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_第1页
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_第2页
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_第3页
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_第4页
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二上册历史教案【三篇】奥斯维辛集中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2)过程与方法xx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xx(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2、讲授新课*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3、课堂小结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那同样是人类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板书设计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1、建立-1940年春2、布局: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1、屠杀2、监禁3、掠夺4、奴役5、实验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纳粹种族主义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国共的十年对峙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二、教学过程(一)南昌起义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失败的教训)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3.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1.背景:(1)"八七会议"的召开(内容:清算错误、确定总方针、决定起义;意义:指明方向)(2)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土地革命:(1)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4.根据地建设:(只作了解)(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表现:①经济建设(作用);②武装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何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何地?),长征胜利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遵义会议:(1)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2)时间、地点:1935年1月。(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4)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目标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教学难点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教学设计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第一目"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2)古城墙的结构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3)古城的建筑布局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1)发达的平遥商业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着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第三目"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