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_第1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_第2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_第3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_第4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9页《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按教材定制/内容可编辑/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参考教材解析《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教学目标.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识字。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ng”,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eng”时是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识字学词一定要结合语境。但课文提供的语境有限,学习课文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借助词语语境,强化生字认读,例如:容——面容、笑容、容易祝——祝贺、庆祝、祝寿福——祝福、造福、福气康——健康、安康、康复度——尺度、温度、风度龙——龙舟、龙灯、画龙点睛.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指导写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上下结构:忘、穿、令。“忘”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3字可合在一起启发学生观察,发现异同点。左右结构:泼、炮,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的“巳”要与“”区别。半包围结构:度、向。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空间。独体字:龙。“龙”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像一个正三角形,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朗读本文的整体基调是热情洋溢,幸福欢乐的。第一、二自然段,“火红火红”“1961年”“特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傣族人民幸福快乐的心情,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朗读时这些词语要略作强调,以表现傣族人民的开心与幸福。第三自然段,“赶来了”“撒满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些语句画面感极强,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朗读表现热烈的气氛。读到最后一句,可以设身处地地体会: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到偏远的村寨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呀!读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字音略拖长:“周—总—理—来—了—”,以表达这种情感。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个性地朗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朗读时可以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关注周总理衣着、神态、动作,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文中准确地用动词“接过”“敲着”“踩着”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跳舞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朗读时要读好动词。泼水时,周总理“一手端着……一手拿着……”,傣族人民“一边……一边……”的句式非常工整,朗读时要语气连贯,读出节奏与画面感,把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的情感表现出来。最后两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将感受前置,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朗读时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得速度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2.理解运用。(1)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学生对此了解较少,会产生一些疑问,周总理是谁?为什么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令人难忘?教师可适当做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同过节,令傣族人民感到无比幸福与难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与幸福。(2)借助重点词句,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一个“赶来”写出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撒满”凤凰花瓣的“地毯”以及“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气氛,这些都是傣族人民为欢迎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准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语句,然后抓住“赶来、撒满”等词语体会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换词比较,体会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之热烈,最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盛况,表达傣族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3)图文对照,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第四至六自然段教学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学生读课文后,可以先结合插图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发现总理的着装与傣族人民是相同的,进而感受周总理的心也和傣族人民紧密相连;周总理的表情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他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接着画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的语句,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一说,进而想象周总理为人们泼水祝福时会说些什么。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体会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4)升华情感,背诵积累。学生分段朗读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背诵积累感受深的语段。如描写周总理外貌的语句,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语句,让敬爱的周总理的形象印在脑海,让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永驻心间。3.课后练习。课后第一题要求朗读课文,然后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题目所提示的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傣族人民庆祝节日的具体事物,具有民族特色。学习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时,已经渗透借助提示进行复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表达,不要仅仅局限于优生之间的交流,最好能安排同桌练说,实现生生参与。课后第二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相互印证、相互说明的。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让学生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积累文中的句子,同时感受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三、实践活动学文后,可以搜集周总理的其他故事阅读,如《周总理的睡衣》《温暖》。教学资源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地区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当时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最高的民族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4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