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浮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其次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

⑵其次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浮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进展,剩余粮食的浮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分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城市形成和进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进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拢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

生了固定居民点;其次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进展

城市的进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进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

及城市不断进展和完美的过程。详细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改变;

⑵产业结构的改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升高;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⑷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进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削减产生在农业进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的推进力。

4.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

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干达到城市人口30%(高诞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

增长率);

加速阶段——因为经济实力显然增强,

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达到60%以上(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向第三产业改变(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城市化的进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⑴完美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⑵较强的技术力气;

⑶较多的就业岗位等

5.城市化进展的阶段模式

前城市化→集聚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6.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⑴截止2022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⑵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进展的其次阶段。

⑶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