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页臟腑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臟腑之間關係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页《靈樞.經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脈之長短…皆有大數」。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页臟腑心合小腸,主脈,開竅於舌;肺合大腸,主皮毛,開竅於鼻;脾合胃,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肝合膽,主筋,開竅於目;腎合膀胱,主骨,開竅於耳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4页臟腑藏象:藏─深藏在內意思;儲藏、蘊藏

象─表現於外生理、病理現象唐‧王冰:象,謂所見於外,可閱者也。明‧張介賓‧類經: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藏象學說﹝臟腑學說﹞以臟腑為基礎,研究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功效,病理變化以及相互關係學說。臟腑=解剖+生理+病理(取象比類)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5页臟腑《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个别;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6页臟腑臟,藏也器官結構:實質性臟器生理功效:貯藏精氣器官腑,聚也器官結構:空腔器官生理功效:是司消化、吸收或排泄有出有入「府庫」。奇,異也;恒,常也。器官結構:類似於腑密閉器官生理功效:類似於臟之貯藏作用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7页奇恆之腑:與五臟同異:同–功效同為藏而不瀉。異–五臟多為實質器官,此多為中空器官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8页與六腑同異:同–均為中空器官。異–多儲藏陰精,藏而不瀉。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9页藏象學說形成與特點形成:1.古代解剖知識

2.長期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觀察

3.反覆治療經驗反證特點:以五臟為中心整體觀。臟腑之間在生理上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相互轉變。1.一臟一腑互為表裏2.五臟與形體諸竅聯結成一個整體3.五臟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相關4.五臟隨自然變化而自我調節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0页心生理功效1.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神明之心」心為五臟六腑之主,為生命活動主宰。主管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神經活動。2.心主血脈

「實質之心」-《醫宗必讀》:「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心包(絡):臣使之官,心主之宮城。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1页小腸1.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接收盛:祭奠用之黍稷(穀物)2.主液,泌別清濁。清者→脾;

濁者→下注大腸或轉輸膀胱。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2页

心主宰全身生理活動(心者,生之本,神之變)和心理活動(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3页心藏象現代醫學觀心主血: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素問‧靈樞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心主汗:汗腺、交感神經分泌Ach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4页明代提出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李埏《醫學入門》:“心者…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有神明之心…謂有何有,謂無復存。主宰萬事萬物…形神亦恆相應”。李時珍《本草綱目辛夷》:“腦為元神之府”。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5页心與小腸心:正常→精神振作、神志清楚、面色紅潤而有光澤。若心有異常狀態可見:1.心主神志:心悸、驚恐、健忘、失眠、發狂、喜笑不休、昏迷、譫語等。2.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氣不足→脈細弱無力、面白舌紫暗無華;氣來不勻→促、結、代;心火過旺→舌尖紅赤或口舌生瘡、尿短赤;痰迷心竅→舌強不語。3.汗為心液:大汗亡陽。小腸:消化吸收功效和小便異常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6页肝與膽生理功效1.主疏泄─疏,疏導;泄,舒暢、暢快

(1)調暢氣機(2)調暢情志

(3)促進脾胃運化功效(4)調節膽汁分泌

(5)調節女子月經和男子排精2.主藏血─貯藏血液,調節血量,预防出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貯藏和排泄膽汁,助消化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7页肝藏象現代醫學觀肝臟月經筋、韌帶、爪、目神經系統情緒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8页肝氣:肝臟腑之氣,乃肝進行生理活動物質基礎和動力。肝氣不足,肝各項功效減退。肝氣不足肝不藏血出血

疏泄無力肝氣鬱滯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19页肝血:肝儲藏血和養肝血。若不足則除肝虛之外,可見目昏,視物不清;筋拘攣,肢體曲伸不利;爪甲薄脆易裂等。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0页肝與膽肝氣鬱結→易怒頭痛、胸脅脹痛、月經失調肝氣升發太過→肝陽上亢→頭痛頭暈肝陽亢盛化火→頭痛劇烈、眼紅眼痛、耳聾鳴肝陽亢極化火升風→中風、抽搐肝氣升發不足→眩暈、失眠、易驚、精神恍惚肝血虛→視力含糊、夜盲、筋痛、麻木、屈伸困難、痙攣拘急肝藏血功效失常→吐血、衄血肝血充分→指甲紅潤;不足→枯槁膽病→脅痛、黃疸、嘔吐苦水、口苦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1页脾與胃生理功效:脾為後天之本1.主運化:運--轉運輸送;化--消化吸收(1)運化水穀(2)運化水液--諸濕腫滿,皆屬於脾2.主升清:清指水穀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以升清為健。脾氣下陷--飧泄脫肛、內臟下垂3.主統血:統攝血液在經脈中運行预防逸出脾不統血--便血、尿血、崩漏胃主受納、腐熟水穀,為水穀之海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2页脾藏象現代醫學觀消化系統肌肉四肢唇、口血液系統(造血或凝血系統)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3页脾對飲食運化分三階段:(1)幫助胃和小腸將飲食分解為精微和糟粕

(胃腐熟物和小腸化物)-消化。(2)幫助胃腸吸收水穀精微。(3)把吸收水穀精微運輸到全身:

《素問.奇病論》: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4页脾與胃脾虛→

1.運化失常:納呆腹脹、便溏、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萎黃無華

2.水液運化障礙→水濕停滯:水腫、痰飲

3.脾不統血→血不循經→吐血、崩漏、便血胃病→腹脹滿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脾氣主升、喜燥、惡濕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胃或子宮下垂胃氣主降、喜潤、惡燥胃氣上逆→噁心嘔吐、噯氣呃逆、胃痛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5页脾與胃脾屬陰,轻易生濕,或受濕邪侵犯症狀:低熱、頭重、身痛、肢重體倦、脘腹滿悶、脈濡緩、舌苔白厚。治療:溫脾燥濕胃屬陽,普通胃病多屬胃熱、胃火症狀:口乾、喜飲、不欲食,或牙痛、齒齦出血、吐血。治療:清熱降火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6页肺與大腸生理功效1.主氣,司呼吸2.主宣發和肅降3.通調水道,司腠理開合,調節汗液排泄,肺為水之上源4.朝百脈,主治節大腸主津,排泄糟粕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7页肺藏象現代醫學觀肺呼吸系統鼻、咽喉(難經:肺主聲)皮、毛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8页肺與大腸肺氣障礙→咳嗽、氣喘、乏力、語音低、少氣懶言。肺失肅降→水濕停留→小便不利、水腫肺衛不固→毛孔疏鬆→外感、自汗盜汗肺竅→鼻塞、流涕,鼻翼煽動呼吸困難肺氣足→聲音洪亮;虛→聲音低微;

風寒犯肺→聲音嘶啞;肺癆→失音大腸病→燥結便秘腹痛或下痢膿血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29页腎與膀胱生理功效1.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2.主水:腎為水臟3.主納氣4.主骨生髓、通於腦5.腎主命門之火膀胱生理功效:貯尿和排尿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0页腎藏象現代醫學觀腎和泌尿生殖系統骨、髓髮耳腰內分泌系統下視丘--腦垂體--甲狀腺、性腺、腎上腺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1页腎與膀胱腎主水→小便不利、水液滯留、全身水腫,或小便失禁、飲多尿多、遺尿夜尿腎精不足→動作緩慢、骨弱無力、貧血,或眩暈、健忘,小兒智力發育遲緩。腎氣虛弱→牙齒易鬆動而脫落、耳鳴耳聾、小便失禁、髮疏變白無光澤命門火衰→陽痿、早泄、五更瀉;火旺→夢泄遺精、性慾亢進、虛煩腎不納氣→呼多吸少、短氣、虛喘膀胱病→尿頻、尿急、排尿疼痛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2页三焦生理功效:輸送水液和排泄1.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難經‧六十六難: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2.水液運行之道路(決--疏通,瀆--溝渠)

素問: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部位上焦如霧,膈上胸中--心肺中焦如漚,膈下臍上--脾胃下焦如瀆,臍下腹部--腎肝膀胱大小腸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3页奇恒之腑腦:主精神、思維頭為精明之府、腦為血海髓:滋養骨骼,聚髓為海骨:身體支架脈:運行氣血津液及水穀精微營養全身膽:貯藏和排泄膽汁,助消化女子胞:主月經及懷胎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4页臟腑之間關係五行關係相生腎精養肝→肝血濟心→心陽溫脾→脾精充肺→肺肅助腎相剋肺氣抑肝→肝調疏脾→脾運制腎→腎水滋心→心陽制肺生理關係臟腑經絡表裏關係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5页五臟之間關係一、心與肺:血與氣關係心主血--血載氣、血為氣母、諸血者皆屬心肺主氣--氣行血、氣為血帥、諸氣者皆屬肺肺朝百脈,氣行則血行,藉由呼吸運動有助於動脈血液循環和靜脈血液回流。藉由心臟搏出體循環和肺循環內血紅素等進行氣體交換。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6页五臟之間關係二、心與腎:水火相濟、精血互生心主血、藏神,居上焦屬火,心火下降於腎,以資腎陽,使腎水不寒。腎藏精,居下焦屬水,腎水上濟於心,以資心陰,使心陽不亢。心腎不交:失眠、心悸、怔忡、心煩、頭暈、腰膝痠軟,或見男子夢遺、女子夢交。水氣凌心:腎陽虛不能制水而致水邪上氾,水腫、驚悸等。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7页五臟之間關係三、心與肝:血液與精神情志關係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舍魂心行血,肝有貯藏和調節血液功效。心主神志,肝主疏泄,氣機不調暢易過於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明‧張景岳‧類經:神藏於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神,故神昏則魂蕩。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心血不足→血虧肝虛→血不養筋→抽搐拘攣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8页五臟之間關係四、心與脾:血液生成和運行關係心主行血,脾主統血,確保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外溢。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食物→脾﹝消化系統﹞→營養→血液→心思慮過度易耗傷心血,損傷脾氣。

→心脾兩虛: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腹脹、食少便溏、體倦、面色無華等。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39页五臟之間關係五、肝與脾:1.疏泄與運化,

2.生血統血與藏血關係肝主疏泄→膽汁→促進脾運化→脾生血統血→血液充分→滋養肝血→肝藏血肝脾不和:肝木乘脾土壓力→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脾旺則不受邪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40页五臟之間關係六、肝與肺:氣機升降、調節關係肺氣肅降,肝氣升發,調暢氣機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則多致氣火上逆,出現情緒激動,咳喘上氣,咳到胸脅痛,甚則咯血。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41页五臟之間關係七、肝與腎:藏血與藏精,精血同源肝藏血,血生精;腎藏精,精化血精和血之間相互滋生相互轉化→肝腎同源肝主疏泄,腎主封藏,相互調節制約女子月經、男子射精異常腎水不足→肝陰虛不能斂陽→肝陽

上亢→高血壓、頭痛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第42页五臟之間關係八、脾與肺:氣生成和水液代謝1.氣生成:肺主氣、脾益氣肺吸入清氣和脾胃運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