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_第1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_第2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_第3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_第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盘点

-•阅读《无法不对你残酷》,完成1-4题。(11分)(2008•北京门头沟区)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

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

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

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

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

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

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

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

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

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

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

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

来,她几乎僮穹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

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

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

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

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

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

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

“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

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

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

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

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

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

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

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

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

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

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

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

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

美丽的城市。

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过12

个字)(3分)

答: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2分)

答: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

的启示。(不超过150字)(4分)

二.阅读《黑暗的剪影》,完成第1一3题。(10分)(2008•北京密云)

黑暗的剪影

林清玄

①在新公园散步,看到一个“剪影”的中年人。

②他摆的摊子很小,工具也非常简单,只有一把小剪刀、几张纸,但是他剪

影的技巧十分熟练,只要三两分钟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剪在纸上,而且大部分非

常的酷肖。仔细地看,他的剪影上只有两三道线条,一个人的表情五官就在那三

两道线条中活生生的跳跃出来。

③那是一个冬日清冷的午后,即使在公园里,人也是稀少的,偶有路过的人

好奇地望望剪影者的摊位,然后默默地离去;要经过好久,才有一些人抱着姑且

一试的心理,让他剪影,因为一张二十元,比在相馆拍张失败的照片还要廉价得

多。

④我坐在剪影者对面的铁椅上,看到他生意的清淡,不禁令我觉得他是一个

人间的孤独者。他终日用剪刀和纸捕捉人们脸上的神采,而那些人只像一条河从

他身边匆匆流去,除了他摆在架子上一些特别传神的,用来做样本的名人的侧影

以外,他几乎一无所有。

⑤走上前去,我让剪影者为我剪一张侧脸,在他工作的时候,我淡淡的说:

“生意不太好呀?”设想到却引起剪影者一长串的牢骚。他说,自从摄影普遍了

以后,剪影的生意几乎做不下去了,因为摄影是彩色的,那么真实而明确;而剪

影是黑白的,只有几道小小的线条。

⑥他说:“当人们太依赖摄影照片时一,这个世界就减少了一些可以想像的美

感,不管一个人多么天真烂漫,他站在照相机的前面时,就变得虚假而不自在了。

因此,摄影往往只留下一个人的形象,却不能真正有一个人的神采;剪影不是这

样,它只捕捉神采,不太注意形象。"我想,那位孤独的剪影者所说的话,有很

深切的道理,尤其是人坐在照相馆灯下所拍的那种照片。

⑦他很快地剪好了我的影,我看着自己黑黑的侧影,感觉那个''影”是陌生

的,带着一种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忧郁,因为“他”嘴角紧闭,眉头深结。我

询问着剪影者,他说:“我刚刚看你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就觉得你是个忧郁的人,

你知道要剪出一个人的影像,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观察。”

⑧剪影者从事剪影的行业已经有二十年了,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以前是在

各地的观光区为观光客剪影,后来观光区也被照相师傅取代了,他只好从一个小

镇到另一个小镇出卖自己的技艺,他的感慨不仅仅是生活的,而是“我走的地方

愈多,看过的人愈多,我剪影的技术就日益成熟,捕捉住人最传神的面貌,可惜

我的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在南部乡下,一天还不到十个人上门。”

⑨做为一个剪影者,他最大的兴趣是在观察,早先是对人的观察,后来生意

清淡了,他开始揣摩自然,剪花鸟树木,剪山光水色。

⑩“那不是和剪纸一样了吗?"我说。

11”剪影本来就是剪纸的一种,不同的是剪纸务求精细,色彩繁多,是中国

的写实画;剪影务求精简,只有黑白两色,就象是写意了。”

12因为他夸说什么事物都可以剪影,我就请他剪一幅题名为“黑暗”的影

子。

13剪影者用黑纸和剪刀,剪了一个小小的上弦月和几颗闪耀的星星,他告

诉我:“本来,真正的黑暗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但是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我

们总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线光明,如果没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14我离开剪影者的时候,不禁反复地回味他说过的话。因为有光明的对照,

黑暗才显得可怕,如果真是没有光明,黑暗又有什么可怕呢?问题是,一个人处

在最黑暗的时刻,如何还能保有对光明的一片向往。

15现在这张名为“黑暗”的剪影正摆在我的书桌上,星月疏疏淡淡的埋在

黑纸里,好像很不在意似的,“光明”也许正是如此,并未为某一个特定的对象

照耀,而是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追求。

16后来我有几次到公园去,想找那一位剪影的人,却再也没有他的踪迹了,

我知道他在某一个角落里继续过着飘泊的生活,捕捉光明或黑暗的人所显现的神

采,也许他早就忘记曾经剪过我的影子,这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个悠

闲的下午相遇,而他用二十年的流浪告诉我:“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即使无

人顾惜的剪影也是如此。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神采”一词的具体含义。(2分)

答:

2.阅读第⑧段,说说本段内容在文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答: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两次剪影过程中,剪影者所讲的话带给作者的感悟

都是什么?从作者的感悟中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不超过150字以内)

(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23分)(2008•湖建福州)

父亲的秘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

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

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

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

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

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

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

们仍然围若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

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

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

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

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

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遗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

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

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

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

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

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

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

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

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栋。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

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

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

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

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

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奈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

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

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

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

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

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

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

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予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

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

1.父子俩因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o第三

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2)。(8

分)

2.阕渎全文后,我们终子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o(2分)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

更是为了o(4分)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句,作简要点评。(3分)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

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6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8分)(2008•福建宁德)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

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

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

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

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

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

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

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

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

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

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那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

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

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

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

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

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

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

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

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

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

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

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

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

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4分)

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

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写

不合很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3、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

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4分)

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

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题(28分)(2008•福建莆田)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

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

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

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

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填,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

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跑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

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

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

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

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

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根根在颤

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

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

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

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

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

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

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

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

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

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

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1、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6

分)

答:

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4

分)

答:

3、“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答:

4、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6分)

——————呆呆地看着

5、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分)

答:

6、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六.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2008•福建泉州)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

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

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

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

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

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

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

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

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

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

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

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

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

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

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

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

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

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

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

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

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

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

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

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

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

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

长。(文略有改动)

1.本文所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3分)

2.揣摩“我”的心理变化。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作答。(3分)

爬悬崖前:___二爬上岩石架:—爬下悬崖后:—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父亲是个的人。

简要分析

4.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4分)

5.下面对文章的感悟,得令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吃一堑,长一智。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七.阅读《轻松读经典》,完成1——6题。(2008•福建三明)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

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

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

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

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

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

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

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

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

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

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

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

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

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

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

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

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

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

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耒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

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

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

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

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

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

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

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

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

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

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

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

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

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

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

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

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

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

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

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

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

损失啊。

(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1.通读全文后,回答:为什么读经典,作者的根本理由是:

;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o(4分)

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真正的阅读”,一方面必须

,另一方面必须

o(2分)

3.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者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普通人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其中,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

0(3分)

4.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也许”“很可能”这两个词

语?

答: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

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答:

5.什么是经典,请从文中获取有关经典的信息,按下面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话。

(6分)

经典是

经典是

经典是

总之,经典是人们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

6.“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读里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

的一点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120

字。(10分)

八.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1-4题(18分)(2008•福建厦门)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

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

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

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

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

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

•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

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

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

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

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

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

音乐。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

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

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

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

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

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

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

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

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

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

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

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

畔。D仃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

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卜.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

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

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

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唯,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

轻轻叩动着人心……

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4分)

2.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像?(写出两例)

(4分)

3.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从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下文进

行品析。(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

感情色彩……)(6分)

4.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

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的?请将你倾

听该种声音的唇爱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不能抄袭文章原句)(4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8分)(2008•福建漳州)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

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

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

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泡鬟。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

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

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

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

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

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

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

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

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

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

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

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

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

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

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

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

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

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

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

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

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

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

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

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

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

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

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

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

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

不谐峰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闽南日报》2008年4月28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请用原文回答)

2.请根据②一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个即可)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加以赏析。

4、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5.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按要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冰冻天气,交通、电力等行业涌现了一

大批杭击雪灾的勇士。电力员工罗文海、罗长明、周景华在高压线路上人工除冰

时,因线路覆冰太厚,铁塔不堪重负而坍塌,3人不幸殉职。

材料二:汉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让四个学生得以生还。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请你在网上发帖悼念,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呢称,不要用真。

帖子一:网友昵称[小桥流水]

悼词:冰雪消融,春意盎然,而烈士们却永远地去了。他们的灵魂依然还

留在杭击雪灾的第一线,永驻在灾区人民的心田。致可敬可爱的人。

帖子二:网友呢称【】

悼词:

(2)根据链接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抗灾勇士以身殉职,情融寒天冰

下联:

参考答案

一.1.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贽;我没仃直接帮他找

份兼职;弟弟诉苦时教他口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3分,每个要点

1分。)

2.(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2分,每个

要点1分。)

3.(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的表现出弟弟历经

磨难而成熟起来(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分,每个要

点1分。)

4.理由(示例):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

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

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的成熟起来。

启示(示例):①看似残酷的方式,却是姐姐特有的爱的表现。②姐姐是

个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没仃给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

富。(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4分,“理由”,2分;“启示”,1分;语言通顺,1分。

二.(一)10分

1.答案:指人的精神内涵或思想性格。

(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答案:①交待了剪影者二十年来的流浪生活。②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写

剪影者对“黑

暗”的深刻见解和“我”对剪影者二十年来流浪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铺垫。

(共3分。共三个要点,每个1分)

3.答案提示:①不能只重形象而忽视神采(或要善于捕捉人、事物的内涵、

实质。)

_______________②人要保有对光明的一片向往。

启示:人应该心,充满光明或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心中要充满希望。

(共5分。作者的感悟2分,启示2分,语言表达1分)

三.1.迷失方向(迷路)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

志寻找蘑菇充饥(每空2分,共8分,大意对即可)

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2分,能答出“尝

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

3.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每空2

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4.开放性题目,无惟•答案。评分意见:(1)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修

辞手法、描写方法、理解体验等任意•个角度进行点评,内容充实准确,语言通

顺,给3分。(2)能扣住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理解体

验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准确,语言较通顺,给2分。(3)

能对句子进行点评,但内容空泛,语言不够通顺,给1分。(4)点评脱离原

句内容,不知所云,不给分。

【参考示例A1】这里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森的特点,点染出

•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

了铺垫。

【参考示例A2】“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姑切丽生.动,与前文“四周的古树

遮天蔽日”,的情境极为吻合,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

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参考示倒B1]这1的肖像描写,既写出了父亲终II寻找食物的疲惫与辛;

苦,又写出了父亲尝毒蘑菇后身体的虚弱。

【参考示例B2】这句话暗示了父亲尝毒蘑菇的相关内容,为下文揭开“父

亲的秘密”埋下伏笔。

【参考示例B3】每一次的“筋疲力尽”“脸色蜡黄”,都是遍尝蘑菇时遭受

毒蘑菇之害的生理反应,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儿子食物中毒。什么叫做“父爱如

山”?什么叫做“大爱无声”?这位父亲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

5.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评分意见:(1)感悟真切或联想合理、中心明

确、语言通顺,酌情给5〜6分。(2)有感悟或联想、中心较明确、语言较通

顺,酌情给3〜4分。(3)有感悟或联想,但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通顺,酌

情给1〜2分。(4)文不对题,不知所云,不给分。

【参考示例1】父亲把牛.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威胁留给白己,如山的父

爱感天动地!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些父母——有的用血肉之躯为

身卜的孩子撑起一方生.命的天空,有的用血肉模糊的双手刨挖废墟里的孩子……

父母之爱重如泰山,父母之情深似大海!我们何以为报?惟有感恩!

【参考示例2】困境中父亲从容镇定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

灾难,仃人心惊胆战,惊慌失措,于是被生活的狂风恶浪所吞噬;有人处变不惊,

沉着冷静,于是牢牢把握住生命之舟的方向。生活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

学会从容镇定,坦然面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参考示例3】一个秘密的揭跷,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生死关

头,他沉着镇定,用智慧开辟求生之路;危难之时,他乐观幽默,帮助儿子战胜

恐惧。父爱赶走了死神,父爱创造了奇迹。漫漫人生路,仃了父爱相随,又何惧

风刀霜剑,崎岖坎坷?因为,父爱的名字叫睿智!

【参考示例4】危急存亡之时一,为了儿子,父亲遍尝蘑菇,这无私无畏的爱

是何等崇高伟大!十多年的保守秘密,这不求1口1报的爱是何等的深沉执著!天卜一的

父亲们,都用他们的方式诠释着父爱的内涵;天下的儿女们,也该用自己的行动

来理解父爱,回报父爱!

【参考示例5】“父亲的秘密,展现的是无声的父爱。这份爱,如清晨的阳

光温馨宜人,如二月的春雨润物无声。它让我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那位父

亲,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大爱无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朋

友,珍惜这份爱,感谢这份情吧!

【参考示例6】什么叫做父爱?父爱就是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儿女的生

命•什么叫做父爱?父爱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给儿女开辟出救生的通道。什么叫做

父爱?父爱就是在给予儿女关爱的时候还不让儿女知道。父爱如山!大爱无声!愿

天下的儿女们都能体会到父爱的深厚绵长。

四.1.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

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2.(1)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

的精神。

(2)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3、示例:

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

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

4.示例:

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

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

五.1、(1)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

(2)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

过后还怕我疼

(3)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打”我的那件事

2、口渴时喝凉水也甜逗女儿开心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神情让父亲从心底感

到甜蜜。

3、又气又急

4、吓得半死哭着求饶破涕为笑

5、蕴含着浓浓的父爱

6、开放题赞赏与否均可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17分)

1.(3分)“我”在父亲引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的经历。(或“我童年时一次

脱险的经历”)

2.(3分。每空1分)拿不定主隶心惊肉跳(就)巨大的成就感

3.(4分。评价1分,分析3分)示例:教子有方。在儿子遇险时,父亲没有

爬上悬崖救助,而是引导鼓励儿子;让他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学到经验。

4.(4分)示例:因为从这次经历中,“我”获得了终生受益的生活经验:凡

事都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直至成功。(答案中含有“将

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之意的亦可;只点到“经验”,未作具体说明的,仅得2

分)

5.(3分)C

七.1.(4分。每处2分)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用轻松的方式来阅

读(能点出“轻松”即可)。

2.(2分。每处1分)有灵魂的参与懂得拒绝和排除(答“慎于选择”也可)

3.(3分。每处1分)学术研究的对象闲书来读最好的消遣

4.(5分)(1)(3分)因为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不肯定的意思。用上“也许”

表示今天的出版物不一定比以前多。用上“很可能”表示今天的人们不一定比以

往读得少。语言严谨,留有余地。(言之有理即可)(2)(2分)读经典的

“轻松”是指为了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