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临西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满清政府垮台 B.专制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封建制度结束2.“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3.下表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表中现象A.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 B.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C.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过程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4.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其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5.如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C.九品中正制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6.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7.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8.“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造成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A.罗马帝国的分裂 B.采邑改革的推行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 D.日耳曼人的破坏9.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 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10.在古代雅典人的意识中,自由这一术语越出了共同体这一主体范围,将共同体中的个人也看作自由的主体。自由不仅指集体的自由,而且也指个人自由。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城邦政治以个人自由为前提 B.直接民主制度落到了实处C.城邦居民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D.公民个人与城邦紧密相连11.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1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势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誉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誉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14.(20分)材料1963年,在第18届联和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时,75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了《联合宣言》,在它们的推动下.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其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于6月15日发表了旨在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的《77国联合宣言》,“七十七国集团”由此而得名。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日渐强大,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已有134个成员国,但考虑到“七十七国集团”的历史意义,该集团仍沿用原来的名称。——曹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材料叙述的是武昌起义,该事件加速了满清的垮台和君主专制的结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但是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D符合题意。2、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相关内容,材料内容中人信息内是这次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等。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3、D【解析】

据材料“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可知,出现了脚踏缫车、水转大纺车、及大型提花机”,这些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出现说明了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是鸦片战争后,A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没有涉及新的生产方式及经济重心南移,B、C与题意不符。4、C【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传,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平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5、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所以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答案为B项;“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无法通过材料得出,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排除D项。6、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手段,因此D选项正确;这些措施造成了北宋冗官、冗兵、冗费,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并非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B选项错误;C选项只是手段和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7、D【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的视角有很大不同,史学家甲更关注历史发生的新的变化,史学家乙更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史学家甲侧重的是历史的变迁;B选项错误,史学家乙关注的是历史的延续和连接;C选项错误,两位史学家解释的视角有很大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D【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得出,4世纪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破坏了罗马帝国的道路运输,使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日益困难,彼此隔绝,造成商业的衰退,奢侈品无法运到城市,作为商业和交通中心的城市的繁华生活无法维持,而都市文明和商业文明也随之衰落,故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欧的衰落无关,故A不正确;采邑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封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题干所述无关,故B不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与直接原因的要求不符,故D不正确。9、B【解析】

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10、D【解析】

根据材料“将共同体中的个人也看作自由的主体”“不仅指集体的自由,而且也指个人自由”可知,自由是城邦集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合称,反映出古代雅典公民个人与城邦紧密相连,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邦自由和个人自由的结合,没有强调城邦政治以个人自由为前提,A项错误;直接民主的落实应强调公民行使权力方面,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落实,B项错误;城邦居民不是人人平等,广大奴隶没有平等权利,C项错误。11、C【解析】

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英国有关私法的法律制定参照了罗马法的原则,可见,罗马法的立法原则得到复兴,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渊源和先驱,故C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复制了”错误,中世纪欧洲和英国的法律应用了罗马法的原则,并非照搬罗马法的内容,B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联系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分析解答。12、D【解析】

试题分析: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和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都是采取分相权集君权的方法,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实际上分割了部分专制主义权力。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包含②的ABC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新变化:考试内容上以策论和经学代替诗赋;确立殿试制度和三级考试制;废除公荐制度,实行锁院制;完善科举程序,实行糊名法和誊录法。(2)特点:文官知识结构失衡,重文轻理;忽视科技的地位。(3)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三级考试制度……实行了“锁院”制度……在殿试中实行誉录”可知,北宋时期对科举制进行改革,考试内容上以策论和经学代替诗赋;确立殿试制度和三级考试制;废除公荐制度,实行锁院制;完善科举程序,实行糊名法和誊录法等。(2)根据材料二“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从文官知识结构及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进行概括阐述。(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人才选拔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注重多方面考查,创新人才选拔方式,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14、(1)背景: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任务。(2)意义:加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推动了南北对话,缓和与改善了南北关系;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