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_第1页
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_第2页
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_第3页
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_第4页
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虚药补气的学习资料第1页/共65页03:062教学要求掌握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黄、阿胶、麦冬、枸杞子、龟甲、鹿茸、淫羊藿、杜仲、菟丝子熟悉党参、甘草、何首乌、南沙参、女贞子、鳖甲、续断、紫河车了解西洋参、白芍、黄精、巴戟天、冬虫夏草、补骨脂、益智第2页/共65页03:063一、含义:概述第3页/共65页03:064虚精气夺则虚阳与气不足阴与血不足功能低下

物质亏耗

虚证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第4页/共65页03:065二、功效与主治

补充物质不足(补血、补阴)增强功能活动(补气、补阳)虚证补虚扶弱血虚证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和促进物质及能量代谢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改善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解毒功能改善造血系统功能

第5页/共65页03:066三、性能特点第6页/共65页03:067四、配伍应用补阳药+补气药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第7页/共65页03:068五、使用注意3.用法方面:当补应补之得当1.因证选药:切忌误补或滥补防碍邪气外驱闭门留寇误补益疾邪气更盛2.证候禁忌:宜久煎或入丸、膏剂或其它新剂型部分滋腻补虚药使用时,注意顾护脾胃宜久煎或入丸、膏剂或其它新剂型部分滋腻补虚药使用时,注意顾护脾胃第8页/共65页03:069第一部分补气药第9页/共65页03:0610一、含义:概述补气气虚证二、功效与主治:第10页/共65页03:0611补气肺气虚证主呼吸→呼多吸少主声音→声音低微主表→自汗主统血→出血证主升清→脏器下垂,泄泻主运化→脘腹胀满、纳差主神志→心悸失眠多梦主血脉→脉结代遗精、滑精,虚喘,带下,遗尿、尿频轻证→表现为脏腑气虚证重证→元气虚脱,脉微欲绝,四肢厥冷补脾气补肺气补肾气补心气补元气肾气不固心气虚证脾气虚证元气不足第11页/共65页03:06121.药性:平或微温

特殊:西洋参→寒性2.药味:甘,能清热燥湿→兼苦味3.归经:均归脾经,大部分兼归肺经,少数归心、肾经三、性能特点:第12页/共65页03:06131.脾气虚证四、配伍应用:2.肺气虚证(1)喘咳+止咳平喘药(2)自汗证+止汗药3.心气虚证+安神药4.肾气虚证+固精止遗、止带第13页/共65页03:0614

药材来源: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人参(掌握)第14页/共65页03:0615药材命名:生晒参红参产地:上党人参东北人参(吉林人参,长白山人参)

韩国参(百济参、高丽参)东洋人参加工方法:生晒参红参糖参第15页/共65页03:0616生长环境:

野山参园参移山参药用部位:全须参直须参弯须参第16页/共65页03:0617

甘,微温。归肺、脾、心、肾经。性味归经:第17页/共65页03:06181.单用(气脱)独参汤2.亡阳:+附子(P78)3.亡阴:+麦冬、五味子(P78)优质,大剂量,浓煎频服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抗休克、强心、抗缺氧、保护心肌等功效与应用:

一、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元气欲脱证?第18页/共65页03:06191.补肺、脾之气作用强,为治肺、脾气虚证的要药

二、补肺脾益心肾之气,用于脾肺心肾气虚证脾虚证脾虚夹湿脾不统血脾不生血脾不升清肺气虚肺肾两虚脾气虚证肺气虚证第19页/共65页03:0620安神增智2.补心气心气虚证3.补肾气肾气虚证心悸,怔忡,脉结代失眠多梦,健忘虚喘阳痿肾精亏虚证第20页/共65页03:0621

三、生津止渴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补益脾胃之气,间接生津直接生津1.气阴两伤之汗出口渴、倦怠乏力生脉散2.消渴病第21页/共65页03:0622

四、安神增智心气虚心血虚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宁心安神益智对儿童智力发育迟缓者有促进作用消除疲劳延缓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第22页/共65页03:0623

五、扶正驱邪(书无)1.表证兼有正虚或虚人外感→人参败毒散2.温热病,热邪炽盛,兼虚→人参白虎汤3.便秘兼虚证→黄龙汤第23页/共65页03:0624用法用量:

煎服,3~9g。挽救虚脱,剂量可增加为15~30g,优质人参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

研末吞服,0.5~1g。第24页/共65页03:0625

(1)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2)不能与具有中枢兴奋作用药物同用(3)不宜同时吃萝卜(降低药效)、喝茶(4)水肿,肾功能不全者不用(5)失眠实证、热证要慎用使用注意:1.不能滥用2.使用禁忌第25页/共65页03:0626西洋参(了解)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药材来源:第26页/共65页03:0627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性味归经:第27页/共65页03:06281.力量较人参弱;2.兼能清火养阴生津肺: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心:补心气、养心阴肾:补肾气、益肾阴脾:补脾气、养脾阴一、补益元气气阴两脱证二、补气养阴三、清火生津气阴两虚证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功效与应用:第28页/共65页03:0629

煎服,3~6g。另煎兑服。入丸散剂每次0.5~1g。不宜与藜芦同用。用法用量:第29页/共65页03:0630太子参(无)

药材来源: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第30页/共65页03:0631气阴双补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功效与应用:补气,养阴平补之品:作用缓和,辅助药或调补品第31页/共65页03:0632党参(熟悉)药材来源: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

根第32页/共65页03:0633三、补血气血两虚证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一、补气二、生津气津两伤证脾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第33页/共65页03:0634比较

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脾肺气虚,津伤口渴补气力强,大补元气,兼安神益智力缓效弱兼补血益脾肺补气阴性寒力强,气阴两伤重证、火盛者宜用性平力弱,气阴不足轻证、火不盛及小儿童宜用第34页/共65页03:0635“诸参皆补”的说法是否正确?第35页/共65页03:0636黄芪(掌握)药材来源: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根第36页/共65页03:0637甘,微温。归脾、肺经。性味归经:第37页/共65页03:0638功效与应用:补气脾肺升清(升阳举陷)运化水湿(利水消肿)散津统血生理功能+升阳:脾虚下陷证+利尿:气虚水肿生津:脾虚消渴摄血:出血证主表(益卫固表)主气,司呼吸生理功能+益卫固表:表虚自汗肺虚咳嗽第38页/共65页03:0639补气疮疡难溃/溃久不敛气虚血瘀证痹证中风后遗证胸痹心痛生血(无)托毒生肌活血(无)血虚证气血两虚证第39页/共65页03:0640气血不足,中气下陷,肺脾气虚用法用量:煎服,9~30g。表卫不固或疮疡久不溃或溃后不敛生蜜炙第40页/共65页03:0641白术(掌握)

药材来源:菊科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第41页/共65页03:0642便溏、泄泻痰饮水肿带下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

脾虚证脾虚湿滞诸证功效与应用: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燥湿第42页/共65页03:0643固表止汗气虚自汗证安胎胎萎不长妊娠恶阻妊娠水肿补脾益卫固表止汗,作用较黄芪弱第43页/共65页03:0644健脾止泄宜炒焦用。用法用量:煎服,6~12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第44页/共65页03:0645比较白术与苍术在功效、应用上的异同。相同点:健脾燥湿脾虚湿滞证白术:虚证苍术:实证不同点:兼有功效及适应证第45页/共65页03:0646

山药(附)

药材来源:薯蓣科草质藤本薯蓣的

主产于河南,且以怀庆府地区产者品质较佳(怀山药)根茎第46页/共65页03:0647益脾、肺、肾之阴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脾、肾经。功效与应用:特点气阴双补肺脾肾兼治略兼涩性补脾、肺、肾之气第47页/共65页03:0648补气养阴肾肺脾止泻脾虚证及兼有口渴、腹泻敛肾气肾虚证及兼有滑脱证敛肺气肺虚证及兼有喘咳消渴证第48页/共65页03:06492.富含营养成分的补气药,既能增强功能,又能补充物质。营养调补佳品,可长期服用。此外,还具有两个特点:1.性平,力缓,药食两用。剂量大60g第49页/共65页03:0650甘草(熟悉)

药材来源:豆科草本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光果甘草胀果甘草根及根茎第50页/共65页03:0651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肺、脾、胃经。1.补气心气虚证作用弱,辅助性药物脾气虚证炙用用量较大,30g脾心功效与应用:第51页/共65页03:06522.祛痰止咳多种咳喘证

药材生用用于药物、食物中毒,重金属等中毒。并非对所有药物均有解毒作用热毒疮疡咽喉肿痛3.缓急止痛脘腹以及四肢挛急疼痛4.清热解毒第52页/共65页03:0653

缓和药性,减低毒性5.调和药性解毒缓和药性矫味6.作为辅料第53页/共65页03:06541.甘草具有多方面的功效。2.促进某些药物的溶解,提高疗效。3.对某些药物具有增效的作用。4.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在临床用药中甘草为何常用?第54页/共65页03:0655用法用量:煎服,2~10g。1.不能运用于有配伍禁忌的方剂,即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十八反)。2.湿盛中满者慎用。3.水肿者不宜。4.不可大剂量久服。使用注意:第55页/共65页03:0656思考题以甘草的功效为例,说明甘味代表的作用。第56页/共65页03:0657大枣(附表)药材来源: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第57页/共65页03:0658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心经。一、补气健脾:脾气虚证二、养血安神:

1.血虚证

2.心神不宁证1.作用缓和,多为辅助性药物2.适宜于脾气虚兼有营养不良者3.可作食疗药物功效与应用:第58页/共65页03:0659三、缓和药性: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者慎用。用法用量:

煎服,10~30g。缓解毒烈药物毒烈之性,保护胃气主要用于甘草不能配伍的药物(十枣汤P272)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