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新增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第7章《四书》专项训练内容要点梳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①《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②《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③《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④《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由来:《大学》是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论语》《孟子》不如这部书分明易晓。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

《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后来朝廷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四书顺序:因为《大学》《中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而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约定俗成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同步练习一、填空。1.我们平时所说的“四书”指:《》、《中庸》、《

》、《孟子》,“五经”指《易》、《

》、《

》、《礼》、《

》。2..朱注“四书”定为

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3.最初用力提倡《大学》《论语》《孟子》等书的是

。4.《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

给分成经一章,传

章。程颢、程颐认为《大学》可以知道

的程序。5.《中庸》是传授

的书,是

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6.《论语》是

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

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7.《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

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

”,影响更大。8.《论语》《孟子》不如《

》分明易晓,所以学者要从《

》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朱子接受

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把四书贯串起来。9.朱子认为,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

。10.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他“好辩”,和孔子的

是不同的。所以儒家称孟子为“

”。11.朱子改定“四书”,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是排斥老、佛,建立

。【答案】1.《大学》《论语》《书》《诗》《春秋》。2.科举3.程颢、程颐兄弟4.朱子

古人做学问5.心法

子思6.

孔子弟子们

孔子

做学问做人7.

公孙丑、万章

性善8.

《大学》

《大学》

二程9.心法10.温润

亚圣11.道统二、根据要求答题。12.小军读了《四书第七》后,作了如下知识梳理,请你判断对错,错误的请帮他更正。①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错误。应改为: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小学里教“六艺”,它们都是实学。②《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正确。③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错误。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13.(1)“《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敦梁传》,后世最看重《左传》的原因是什么?

(2)科举时代,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答案】(1)因为《公羊传》《毅梁传》以解经为主,不免空谈;《左传》以叙事为主,是一部仅存的古代编年通史,用处大得多。(大意对即可)(2)因为在科举时代,参加科举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而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八股文的题目都出自朱熹注解的《四书》中。(大意对即可)14.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辩“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1)文文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①“时习”:___________

,不亦说乎?②“义利”: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④“仁”: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1)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义而富且贵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失道者寡助(2)儒家学说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人要“养浩然之气”,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义之人。(意思对即可)(二)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3)为什么说后人读四书考科举,违背了朱子的本心?(3)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将《中庸》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后人却重在猎取功名;所以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拓展练习阅读《<论语>的温度》,完成下面小题。《论语》的温度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⑪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⑫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⑬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15.

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_______(请用第⑨段中的原话回答)16.

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