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专家讲座_第1页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专家讲座_第2页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专家讲座_第3页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专家讲座_第4页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学

第二十章

病毒基本性状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李岩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页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页病毒发觉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页病毒与人类关系引发传染病:75%可能是人类一些肿瘤病因之一鼻咽癌EBV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强,流行广泛,极少有特效药。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页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病毒结构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增殖方式及步骤病毒感染方式,致病机理;感染类型(连续感染)机体对病毒免疫性(干扰素)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页病毒基本性状个体极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一个病毒只含一个核酸DNA病毒

RNA病毒严格寄生性,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页特征病毒细菌真菌滤菌器+

--结构非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核酸类型DNAorRNADNAandRNADNAandRNA人工培养-++增殖方式复制二分裂有性或无性抗生素-++干扰素+--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7页1.病毒大小与形态大小:以nm为测量单位,直径多在100nm左右第一节病毒形态与化学组成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8页病毒大小与形态形态:各异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9页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0页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1页2.病毒结构与化学组成关键衣壳包膜核衣壳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2页关键主要成份:核酸,DNA或RNA酶蛋白,如聚合酶、转录酶特点:一个病毒只含有一个核酸分类:DNA病毒:dsDNA、ssDNARNA病毒:dsRNA、ssRNA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3页衣壳主要成份为蛋白质,由许多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功效:保护核酸、辅助病毒感染、含有抗原性。对称类型:螺旋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4页包膜特征:1从感染细胞释放过程中形成2病毒、宿主细胞成份都有3抗原特异性作用:保护核衣壳吸附、融合细胞

致热原包膜突起(子粒、刺突)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与病毒引发发烧相关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5页病毒体结构模式图衣壳关键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包膜子粒(裸病毒)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6页病毒蛋白结构蛋白:如病毒衣壳、基质和包膜酶蛋白:如聚合酶、转录酶、内切酶、外切酶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7页1.病毒增殖周期病毒是以其基因为模板,借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它必要原因,指令细胞停顿合成细胞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基因组,转录、翻译出对应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这一过程为一个增殖周期。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第二节病毒增殖和培养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8页吸附吸附点(病毒表面)+受体(细胞)

例:流感病毒--血凝素+受体(呼吸道上皮细胞)特异性影响吸附原因:去垢剂、低pH、高渗等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19页吸附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0页穿入融合(fusion)有包膜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直接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直接穿入或吞入

无包膜病毒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1页包膜病毒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2页无包膜病毒直接穿透细胞膜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3页脱壳在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去衣壳蛋白释放病毒核酸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4页

脱壳(uncoating)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5页

脱壳(uncoating)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6页生物合成子代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隐蔽期生物合成阶段用电镜方法在细胞查不到完整病毒用血清学方法也测不到病毒抗原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7页生物合成DNA病毒生物合成RNA病毒生物合成反转录病毒生物合成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8页DNA病毒生物合成早期晚期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29页RNA病毒生物合成大多数为ssRNA病毒、不需要DNA参加子代RNA及病毒蛋白质均在宿主细胞质内合成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0页反转录RNA病毒生物合成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1页装配与释放装配——子代核酸+结构蛋白=核衣壳场所:DNA病毒——胞核内RNA、痘病毒——胞质内包膜病毒——核膜或胞质膜——内、外包膜释放方式:出芽、破坏细胞、细胞间桥或融合、整合到宿主基因上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2页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3页病毒复制过程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4页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5页Reversetranscription(fromviralRNA—DNA)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6页Integration,transcriptionA.viralDNAjoinshostDNA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7页B.makingmultipleviralRNAs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8页Translation(producingviralprotein)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39页Viralprotease(cleavingviralprotein)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0页Assemblyandbudding(gettingout)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1页2.病毒培养动物(Animals)接种鸡胚(Embryonatedeggs)接种组织培养(Organandtissueculture)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2页流感病毒嗜神经病毒鸡胚接种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3页细胞培养epithelialepithelioidfibroblasticslidesfromCDCslidesfromCDC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4页细胞培养slidesfromCDCepithelialcells-adenovirusuninfectedearlyinfectionlateinfectionslidesfromCDC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5页第三节病毒遗传与变异(自学)病毒遗传单位是基因,DNAorRNA病毒易发生变异原因:病毒结构简单病毒缺乏本身独立酶系统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6页第二十一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李岩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7页传输方式:水平传输——个体之间感染,病毒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接触从某一个体传给另一易感者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AB一、病毒感染传输与播散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8页垂直传输——一些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孕妇传给出生前子代感染(如HIV及乙肝病毒等)。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49页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0页播散过程局部感染--只限于局部靶细胞。例鼻病毒

播散性感染--经过血流侵犯其它靶器官,引发全身感染。例麻疹病毒-血流(病毒血症)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1页二、病毒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影响1、杀细胞效应:细胞死亡机制——阻断蛋白质合成、核酸复制直接毒性作用膜通透性或溶酶体膜改变特征——病毒空斑(光镜下)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2页细胞病变效应(CPE)正常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3页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副黏病毒F蛋白胞膜上出现新抗原——流感病毒多核巨细胞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4页3、包涵体概念:含有一定形态学特征、染色后光镜下可见斑块

作用:辅助诊疗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body)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5页4、染色体改变或基因表示异常:染色体改变——致畸、致突变、致癌

例:风疹病毒胎儿死亡或畸形病毒基因携带——整合感染

例:正常细胞肿瘤细胞

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6页2、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作用1、对免疫系统直接损伤

例:流感病毒——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功效2、免疫病理损伤失去原有功效、出现新抗原

例: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引发损伤

例:合胞病毒——病毒+抗体沉积在毛细支气管壁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7页三、感染类型隐性感染:

指无显著临床症状短暂病毒感染。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出现显著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潜伏期短、发病急,恢复后体内不在有病毒。

连续性感染:病毒连续存在数月、多年甚至终生带毒。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8页

连续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CarrierInfection:有一定临床症状,病程可达数月或多年,体内连续存在病毒,并可不停排出体外慢性进行性感染如乙肝时间病毒数量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59页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一些病毒在急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机体一些细胞内,以后在一定诱因下可引发复发,呈急性过程(如单纯疱疹病毒)急急时间病毒数量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0页慢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达多年、数十年,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迟缓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多为亚急性、进行性(如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潜伏期时间病毒数量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1页四、抗病毒免疫1、固有免疫:干扰素NK细胞2、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2页干扰素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它物质作用,细胞干扰素基因活化产生一个含有各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干扰素种类:人类干扰素——、、r、ω干扰素Interferonwasdiscoveredin1957bytheAlickIsaacsandJeanLindenmann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3页干扰素诱生机理:活化翻译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干扰素mRNA干扰素干扰素诱生剂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4页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非直接灭活病毒诱生抗病毒蛋白(AVP)

——抑制病毒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5页干扰素作用:广谱抗病毒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抗肿瘤作用调整免疫作用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6页病毒感染检验方法与防治标准标本采集宜早,发病早期/急性期无菌操作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性状第67页病毒感染防治标准治疗1、核苷类药品异常嘧啶在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