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B.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
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
C.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D.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
B.李商隐的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C.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
D.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答案】1.B2.D3.B
4.①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
②从论证的语言来看,材料一用“往往”有时“应当”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料二常引用诗歌的句子,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
5.①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
②用两副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
③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对古今诗歌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错误。“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不是“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产生的后果,根据材料一的第三段可知,这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导致的结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错误。由原文“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可知,原文说的是“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说明只是侧重某一方面。
B.“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可知,诗并不总是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是和谐统一的。
C.“只要……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可知,强调“有望”。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材料一的标题是《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李商隐的诗歌不属于现代诗歌。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语言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结合“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一旦……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他们就”等可知,这些论证逻辑严密,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卞之琳就说《雨巷》……余光中《碧潭》有句……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等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
从论证语言看,材料一结合“理解一首诗,必须……都会……”“当我们仅专注于……往往……甚至……尤其……而主要……”可知,运用副词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料二“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大量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可知,要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
结合材料一“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可知,要用两幅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
结合材料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可知,要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对古今诗歌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里的庄稼
蒙福森
深夜,月色朦胧,万籁无声。突然,沙沙沙,沙沙沙,野猪来了,成群结队,一溜儿来到山脚下老田的玉米地。它们啃玉米,咔嚓一棵,咔嚓一棵,一会儿,啃倒了一大片。老田抄起铁锹,蹑手蹑脚地摸过去。野猪听到动静,哗啦一下,跑了。
老田就醒了,原来是一个梦。醒来后,老田再也睡不着了,脑海里全是玉米花生水稻,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
老田辗转反侧,把老伴儿桂珍弄醒了。她问:“怎么,又做梦了?梦见庄稼了?”“嗯。”老田说着,然后,轻轻地叹息一声。
几天前,儿子打来电话,催老田两口子进城去。再过十几日,就是儿媳妇的预产期了,他们的宝贝孙子就要出生了。桂珍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城去照看儿媳妇和孙子。老田不愿去,他放不下地里的庄稼。
“你一个人在家行吗?”桂珍说。
“咋不行?”老田说,“我能吃能睡,能扛能挑,你担心啥?”
桂珍说:“村头那个龚伯,你知道的……”
几年前,村里有一个孤寡老人龚伯,死在家里好几天,等人发现时,已经有臭味了。
“龚伯是龚伯,我是我。他病恹恹的,骨瘦如柴,弱不禁风,他咋能跟我比!”老田气咻咻地说。
桂珍说不过老田,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可老田就是不答应。
从那时起,老田就开始做梦了,夜夜梦见地里的庄稼,一大片一大片。在梦里,郁郁葱葱的庄稼不是旱死了,被野猪糟蹋了,被洪水淹死了,就是被轰隆隆的铲车铲掉了,一铲一铲地铲到卡车上,运到河边倒掉。
醒来时,老田的眼里含着泪花。
近年来,城市不断扩展,到处开发得热火朝天。轰隆隆的铲车、钩机伸展着巨大的手臂,昼夜不停地作业。城市像—条饥饿的巨蚕,村里的农田像—张张桑叶,不断地被蚕食着、吞噬着。绿色的农田不见了,代之以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村里的地越来越少,老田的地越来越少。谁能料到,哪一天,他的地会被城市这条贪吃蛇吞噬得一干二净?到那时,他该怎么办?
年轻人高兴得很,地被征了,得了一大笔土地补偿款,逃离乡村,到城里去买了房,成了城市人;或者,游手好闲,不分日夜在村头的小卖部打牌赌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有的人,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挥霍无度。老田就不一样了,他幼时贫穷,吞糠咽菜,是吃过苦的人,视土地如生命。他在剩下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丝不苟地种庄稼。老田来到田头,昨天刚浇过地,田里的泥土还是湿漉漉的,一股泥土的气息和庄稼叶子的清香扑鼻而来。隐隐约约地,老田似乎听到了庄稼噼噼啪啪生长的拔节声。他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嗅着鲜嫩翠绿的庄稼叶子,一时百感交集,眼眶潮湿。
老田下定决心,不去儿子家了,让老伴儿去带孙子,他要留在乡下老家,在他的土地被征收之前,在有生之年,好好种地。
桂珍拗不过他,儿子拗不过他,只好作罢,留下他一个人。临走前,老伴儿再三叮嘱老田这呀那呀,又请邻居帮他们照看老田,毕竟,他已年逾七十了。
儿子把桂珍的行李放到车里。突然,桂珍说:“等等,我去地里摘些青菜,家里的青菜没化肥农药,鲜嫩得很呢。”
桂珍就去了田里。
日上中天了,桂珍还没回来。
咋回事呢?老田和儿子刚想去地里找,一个人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们,桂珍在地里晕倒了,不省人事。
他们赶到地里时,桂珍坐在田边,已经醒过来了。“要不要去医院?”老田心急如焚地问。“不用,歇一会儿就好。”桂珍说。
这下,老田放心不下老伴儿了,近段时间她在家里已经昏倒几次了。思前想后,最后老田把田里的庄稼低价租给邻居,老两口儿坐儿子的车去了省城。
几天后,孙子出生了,桂珍忙前忙后,手脚麻利。儿子疑惑地问:“妈那天你在田里……”桂珍嘘了一声,低声说:“我不这样,你爹哪肯离开他的庄稼啊?丢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在老家,我咋能放心?”
那时,老田站在阳台上,目光穿过高楼大厦,默默地看着老家的方向,一言不发。桂珍知道,他昨晚又做梦了,梦见了葳蕤郁葱的庄稼……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田视庄稼和土地如生命,他的形象是中国千千万万传统农民形象的缩影。
B.桂珍不放心老田一人在家,假装晕倒,不明就里的老田只好放弃庄稼进了城,从中可以感受到老田夫妇深厚的感情。
C.面对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老田依然想着固守土地,表现了他思想保守、难以与时俱进的一面。
D.年轻农民得到土地征收补偿款后,有的逃离农村,有的养成不良生活嗜好,这些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自然段运用插叙这一叙述方式。交待了老田夫妇将要进城的缘由,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夸张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田对自己熟悉的土地和庄稼的复杂心情。
C.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能够灵活自由地描写老田的心理,展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状态。
D.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文中叙写的内容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8.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塑造老田的形象,请找出其中两处进行点评。
9.小说开头和中间都较为详细地叙写了老田的庄稼梦,有何用意?
【答案】6.C7.B
8.①小说通过详细描写老田的梦境,突出了老田害怕离开土地,不愿进城的想法。②小说在描写老田到田里看庄稼,似乎听到庄稼的拔节声以及他抚摸嗅着庄稼的动作,表现了老田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之情。
9.①开头写老田的梦境,是为了突出老田对土地的热爱,同时表明他不愿离开土地进城生活。②中间写老田的梦境,他梦到庄稼被铲车铲走,表明随着城市的扩张对土地的占用,对传统农村的侵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C.“表现了他思想保守、难以与时俱进的一面”分析错误。老田固守土地不愿进城的行为表明他对土地的热爱。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B.“运用夸张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这一句中“似乎听到……拔节声”是夸张手法,“抚摸着嗅着鲜嫩翠绿的庄稼叶子”是细节描写,不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突出老田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小说的开头中描写老田的梦境,“……老田抄起铁锹,蹑手蹑脚地摸过去。野猪听到动静,哗啦一下,跑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老田对离开土地的排斥,他热爱庄稼,热爱土地,所以此处是表明他不愿进城。
还有,小说中描写老田在田里去看庄稼,“隐隐约约地,老田似乎听到了庄稼噼噼啪啪生长的拔节声。他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嗅着鲜嫩翠绿的庄稼叶子,一时百感交集,眼眶潮湿”,此处“似乎听到了庄稼噼噼啪啪生长的拔节声”“轻轻地抚摸着嗅着鲜嫩翠绿的庄稼叶子”“眼眶潮湿”等情节都生动地表现了老田对土地的热爱和他对土地的依依不舍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
小说两次写到老田的梦境。在小说的开头,老田梦到野猪在祸害庄稼。这一梦境是在老田被儿子催促去城里生活后所产生的,老田做梦都梦到庄稼和土地,表明他热爱土地,热爱在土地里生活,而不愿去城里生活。
第二次写老田的梦境则是在小说的中间,老田梦到庄稼被野猪糟蹋,而铲车也加入了这一破坏活动。这是老田对当今城市蚕食农村的土地的反应。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大片的土地被城市占用,这让热爱土地的老田感到痛心和慌张,他害怕失去土地,失去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城市对传统农村的侵蚀。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①。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这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今,策太子即王位,大赦。后改元延康。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
【注】①曹操突然病逝洛阳,而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操病逝前,急召爱子曹彰前往洛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B.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C.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D.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对之流涕”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
B.海内,古代指四海之内,即天下之意;文中指全国,“平海内”即统一全国。
C.绶,古代用来系官印或系勋章等东西的丝带,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志身份及等级。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人用“社稷”来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奖惩分明,执法严明,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
B.魏王去世,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不公布丧事,谏议大夫贾逵对此执反对态度。
C.青州兵擅自离队,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贾逵不但不反对还要求给青州兵提供粮食。
D.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询问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则认为曹彰不应该询问此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
(2)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14.徐宣坚持不换城池守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0.D11.A12.D
13.(1)和敌人对阵时,曹操神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样子。
(2)曹丕很久以后才停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
14.①如今各地都归于统一,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②若把各个城池守将都换成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会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发布号令。您应向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向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
“晏驾”,是我国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是一个词语,不断开;“天下恃殿下为命”,主谓宾结构齐全,句意完整,不断开,故排除A。
“上为宗庙”与“下为万国”结构相似,“上”与“为宗庙”不断开,故排除B。
“效匹夫孝也”动宾结构,不断开,故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错,两句中“或”字含义相同,都为“有时”。句意: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错误,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魏王印玺在何处,贾逵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定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由此并不能看出“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陈”,通“阵”,对阵;“意思”,神情;“然”,……的样子。
(2)“良久”,很久以后;“乃”,才;“是”,对,正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可知,如今各地都归于统一,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若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成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会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
参考译文:
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季,正月,魏武王曹操抵达洛阳;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去世。魏王知人善任,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象所迷惑,能够发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论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敌人对阵时,曹操神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的样子;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沛,斗志昂扬。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峻急切,违法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但最终也不加赦免。生性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所以能够消灭各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几乎统一全国。
此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驻洛阳的军队骚动不安。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时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谏议大夫贾逵认为不应该保密,才把丧事公之于众。有人说,应当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魏都太守、广陵人徐宣大声说:“如今各地都归于统一,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青州士兵擅自击鼓离去,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对不服从命令者派兵征讨。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于是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告,命令青州兵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府,要给他们提供粮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定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噩耗传到邺城,大子曹丕恸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发布号令。您应向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向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曹丕很久以后才停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当时,大臣们刚刚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相聚而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下,难道你们只会哭泣吗?”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好宫廷警卫,处理丧事。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大臣们认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尚书陈矫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惊惶恐惧。太子应节哀即位,以安定全国上下的人心。况且魏王钟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灵枢旁边,他若在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召集百官,安排礼仪,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第二天清晨,以魏王后的命令,拜太子曹丕继承王位,下令大赦天下罪犯。不久后改年号为延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5.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
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答案】15.B16.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B.“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
“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
“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
“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壮志难酬的伤痛。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孔子哂之。
(3)《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可使有勇④.且知方也⑤.臣闻吏议逐客⑥.窃以为过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毋”“吏”“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起着①的作用,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蘑菇云……当喜讯传来,人们②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他③、不辱使命;面对当时施工风险最大的“万里长江第一隧”,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退休后,他仍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钱七虎用驰而不息的奋斗生动诠释着这样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大国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像钱七虎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建设,不仅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更让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彰显。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举足轻重②欢呼雀跃③迎难而上
19.示例: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建设,不仅让让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彰显,更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
20.①排比:三个“从……到……”写出了钱七虎在不同空间、不同研究深度方面做出的贡献,增强语势,突出了钱七虎为国奔波、奉献的精神。②比喻:把“防护工程”比作“盾”,形象地写出了防护工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肯定了钱七虎的卓越贡献。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强调防护工程的重要性,可用“举足轻重”。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②处,语境有“当喜讯传来”,强调欢乐的情态,可用“欢呼雀跃”。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③处,语境强调炮台山爆破时不怕困难,勇敢挑战,可用“迎难而上”。迎难而上:迎着困难向上前进,永不退缩。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一批又一批”属于数量短语,修饰语放前,应改为“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
语序不当,语境在说科技工作者的意义,应该先说“个人……”,后说“国家……”。
20题详解】
本体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三个“从……到……”句式排列,构成排比句,形式上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内容上,涵盖了钱七虎工作的各种场景,突出了他为国奔波、奉献的精神。
“为国铸盾”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防护工程”,喻体是“盾”,由盾的防护作用联想到防护工程,突出防护工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而钱七虎就是为国铸盾,此比喻肯定了钱七虎的卓越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是以艺术的创新思维、创意表现,改变乡村的面貌、产业、生活,建构美的共感形式,体现时代风貌,打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生态圈。在这里,②,是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互动的有机关系。乡村不仅仅是一块土地、一个物理空间,还是承载乡土精神与文化根脉之所。(),也从艺术写真的体验者、乡村实践的参与者,转变成乡村建设的合作者。
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成功标志,是③、乡村资源活化和可持续发展。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重要的是调动当地人的参与热情。美术院校的师生需要用艺术、行动、理念,以及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富有成效的沟通能力,激发当地人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对于美术院校的师生来说,深入乡村开展广泛、高质量的艺术实践,不是简单的下乡服务、改造美化,而是要致力于以艺术浸润心灵、带动村民精神面貌改善,这是社会需要,也是时代呼唤。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师生们参与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实践
B.参与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实践的师生们
C.师生们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实践
D.参与乡村艺术建设与实践的师生们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B22.①艺术助力乡村建设
②艺术与乡村的关系
③村民参与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后文“也从艺术写真的体验者、乡村实践的参与者,转变成乡村建设的合作者”分析可知,此处填写的句子主语应强调“……的人”,据此排除AC;
根据后文“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成功标志”分析,师生们“参与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实践”,并非“参与乡村艺术建设与实践”,可以排除D。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后文“是以艺术的创新思维、创意表现,改变乡村的面貌、产业、生活,建构美的共感形式,体现时代风貌,打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生态圈”是判断句,是对某个概念的阐述;结合“艺术”“乡村”等关键词,以及后文“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成功标志”等处的提示,可填写“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之类的句子;
第①空,根据后文“是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互动的有机关系”可知,此处强调的“艺术”“乡村”的关系,故可填写“艺术与乡村的关系”之类的句子;
第①空,根据后文“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重要的是调动当地人的参与热情”可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成功标志,首先是调动当地人的参与热情,故可填写“村民参与”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
23.请按照下面的要求作文。
世界万物都是上天的恩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关爱,社会给了我们舞台,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懂得感恩,这个世界必将充满阳光雨露。进入高中的你们是否学会感恩了呢?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答案】例文:
以感恩之心添生活柔情
人生旅途,或者跌宕起伏,或是一路顺风。愿你我常怀感恩之心,为时光添几许柔情,为生命糅几分美好。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感恩的古训早已渗透进我们的血液。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经常饥寒交加,幸遇好心的漂母天天赠予饭菜,韩信深为感动,被封淮阴侯始终不忘漂母一饭之恩,对漂母以千金相赠。正如《诗经》载言:“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亦如作家肖复兴写道:“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一片黑暗。”这些是关于感恩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不要视得到为理所当然,而应常怀感恩之心,给生命时光轻刻上温柔的字样。
古语有云:“无暇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君子之行,不仅仅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要怀揣一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但是现代社会中,有人视父母为自己的累赘,更有甚者,请假探望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时,以极其不耐烦的语调呵斥道:“你到底死不死?我只有七天丧假!”对父母尚且如此歹毒心肠,又何谈立大业、成大器?所以,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司机的礼让行人,面对一次次尊老爱幼的让座,面对陌生人的援助之手……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一份份炽热的感动。
立身为人,不仅要学会感恩,也要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成为一个有力量有温度的小太阳。新时代中涌现的一大批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投身公益,回馈社会。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像大鹏挥翅,在青年群体中刮起一股积极行动的风暴。青年的眸中装得下繁花盛开,也要承载得了世间冷暖。我们大多数虽为普通青年,能力不强,却也能担起自身的责任,用点滴行为诉说感恩精神。小温暖大情怀,只要我们将一份份温情在世间传递,那么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美满。
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每个人不吝啬自己的温暖,奉献自己,才会有一个更加感恩的世界。一个人无论站得多高,也要有一颗与大众连接的滚烫之心,他要聆听身边的哭声,也要听到更遥远的呼喊,用最真诚的感恩架构起美丽的精神家园,为生活增添无限柔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话由动物及人,指出面对上天恩赐的世间万物,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第二句话列举了人生中父母、社会、老师和朋友给予我们的东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涌泉相报的。第三句话是懂得感恩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充满阳光雨露。第四句话以问句的形式引导考生思索“感恩”这个话题。
材料的话题就是“感恩”,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从对象上看,可以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等身边的所有人,甚至包括曾经给予过自己嘲讽或打击的人;可以感恩自然、社会,感恩给予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东西。从方式上看,可以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成长、成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还可以用将帮助传递给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从原因上看,可以是基于对别人的感谢和报答而感恩,可以是基于常人都应该拥有的素养而感恩,也可以是基于民族基因和美德而由衷地感恩,还可以是基于社会的和谐美好、人类的友爱互助而感恩。
由于不限文体,所以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记述值得感恩的人和事,选材要典型,感情要真挚。也可以写成散文,重在抒情,历数自己要感恩的人,或者是感恩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体验。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谈感恩对于人生、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立意:
1.愿人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2.感恩一树花开,感恩一抹草香。
3.伴着感恩之心出发。
4.感恩应该成为社会的基本色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B.只关注意象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
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
C.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D.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
B.李商隐的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C.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
D.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4.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里的庄稼
蒙福森
深夜,月色朦胧,万籁无声。突然,沙沙沙,沙沙沙,野猪来了,成群结队,一溜儿来到山脚下老田的玉米地。它们啃玉米,咔嚓一棵,咔嚓一棵,一会儿,啃倒了一大片。老田抄起铁锹,蹑手蹑脚地摸过去。野猪听到动静,哗啦一下,跑了。
老田就醒了,原来是一个梦。醒来后,老田再也睡不着了,脑海里全是玉米花生水稻,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
老田辗转反侧,把老伴儿桂珍弄醒了。她问:“怎么,又做梦了?梦见庄稼了?”“嗯。”老田说着,然后,轻轻地叹息一声。
几天前,儿子打来电话,催老田两口子进城去。再过十几日,就是儿媳妇的预产期了,他们的宝贝孙子就要出生了。桂珍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城去照看儿媳妇和孙子。老田不愿去,他放不下地里的庄稼。
“你一个人在家行吗?”桂珍说。
“咋不行?”老田说,“我能吃能睡,能扛能挑,你担心啥?”
桂珍说:“村头那个龚伯,你知道的……”
几年前,村里有一个孤寡老人龚伯,死在家里好几天,等人发现时,已经有臭味了。
“龚伯是龚伯,我是我。他病恹恹的,骨瘦如柴,弱不禁风,他咋能跟我比!”老田气咻咻地说。
桂珍说不过老田,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可老田就是不答应。
从那时起,老田就开始做梦了,夜夜梦见地里的庄稼,一大片一大片。在梦里,郁郁葱葱的庄稼不是旱死了,被野猪糟蹋了,被洪水淹死了,就是被轰隆隆的铲车铲掉了,一铲一铲地铲到卡车上,运到河边倒掉。
醒来时,老田的眼里含着泪花。
近年来,城市不断扩展,到处开发得热火朝天。轰隆隆的铲车、钩机伸展着巨大的手臂,昼夜不停地作业。城市像—条饥饿的巨蚕,村里的农田像—张张桑叶,不断地被蚕食着、吞噬着。绿色的农田不见了,代之以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村里的地越来越少,老田的地越来越少。谁能料到,哪一天,他的地会被城市这条贪吃蛇吞噬得一干二净?到那时,他该怎么办?
年轻人高兴得很,地被征了,得了一大笔土地补偿款,逃离乡村,到城里去买了房,成了城市人;或者,游手好闲,不分日夜在村头的小卖部打牌赌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有的人,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挥霍无度。老田就不一样了,他幼时贫穷,吞糠咽菜,是吃过苦的人,视土地如生命。他在剩下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丝不苟地种庄稼。老田来到田头,昨天刚浇过地,田里的泥土还是湿漉漉的,一股泥土的气息和庄稼叶子的清香扑鼻而来。隐隐约约地,老田似乎听到了庄稼噼噼啪啪生长的拔节声。他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嗅着鲜嫩翠绿的庄稼叶子,一时百感交集,眼眶潮湿。
老田下定决心,不去儿子家了,让老伴儿去带孙子,他要留在乡下老家,在他的土地被征收之前,在有生之年,好好种地。
桂珍拗不过他,儿子拗不过他,只好作罢,留下他一个人。临走前,老伴儿再三叮嘱老田这呀那呀,又请邻居帮他们照看老田,毕竟,他已年逾七十了。
儿子把桂珍的行李放到车里。突然,桂珍说:“等等,我去地里摘些青菜,家里的青菜没化肥农药,鲜嫩得很呢。”
桂珍就去了田里。
日上中天了,桂珍还没回来。
咋回事呢?老田和儿子刚想去地里找,一个人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们,桂珍在地里晕倒了,不省人事。
他们赶到地里时,桂珍坐在田边,已经醒过来了。“要不要去医院?”老田心急如焚地问。“不用,歇一会儿就好。”桂珍说。
这下,老田放心不下老伴儿了,近段时间她在家里已经昏倒几次了。思前想后,最后老田把田里的庄稼低价租给邻居,老两口儿坐儿子的车去了省城。
几天后,孙子出生了,桂珍忙前忙后,手脚麻利。儿子疑惑地问:“妈那天你在田里……”桂珍嘘了一声,低声说:“我不这样,你爹哪肯离开他的庄稼啊?丢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在老家,我咋能放心?”
那时,老田站在阳台上,目光穿过高楼大厦,默默地看着老家的方向,一言不发。桂珍知道,他昨晚又做梦了,梦见了葳蕤郁葱的庄稼……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田视庄稼和土地如生命,他的形象是中国千千万万传统农民形象的缩影。
B.桂珍不放心老田一人在家,假装晕倒,不明就里的老田只好放弃庄稼进了城,从中可以感受到老田夫妇深厚的感情。
C.面对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老田依然想着固守土地,表现了他思想保守、难以与时俱进的一面。
D.年轻农民得到土地征收补偿款后,有的逃离农村,有的养成不良生活嗜好,这些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自然段运用插叙这一叙述方式。交待了老田夫妇将要进城的缘由,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夸张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田对自己熟悉的土地和庄稼的复杂心情。
C.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能够灵活自由地描写老田的心理,展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状态。
D.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文中叙写的内容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8.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塑造老田的形象,请找出其中两处进行点评。
9.小说开头和中间都较为详细地叙写了老田的庄稼梦,有何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①。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这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今,策太子即王位,大赦。后改元延康。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
【注】①曹操突然病逝洛阳,而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操病逝前,急召爱子曹彰前往洛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B.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C.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D.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对之流涕”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比例调节燃气燃烧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标准光源透射工作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冷夹薄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国音频分配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金属铋行业盈利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药学教育模式发展前景趋势与竞争现状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航空食品行业消费状况及盈利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电子元件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理疗仪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玉米粒罐头行业竞争状况及营销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
- 产品设计-浅谈智能蓝牙音响的外观创新设计
- 江苏省南京江宁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
-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表
- 第六章-巷道支护01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国标行标清单
-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明细表
- 《GMP实务教程》 课件全套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