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_第1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_第2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_第3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_第4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30006=608=

311=1005=23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板书:36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63=2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633=262=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603=804=

802=663=844=

8002=693=884=

2、夺红旗

461=993=484=1005=6309=

7208=963=862=4008=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活动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活动三:

小探究

1米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活动四: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现在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9()=1()1()-99()=1()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分米d

1分米=10厘米厘米cm

1厘米=10毫米毫米mm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8times;0.5=4times;0.25=1.6+0.38=

0.15divide;0.5=1-0.75=0.48+0.03=

(二)计算

21divide;3=15divide;3=12divide;3=10divide;3=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7

例710divide;3

1.列竖式计算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所以10divide;3=3.33……

(二)教学例8

例8计算58.6divide;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所以58.6divide;11=5.32727……

3.观察比较10divide;3=3.33……58.6divide;11=5.3272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可以写作;

5.32727……可以写作

6.练习

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

1.5353……0.19292……8.4666……

(三)教学例9

例9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130divide;6=21.666……

asymp;21.67(十克)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2.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3.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28divide;182.29divide;1.1153divide;7.2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divide;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divide;914.2divide;115divide;810divide;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0.0183838……

0.4444……7.275275……

四、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9.4divide;638.2divide;2.7204divide;6.66.64divide;3.3

(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4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

9+9+9+9+9=()()

43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模板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A、160B、20C、16D、200

②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A、缩小5倍B、乘5C、增加5D、减少5

③a÷c=()

A、(a÷b)÷(c÷d)

B、(a×b)÷(c÷b)

C、(a×b)÷(c×b)(b≠0)

④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A、45,50B、9,10C、45,10D、9,50

⑤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A、6B、12C、3D、24

⑥18÷3=6,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A、6B、12C、3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