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新疆伊犁州华伊联盟十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地理上的;第二是制度上的;第三是价值上的。地理上的天下顾名思义就是被“天”所覆盖的所有地区,不过限于先秦时期的古人对于“世界”地理的认识,天下往往与“中国”重合,有时候也包括围绕着“中国”的“四夷”。这样的“多重性”的地理观念延伸到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之后,“天下”就是兼而包括中原朝廷与周边的民族,甚至更为遥远的地区。尤其是与中亚和印度等地存在地理交往之后,“天下”的范围其实是包括当时中国人所能了解的最为遥远的地方。

“天下”还是一种秩序观念。与人伦秩序上所存在的“差序格局”相一致,在地理上也存在着以与王畿的距离远近所确立起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差等性结构。比如《禹贡》等古籍所描述的“五服”,虽然具有一种“虚拟性”,但其所表述的基于差别性的原则却是肯定的。在经典的封建原则中,天子居于王畿,而按血缘的远近和军功的大小,人们获得不同的爵位并获得相应的封地和配置行政人员。其核心是要突出天子的地位,由此而确立的天下秩序。然而,必须做出说明的是,儒家所确立的内外、夷夏的差等结构,并非绝对的“等级”上的差异,而是一种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天下”更指向一种儒家对于秩序背后的价值的体认。我们可以发现,夷夏观念意味着儒家对于自身文化属性的自信,即强调要用儒家的教化来感化周边的民族。因此,儒家强调用夏变夷。在《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广受争议。他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按一般的理解,就是说那些还没有进化到文明国度的“夷狄”之国,即使已经有君主,其文教肯定也比不上诸夏这些失去了国君的国家。后来,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由此可见,尊王攘夷的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所重视的。

在儒家经典中,夷夏之别是要说明文明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政治和文明态度的差异。这也意味着不同民族(夷夏之间)文明的高低取决于他们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其文明程度。这样,“中国”作为一种“天下”,背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价值的呈现。

儒家的公羊学派特别重视“王者无外”的理念,认为合格的王者不会刻意区分内外,强调夷夏是从教化的“次序”即基于地理上的远近,先近而后远;基于血缘上的远近,先亲亲,后一般。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篇中说:“亲近以来远,未有不先近而致远者也。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言自近者始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礼记礼运》篇对于“大同”“小康”世界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儒家向往一种超越国和家的“天下为公”的世界。这个理想与儒家“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张力。儒家追寻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秩序必然是儒家天下观的终极目标。而儒家的“小康”是实现“大同”的基础。儒家的天下理想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发展的逻辑,即它并不否定“国家利益”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合理性,不过,并不能由“国家利益”遮蔽超越国家的“天下”目标。

(摘编自干春松《儒家“天下观”的再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不同地区人员交流促进了古人对地理的认识,古人观念中“天下”的范围随之扩大。

B.作为秩序观念的“天下”是差等结构,这种差等性就表现在地理距离和血缘关系上。

C.用夏变夷是文化同化,是用儒家教化来感化周边民族,使之在文化上与中原趋同。

D.大同社会是“天下”目标,但实现它需要一定的过程,“小康”是实现此目标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引用儒家经典,旨在论述天下观丰富的内涵,及其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B.文章采用了类比论证,通过与“差序格局”作类比来阐述“天下”秩序的差等性特点。

C.文章主体部分是层进式结构,重点论述了“天下”秩序所指向的儒家的价值观。

D.文章深入分析了儒家学说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先秦文献中地理上的“天下”包括了中原地区、周边民族地区、中亚和印度等地区。

B.在儒家的“天下”秩序中,天子所在的王畿地区是天下的核心,其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C.夷夏观念是由于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的生物性差异而形成的,为历代儒家所重视。

D.内外的区别不是简单的地理距离的远近,而是由于地理的距离导致教化存在先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然而,近日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次人脑“意识融合”试验,让科幻成为现实。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教授罗杰西拉奥日前在该校进行了一次试验。拉奥坐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头部通过电极与一台脑电图描记器相连。此时,在校园另一侧,拉奥的同事安德里亚斯托克头戴一顶装有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紫色游泳帽,线圈正好对准控制他右手活动的头部左运动皮层。

拉奥注视着电脑屏幕,想象自己正在操纵一个电子游戏,并在游戏中用右手发射火炮,此时他的手并没有动。脑电图描记器录取了拉奥“发射火炮”的脑电活动信号,并传输到斯托克头上的经颅磁刺激线圈,斯托克随即移动起右手食指,敲打了面前键盘的空格键。按照斯托克的描述,感觉右手不由自主地活动,就像神经抽搐一样。

谈到自己的最新试验,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已逾10年的拉奥认为,斯托克大脑中读取的只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思想,这种“意识融合”试验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更谈不到对他人进行“操控”。拉奥强调,这一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当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丧失驾驶能力时,地面上的飞行员可通过脑控技术帮助机上的其他人操纵飞机降落。

(摘编自陈一鸣《神奇的“脑控”技术》)

材料二:

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潜能甚大。2020年,马斯克(ElonMusk)推出一款脑控芯片,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的大脑,可以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类疾病,都有一定效果。

随着脑控科技的发展,它有望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乃至军事领域。美国的Emotiv和NeuroSky两家公司正在研发脑控电子游戏设备,在其设计中,手柄、鼠标等传统游戏操控设备成为历史。在学习教育方面,马斯克的脑控技术公司BrainCo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在教室中使用脑电图检测技术的产品,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打造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效率的课堂。

在2020年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近乎科幻的场景纷纷亮相,向世人展示了脑控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阙玉叶《脑控新技术:福兮?祸兮?》)

材料三:

据联合早报报道,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ElonMusk)像电影《复仇者联盟》里的情节一样,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现在,这项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该公司已经招聘了临床试验主任和临床试验协调员。这意味着该公司离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的长期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根据Neuralink的最新招聘通告显示,临床试验主任已与一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密切合作,希望能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

(摘编自2022年1月《马斯克的“脑控”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拉奥认为,脑控技术的“意识融合”,不会麻痹别人的“意识”或“思想”,只限于读取简单的脑信号,服务人类。

B.马斯克发掘了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部分潜能,使之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

C.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场景的纷纷亮相,给人类脑控技术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D.马斯克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其研发团队已经与一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合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拉奥和马斯克有关“脑控”芯片技术的研究,都得益于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的相关情节的启发。

B.拉奥在对斯托克进行人脑“意识融合”试验的时候,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了对方。

C.马斯克掌握了将芯片植入人的大脑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

D.马斯克开发的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又向人体试验迈进了一步,离他的长期目标更近了。

6.拉奥、马斯克等科学家对“脑控技术”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只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在祖武面前。

“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

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

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列车员同志,人在旅途,难免发生这样的小事。几条香烟会砸伤人,这不是‘碰瓷’吗?”

“年纪小,就这么刁钻古怪,让人生厌。”

列车到了赤壁站。

小杨满脸愤懑地回到车厢。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

“当事人一栏由我去签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这份《调解书》上,让人憋屈。”

“好吧。”

车过岳阳站后,小杨把三方签了字的《调解书》复印件拿回来,交给了祖武。祖武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汪小秀,到达站也是长沙。他折叠好《调解书》,小心地放入内衣的口袋里。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汪小秀基本功不错,临场发挥也好,人还长得有模有样。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

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

祖武平静地讲述了列车上发生的这件事,然后掏出《调解书》让大家一一过目。其中有一条说:“受伤人如果在专业上因右手伤残,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祖武说:“我在列车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谓之路考。她的素养就这个样子,小市民的精明与刁滑,都学到骨了,她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吗?难!”

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来。

有人问:“万一她恼羞成怒,用《调解书》上的条款,来找祖老的麻烦呢?”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位都是证人。何况,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人说:“祖老,你回去时,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车一个车厢呢?”

祖武说:“作为长辈,如果她愿意,我一定会和她好好谈一谈,她要走的路还长哩。”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百合花》中小战士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8.谈到小说创作时,聂鑫森说:“我希望写出我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更希望通过强化其文化品格,倡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小说中,主人公身上体现了哪些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手法,往往会对作品产生特殊的作用。请指出本文设置的巧合并分别概括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商贾,“商”,指有固定铺面囤积营利者;“贾”,指没有固定铺面而运货贩卖者。

B.“疾其君者”与“疾恶如仇”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所如者不合”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中孟子欲擒故纵,以“邹与楚战”说明齐宣王图霸的想法行不通及其危害。

B.甲文中孟子采用排比、类比手法层层说理,可以看出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C.乙文中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

D.乙文中孟子对武力征伐深恶痛绝,他自知其思想迂阔,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②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雨

李白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①,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对雨②

杜甫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③。

西戎甥舅礼④,未敢⑤背恩私。

【注】①云毳(cuì):云朵清淡、稀薄、朦胧的样子。②杜诗作于广德元年,诗人其时身在梓州,将往阆州。③雪岭、绳桥:地名,位于吐蕃与唐朝交界处,当时吐蕃侵犯此处。④西戎:吐蕃。甥舅礼: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与赞普后,吐蕃自称为甥,大唐为舅。⑤未敢:此处反用其意,即“竟敢”。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李诗首联中的“聊”字,是“百无聊赖”之意,凸显了诗人生活的悠闲。

B.李诗中间两联描写雨中之景,景中含情,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愁。

C.杜诗首联中,“莽莽”言雨大且阔远,“江边独立”而生愁思,引起下文。

D.杜诗颔联运用对比:不愁身经梓阆,巴路崎岖,但恐征人逢雨,旗湿难行。

15.同样是“对雨”,两首诗的尾联蕴含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诗歌中“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借“月”的意象突显琵琶女嫁人后独守空船的寂寞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的行为中,可看出子路急于表现自己,而“______”也含蓄地表达出孔子对子路不谦让行为的不满。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毛泽东

②“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水稻。”——袁隆平

③“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钟扬

④“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屠呦呦

作为时代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两则或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想象力①、无拘无束,他能够熏熏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②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大相径庭,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将湖中月亮拟人化,说成③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诗歌内容跨度大,看似关联不够紧密,实则体现出奇妙丰富的联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①______: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好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②______,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③______,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A、B

【解析】(1)B.“表现在地理距离和血缘关系上”错误。由原文“与人伦秩序上所存在的差序格局”相一致,在地理上也存在着以与王畿的距离远近所确立起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差等性结构”可知,选项以偏概全,这种差等性不仅表现在地理距离和血缘关系上,也表现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等。故选:B。

(2)A.“及其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错误。文章并未论述天下观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故选:A。

(3)A.“中亚和印度等地区”错误。由原文“限干先秦时期的古人对于世界”地理的认识,天下往往与中国重合,有时候也包括围绕着中国的四夷可知,先秦文献中地理上的“天下”并不包括中亚和印度等地区。

C.“夷夏观念是由于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的生物性差异而形成的”错误,于文无据。

D.“由于地理的距离导致教化存在先后”错误。由原文“强调夷夏是从教化的次序即基于地理上的远近,先近而后远;基于血缘上的远近,先亲亲,后一般”可知,“内外”还指血缘关系上的远近造成教化的先后次序。

故选:B。

答案:

(1)B

(2)A

(3)B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明确论证手法,再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章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

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4~6.【答案】A、D、

【解析】(1)A.“不会麻痹别人的‘意识’或‘思想’……服务人类”错。材料一第四段“拉奥认为,斯托克大脑中读取的只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思想,这种‘意识融合’试验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更谈不到对他人进行‘操控’”,据此可知,并未提到麻痹别人的“意识”或“思想”,更谈不上“服务人类”。

故选A。

(2)A.“都得益于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的相关情节的启发”错。材料一第一段“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材料三第一段“据联合早报报道,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像电影《复仇者联盟》里的情节一样,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据此看出并未提到“得益于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的相关情节的启发”。

B.“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了对方”错。材料一第四段“……拉奥认为,斯托克大脑中读取的只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思想,这种‘意识融合’试验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更谈不到对他人进行‘操控’”,据此看出传递的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了对方”。

C.“并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等领域”错。材料二第一段“马斯克推出一款脑机芯片,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的大脑,可以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类疾病,都有一定效果”,第二段“随着脑控科技的发展,它有望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乃至军事领域”,据此看出马斯克的技术并未应用于智能家居方面。

故选D。

(3)根据材料一拉奥人脑“意识融合”试验,强调“这一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当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丧失驾驶能力时,地面上的飞行员可通过脑控技术帮助机上的其他人操纵飞机降落”。据此可分析出,脑控技术的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

根据材料二“马斯克(ElonMusk)推出一款脑控芯片,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的大脑,可以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类疾病,都有一定效果”“随着脑控科技的发展,它有望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乃至军事领域”“在2020年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近乎科幻的场景纷纷亮相,向世人展示了脑控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据此可分析出,脑控技术的研究发展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

材料三“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现在,这项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据此可分析出,脑控的尖端科技正在走向人类的未来。

由以上分析,可得到启示:第一,高科技正在走向我们的现实生活;第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答案:

(1)A

(2)D

(3)意义:①脑控技术的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②脑控技术的研究发展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③脑控的尖端科技正在走向人类的未来。

启示:①高科技正在走向我们的现实生活。②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7~9.【答案】B、、

【解析】(1)B.“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错,没有用“小杨”进行“对比反衬”,小杨只是祖老的陪同人员,并没有反衬主要人物祖武,起反衬作用的是汪晓秀。

故选B。

(2)“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可以看出祖武为人与做事都非常低调,不讲究排场与奢华、享受。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祖武说:‘我去。’”当行李砸到汪小秀时,祖武赶忙道歉;列车员到来后,祖武也是非常谦和,可以看出祖武的温文尔雅、谦逊有礼。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当面对《调解书》上的无理条款时,祖武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表现了祖武的担当和待人的宽容。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位都是证人。何况,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由此可以看出祖武对待汪小秀的刁滑,不宽容,表现了祖武的嫉恶如仇、坦荡耿直。

(3)“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这是座位上的巧合,正是有了座位上的巧合,行李掉下来才会砸到汪小秀,故事才能继续往下发展。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这是人物关系上的巧合,一个是终审评委,一个是考生,两者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人物关系,两者关系是巧合形成的,让故事逐渐走向高潮。

“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这是考试成绩的巧合,汪小秀和别人并列第十,而祖武最后来拍板,推动故事情节达到高潮,此巧合暗示了作品主题,传达了作者对德艺关系的思索。

答案:

(1)B

(2)示例:①低调平实,不尚奢华:祖武坐高铁不买一等座,不让人陪同。②温润待人,谦逊有礼:不让小杨拿所有的行李;袋子砸人后不住给人道歉,对列车员、列车长彬彬有礼。③勇于担当,宽宏有量的长者风度:宽容汪小秀的小题大做、咄咄逼人,签下并仔细保存《调解书》;表示如果回程还和汪小秀坐一趟车,要和她好好谈谈。④嫉恶如仇,耿直坦荡:不满汪小秀的精明刁滑,不怕《调解书》上的条款给自己带来麻烦,直言不讳亮明自己不予录取的态度。

(3)示例:①座位设置的巧合。放着给老友所带的三条“黄鹤楼”香烟的小布袋由体贴小杨的祖武拎着,隔着过道的座位安排让祖武自己往行李架上放小袋子,此巧合为后文汪小秀与祖武发生矛盾冲突自然地埋下了伏笔。

②人物关系的巧合。发生矛盾的二人正好是终评总监和考生的关系,使得考生在专业考核之前,先接受了一场决定结果的“路考”,此巧合使读者更加关心故事结局,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考试成绩的巧合。汪小秀与另一位考生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此巧合引出了后文由祖武拍板决定是否录取她的情节,此巧合暗示了作品主题,传达了作者对德艺关系的思索。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3.【答案】D、A、D、

【解析】(1)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是“宣王”的谓语,所以在“用”后面断开,排除A、B;“不果”的宾语为“所言”,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D。

(2)A.“‘商’,指有固定铺面囤积营利者;‘贾’,指没有固定铺面而运货贩卖者”说法错误。“商”,指没有固定铺面而运货贩卖者;“贾”,指有固定铺面囤积营利者。

B.正确。“疾”字含义相同,憎恨。句意: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C.正确。“如”字含义相同,均为动词,到,往。句意: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刘邦起身上厕所。

D.正确。

故选:A。

(3)D.“他自知其思想迂阔,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可知,是梁惠王没有接受孟轲的言论道义,反而认为他不切实情,远离实际。所以“迂阔”是当时诸侯国君对他的评价。

故选:D。

(4)①“何以异于……”,固定句式,与……有什么不同;“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归;“本”,根本,指仁政王道。译文: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②“退”,返回,归;“之徒”,这类人;“序”,依次序排列,语境义为“整理”;“述”,阐发。译文:(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书》,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答案:

(1)D

(2)A

(3)D

(4)①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②(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书》,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参考译文:

____________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乙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面向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竟然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本题也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5.【答案】A、

【解析】(1)A.“‘聊’字,有‘百无聊赖’之意”错,此句中的“聊”是姑且、暂且之意,有“无意之中”的意思,并非百无聊赖。

故选A。

(2)李诗尾联“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终日忙碌的老农忙于耕种,在这样阴沉潮湿的天气也不休息一刻,趁着烟雨天耕种江边上肥沃的田地,江边上一片繁忙。农夫事忙,欲避雨而心有不舍,写出农人劳作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人的同情。尾联写诗人心牵黎庶,扩展了诗歌的意境,升华了诗人的情感。

杜诗尾联“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意思是西戎本来与大唐有甥舅之礼,现在竟然敢背弃恩义和私情,悍然入侵。根据注释可知,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与赞普后,吐蕃自称为甥,大唐为舅。然而七月,吐蕃尽取河陇,边备正严,故云“雪岭防秋急”。此诗表达了对西戎不顾礼节入侵的愤怒,对战事和国事的担忧。

答案:

(1)A

(2)①李诗尾联写出农人劳作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人的同情。②杜诗尾联表达了对西戎不顾礼节入侵的愤怒,对战事和国事的担忧。

译文:

(一)

烟雨朦胧,诗人卷起窗帘抬头向外眺望,雨水打湿草木,那蓊蓊郁郁的草看上去柔软、薄弱像丝绵一样,很是茂盛的样子。

那边的一个神秘的石洞上浮着稀疏的白雾,庭院上面到处充满了支离破碎的细烟。

雨点轻打江水,一波波水纹向四周散去,犹如忧愁四散,其实他并无法真正的忧愁。吹拂的风像千斤重,难以连成一片,断断续续。

终日忙碌的老农忙于耕种,在这样阴沉潮湿的天气也不休息一刻,趁着烟雨天耕种江边上肥沃的田地,江边上一片繁忙。

赏析:

(一)

这首五言律诗,写了卷帘抬头向外望去,雨水将草打湿,峰峦,古洞和庭院中雨丝如毛如烟的场景,转而诗中呈现微微的忧愁,因为作者看到辛苦的农民还在劳作,为了生计一刻不停,很是辛苦,不经为他们感到难过。这是一首描写雨景的五言律诗,诗人李白用抒情的手法细腻的文字,勾勒出烟雨蒙蒙的画面:诗人百无聊赖伫立窗前,如丝般细雨润湿着窗外的一切。花草凝露,古岫雾掩,空庭弥烟水纹轻皱,微风吹过,细雨风舞,更有农夫事忙,欲避雨小而心有不舍,往来穿梭。雨对于诗人总是会勾起无限遐思,心潮涌动。李白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境界阔大,心牵黎庶,便是大笔杖!何况中间两联又对得那样工稳。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答案】【小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小题3】子路率尔而对曰,夫子哂之

【解析】故答案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绕)

(3)子路率尔而对曰夫子哂之(重点字:哂)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17.【答案】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钟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为国为民、泽被后世的伟大事业之中,只要事业有后继者延续,只要所做的事有意义,他便无惧死亡。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做正确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做为国为民的事。我辈青年,应承前辈风格,将这种生命的意义撒向人间,如钟扬采集的种子一般,开出绚烂多姿的花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人样。

____________人是万物之灵长,占据着生物链的最高端,俯瞰群生,就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行走世间。青年作为世界未来的主导者尤应如此。有一类人,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却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无欲无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硬生生将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活着,毫无意义,与死去何异?也有一类人,斯人已逝,早已作古,却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永生不灭,活脱脱把生命变成了一种长生不老。这样的人死去,影响犹在,与活着无异!我们青年一代,生而为人,即便不能活成流芳百世,但也要昂扬向上,活出一个人的精气神,这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我们芸芸众生最基本的生命意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分量。

____________泰山岿然不动,屹立千载;鸿毛轻若无物,毫无依托。生命终将终结,但人活一世,总归要活出点意思,活出点重量。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介汉人,震得整个匈奴心怀忌惮,束手无策,如泰山般立住了一个大写的人。李存勖,身负家仇,一雪国恨,如泰山般立住了一个国,但是很快安逸享乐,宠幸伶人,大失人心,又如鸿毛般轻易被人灭了国。到底是选择生命能承受之重,还是选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意义的砝码就在我们青年人自己手中。要知道,活得有分量,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至高至大,丹心为民。

____________回首历史,彪炳史册、照耀千古的生命至今鲜活如初:屈原心系家国,初心不改,自沉汨罗,以死明志;文天祥,毁家纾难,身先士卒,一身正气,大义凛然;邓稼先,投身科研,身受辐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许这些人身材并不高大,但是却丹心无我,只有家国,倾心付出,为国为民,无怨无悔,赋予自己生命以至高至大的意义,像巨人般屹立在史册中,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

____________所以,青年朋友们,大千世界,既然有了你我的一席之地,那就应该让自己做正确的事,活成一个人样;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活成一个有分量的人;做为国为民的事,活成一个脱离低级趣味、胸怀天下的人。我想,生命的意义就应该是这样地递加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名人的话构成。第一句是毛泽东的话,强调世界是青年的。第二句是袁隆平的话,指出书本、脑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更重要。第三句是钟扬的话,指出生命终结不可怕,因为自己的探索之路有后来者延续,自己采集的种子也可能在几百年后完成很多人的梦想。第四句是屠呦呦的话,指出科研不是为了争名争利,需要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信心十足,不懈努力。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四句话各有侧重点,但相互之间又有关联,分别涉及青年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生命的意义、价值追求等。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两则或三则材料,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分析材料时,考生要注意寻找所选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关联之意或衔接之处。比如①②句组合,可以思考:青年学生作为世界未来的主导者,要明白“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①③句组合,可以思考:青年是世界的主导者,肩负时代的使命,要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①④句组合,可以思考:青年人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放弃名利心,脚踏实地,信心十足,奔赴美好未来。②④句组合,可以思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能行稳致远。①③④句组合,可以思索:青年人行走世间,要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名逐利,而在于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分量。无论选择哪几句进行组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立意: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生命的意义在于如花般绽放。

3.不畏名利遮望眼,只缘心在最高层。

4.我辈青年,不要让生命的意义定位于眼前的得失,而要让它行稳致远。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18~20.【答案】(1)第一空,结合前文“无拘无束”可知,此处是形容李白的想象力纵横驰骋,不受拘束,可填入“天马行空”。“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第二空,此处修饰李白的审美观念,前有“新奇”的,可见其少见,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第三空,从后文“送别自己的朋友”可知,此处形容送别时的情态,推断应是对朋友的离别感到不舍,可以填入“依依不舍”。“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2)“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运用三个“有时”,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月亮”,喻体是“朋友”“知己”“理想的象征”等,表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

(3)画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不当,改为“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搭配不当,“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搭配不当,改为“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正确表述为: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