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共11第10页共11页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HAP0.2%2~6h30°。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80~110mg/d1。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HAP(VAP)。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20cmH2O(51~2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穿无菌手术衣。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平。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二.插管后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1/21-2/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75%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或浸入水中。24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48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早拔除导管。导管和动脉导管。三.培训与管理1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CR-BSI。CR-BSI。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用。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二、插管时0.05%~0.1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学检查。防尿路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洁以后应消毒。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2121四、其他预防措施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7-14重新灭菌。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或跨越无菌区。6换或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指征1体已被成功清除。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目标性监测的需要。二、空气监测(沉降法)(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三)采样点设置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3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m;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41m。9cmminGB50333—2022。9cm30min后送检培养。(四)采样注意事项间采样须穿洁服。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内培养。(五)实验室检验37℃48hGB/T4789.28—2022;GB\T7918.2—1987;GB/T4789.11—2022CB\T4789.4—2022,T7918.4—1987,CB\T7918.5—1987,100c5min10L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1000÷(A/100×t×10/5)×N=50000N/At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min·Φ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六)结果判断:GB15982—1995三、物体表面监测(一)采样时间:4h(二)采样方法被采样本面积(三)采样注意事项6h,4℃,24h。消毒后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可参考2022(四)实验室检验1m137℃48h,GB/T4789.28—2022;按照(3B/T7918.2—1987;致病菌检验与空气监测相同。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积(cGB15982—1995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适用范围12二、监测时机三、采集材料A(1g,10g,8.5g,1m1):用于普通洗手、乙醇类速干消毒剂手消毒。B(1g,10g,8.5g,g,1000m1):用于碘制剂手消毒。C(1g,10g,8.5g,21000m1):用于含氯己定手消毒。四、采集方法(一)评价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1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22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210ml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二)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12.采集步骤同评价手卫生效果,但洗脱液改为无菌肉汤增菌液。五、标本检测(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20s801ml290mm中。45~48℃15~18ml,脂凝固。将平皿置于(36±1)℃48h,计数菌落数。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60(c(二)细菌种类鉴定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24~48h。s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24~48h,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或分子生物学分型。六、注意事项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总数应≤5cfu/c应根据手卫生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45~48℃,响倾注效果。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定性不能定量。s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性,具体要求: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罩、护目镜或面罩。接触传播预防措施MRSA、VRE、PDR-AB难梭菌的传播,要求如下:2.1“接触隔离”标志;尽量隔离与单间,同种病原菌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手消毒制度;3(每次隔离>24h)隔离;3.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在接触隔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飞沫隔离”标志;N95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接收方做好事先的传染病准备工作;4.空气传播的预防隔离措施在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把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病房门上贴“空气隔离”标志。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是保护易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