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8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1.gif)
![《忆江南》教案8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2.gif)
![《忆江南》教案8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3.gif)
![《忆江南》教案8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4.gif)
![《忆江南》教案8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975c3a401da319637821dbc8e47fd69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忆江南》教案8篇
《忆江南》教案篇1
《词两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
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
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
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
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
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
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
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
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
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
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
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
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
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
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
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
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
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
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
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
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
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
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
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
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
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
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
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
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
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
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
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
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忆江南》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
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__的教学
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
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
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
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
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
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
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
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
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
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
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
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
——“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
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
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
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
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
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
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
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
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
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
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
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
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
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
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
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
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
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
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
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
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
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
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
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
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
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
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
《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
到实处。
《忆江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
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
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
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
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
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
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
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
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
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
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
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
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
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
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
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
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
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
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
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
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
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
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
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
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
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
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
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
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
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
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
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
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忆江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
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
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
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
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
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
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
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
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
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
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__的知识?(学生参照搜
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
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
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
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
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
(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
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
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
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
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
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
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
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
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
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
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
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
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
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
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
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
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
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
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
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情境巧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
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
众的爱戴。晚年,回到故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
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
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
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
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
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
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
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
思)
★朗读指导
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
用。
(3)品析“谙”“好”。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
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
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
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
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
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
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忆江南》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
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
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
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
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
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
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
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
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
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
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
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
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
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
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
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
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
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
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
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
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
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
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
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
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
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
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
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__——
《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
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
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
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
交错,水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
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
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
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
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
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
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
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
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
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
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
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
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
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
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
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
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
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
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
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
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
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忆江南》教案篇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
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
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
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
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
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
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
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
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
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
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
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
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
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
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
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
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
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
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
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
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
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
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
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
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
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
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
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
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
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
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
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
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
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
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
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
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
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
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
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
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
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上学期第17周 省略句说课稿
- 2025年度医疗信息化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合同
- 4《买东西的学问-学会看包装》(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歌舞厅娱乐服务项目融资渠道探索
-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0外国诗二首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水泥池养殖场出租合同(2篇)
- 氢能源项目咨询服务协议书(2篇)
- 海外资产遗产继承合同(2篇)
- 法律顾问招聘中介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4.1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提高金刚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