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素养解读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隋朝统一的过程,多角度对隋亡唐兴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认识唐朝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3.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客观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时空坐标]知识点1隋朝兴亡[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1)条件: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2)时间: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eq\a\vs4\al(陈)。(3)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二、经济建设1.特点: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2.活动(1)广设仓库①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②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2)兴建洛阳①兴建:隋炀帝时期兴建。②地位: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通大运河①特点:贯通南北。②意义: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概念阐释]义仓义仓是以民间传统组织社为单位,劝募当社成员捐助粮食而设置,其目的是备水旱赈灾时民间自救。义仓设置之初在隋朝民间自救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隋朝完成全国统一,中央政府便逐渐将义仓或社仓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体制之内,由民间自发的一种救助组织变成由地方政府直接负责的赈灾防灾组织。三、灭亡1.原因(1)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2)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2.过程(1)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圣王之业——隋朝的历史地位史料一开皇元年(581年),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制定新律,奏请颁行。开皇二年,隋文帝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探究]根据史料一,概括隋初改革的内容。[提示]修订刑律,制定新律;创建新都;损益旧制,创立新制。史料二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摘编自《隋书》[探究]根据史料二,说明隋朝统治者实行该措施的影响。[提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了新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了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1)隋朝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动荡,实现了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大统一、大繁荣、大交融奠定了基础。(2)隋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措施,如设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都为隋唐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唐代乃至以后经济、交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4)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积极发展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增强了隋朝在亚洲的地位,为后世盛唐对外关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5)隋朝的迅速灭亡给唐朝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促使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从而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说明隋朝()A.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B.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解析:选B根据材料“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可知,隋朝粮食储备丰富,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隋朝因暴政而灭亡,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隋朝粮食储备多,没有体现社会财富都集中在国家手中,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经济中心问题,无法体现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排除D项。2.下列选项中结束了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科举制C.隋统一度量衡 D.隋开通大运河解析:选A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A项;隋科举制是选官制度,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统治,排除B项;隋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度量衡史上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的第二次大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排除C项;隋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排除D项。知识点2唐朝的盛衰及五代十国[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①帝王:唐太宗。②内容: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③地位:少有的开明政治。(2)武周政治①帝王:武则天。②特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①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②内容: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③特点: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④地位: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3.民族关系(1)背景: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2)与突厥关系①东突厥: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汉国政权。744年被平定。②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3)与吐蕃关系①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②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4)与靺鞨的关系①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②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5)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误区警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并非仅仅是唐玄宗一人的功劳,唐太宗、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的措施为唐朝前期全盛局面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唐朝前期全盛局面的出现,是几位统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二、唐朝的衰亡1.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②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2)经过: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3)影响①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③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1)原因: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2)结果: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唐朝覆亡(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1.形成(1)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2.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思维点拨]唐朝中后期政局变化及其内在联系(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和兵力内轻外重,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造成唐朝由盛转衰。(2)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更加腐朽,具体表现在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地方上出现藩镇林立、割据一方的局面。(3)唐朝后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百余年的腐败政治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终于引发了农民大起义。(4)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唐朝政权瓦解。[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华夷一家——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史料一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摘编自《贞观政要》[探究]史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提示]华夷一家,平等友好。史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摘编自《新唐书》[探究]根据史料二,以突厥为例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提示]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唐朝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1)民族政策:开明进步,“怀柔”为主。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也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习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则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民族间战事较少,和平交往是主流。(2)处理方式:措施灵活,方式多样。主要有: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边疆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册封: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会盟: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下表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C.处理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这体现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的交往是战争方式,不能说明战争不断,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对东突厥采用军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和平管理方式,排除D项。4.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解析:选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唐太宗并没有对少数民族实行有差别的对待,而是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即其在本质上与汉族并没有什么差别,并且还认为“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即用德治的办法,使得天下成为一家,这反映出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大国治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海内骚然,土崩鱼烂,丧身灭国。——(南宋)安尧臣[思维升华]隋亡唐兴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必须依法治国。(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4)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针对训练]1.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导致朝政腐败。这说明()A.封建帝王是关系国家兴盛的决定因素B.封建专制制度对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C.王朝统治由盛转衰是历史的必然D.唐玄宗前期是明君,后期是昏君解析:选B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的个人素质对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B项;帝王对国家兴盛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开元盛世和后期朝政腐败不能说明王朝统治由盛转衰是历史的必然,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肤浅,排除。2.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朝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解析:选C材料中“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体现了“国富”,而“以豆屑杂糠充饥”体现了“民贫”,故选C项;“统一繁荣的帝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滥用民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历史记载符合实际,排除D项。[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34“《职贡图》”:[设问]《职贡图》反映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点?请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谈谈唐朝实行这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提示]特点:开明、灵活。事例: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不杀反而给予优待;在突厥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影响: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唐朝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读教材P34“唐蕃会盟碑”:[设问]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你怎样认识盟约中的“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提示]价值:是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认识: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3.读教材P36“史料阅读”:[设问]欧阳修认为造成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史料概括唐末藩镇割据的特征。[提示]原因:因平定安史之乱,唐朝新增许多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对藩镇势力的姑息纵容。特征:政权林立,大小不一;父死子继,自行任免官吏;相互争夺兼并,无视天子权威。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隋朝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3.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课程新解]——拓展学习的维度隋唐时期民族交融体现为汉化与胡化的双向互动首先,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得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量胡族物品出现;第二,胡族生活习俗出现在汉人生活习惯里面;第三,胡族的生产技术、生活艺术也对中原影响很大。第四,思想和制度层面也不乏胡族文化的流行。其次,民族交融更多体现为胡族的汉化。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迅速变成完全汉化的个体,很多人的汉文化水平还很高。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派遣留学生、使节等学习汉文化。学成以后在其境内传播,渤海国就是典型。渤海国在政治制度、文化礼乐等方面全面学习唐朝,迅速推动了汉化进程,与中原“车书一家”,号称“海东盛国”。总之,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对方先进文明,共同缔造了辉煌的盛唐文明。[课程深化]——提升学习的高度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第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币制统一,从而为长安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根本保障。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得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商品才得以大规模流通。币制统一,为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贸易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二,隋唐水陆交通发达,为长安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有辐射全国的陆路交通。唐初平定西域,陆地丝绸之路重新畅通。第三,隋唐关中地区的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则为长安商业繁荣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父亲节祝福微信问候语26条
- 游戏老鹰与小鸡体育教案
- 空压机后冷却器原理分析与选用
- 《心理学序》课件
- 《故障树分析报告》课件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第六章 推演创业项目
-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电极培训资料》课件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九年一贯制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
- 《感动人心的钱学森》课件
- 房地产企业税金计算表
- 骨科DRG付费方式下编码临床应用培训(骨科)
- 电气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 保理业务流程梳理成熟版
- 中国传统故事英文孟母三迁二篇
- 粮油储藏学试卷
- 12J4-2 《专用门窗》标准图集
- WB/T 1060-2016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
- JJF 1659-2017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386-2021再生纯铝原料
- 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