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汇总7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
26日我校各学科骨干班成员在每个段各科召开骨干教师汇报课,汤老师开出了一节《酶的特性、实验探究》,本课题是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课。这节课是在学本课堂的理念指导下整合了当前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点的一堂新颖的复习课,该节课经过汤老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个人认为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学生本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的开头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汤老师课的开始以出自学生的概念图引入,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接下来的两个表格和一个高考题的分析,巧妙地把酶的本质:专一性和高效性通过题目的讲解和讨论逐步复习巩固。通过有效师生对话交流,强化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对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回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汤老师的总体设计来看,花的时间较多,功在课前,选题考究,过渡自然,在师生的双边交流中将酶的专一性、高效性知识讲解中提炼出控制变量法的一般要求,概括出实验的步骤,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二、变式思维、学教合一。
由表格一的淀粉和蔗糖的消化,通过表格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如果把本尼迪特试剂换成碘—碘化钾试剂,能不能用,为什么?科学地由浅入深,变式思维,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拨高,学教合一,体现学本课堂的精神。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仅靠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学生也许知道酶的特性是怎样的一回事,但对控制变量的原则和实验步骤的提炼则是复习课的另一个目标,汤老师改变讲授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概括能力,这种目标在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几点改进意见。
本课结束总结时又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前后呼应,设计完美;另外最后一题的设计中,将难题分层,降低难度,活跃了气势,调动了积极性,也培养了动手能力;从提问的面与次数来看,她也尽量照顾到学生的思想水平,评价语言丰富多样,也促进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如此运用,显示出其教材的理解深度。
虽然汤老师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个人感觉这节课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1、课堂教学中,对细节的处理做得不够到位,特别是引入时,对学生概念图的应用花的时间较多,对PH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讲解完毕后,对温度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可以不讲或一句带过,该简的简,不必费时过多。
2、作为学本课堂的示范课,师生交流仅限于讲问答,没有书面练习呈现,比较单一,从学生这头来看也容易疲倦。
3、对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和步骤的概括上,板书要精炼,实验步骤的讲解上,老师要注意分组处理、共性处理、变量处理和结果处理的分析,突出学法。虽然有以上小毛病,但本节仍不失为一节精彩的复习课。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一)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
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酶具有专一性
教师出示资料: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
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
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
知识应用: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
学生:……。
教师进一步设疑: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引入探究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由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
教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
教师: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学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教师:大家说的很对。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方案的。
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材料及用具,让学生6-8人为一组,根据实验材料及用具讨论详细实验方案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提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其中有典型错误的实验方案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并寻找错误,最终完善该实验方案。
请学生根据此实验结论尝试构建数学模型:绘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函数曲线,并用语言来描述温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
知识应用: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
教师出示资料:
经测定,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
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那么当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唾液淀粉酶还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吗胃中的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具有催化功能吗
由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转换成“pH能不能影响到酶的活性”。请大家在课下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并去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的预期结果,我们知道了酶的催化作用一般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这就是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同时还一起设计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变量,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及结论。
【板书设计】
酶的特性
一、高效性
二、专一性
三、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课堂练习】
小明刚放学回家,就看见奶奶拿着一袋洗衣粉往洗衣盆中倒了许多,然后拿着一暖瓶开水倒入盆中,盆中立刻起了许多泡沫。“您这是干吗”“我给你洗洗你那个羊毛衫。”小明一看水盆旁边放着“雕牌加酶洗衣粉”。
你觉得小明奶奶的做法对吗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新陈代谢的概念(A:知道)。
2、酶的发现过程(A:知道)和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
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
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的实验。
教学方法
自学与实验探索相结合。
教学用具
实验五、实验六所需用具和药品(见课本),光合作用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反应式的投影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一些知识。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生物新陈代谢的知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才会表现出其他生命活动。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新陈代谢究竟是指什么呢?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回答:略。)
讲述:上面几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我们都可以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
(教师放投影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有氧呼吸及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的反应式。)
讲述:上述反应都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
讲述:生物体内这些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温和的条件下(常温、常压)很快就能完成,这全靠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作用。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
这些都是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酶的发现”。
阅读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学生回答: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这一事实说明酶的本质是什么?
3、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这一发现使酶的概念又扩展成什么?
4、酶从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发展到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导致酶概念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回答:略。)
讲述:从发现酶到认识酶的本质,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可见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可导致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同样可导致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也要重视生产实践。
酶既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讲述:过氧化氢(H2O2)在Fe3+的催化下,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氨酶的分子数。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回答:略。)
讲述: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
(学生按实验步骤分组实验。)
提问:
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回答:略)。
2、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强。)
讲述: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和Fe3+相比,要高很多。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上述实验说明了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酶还具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索。
讲述: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均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一种叫做斐林的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现在给你淀粉酶溶液,要观察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你又怎么能知道淀粉酶催化了糖的水解呢?
(回答:略,然后学生按设计步骤实验。)
提问:
1、哪个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再加热会出现了砖红色的沉淀?
(回答:在加入可溶性淀粉的试管中。)
2、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略。)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篇6】
一、版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目标:
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
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在过去几年的高考中,虽然出现了实验设计,但在教材中没有关于控制变量的内容,在本节教材介绍了控制变量的系列名词,但对刚刚接触高中生物实验的学生而言,不能说不是一个难点。
五、设计思路
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再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对消化酶的了解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既然学生们知道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就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教师在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落实好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的实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或者采取分组实验进行实验讨论(此法效果很好)。
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再通过对实验中自变量改变训练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如何控制变量。显然,这种编排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感知酶的作用,顺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知识点。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图解和文字叙述,指出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以及绘制“没有催化剂、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曲线”的比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显著),利于学生理性认识。
六、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材料、器材
七、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材料用具的准备;ppt课件制作。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篇7】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五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上一章,学生们已经学习的是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节开始我们学习细胞的能量流动,而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章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生物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还将学习到酶的特性,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单一变量控制科学方法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细胞代谢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细胞中的作用理解
2、能力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的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方法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而Flash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并且能够展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有利于在比较和归纳中得到正确的知识。
2、实验探究教学法——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良实验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来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酶的作用(佳美洗衣粉)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高中生具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初中生物和化学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学习方法指导:
1、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2、小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实验操作、记录和汇报,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老师展示的动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动思考,活跃课堂
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针对“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提出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
⑶肉块为什么会消失?
⑷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回答问题
㈠细胞代谢回顾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中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变更合同模板转让协议2024年
- 山西餐饮业劳动合同格式
- 正规采购合同协议书
- 2024年租田协议书文本示例
- 建筑项目勘察合同样本:文本修订建议
- 无锡市房地产抵押(按揭)合同格式
- 娱乐场所室内装饰设计合同范本
- 农业旅游项目投资合同参考格式
- 产品营销合同案例
- 二手机械设备买卖协议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工作人员6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 人教版(2019)高中体育 4.6 紧急避险 教案
- 14 人人爱护公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办公大楼消防演练方案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自测英语试题
- 甲状腺术后淋巴漏护理
-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规章制度
- 解读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制定微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