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脉诊,亦名切脉,是指医生用手切按病人相关动脉,依据脉动应指形象,以了解病情,区分病症诊察方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第一节诊脉概述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一、脉诊原理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脉象——脉动应指形象。脉象产生

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相关。人体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脉象反应全身脏腑功效、气血、阴阳综合信息。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脉象形成相关原因有三

心、脉是形成脉象主要脏器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心阴与心阳协调气血是形成脉象物质基础其它脏腑与脉象形成关系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二、诊脉部位《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

人迎寸口相参《素问·五脏别论》

独取寸口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难经》《脉经》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一)三部九候诊法见于《素问》、最古老诊脉方法遍诊上、中、下三部相关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三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用意是何处脉象有改变,便可提醒相当部位、经络、脏腑发生病变可能,而不是用一处或几处脉象来测知全身情况。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三部九候诊法详细部位及临床意义

三部九候对应经脉和穴位所属动脉临床意义上部天地人足少阳太阳穴足阳明巨髎穴手少阳耳门穴颞浅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候头角候口齿候耳目中部天地人手太阴太渊、经渠

手阳明合谷手少阴神门桡动脉

拇主动脉尺动脉候肺候胸候心下部天地人足厥阴五里、太冲足少阴太溪

足太阴萁门、足阳明冲阳背动脉胫后动脉跟支

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候肝候肾候脾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二)人迎寸口诊法人迎(颈总动脉)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相互参考进行分析一个方法。出自《灵枢·终始》:“持其脉口(寸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人迎——主体表;寸口——主内脏。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内经》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三)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常见寸口、趺阳(足背冲阳穴)、太溪三部诊法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足背动脉)——候胃气太溪脉(胫后动脉跟支

)——候肾气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四)寸口诊法1、“寸口”及“寸、关、尺”概念寸口——气口或脉口。寸口诊法——

单独切按桡骨茎突(桡后高骨)内侧一段桡动脉搏动现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情况一个诊察方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高骨内侧下方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2、独取寸口脉诊全身疾病之理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在寸口能够观察胃气强弱。脏腑气血皆经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脏腑生理病理改变能反应于寸口脉象。寸口部位表浅,易于感知。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3、寸关尺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疾病;

两尺候肾,并包含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一)时间诊脉最理想时间是清晨,实则无须为拘,随时可诊三、诊脉方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二)体位病人体位是正坐或仰卧腕关节下垫一松软脉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平臂不论正坐或仰卧位,前臂应自然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三)指法选指布指运指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三)指法交叉取脉:即医生以左手诊病人右手脉,右手诊左手脉。

指目触脉:三指微曲弓形,使指端齐平,与体表呈45度。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三)指法

中指定关: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位。疏密适当。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轻手循之曰“举”(即用较轻力触按至皮肤),称为“举法”,又称“浮取”、“轻取”。(三)指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重手取之曰“按”(即用较重力触按至筋骨),称为“按法”,又称“沉取”、“重取”。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即用不轻不重触按至肌肉),称为“寻法”,又称“中取”。

调整适当指力、左右推寻,细细体察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总按”——

三指同时用力大小相等指力诊脉。从总体上区分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单按”——

一指诊察一部脉象方法。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位、次、形、势等改变特征。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四)调息(平息)即调息切脉,以息计数,一呼一吸,名为一息,正常情况下,一息脉跳四次(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钟16~18次,每次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正常人脉搏次数为每分钟72~80次)。须调匀呼吸,全神贯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五)候五十动其本意是指每次切脉时间,不应少于脉来五十至,当前在临床应用中实际不得少于一分钟,必要时可延长。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以位、次、形、势,以四要素统括28脉四、脉象要素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位”是指脉搏跳动显现部位和长度(深浅和长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次”——指脉跳至数和节律(频率快慢和节律)72-80次/分,节律均匀,没有歇止。数、迟,促结代脉、三五不调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每次诊脉应诊察脉搏大小、软硬等形状。脉形主要与脉管充盈度、脉搏搏动幅度及担心度等相关。“形”——脉搏跳动宽度等形态洪脉—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细脉—脉管较充盈较小,搏动幅度较小弦脉—脉管弹性差、欠柔和濡、缓脉—脉管柔软无力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势”——脉搏应指强弱、流畅等趋势,而脉硬度和流利度也都与“势”亲密相关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应指有力——实脉应指无力——虚脉通畅状态很好,脉来流利圆滑——滑脉脉来艰涩不畅——涩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任何一个脉象都含有“位、次、形、势”四种属性,深浅、至数、节律、粗细、长短、强弱、硬度和流利度等八个方面特征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第二节正常脉象平、常脉——正常人脉象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一、平脉形态特征三部有脉,一息四至

(闰以太息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一样而有对应正常改变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平脉特点脉特点是有胃、神、根。有胃气: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一致。有神:柔和有力,脉律整齐。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胃、神、根是从不一样侧面强调了正常脉象所必备条件,三者相互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其临床意义是人体正常生理功效标志之一。平脉反应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效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生理状态,是健康象征。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一)个体原因影响1.性别:性别不一样,体质有差异,脉象亦不一样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2.年纪:年纪越小,脉搏越快:婴儿120次/分五、六岁幼儿90-110次/分年纪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脉搏--较弱:儿童脉象--较软老人脉--弦硬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3.体质:身躯高大人——脉显现部位较长矮小人——脉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六脉沉细等同+无病象——六阴脉六脉洪大等同+无病象——六阳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4.脉位变异斜飞脉——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背侧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不属病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二)外部原因影响1.情志:如喜则难过——脉缓怒则伤肝——脉急惊则气乱——脉动2.劳逸:猛烈运动和远行——脉多急疾,入睡——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3.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脉象稍缓而无力4.季节:平脉对应四时气候春弦,夏洪,秋浮,冬沉5.昼夜:昼——浮而有力;夜——沉而无力6.地理环境: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第三节病理脉象《内经》:脉象21种最早脉学专书《脉经》:24种脉象宋.崔嘉彦《脉诀》:增补革、牢二脉,《濒湖脉学》:27种,李士材《诊家正眼》: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28种脉叙述。《景岳全书》16种最少。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一)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象特点:搏动在皮下较浅部位,即皮下浅层。形容“浮如水漂木”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浮如木在水中浮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临床意义:主表证是机体祛邪向外表现。脉理: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脉气鼓动于外

——应指而浮邪盛而正气不虚时——浮而有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浮数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为阳脉,《内经》称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象,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相类脉散脉芤脉革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1.散脉脉象特征: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显著歇止),或脉力往来不一致。浮而无根之脉——“散似杨花无定踪”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无须医散脉无拘散漫然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散似杨花无定踪”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临床意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危重病证。脉理: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浮大无根+至数不匀。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2.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脉象特点: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旁实而中间空。芤脉位偏浮、形大、脉势+中空。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临床意义:主失血,伤阴。脉理:《濒湖脉学》云:“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3.革脉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脉象特点:

浮取感觉脉管搏动范围较大且较硬,有搏指感,

重按则乏力,豁然而空。如按鼓皮外急中空。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革脉、芤脉共同点——按之豁然中空感革脉——浮弦而硬,如按鼓皮芤脉——浮虚而软,如按葱管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脉理: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浮大搏指+外急中空+如按鼓皮→有刚无柔。无胃气真脏脉,多属危候。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二)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象特点: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近筋骨处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沉帮筋骨自调匀轻指力按触不能觉察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不显著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显著跳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1.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脉沉而有力,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2.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脉沉而无力,各脏腑虚证脉理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为阴脉,内经称石脉,在时应冬,在脏应肾。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有些人两手六脉皆沉细而无临床症状,为平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相类脉伏脉牢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1.伏脉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暂伏而不显脉位较沉脉更深,脉隐伏于筋下,附于骨上,轻取、中取、重取均不见,诊查时需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进筋肉,才能触到脉象搏动,甚则伏而不见。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临床意义:伏脉主邪闭,厥证和痛极。脉理:伏+有力——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实邪内伏→气血阻滞→脉气不得宣通,→脉管潜伏不显+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伏+无力——气血虚损,阳气欲绝,→不能鼓脉于体表所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危重病证伏脉与无脉症区分两手脉潜伏+太溪、趺阳脉不见——险证无脉症往往发生在肢体某一局部,出现对应肢体无脉,但其它部位脉象正常。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敞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2.牢脉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牢—深居于内,坚固牢实。脉象特点——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搏动有力,势大形长,→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复合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脉理: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所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颓症痂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三)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脉象特点——脉管搏动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脉来三至号为迟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临床意义:主寒证

邪热结聚里实证脉理:寒凝气滞或阳气亏虚→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脉来迟慢阴寒内盛+正气不衰=实寒证——迟+有力心阳不振→无力鼓动气血=虚寒证——迟+无力

有力——寒积无力——虚寒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亦可见于邪热结聚里实证阳明腑实证:邪热亢盛+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

腑气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经隧阻滞→

脉道不利→迟+有力。所以临证当脉症合参。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1.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解。2.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脉。生理性迟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相类脉缓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18.缓脉脉象特征:1.正常人:平缓脉,脉来和缓,一息四至(60~70次/分),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一个表现;2.病脉:脉来倦怠无力,驰纵不鼓。脉象特点:脉搏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脉而快于迟脉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贴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临床意义:主湿病,脾胃虚弱。亦见正常人。脉理: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生理性缓脉见脉来从容不迫,应指均匀,和缓有神,是神气充沛正常脉象。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珊足力迂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四)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脉象特点: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在90~130次/分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数比平人多一至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相类脉疾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1.疾脉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140~160次/分)。脉象特点:其脉率比数脉更加快。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4页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脉理:疾而按之坚——阳亢无制,真阴垂危之候临床上高热,脉疾有力——热盛阳极之证。伤寒、温病在热极

疾+虚弱无力——元阳将脱之征。

生理性疾脉——猛烈运动后,婴儿脉来一息七至。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5页(五)虚脉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是无力脉象总称。脉象特点: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无力脉管担心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状态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6页临床意义: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脉理:

气不足以运其血→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脉道空虚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7页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烧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8页(六)实脉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都有力,其势来去皆盛,有力脉总称。脉象特点:脉搏搏动力量强,三部九候都有力量,脉管宽大。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89页临床意义:实脉主实证。或见常人。

脉理:邪气亢盛+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担心度状态→应指有力。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0页久病见实脉——孤阳外脱,预后不良正常人见实脉+和缓之象——六阳脉两手六脉同等洪大+无病者——六阳脉两手六脉同等沉细+无病者——六阴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1页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肠痛不通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2页(七)洪脉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主要表现脉搏显现形态、部位和气势。

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脉管内血流量增加+充实有力,来势含有浮、大、强特点。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3页来盛:脉来如波涛高大陡峻,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去衰: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4页临床意义:主阳明气分热盛。脉理:外感热病中期,即阳明气分热盛证。邪热炽盛充满内外+正气不衰奋起抗邪→邪正相争猛烈→气盛血涌→脉管扩张→脉大+充实有力。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5页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酷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知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6页相类脉大脉长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7页1.大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出现——提醒病情加重。脉大+数实——邪实;脉大+无力——正虚。大脉——见于健康人,寸口三部皆大——体魄健壮之征象。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8页2.长脉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出本位。脉象特点:脉搏搏动范围显示较长,超出寸关尺三部。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99页临床意义:阳证、热证、实证,或见常人。脉理: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搏搏动长→超出尺寸→

生理性:正常人——脉长+和缓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搏击之之势过于本位。“长则气治”“长则气治”——气血充实,气机条畅如循长竿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0页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1页(八)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显著。脉象特点: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显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2页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又主湿病。脉理:脉体细小软弱无力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湿邪粘滞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细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3页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4页相类脉濡脉弱脉微脉短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5页1.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无力+软。脉象特点:位浮、形细、势软。脉管搏动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孺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6页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痾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7页2.弱脉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软。脉象特点:位沉、形细、势软。因为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无力。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8页临床意义:主气血不足,阳虚气弱。脉理:血虚→脉道不充→脉细阳气虚→脉搏乏力→脉位深沉+软弱无力病后正虚——脉弱为顺新病邪实——脉弱为逆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09页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烧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0页3.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脉象特点: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显著→似有似无。

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1页临床意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脉理:营血大虚→脉管失充→脉细阳衰气微→无力鼓动→微脉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多见。久病脉微——正气将绝新病脉微——阳气暴脱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2页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烧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揭,恶寒淌疼痛呻吟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3页4.短脉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常只显于关部,而在寸尺两部不显。脉象特点:脉搏搏动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多在关部及寸部应指较显著,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医碥·四诊》云:歉于三指之中为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4页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痛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5页(九)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6页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脉理: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脉来往甚为流利,应指圆滑。生理性滑脉:妇女妊娠——气血充盛而调和正常人常见青壮年——脉滑+冲和营卫充实之象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7页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8页相类脉动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19页1.动脉脉象特征:脉形如豆,厥厥动摇,

滑数有力。关部尤为显著,且动摇不定。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0页临床意义:动脉主痛,惊慌。脉理:惊则气乱、痛则气结→阴阳不和→气血阻滞阴阳相搏→气血运行逆乱→脉行躁动不安→脉道随气血冲动→滑数有力+脉体较短。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1页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2页(十)涩脉脉象特征:脉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轻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没有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3页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4页(十一)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较硬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

——

切脉时挺然指下、直起直落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一样:轻则——按琴弦重则——按弓弦甚者——如循刀刃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5页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亦主虚劳,胃气衰败。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6页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痂查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7页相类脉紧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8页1.紧脉脉象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其脉势担心有力,坚搏抗指,脉管担心度、力度均比弦脉愈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29页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诊家正眼》云:“紧脉有力,左右弹人,如绞转索,如切紧绳。”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0页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瘸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1页(十二)结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时有中止,止无定数《脉经》:“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诊家正眼》称结脉是:“迟滞中时见一止。”特点: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律歇止。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2页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胜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3页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呻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4页相类脉代脉促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5页1.代脉脉象特征: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特点: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律歇止,歇止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6页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7页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8页2.促脉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特点: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歇止。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39页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0页三、相兼脉单一脉:是单一特征脉如浮、沉、迟、数、长、短、大、细复合脉,即由几个单一特征脉合成如弱脉——虚、沉、细三脉合成濡脉——虚、浮、细三脉合成动脉——滑、数、短三脉合成牢脉——沉、实、大、弦、长五脉合成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1页四、真脏脉

真脏脉——凡脉无胃神根,又称怪脉,败脉,死脉,绝脉。“十怪脉”——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列怪脉十种。“七绝脉”——后世医家在十怪脉中除去偃刀、转豆、麻促。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2页依据真脏脉主要形态,分为三类无胃之脉无神之脉无根之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3页五、妇人脉与小儿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4页(一)诊妇人脉

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

+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妇人闭经:尺脉虚细涩者——精血亏少虚闭;尺脉弦涩者——气滞血瘀实闭;脉象弦滑者——痰湿阻于胞宫。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5页2.诊妊娠脉

妇人婚后停经+脉来滑数冲和+饮食异常,嗜酸或呕吐等现象者——妊娠真候。——尺脉属阴,为肾所主,因胞系于肾,胎气鼓动,故两尺脉象滑数搏指,异于寸部脉,便是有孕之征。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6页

3.诊临产脉《诸病源候论》:“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医存》:“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二目乱出金花,乃正产时也”。

——孕妇平时无脉中指中节或本节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临产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7页(二)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一指总候三部诊脉法﹤3j:左手握小儿手,右手大拇指按在高骨脉上,不分三部以定息数;﹥4j: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转寻三部;7-8j:挪动拇指诊三部;9-14j: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15j;按成人三部诊法进行。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8页第四节脉诊临床利用

及意义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49页一、脉诊临床利用

(一)独异脉诊疗意义(二)辨脉主病不可拘泥(三)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0页二、脉诊意义

1.判断疾病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2.推断疾病进退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1页第六章按诊

按诊——医生用手触、摸、推、按病人肌肤、胸腹、手足及其它病变部位配合望、闻、问诊,并从局部冷热、硬软、疼痛、痞块或其它异常改变,从而测知病变

所在和性质一个诊病方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2页1.按胸部——虚里虚里——左四、五肋之间,心尖搏动处,为诸脉之所宗。按虚里——宗气盛衰,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右侧,以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强弱、至数和聚散。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3页普通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动而不显缓而不急、搏动直径范围约2-2.5cm、节律清楚

——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平人无病之脉象。惊慌、大怒或猛烈运动后

——虚里搏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4页虚里按之动微而不显者

——为不及,是宗气内虚。动而应衣

——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

——皆属危重之候。孕妇胎前产后或劳瘵病者尤忌

——应提升警觉,以防骤变。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5页(一)按诊方法按诊首先要选择好体位,然后充分暴露按诊部位。普通病人应取坐位或仰卧位。病人取坐位时,医生要面对病人,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按诊。胸腹按诊,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医生站在病人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胸腹一些部位进行按诊。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6页按诊注意事项1、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2、态度要严厉认真。3、要体贴病人手法要轻巧柔和要防止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4、同时要嘱咐病人主动配合随时反应自己感觉。5、还要边检验边观察病人表情改变,了解其痛苦所在。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7页(二)按诊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主要组成个别,在辨证中起着至关主要作用,是四诊中不容忽略一环。按诊利用于病变部位、寒热虚实病性及病情发展。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8页按诊内容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59页(一)按胸胁

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0页1.按胸部胸部按诊首先应重视虚里胸部按诊首先应重视虚里检验。虚里在左四、五肋之间,是心尖搏动处,为诸脉之所宗。按虚里能够了解宗气盛衰,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右侧,以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强弱、至数和聚散。普通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动而不显缓而不急搏动直径范围约2-2.5cm,节律清楚,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平人无病之脉象。虚里按之动微而不显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皆属危重之候。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劳瘵病者尤忌,应提升警觉,以防骤变。惊慌、大怒或猛烈运动后,虚里搏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1页按胸胁惊慌、大怒或猛烈运动后,虚里搏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或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显著者,均属生理现象。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为心阳不足。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者,多见悬饮证,乃痰饮阻隔所致。虚里动散而数,胸高而喘,为心肺气绝之征;虚里动高,聚而不散,为热甚,多见于热病邪盛或小儿痘疹将发之时。一些肺脏疾病,经过局部按诊取得提醒,如肺胀者,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轻;悬饮者,胸胁按之痛,叩之音实;胸部外伤患者,患侧按痛,提醒气滞或血瘀。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2页2.按胁部右胁乃肝胆所在,两胁都有肝经分布,所以按胸胁主要候肝胆疾病。肝胆位于右胁内,上限在锁骨中线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下缘一致故肋下普通不能扪及。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为肝虚若扪及肿大只肝脏或软或硬,多属气滞血瘀;若表面凹凸不平,则要警觉肝癌。右胁胀痛,摸之热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有肿块,为疟母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3页(二)按脘腹按脘腹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帮助疾病辨证诊疗。脘腹各部位划分:膈上为胸,膈下为腹。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心下。胃脘相当于上腹部。脐上部位称大腹,亦有称脐周部位为脐腹者。脐下部位至耻骨上缘称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4页1.按心下心下胃脘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者属实证,多为实邪聚结胃脘所致;按之濡软无痛者属虚证,多因胃腑虚弱所致;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为胃中有水饮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5页2.按大腹普通腹满多指大腹部胀满。凡按腹部有充实感觉和有弹性,有压痛,腹壁肥厚而有便秘为实满;腹部即使膨满,但按之觉软弱无压痛弹性不足或仅气体充盛,都属虚满另外宿食滞于胃中阻塞肠中气机,则大腹作胀,拒按,按之则痛胀尤甚或嗳腐。全腹胀大按之不能即起,是水臌;按之举手即起,是气臌脉诊与按诊专题知识讲座第166页水肿、腹胀、鼓胀和肠蕈、石瘕腹征判别水肿:“水始起也,目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