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_第1页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_第2页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_第3页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_第4页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Summary】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对比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和交叉配血情况,以及灵敏度。结果:两种技术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容易读取,可作为临床输血治疗有利保障。凝聚胺法检测快速,适用于急诊患者应用,且灵敏度较好,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2种方法同时使用,为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依据。【Keys】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输血安全性输血治疗临床常用在危重、特殊病人治疗中,是通过静脉输注方式给予治疗,对挽救病人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多用于出血性疾病中,输血安全是治疗成功的关健,故临床在输血治疗前必须应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目前临床常用的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方式为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基于此,本次研究目的皆在于观察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详细内容整理如下。1资料、方法1.1资料选取对象: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选取例数:98例,选取时间: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98例患者中男44例,女54例,平均年龄(51.5±2.2)岁,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输血检查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免疫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者、中途退出者。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凝聚胺法:把患者的2滴血清和无偿献血者2滴浓度为2%的红细胞悬液加入第1支试管中;把患者的2滴浓度为2%的红细胞悬液和无偿献血者2滴血清加入第2支试管中;然后进行凝聚胺法测试,测试方法依据凝聚胺试剂盒说明书。微柱凝胶技术:把患者和无偿献血者的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混合,调出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将无偿献血者1滴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和患者1滴血清加入微柱凝胶免疫球蛋白IgG卡第1孔中,将患者1滴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和无偿献血者1滴血清加入微柱凝胶免疫球蛋白IGg卡第2孔中,然后分别将1滴浓度为1%的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Ⅰ、Ⅱ、Ⅲ悬液与患者1滴血清加入微柱凝胶免疫球蛋白IGg+C3d卡对应第1、2、3孔内,静置孵育,时间为15分钟,温度为37摄氏度,结束孵育后,离心5分钟操作处理。1.3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交叉配血情况、灵敏度。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2结果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交叉配血情况、灵敏度对比两种技术方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交叉配血情况、灵敏度对比n(%)组别例数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交叉配血不合格率灵敏度微柱凝胶技术9827(27.55)10(10.20)88(89.79)凝聚胺法9820(20.40)2(2.04)74(75.51)χ2-1.37145.68126.9746T-0.24150.01710.00823讨论输血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保证患者身体机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是关健,人类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2],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是IgM型,其它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抗体筛查[3]是检查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而交叉配血[4]是检查献血者、受血者二者之间的抗体、抗原是否相容,确定患者输血符合临床要求。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试验,操作原理是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中和红细胞表面电荷使不规则抗体结合,加入中和液后,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此方法简单方便,可检出IgG与IgM抗体,但也有弊端,如操作要求高,受患者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诊。微柱凝胶技术其实质为血凝试验,主要通过选择凝胶种类和调节浓度,控制分子筛孔径大小,以保证游离红细胞完全通过分子筛,进而辨别非凝集红细胞与凝集红细胞。其优点为结果准确、影响因素少、敏感度高、容易观察。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技术方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说明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检查结果直观,操作简单,有利于医务人员对血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与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辨别。但微柱凝胶技术成本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紧急输血治疗,凝聚胺法检测快速,适用于急诊患者应用,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次研究结果与金燕萍[5]等人]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ference:[1]曾燕娇.微柱凝胶技术交叉输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6):84-86.[2]赵自勇,孙振威,薛成军,等.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7):758-759.[3]袁辉.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测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大健康,2020(36):113,116.[4]汪贵香.儿童输血时采用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