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 论文_第1页
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 论文_第2页
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 论文_第3页
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 论文_第4页
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中网络热词的现象摘要:当下,网络热词风靡并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对正在处于语言文字积累与强化阶段的中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们的作文中,已然出现的不合语境的网络用语,对此,笔者针对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现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有的放矢,更好的教授初中作文,以及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网络热词,初中作文,中学生正文一、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影响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网络热词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广为流传,这是大势所趋,通过一些网络热词,我们甚至可以及时了解社会道德文化与生活现状,但是随着一些语言文字的不断曲解和滥用,不得不忧虑这会对新一代的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下,网络热词对中学生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剧,就笔者教授的这届学生而言,从2020年开始,一个由45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写作文使用网络用语的同学不过一到两人,到2021年,班级中已有近十名同学使用网络热词,而到2022年,就有一半的同学在作文中使用不同的网络热词。因此,对于网络热词首先应该把握它的特点,从而将不良影响降低。为此,笔者认为网络热词的演变大部分呈现出以下三种特点:1.形式简洁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餐式”沟通趋势的加强,“快捷、高效、经济”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因此,网络热词的意义简洁直白,是它能够风靡一时的原因之一。数字、拼音、英文字母等看似简单且没有规律,通过叠加、谐音、缩略等方式,往往能够成为最有效的沟通语言。当下流行的“不明觉厉(指虽不明,但觉厉,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做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都能体现网络热词的简洁性,其特点也成为中学生喜爱网络热词的原因之一。2.内容娱乐性很多网络热词其实来源于一些娱乐节目,不管是出于节目效果还是为了娱乐观众,一些出自明星之口的新词往往会被广泛流传,并风靡一时。不管是从《偶像练习生》中的“C位出道”,还是的《奔跑吧,兄弟!》中出现的“吓死宝宝了”,都能受到中学生的追捧。3.含义粗俗性《教育部:“逼格”等低俗语言涌现到了非治不可程度》一文中指出“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例如“尼玛”“逗比”“我去”等口头语,使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中学生过分依赖,不利于他们内涵素质的提升。还有一些流露出颓废、自贬、消极色彩的热词,如躺平、屌丝、摆烂等更是加速了中学生的焦虑浮躁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中学生在日常的书写和交流中,也会呈现一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否定。二、网络热词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效果在最近的一篇《黑夜中的微光》作文练习中,有位同学联系当下疫情的时代背景,将社会中的一些志愿者比喻成“微光”,在习作中大放光彩,其中“逆行者”“正能量”等网络热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文字在他们的文章中展现,不仅能表现出关心热点的时代视野,又能体现新时代少年的社会格局。而与此相反,“后浪”“网抑云”“社会性死亡”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压抑迷茫的现状,如果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不仅会让读者感受到压抑之感,更让人感受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感。此外,许多口头禅式的的网络热词,更加不适合在作文中出现,如:“XX它不香吗”——这种句式来劝退对方,带有反问的语气,从而增强对方对于两者之间的比较和思考;“有内味了”——有那味道了的土味说法;“凡尔赛”——不经意地用反向表述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先抑后扬,明贬暗褒,有时再加上适当的自问自答流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等,这类词如果在作文中出现,会使得作文“四不像”,不仅内容生涩难懂,也会使文学性尽失。 以下,是笔者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摘抄的几句网络热词的使用:

1.小升初毕业典礼那天,我跟最好的闺蜜依依惜别,彼此祝愿保持体重.......”(此句中“保持体重”是网络用语,是保重的意思。)

2.有人评价我的同桌是白莲花,我却不这么认为。(此句中白莲花”外表看上去纯洁,其实内心阴暗,思想糜烂,一味装纯洁、装清高的人。)

3.小H同学真是够渣的,前一秒刚跟我讲完题,后一秒又开始帮着那个菜鸟了。(此句中“渣”意思是情感泛滥、不专一;“菜鸟”指新手或学术不专。) 由此可见,网络用词的影响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中学生的日常交流的口语中,对书面表达以及汉语的学习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在生活和学习学生中脱口而出的不再是优美的语句,而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网络热词。语文教师在面对此种境况,应该及时引导中学生不要被不良网络热词所误导,否则将不利于中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三、语文教师在中学生写作时的引导和帮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感责任之重大。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更是谨小慎微,不断找寻网络热词与传统文化的平衡点,以便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更恰当的用词。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热词的几点做法:1.了解网络用语,找到交流渠道不得不承认,网络热词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催化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笔者经常上网查看搜索相关新闻热点,善于搜集网络热词,以便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打通彼此沟通的桥梁。要给学生一碗水,则自己必须得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要先了解一些学生常用的网络热词,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筛选恰当的网络词语。2.鼓励学生阅读,积累词汇量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喜欢使用网络热词,而是找不到其他的更好的词语去代替。如果他们了解古人曾说过的“家有千金,行止由心”,就不只会说句“有钱任性”。因此,词汇量的积累,是当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给同学们列举一些有趣的古语,从而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论语》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是如今流行语“一切都是浮云”的原始出处。此外,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中学生寻找网络热词的错别字或者谐音字的,以此激发同学们对词语积累的兴趣。3.提升语言审美能力,增加练笔频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名篇赏读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到现代汉语的语言美、音韵美和结构美,进而感受到厚重的文字底蕴和悠久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授《苏州园林》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苏州园林的环节,结果很多同学不管是口语表述还是书面表达,都无法很好的描绘园林之美,这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积累更多的现代汉语,才能传达出美的语言。再比如,笔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一次游玩经历用文言表达出来,大家的习作五花八门,有滥用网络热词的,有乱用口语的,这让同学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文字魅力无穷。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创作不是类似网络热词的刻板复制,人云亦云,而是写出清新质朴,明丽鲜亮的文字。而真正的表情达意,是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的,这些都是无法搬弄,无法复制的。四、结语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带有两面性。作为一名教师,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持有的观点也应该是辩证的。网络热词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历史进程的印证。因此,中学生对于网络热词的追捧无可厚非,我们也不该因噎废食,谈虎色变,而当下语文教师在日常作文中积极的引导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一味的抨击使用新词的学生,也不可以盲目地鼓励同学们使用网络热词,而是要有意识的提醒他们对网络热词要有辨识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是用在作文中的词语,一定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及文化的解析的词语,一定要是能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词语,一定要是能够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展现其文化内涵的词语。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才能放心的对作文中出现的网络热词大加赞赏。参考文献[1]张君梅.浅谈中学生作文中的网络用语,行知部落.[2]李雪松.网语?妄语?小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