
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摘要:阅读是拓展高中生语文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不再以单篇课文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学习任务群”来安排“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应地发生了转变,由原来一篇一篇课文的教学,变为一组一组的教学,群文阅读逐渐显示出他的独特优势,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着力点,用评价驱动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评”形成一个动态的闭合回路,实现评价推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教材;核心素养;群文阅读

引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首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合理、科学地有效尝试。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虽然文体多样,但主题统一、内容丰富,选取多篇课文素材开展阅读的教学,具有主题突出,效率高的优势。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文本内容,根据学生情况自由灵活地使用教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群文阅读不仅要追求阅读数量的更多,而且还要有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精讲篇目,精心安排学习任务,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突破重点,研读品鉴,相互交流,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一、明晰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展开阅读,将一个单元内的多篇课文有效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群文阅读的最大优点。和常规阅读相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1.打破常规阅读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1]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不会再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们跟着阅读的节奏,在现有的资源链上建立起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当学生的阅读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他们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就是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第1页共5页 2.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学习,导致了对阅读内容的不全面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随意”阅读,使学生摆脱单调的学习环境。通过对群体文本的阅读,学生可以发现与自己相关的知识,并寻找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需要。例如,一种特定的语言学习题目可以产生多种文本,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将不同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生态。 3.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贯彻新课标中“对各种文本进行分析、提出疑问、进行多种解读、提高思维能力”的要求[2]。单一的课文内容,学生的阅读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本质。因此,教师不能只读一篇文章,而要从阅读群体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对单一化的认识进行多层面的探究。群文阅读能够与自主协作的教学模式充分融合,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价值。在培养学生个体化的阅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中。二、“教、学、评”相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教师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从特定的培养目标入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一个整体的学习框架,感受到文本的深刻含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图1:教、学、评一体化1.以“主题”彰显文化,以评价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设定具体合理的学习任务,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利用第2页共5页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生生与文本的互动,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围绕文本进行有意义地建构。教师是“引路人”和“促进者”,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和“交流者”,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学生适时地与教师和同伴交流,以期获得更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展开群文阅读,围绕具体的议题进行阐述交流,促使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飞跃。群文阅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发展激发新思维。通过思维品质树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逐步提升,让学生展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从而使群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高效。比如,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等诗歌,表达了青春的情感。高一的学子,青春正激昂,他们拥有美好的梦想,这些诗篇是对自我的认识,是对社会的反思,是对理想的追求。青春的激情,昂扬的话语,展现的是学生们的青春梦想。教师可以安排毛泽东1921年至1949年间的诗词八首,例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通过“我为诗歌来配图”的活动,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绘制毛泽东诗词创作地图,在梳理中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作品,试着从诗歌题材和情感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其共同点。在此基础上,促成学习评价活动,让学生以“致敬,青春”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并要求同学们为自己创作的新诗汇编成一本诗集,同时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进行朗诵,配上适合的乐曲,组织一场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歌朗诵会。在诗歌朗诵会上既要自己表演朗诵,还要倾听同伴的诵读,并对喜欢的诗歌进行评点,让创作者获得他人的鼓励与赞赏,也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诗歌。通过“阅读—创作—朗诵—修改”四个环节完善评价过程,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创作的诗作,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以“比较”促成思辨,以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老师要从阅读的重点出发,引导同学们对其进行大量的、个性化的分析,以提高他们对文章的兴趣。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同学进行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活生生的、高效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既要发挥集体语文阅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出“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融入到集体语文的学习中。在了解了群体阅读的优点后,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文章第3页共5页的主题,使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个人风格,进而形成思辨思维,使得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教师在阐释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时,以“历史由我看”为议题,引入苏辙的《六国论》、明代李桢的《六国论》和当代闫文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将这四篇文章组成群文阅读材料,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借以批评北宋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明代李桢驳斥二苏的观点,他认为六国和秦一样因暴政而导致国灭,只有实行“仁义”方能免于灭亡;当代闫文峰以“务实”为切入点,谈论六国的不讲实际、不思革新。四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评论,引领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既激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又了解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价值追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文章鉴赏的机会,学生能够领略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提升了其审美能力。 3.以“精读”引领泛读,以评价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文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群体阅读时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课后的阅读材料合理地融入到课后的阅读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自己的阅读任务,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突出强调阅读主题,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延伸阅读。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3]阅读量的增加需要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抓手,可以加快这种提升的步伐。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时,关于苏东坡作品:必读篇目有苏轼《赤壁赋》,可以结合第三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课本内的融会贯通,到课外的延伸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适当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篇目,如陆蓉华《苏轼在黄州》、李炜光《乌台诗案始末》、林语堂《苏东坡传》,还可以观看历史人文大型纪录片《苏东坡》。教师以精读课文为主,展开课内的阅读议题,引导开展适当的课外延伸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制作评价量表对自己的这段时间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自我评价量表,反思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策略。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同学们提供诸如“读书交流会”、“班级手抄报”等交流和第4页共5页展示的机会。如果学生的眼界足够开阔,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三、总结: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进行有效布置,合理划分探究合作小组,精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精准提高教师教学实施效能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激励作用,用评价驱动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评”形成一个动态的闭合回路,实现评价推动教师“教”与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