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高职单招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3.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
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4.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
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5.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6.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7.生态效应指的是()。
A.在空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那些最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空间的种,能较好地生长,并在竞争中取胜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C.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通过对种群大小施压,影响种群内个体的适应性,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9.物质循环指的是()。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
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
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
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10.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11.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2.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3.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1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15.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16.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7.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1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19.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0.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21.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22.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B.群落外貌C.优势度D.景观
23.在相对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随机和集群分布
2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25.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平衡B.种群暴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26.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7.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28.草原的优势植物以______为主。()
A.禾本科B.豆科C.莎草科D.菊科
2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二、填空题(20题)31.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32.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__________。
33.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34.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35.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
36.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贮存、流动与转化,可表现为不同的能量形式,常见的有日光能、化学能、动能和______四种。
37.多元重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__________现象。
38.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______和______。
39.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______。
40.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
41.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____________和分解者。
42.土壤中某些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
43.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44.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5.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__。
4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47.
48.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9.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_______。
50.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三、判断题(10题)51.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趋于增强。()
52.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53.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被迫加快了。()
A.正确B.错误
54.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55.种群世代有重叠的指数增长模型中,满足r=1这一条件,种群就是稳定的。[]
A.正确B.错误
56.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界对毒性物质分解,从而减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
57.自然稀疏是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结构的增长,森林内树木的数量被啃食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A.正确B.错误
58.在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59.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有机物燃烧。()
A.正确B.错误
60.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62.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63.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6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5.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66.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7.简述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
68.一个草原上的某种草是田鼠的食物.但是由于这种草的变异,这一年该草的数量很少,但是田鼠的数量没有变化。解释这个现象。
69.土壤微生物性质的生态作用。
70.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5题)71.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72.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73.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74.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75.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6.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A.r对策B.K对策C.S对策D.J对策
参考答案
1.C
2.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3.A
4.B解析:生物体的大部分生产量最终以死亡残体进入腐屑链被腐蚀,这一环节的生产量最大,故选B。
5.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6.C
7.C
8.D
9.D
10.B
11.C
12.D
13.A
14.B
15.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16.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7.C
18.B
19.D
20.A
21.B
22.B
23.B
24.D
25.B
26.A
27.B
28.A
29.D
30.A
3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32.生物圈
33.城市
34.全球变暖
35.化合燃料
36.热能
37.功能组分冗余
38.J型增长;S型增长
39.分层现象(或成层性)分层现象(或成层性)
40.绿色植物
41.消费者
42.菌根菌根
43.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44.高斯原理
45.宽(或广)
46.间接
47.最小因子定律
48.遗传遗传
49.水生原生演替
50.竞争排斥竞争排斥
51.N
52.Y
53.B
54.N
55.A
56.N
57.B
58.B
59.B
60.B
61.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62.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6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Liebig)研究各种环境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作物的产量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限制,因为他们在自然坏境中很丰富;而却受到一些微量物质的限制,它们的需要量虽小,但在土壤中非常稀少。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4.(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65.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66.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7.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①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结合。绝对性是指在一定环境状态下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衡量和把握其大小。相对性是指环境承载力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而不同,而且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控其大小。②地区不同或时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68.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并不孤立它们往往纵横交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在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食物网比较复杂。田鼠食物网中的一个环节可取食好几种植物及其种子某一种植物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他植物的数量因此田鼠的数量不会变化。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并不孤立,它们往往纵横交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在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食物网比较复杂。田鼠食物网中的一个环节,可取食好几种植物及其种子,某一种植物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他植物的数量,因此田鼠的数量不会变化。
69.(1)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还原者,它们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2)微生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可以直接分解。(3)微生物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和维生素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具体作用。(4)某些微生物与某些植物形成共生体。
70.(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
71.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7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
73.(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微生物学》本科题集
- 九江-PEP-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期末试卷
- DB5120T 22-2024 柠檬种植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勾股定理的综合探究题型(原卷版+解析)
- 2024年非标智能装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氧化石墨烯粉体失重率测定 热重分析法-征求意见稿
- 2.5.1 三角函数的应用-仰俯角、方向角问题 同步练习
- 保育员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 酯油脂-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三)
- 智能电网-课件
-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和流程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 闲鱼玩法实战班课件
-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拟题(共23张PPT)
-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2 百分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共24张PPT)
- 【精品主题班会】高三家长会(共30张PPT)
- 四年级上册书法课件- 10兰叶撇 |通用版 (共10张PPT)
- 消防水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