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学习目标1、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2、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3、理解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一看题目,

明题材《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牌名题目金陵:点明地点,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怀古:点明题材,即咏史怀古词。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知识拓展①诗词形式: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有“怀古”、“咏怀”等字样。

②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对比

烘托

用典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昔盛今衰

盛衰无常抒发个人感慨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爱国情怀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手法情感二、看作者,知人论世自学: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三、看诗句,明大意

三、看诗句,明大意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课下注释思考: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译文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总结

上片重在写景。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片重在抒情。由所见引发的感慨。教

学四、看意象,析情感问题一:“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几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①点明人物(诗人自己)事件(登临)、活动(送目)、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和天气(初肃)。②“晚秋”和“初肃”共同营造“悲秋”的氛围,为下文的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③“登临送目”总领上片写景;“故国”点题(金陵),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登临送目

远翠峰澄江近

征帆酒旗

远彩舟白鹭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意境:旷远、雄健、壮阔上片小结

问题二:上片写景作用:

①诗歌通过“翠峰、澄江、征帆、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运用比喻形象,色彩丰富,动静相生,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旷远、雄健、壮阔、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为下片的抒情营造氛围。上片写景手法总结①比喻。“似”“如”运用比喻,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②用典。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远近结合。远观长江、山峰,近看归帆、酒旗。④动静结合。澄江、翠峰是静景,西风、酒旗是动景。⑤色彩鲜明。云烟稀淡,彩舟徐行,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⑥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拓展描写景物的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鲜明、斑斓、柔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下阕——悟情

如果将下阙中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叹“叹”些什么?念往昔繁华竞逐门外楼头(古)悲恨相续(今)谩嗟荣辱旧事流水(古)商女唱曲(今)下片的抒情: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

问题三: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呢?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发出空叹,而是要从政治上警告统治者们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登临送目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谩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静动动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色彩鲜明用典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小结

本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悲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荒淫导致国家覆亡的历史,警醒人们勿忘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艺术特色①借景抒情。彩色缤纷的画船,江中洲上的白鹭,借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的金陵美景,抒发了对金陵美景的喜爱之情。②虚实结合。实写:金陵美景;虚写:“念往昔”想象六朝往事。③用典。“门外楼头”“后庭遗曲”表达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灭亡的慨叹,及对北宋的统治者依旧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之情。④借古讽今。借六朝灭亡的悲剧,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要奋起变革,有所作为。衔接高考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情景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随流水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至今商女检学1.《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随流水5.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7.王安石《桂枝香》描写江边景致,以“______________”,写日落之江天;以“______________”,状夜之洲渚,真可谓“画图难足”。8.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