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培训大纲)_第1页
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培训大纲)_第2页
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培训大纲)_第3页
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培训大纲)_第4页
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培训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把握企业集体协商制度一般规定(一)协商程序1。双方协商代表产生程序合法、人数对等,职工方协商代表应竞选产生,或职工本人报名,车间(分厂、分公司)与工会共同推荐,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团组长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职工公示。推荐产生的代表有10名以上职工联名提出异议的,应提请另选他人;2。协商要约、应约采用书面形式(口头要约、应约的,事后应补办书面手续),且时间、内容等符合相关规定;3.协商前,工会应组织职工代表通过多种方式征集职工对工资福利等调整的意见,形成调查报告;4.企业方应向工会(职工方)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会计报表、用工报表、所得税决算报表等资料; ﻩ5.协商前,工会应组织职工方协商代表就协商内容和方法、相关报表的分析和应用进行培训; 6。协商会议记录详尽、准确,且经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确认。(二)协商内容ﻩ7.合同确定的职工工资等项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高于地区最低标准;ﻩ8.合同确定的工资调整幅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地区工资增长指导线要求,准确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地区物价增降状况;9.合同确定的企业劳动定额、计件工价、计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凡是国家有规定的执行国家标准,国家没有规定的执行地区标准,地区没有规定的执行行业标准,行业没有规定的,由企业方与工会协商确定,其标准为90%以上职工在法定的劳动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标准。 (三)协商成果的确定10.集体合同草案报请上级工会预审并按预审意见整改;11.集体合同草案依法提交职代会审议,且经无记名票决过半数通过;12.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资料报送人社部门备案;13.合同生效后5日内,采取书面形式向职工公布生效的工资集体合同,并留存佐证资料。 (四)协商成果的履行14。企业每半年向职代会或团组长会报告一次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15.主动申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并按照评估意见整改; ﻩ16。合同期内,集体合同条款全部得到履约执行,或经协商调整条款得到履约执行,企业未发生履行集体合同争议; 17.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职工工资平均水平与职工实领工资平均水平差距小于10%;18。80%以上职工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及集体合同中涉及自身利益的条款基本知晓.以上18条中,重要的有8条:即2。12.13条和1。3。10。11.15条,为方便记忆,可以归纳为“四书五经":“四书”:要约书应约书备案书公示书“五经”:职工方代表经选举产生协商内容经职工商定合同文本经上级工会预审合同草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合同履行效果经评估机构评估这里的评估机构,是包括企业协商代表、上一级三方机构或其指导委员会、工资协商指导员等在内的人员组成。ﻫ二、把握指导协商工作的方向原则(一)集体协商不仅是工资协商,也不仅是涉及一个部门的工作和业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1、劳动报酬.主要包括:(1)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2)工资支付办法;(3)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4)工资调整办法;(5)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6)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7)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2、工作时间。主要包括:(1)工时制度;(2)加班加点办法;(3)特殊工种的工作时间;(4)劳动定额标准。3、休息休假。主要包括:(1)日休息时间、周休息日安排、年休假办法;(2)不能实行标准工时职工的休息休假;(3)其他假期。4、劳动安全卫生。主要包括:(1)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2)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3)安全操作规程;(4)劳保用品发放标准;(5)定期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5、补充保险和福利.主要包括:(1)补充保险的种类、范围;(2)基本福利制度和福利设施;(3)医疗期延长及其待遇;(4)职工亲属福利制度.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主要包括:(1)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2)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3)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4)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登记制度。7、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1)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2)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3)保障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8、劳动合同管理.主要包括:(1)劳动合同签订时间;(2)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的条件;(3)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续订的一般原则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4)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9、奖惩。主要包括:(1)劳动纪律;(2)考核奖惩制度;(3)奖惩程序。10、裁员。主要包括:(1)裁员的方案;(2)裁员的程序;(3)裁员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标准。11、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从上可以看出,集体协商的内容直接包括了职工的收入分配权、安全与健康权、就业和社会保障权、发展和精神文化权“四权”,隐含着建会和入会权和民主管理权,因为协商和组织权、参与权都是集体劳权的要件,组织权是前提,集体协商权本身就是民主参与。因此,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是落实“六权”的基础性制度。(二)常见问题辨析1、企业是自主分配不用协商。有人认为“企业自主分配就是老板说了算".这是个误区。企业自主分配不等于企业经营者自主分配。因为,企业是资本和劳动的结合,没有劳动,资本不可能升值.反之,同理.说明企业资本和劳动的有机结合共同创造了企业价值.共建共享,共享才能共建。因此,让职工有权决定收入增长,才能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劳动报酬与企业生产率同步提高,才能降低职工流动率,留住人才,稳定队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企业有分配制度不用协商。一些企业都有关于详细的工资分配制度,作为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这倒是成为影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一个障碍。实际上,这些规章制度相对原则和格式化,有时缺乏与时俱进。不能以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工资分配规定代替集体协商制度。因为,通过集体协商确立的集体合同,效力要高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协议双方都要严格执行。同时,集体协商更具有实效性,符合现实的企业发展要求和职工普遍需求。3、劳务派遣工(农民工)不用协商.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认为劳务派遣工的工资问题应当在派遣单位,不应在用工单位开展集体协商。《劳动合同法》第63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同工同酬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工作量;三是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同工同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因此,在同一用工单位中,要按照同工同酬原则,把劳务派遣工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无论身份如何,都要按照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确定同样的劳动报酬。对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应当开展专门协商。4、困难企业不能协商。有人说,当前,经济不景气,下行压力太大,企业亏损严重,亏损面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这么困难,你们还开展工资协商,涨工资,是不是想把企业搞黄呀?首先,在为什么的问题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效益好、职工工资水平高的企业,还是效益不好、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经营困难的企业,都要依法开展集体协商。这是培育劳资合作理念、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尊重职工主体地位、发挥职工能动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其次,在怎么样的问题上,对于困难企业,重点是通过协商薪酬努力稳定工作岗位,并就企业工作支付办法、企业最低工资、职工社会保险、待岗技能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等进行协商,建立工作支付保障机制和欠薪补偿机制,保证职工合理的劳动报酬权益。再次,要明确“工资协商不等于涨工资”。工资协商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对于企业亏损的,可以协商下调职工工资水平,通过协商实现劳资互利共赢,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5、国有企业不能协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有国资委确定,企业只有执行权,没有话语权、协商权和自主决定权。事实上,虽然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没有协商空间,但是其分配比例是可以协商的。目前普遍存在着内部分配向高管和管理层倾斜,一线职工收入偏低问题,因此,工会应当重点就不同层级职工的分配比例、职工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费提取使用、考核奖励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容进行协商,也可以结合职工普遍需求确定集体协商内容,建立起企业正常的集体协商机制以及合理的企业收入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6、股份制企业不能协商。加大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将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企业将增加。股份制企业协商的重点是处理好工资分配、股息红利与劳动分红之间的比例关系,使职工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实行股份制后,工资仍是企业职工的固定收入来源,通过工作分配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应是主要取向,并主要以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来带动工资的提高。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与股权分配的关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股份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合理确定资本分红率。资本分红,一般按照只能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并低于同期工资增长率确定。企业在向劳动者支付了工资之后,再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或超额利润向劳动者进行分配——用于劳动分红.企业效益下滑,不分或者少分红。要防止压低职工工资提高分红的现象发生。三、把握集体协商工作的尚方宝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集体协商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今年,中央连续下发了三个文件,下面将其中有关集体协商方面内容归纳整理如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出“劳有所得”。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在第(三)部分,“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中,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的最高的纲领性文件。(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9)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之(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中提出: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在之(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中,指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3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广泛参与、多元多层,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协商渠道中强调:继续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各类协商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协商内容和方式。在协商程序中强调: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民主集中的要求,制定协商计划、明确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开展协商活动、注重协商成果运用反馈,确保协商活动有序务实高效.在23条,“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协商”中明确: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健全各层级职工沟通协商机制。积极推动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等重要决策事项进行集体协商。逐步完善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为代表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25条,“建立健全党领导协商民主建设的工作制度"明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确保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研究制定协商计划,解决协商民主建设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党派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开展协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协商活动。加强对协商民主建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新论断。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靠。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各群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确保群团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指出,各级党委要明确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责任。要推动群团组织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群团组织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中发挥作用,支持群团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强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的群团工作水平。这样的文件是前所未有。同时,还强调:要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通过创造性工作增强发展活力、赢得群众信任.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群众身上,克服机关化、脱离群众现象,建好群众之家、当好群众之友。中央这些要求,从表面上看,好像对我们协商指导员工作不直接,但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共八个部分,8次提到“集体协商"。第四部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三个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中强调: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还强调: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劳动定额、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加强集体协商代表能力建设,提高协商水平.加强对集体协商过程的指导,督促企业和职工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在“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强调: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三方机制,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由同级政府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完善三方机制职能,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中强调: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在“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中强调:健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大力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支持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办法,有效调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和集体停工事件。在“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保障”中强调: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完善基本劳动标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业工资、劳动保障监察、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健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辽宁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已经于3月份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5月将进行二审、7月份进行三审。这是我省此方面立法的一个重大进展。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及时研究和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把党政力量、群团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统一起来,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各级政府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切实担负起定政策、作部署、抓落实的责任。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统筹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和监察执法等工作.各级工会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呼声,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团结和凝聚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各级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加强劳动关系工作能力建设”中强调:统筹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劳动关系工作职能,充实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级政府要针对劳动关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力量配置、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顺利开展.在“加强企业党组织和基层工会、团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设”中强调:加强各类企业党建工作,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企业党建带群团建设,依法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会,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深入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在“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中强调: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总结创建活动经验,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扩大创建活动在广大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推动区域性创建活动由工业园区向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局面。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标准,改进创建评价,完善激励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表彰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把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评先评优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市)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创造经验.在“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力度”中强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的实际成效和工作经验、宣传企业关爱职工和职工奉献企业的先进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需要特别是注意的是:把“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写入指导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把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写入中央文件。把“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写入工作原则.把“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写入目标任务.其中,一个最大变化是: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是“政府负责”,明确了保障措施是“法制保障”。2011年7月8日《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意见》(辽委发〔2011〕14号)中,提出的工作格局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配合、工会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与”等各地不同的提法进一步统一。以上这些,都要很好地理解和准确把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促进人民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要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尤其重要指出: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守工会工作的主战场,狠抓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模范履行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好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要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职工群众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不断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职工身上,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改进工作作风,破除衙门作风,坚决克服机关化、脱离职工群众现象,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要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从习近平总书记4.28重要讲话不能看出: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更加重视公平正义,重视劳动劳模,重视工人阶级,重视劳动关系,重视工会工作.这是我们做好集体协商工作难得发展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好。四、把握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集体协商指导员的概念及职责集体协商指导员:是由工会组织领导、聘用和管理,负责指导、帮助和参与基层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方或者企业代表组织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人员。《辽宁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级总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可以聘任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并进行培训.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可以聘请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其主要职责是:一是宣传指导。宣传开展集体协商的意义和作用,为企业和职工答疑释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围绕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工会、区域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联合会搜集整理与集体协商相关的资料、收集职工意见、提出协商要约、拟定协商方案、研究协商策略、确定协商内容、起草集体合同草案等.二是参与培训。协助本级总工会对负责集体协商工作的工会干部及相关人员、企业职工方代表等进行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工会干部和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开展集体协商、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素质保证和智力支持。三是参加协商。受上级工会委托,或接受企业工会、区域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联合会聘请,作为职工方协商代表直接参加集体协商。对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本级总工会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四是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地区、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经营状况以及与集体协商相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为基层工会开展集体协商提供数据支持;及时了解本地区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最新动态,发现和总结本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本级总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对履行职责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五是监督检查。按照本级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参加对本地区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定期监督检查,协助本级总工会对工会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集体协商指导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是认真执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坚持客观、公正、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协调的原则。二是真实反映所代表职工一方的意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时与其他协商代表沟通,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积极调解因协商而长生和矛盾和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并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职工队伍稳定.四是严格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外界泄漏集体协商中涉及的有关秘密信息。五是主动接受各级总工会的业务培训,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取得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资格证书。六是积极研究在参加和指导集体协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总结汇报工作情况,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工作交流活动,及时向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对策建议。(撰写体会文章:备注)(二)常用理论与名词解释1.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劳动所得,包括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个体经营收入等;二是企业赢利所得;三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政府税收.初次分配主要解决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了基本公平,就能够为整个社会公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初次分配也是单位的内部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实现途径就是要通过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来完成,解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问题。2.工资、工资总额及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是指以货币形式对劳动者的劳动所支付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规定颁发的发明创造奖与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4)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5)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6)出差伙食补助费、午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7)对自带工具和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与牲畜等的补偿费用;(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及其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医疗补助费及生活补助费等;(11)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之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及其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3)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4)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社会保险基数计算:应当按照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工资、其他工资性补贴共同作为工资总额的项目之和,计算缴纳社会保险基数。以北京为例,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数计提的项目包括:五险一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福利费、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提取比例分别为:养老20%,医疗10%,工伤0.2—2%,失业1%,生育0。8%,住房公积金12%,福利费14%,教育经费1。5—8。3%,工会经费2%,补充医疗保险5%,补充养老保险5—8.3%,合计71。3-77.6%,企业的增资成本在171.3-177.6%之间。工资分配制度。是国家确定和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原则、形式和规定的统称,包括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工资支付等项政策规定。当前,工资分配制度有:等级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提成工资制等6种.十八大提出: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3.劳动定额确定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五种:①经验估工法。根据生产经验,依照技术文件或实物考虑现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制定定额快.缺点:主观因素大,定额准确性差。主要应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新产品试制、临时性生产的情况。②统计分析法。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的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优点:比经验估工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缺点:定额水平不够先进合理。一般应用在生产比较正常、产品比较稳定、条件变化不大、品种较少的情况下。③比较类推法。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优点:工作量大,能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和准确性。缺点:应用的范围受限制。一般用于新产品试制或单件小批量生产。④技术定额法(工时测定法)。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规程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生产条件和工艺操作方法,对组成定额的各部分时间,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优点:比较科学,先进合理。缺点:工作量大,通常用于制定典型定额。⑤标准定额法。以系统成套的时间定额标准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要素的分解,找出一一对应的项目与时间值,最后求出零件(或工序、工步、操作)时间定额的方法。优点:使用标准资料制定定额比较简便,而且定额水平也比较准确。缺点:制定定额标准资料的工作量大,一般由行业编制。适用范围广,在品种多,零件多、工序多的情况下采用更为适宜。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也可以结合使用。4.工资调整幅度测算方法。常用的有10种:a.减亏增资法。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但能够通过依靠职工,通过集体协商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度难关的企业.此法,是通过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的工资随着企业减亏扭亏而增加.计算公式:工资增加额=企业减亏总额*k(k为减亏增资系数,0<k<1,由双方协商确定)举例:某电器元件公司亏损,2014年初经协商每减亏1万元工资总额增加2000元(k=0.2)。2015年1月实现减亏80万元。则:工资增加总额=80*0。2=16(万元)b.风险分担法。适用于企业受到市场突变的影响,产品出现滞销、销售收入、利润下降,经营收入与工业增加值可能不同步的情形.此法,是指在协商时综合考虑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和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因素,合理确定工资协商调整额.计算公式:工资总额增加额=基期工资总额*(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3举例:某机床公司受经济下行压力,产品滞销,2015年一季度,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为—7%,人均利润增长率为-11%,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3%,2014年工资总额为2150万元。则:工资增加总额=2150*(-7%-11%+23%)/3=50。2(万元)c。劳动分配率法。适用于企业利润增幅不大,但工业增加值、产品产量、销售收入有所增加的企业。此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同期工业增加值的比率。一般把上年或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份作为基期,按照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数量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来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增幅目标。计算公式:工资增加额=基期职工工资总额/基期工业增加值总额*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额举例:某生产比较稳定的特种水泥添加剂企业,2013年工业增加值总额为6000万元,职工工资总额650万元。2014年,企业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总额为6900万元.则:工资增加总额=650/6000*(6900-6000)=97。5(万元)d.劳动生产率法.适用于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工会不容易了解企业真实产值、销售、利润数据的情形。此法是指针对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价格、产成品销售价格等决定企业产值和利润的因素,由其上下游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总部控制,因此从分析劳动生产率状况入手,对集体协商工资增幅目标进行测算。计算公式: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目标=基期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浮动系数(其中:浮动系数是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举例:2014年初,某外资企业采取先进技术,创新生产工艺,预计在2015年劳动生产率能增长30%。经测算,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为38%。2014年职工工资总额为260万元,年人均2。4万元。则:工资总额增长目标=260*30%*38%=29.6(万元)工资水平增长目标=2400*30%*38%=2736(元)e.劳动分红法.适用于股份制企业,采取工资加劳动分红办法,避免压低劳动工资收入,扩大股份分红,较好处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关系。此法是:职工工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根据职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提高职工基本工资水平,同时,在企业税后利润中,根据各生产要素对企业利润贡献大小,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税后利润5-20%)用于劳动要素分红。计算公式:年度劳动报酬=个人年度工资+年度工资额*劳动分红比例f.工资水平比较法.将本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与本地区、本行业工资水平比较,也可以是条件相近的某几个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还可以是本地区(或全国)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平均工资.g。人工成本比较法。通过本企业人工成本数据与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地方、行业人工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协商工资水平目标。h.劳动力市场价位比较法。企业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企业、行业、岗位(工种)等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与本企业经营状况、职工工资水平相比较,合理确定协商工资水平目标。i.工资指导线法。适用于各类企业,依据政府当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的上线、基准线、下线,提出工资增长的目标。计算公式:年度职工工资水平=上年度职工工资*(1+本企业试用的工资增长比率)j.物价指数法。适用于CPI变化较大的年份。一般对应政府发布CPI指数,通过协商进行调整工资的方法。计算公式:年度职工工资水平=上年度职工工资水平*(1+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举例:某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不大,正常支付职工工资,但是2011年6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5%,职工年度工资水平为21600元。那么,2012年协商提出工资水平增长水平应当不低于6.5%,从而保证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不降低。则:年度职工工资水平=21600*(1+6。5%)=23004(元)5.成本费用、CPI、PPI及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间接费用,以及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就是企业在产品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不能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值产、购置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务;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它支出。CPI,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体积指标,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为比较严重通货膨胀。这项指标变动将对职工的实际工资产生直接影响。CPI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CPI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CPI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反之,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PPI对CPI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1)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2)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依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第一会计报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窗口。通过这张表可以看出:一是可以提供企业某一日期的资产总额,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拥有的经济资源,反映企业资源分布情况,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资料。二是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显示长短期债务的结构和偿还期限的长短,表明企业未来需用多少资产和劳务来清偿债务。三是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构成,表明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四是可以提供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把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一时期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收支相抵,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这张表可以看出:一是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好坏,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程度和评价经营者绩效。二是可以分析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和获利能力。三是提供构成利润的明细,分析企业损益成因,有助于合理决策。(三)协商基本原则与技巧的把握(供参考)1.不同类型企业的协商重点。在公有制企业中,工会就应加大参与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分配、收益分配及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力度.在工资协商中,应注重控制人工成本,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增长。在《协议》的起草、审议、实施、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在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要注意处理好职工工资分配与股息分红的关系,以使职工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合理的报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如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应根据社会劳动力供求状况、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水平,并参照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签订高于当地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工资协议。对于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各级协商指导员应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合企业或行业区域特点的工资要求。比如,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稳定,效益较好的,工资协商条款应尽量细化、量化;生产经营不太正常,经济效益波动较大的企业,应提出相对灵活的比例要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条款应做到具体量化,以保障职工的基本劳动报酬;生产经营很不正常的企业,应着重就最低工资标准、保岗位、培训和减员分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提出要求。2。协商过程中的方法把握。(1)代表。要通过推选、竞选等充分民主的方式,选好配强职工方协商代表。要健全完善企业职工民主选举职工方协商代表的工作制度机制,确保选出来的职工方协商代表敢于为职工说话;优化职工方协商代表结构,增强职工方协商代表的广泛性、专业性、互补性,充分发挥职工方协商代表的团队优势。要通过健全制度机制、提供支持帮助等方式企业工会干部和职工方协商的后顾之忧。(2)准备。分三步:宣传发动、协调沟通和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又分四个环节,即资料的收集、协商议题的确定、工资协议的起草和拟定协商方案。其中,确定协商议题是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协商的进程和效果。基本方法是:一是群众路线。要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或直接听取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使协商议题在形成时充分体现多数职工的意愿。二是议题筛选。将职工的意见归纳整理,结合现行政策和企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提出协商议题。三是协调沟通。征求企业职能部门的意见,对议题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或调整。与企业领导进行协调沟通,协调双方的立场和意见,尽可能将职工的要求同企业方的意见统一起来。建立党委的企业,应当向党委汇报,取得党委支持,必要时由党委与行政进行沟通和协调。

(3)要约.在启动协商要约阶段,应提醒公司方需要提供的公司销售收入、利润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资产损益等。关键是把握“时机”:对于首次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如何选择时机,是协商成功的关键。有几种情形:比如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造成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矛盾激化时;技术人员、技工、熟练操作工流动率增大时;企业、行业或区域间出现恶性竞争时;企业出现亏损需要扭亏减亏时时;市场订单增加或减少时;企业需要裁员、减员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企业正常生产利润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政府发布最新工资指导线时;劳动关系三方发出集中“要约行动”时;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增长时,等等,都是发出要约的有利时机.不同情形下,议题的重点不同,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4)正式协商。把握三个字:上、止、正。上,既重标准,又重实际,据理力争,不要轻易做出让步,否则一旦无步可让,就会难以收场。止,听到对方质疑和抱怨,不能做出不适当的行为举止,做到慎言慎行,每次协商的时间不宜过长,有的问题协商不成,要及时中止协商。正,切忌垄断讲话时间,保持双方说话时间大体对等,讲话内容上要突出与对方一致的方面,并可反复强调,合理合法的指出对方要求的不足,有序有节,公正公平.(5)预审。对合同草案为上职代会前进行预审,确保合同内容、程序合法有效。主要内容有:签约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合;双方协商代表资格是否合法;职工工资条款是否具体,职工工资增长幅度是否明确;双方约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草案是否经集体协商,拟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程序是否规范等。上级工会对预审时不合理的内容建议改正,不合法的给予否决驳回,并签署预审意见。预审程序:1。初次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区域或行业),在集体协商前,应将双方协商代表和首席代表名单、协商要约内容等有关材料,按预审权限上报上一级工会。上级工会应及时帮助指导,特别是对工资条款未言明、工资没有增幅的协商要约,以及职工方协商代表身份不适宜的,要提出具体修改或指导意见,并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申报单位。待相关条款修改后重新报送,草案审查合格后上级工会签署预审合格意见。2.已签订过集体合同的企业(区域或行业),在集体协商后,将集体合同草案文本按预审权限报上一级工会。上级工会在收到后3个工作日内,对集体合同草案进行预审,对审查不符合标准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将修改意见反馈报送单位,待相关条款修改后重新报送,草案审查合格后上级工会签署预审合格意见。3.预审合格后的合同草案,及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及有关资料报送人社部门备案.人社部门备案后,基层工会需将集体合同文本、集体协商代表名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人社部门审查备案书复印件报上一级工会备案.(6)评估。各级劳动关系协调机构,通过召开由协商指导员、双方协商代表参加的评估会议对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讨论协商解决集体合同中尚未履约条款的兑现问题。同时,职工方代表可以向企业方代表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企业方代表可以对集体合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解答说明.必要时可会同劳动关系协调三方针对进一步兑现集体合同问题商定履约意见,保证集体合同有效落实.评估程序:原则上,在集体合同履行半年后进行,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评估.基本步骤是:1.调查摸底.各级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在召开评估会前,深入到企业(区域或行业)和职工中,了解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分析企业没有履约的原因,探讨履行的可行性方案,形成初步评估议题。2.沟通协调。在召开评估会前,将评估议题交给职工方和企业方进行讨论,沟通双方诉求意见要点,把握双方意见趋向,为和谐评估、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3.召开会议。宣读会议议题,劳资双方代表对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逐条评估,企业方代表对没有及时履行条款的原因进行解答说明。对于暂时不能履约的条款,经过协商确定履约期限,由劳动关系协调机构督促按期兑现;对于确有原因不能履行的条款,经协商可以变更或解除;对拒不履行的,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查处.经协商一致需变更、解除、增加的条款,劳资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人社部门审查备案.评估会议需留存照片、视频、协商记录等佐证资料备查。(7)集中要约。集中要约。省级要加强对集中要约行动的部署、指导。地市级和县级总工会要制定集中要约行动的工作方案,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召开动员会等形式,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集中要约行动。专项要约。依据基层(企业、行业、区域)实际,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协商要约。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及国有企业、世界500强在华企业中未建制企业开展专项要约。集体约谈。对一些企业或企业组织不按时回应或拒绝协商的,上级工会依法提出整改意见书或由劳动关系三方对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对逾期不整改的,提请劳动行政部门其限期改正。(8)行业协商。一要健全行业协商主体。把开展行业集体协商作为深化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行业工会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健全与行业工会组织相对应的企业代表组织。二要细化协商内容。把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基数、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标准、工资支付办法等作为核心内容,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分类协商确定工资分配制度、岗位工资基数、岗位工资系数等标准。根据行业内企业实际情况,将协商内容逐步向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参与企业二次分配等方面延伸。提倡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在行业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定额标准不高于、工价标准不低于行业集体合同约定的原则,开展内容更具针对性的二次协商。三要拓展协商领域。在推进建筑、采矿、餐饮服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把行业集体协商领域逐步向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延伸,实现县级以下区域内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行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从实际出发,继续积极探索在县(区)及以上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四要参与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各级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通过调查研究、科学测算、试点验证等方式,积极探索制定公平合理、能够在行业内普遍适用的劳动定额标准并及时进行调整;逐步推动建立统一、规范、权威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测算、发布和制度。五要发挥产业工会作用。各级产业工会要切实发挥熟悉行业劳动关系特点、联系行业职工紧密的优势,加强对产业、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分析,深入开展对本产业、行业集体协商工作的调查研究,会同行业协会适时就行业劳动工资福利等提出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9)评价。实施职工满意度测评,要通过无记名测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将集体协商工作程序、协商内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职工方协商履职情况等作为测评重点,组织职工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跟踪评估协商过程和实施效果。上级总工会要及时收集掌握基层工会开展职工满意度测评情况,并加以深入研究分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参与测评,进一步增强职工满意度测评的客观性.(10)约束。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上级总工会要将集体协商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对下一级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全国总工会每年对各省级总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通报,省总工会也要建立工会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各市县总工会要把开展集体协商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状、模范职工之家和授予企业经营者劳动模范等称号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积极争取把企业开展集体协商作为推荐企业经营者担任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的重要参考条件。3.工资增幅测算“十法”:(1)劳动分配率法。劳动分配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总额的比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劳动分配率应相对稳定,职工工资总额与人工成本总额之比也基本稳定。为了简化计算,一般把上年或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份作为基期,按照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确定当期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这种工资测算方式适用于企业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所增长的企业。(2)劳动效率法。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由于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法就是用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我们可以综合分析职工通过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作的贡献,来谈判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的幅度。

有些两头在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工会不容易掌握企业的真实产值、销售和利润数据,可用这种办法测算。(3)减亏增资法。在一些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企业职工的工资长期不进行调整,严重影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促进企业解困,必须在职工工资收入方面得以体现.即职工的工资随着企业实现减亏扭亏而增加。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但企业领导班子民主意识较强,能够与职工共渡难关、经过共同努力扭亏有望的单位.(4)风险分担法。职工工资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市场因素变化较快,经营决策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收入与增加值不同步(比如职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市场变化滞销,工人创造的增加值在市场中得不到回报,企业收益下滑,利润下降)的情况,为降低风险,在进行工资集体谈判时要综合考虑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因素,合理确定工资调整额。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市场变化较快、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的单位。(5)物价指数法.根据政府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进行工资调整,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数必须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居民生活价格指数变化较大的年份,在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具有调整支付职工工资能力的单位。(6)工资指导线法。根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状况,参照政府当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的预警线、基准线、下限标准,提出本企业工资水平的调整目标.(7)工资+劳动分红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工资集体谈判的重要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占大股,因而有意压低职工工资或降低人工成本中其他工资性支出,以扩大按资分配比例,损害职工利益。职工的工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根据职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提高职工基本工资水平;另外在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中,根据各生产要素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大小,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专门拿出一定的比例(税后利润的5-20%)用于劳动要素分红。(8)工资水平比较法.将本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与本地区、本行业工资水平比较来确定工资增幅的方法。对照的方法可以是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也可以是本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或者条件相近某几个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还可以是本地区(或全国)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