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论文_第1页
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论文_第2页
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论文_第3页
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论文_第4页
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模型引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以向量数学积的“剪刀手模型”为例摘要:高三学生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平面向量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解题能力得到提升,但在数量积这一部分由于题型多、变式多、转化程度高等特点,学生往往不能恰当的选择方法解题.有的同学在尝试之后知难而退,以失败告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方法选择上的困难,建立数量积与有效方法之间的对应,这是二轮复习需要完成的.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剪刀手模型”,用一个模型引领与数量积有关的各种题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向量数量积模型迁移我们首先来看,向量数量积的定义:uuuruuurOAOB=uuur uuurOAOB×cosq,其中q为uuurOAuuur,OB的夹角.从定义上看,数量积涉及三个基本量:uuur

OA,uuurOB,夹角的余弦值cosq.为方便讲解和记忆,让同学们伸出两根手指头,表示两个向量uuurOA,uuurOB,形成“剪刀手”模型.如图1所示.uuur uuur uuuruuur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形:①已知OA,OB模长及夹角q,求OAOBuuur uuur uuur uuur自然很直接,下文不作说明;②如果OA,OB模长,其夹角均未知;③如果已知OA,OBuuur uuur其中一个向量的模长,夹角未知;④如果已知向量OA,OB端点连线AB或OD,其中点D为AB中点.下文主要就后三种情形,如何处理以及如何拓展延伸展开讨论.一、模长夹角均未知——转基底或转坐标例1.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B//DC,AB=2,BC=1,ÐABC=60o.点E和点F分别在线段BC和DC上,且uuurBE=2uuurBC,31uuurDF 1=6uuurDC,求uuuruuurAEAF.方法一、本题要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但由于uuurAE,uuurAF,cosq三者都未知(或不易求解),所以考虑选取合适的基底来表示uuurAE,uuurAF,然后利用数量积运算求解.那么哪些向量适合作基底呢?显然题干给出的长度已知、夹角确定的uuurAB,uuurAD是不二之选.=2uuurAB 2+uuurAD,简答:如图2,取uuurAB,uuurAD作为基底,易得uuurAE33uuurAF 1=12uuurABuuur+AD.所以uuuruuurAEAF=(2uuurAB 2+uuurAD)(×1uuurABuuur+AD)1uuur22uuur213uuuruuurABAD=29.33121831818小结:从基底视角解决数量积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①选取适当的基底,选择的基底向量往往需要模长和夹角已知.②借助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基底表示要研究的向量.③遵循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将未知向量运算转化为基底向量之间的运算.方法二、由于已知ÐABC=60o这个特殊角度,因此我们还可以建2系,设点,将问题转化成坐标运算.F-简答:建系如图3所示,易求出A-(1,-3),B(1,-34),C1

(,2)3),441,3),设Exy(,),由uuurBE=2uuurBC可求出x=2,y=3.即E2 3(,312.343312所以uuur 2AF=(,33),uuur 5AE=(,33),于是uuuruuurAEAF 29=18.23点评:建系要有理有据,方式多种多样,本题还可以选择以点A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4所示.建系主要遵循的原则是:保证较小的运算量.为此经常依赖题目中的特殊角,如30o,45o,60o,90o等建系,二是利用图形的自身对称性建系.下面给出利用对称建系的一个例子.利用对称建系例2.如图5,圆O为Rt△ABC的内切圆,已知AC=3,BC=3,uuuruuurAB=5,过圆心O的直线交圆O于P,Q两点,求BPCQ的取值范围.解答:易知Rt△ABC的内切圆内切圆半径为1,如图6,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xOy,则B-(3,1),C(1,1),Q(cos,sin),P(cos,sin),于是uuuruuurBPCQ=-(cosq+-3,sinq+×1)(cosq-1,sinq+=-3-4cosqÎ [7,1].3点评:本题利用圆的对称性,以圆心O为原点建系,若以点C为原点建系,计算量相对较大.二、已知单向量模长——转投影例3.已知圆O的半径为2,弦AB的长为3,P圆O上任意一点,点Q满足uuurBP 1=2uuurPQ,求uuuruuurABAQ的最大值[1].分析:uuuruuurABAQ=uuurABuuur×AQ×cosq,uuurAB已知,uuurAQ与cosquuur uuur则必然是在投影为正的情形之下,故将投影用AM表示. 未知,但AQ×cosq可以看成是向量AQ在向量uuur uuuruuurAB方向上的投影AM,本题求的是ABAQ的最大值,简答:如图7所示,uuuruuurABAQ=uuurABuuur×AQ×cosq=3uuurAQ×cosq=3AM=3(3+BM)=3(3+3BN),故求uuuruuurABAQ的最大值转化为求BN的最大值.由于P圆O上任意一,故当PN与圆O相切时,取得BNmax=-3 1=,所以22uuuruuurABAQ最大值为27.24小结:转投影视角本质是选取一个模长已知的向量作基底,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转化为另一个向量在其上的投影值大小.将模长已知的向量看作“地平线”,学会作投影是解题的关键.二轮复习中,师生要善于知识和题型的迁移,一题多变、多题同解,不同模块的知识和题型交互.这就要求复习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就章论章,而应该将不同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找出共性.而向量正是众多知识的交汇,其他模块题目经常可以利用向量求解.例如解析几何中的线段乘积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可以逆向思维,通过巧妙地构造将问题转化成投影,进一步转化成向量的数量积问题,从而实现坐标化运算.迁移1:投影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例4.已知抛物线Cy2=2px(p>0)上的点Mm-(,)与其焦点F的距离为.(Ⅰ)求实数p与m的值;(Ⅱ)如图8,动点Q在抛物线C上,直线过点M,点AB均在上,且满足QA^l,QB//x轴.若MB2为常数,求直线的方程[2].MA分析:本题巧妙地将MA看成uuuurMQ在直线方 r

向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从而再一次将线段长度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形式,巧妙地回避了常5规思路计算上的繁杂.简答:(Ⅰ)p=2,m=1,过程略.(Ⅱ)设直线的方程为:x=ty+2)1,Q(y02,y0),则yB=y0,所以MB=1+t2y0+2,取直线l4上的方向向量re=(,1),则uuuurMQ=(y02-1,y0+2),所以4MA=uuuurrMQe=(y02-1)t+y0+2,故MB2=(1+t2)1+t2y0+2,则t=1,常数41+t21+t2MAyt0+-t+1)24为82,此时直线的方程为y=-3.小结:圆锥曲线压轴题涉及线段长度问题,尤其是两个线段长度乘积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考虑是否可以从向量角度出发,转化为向量数量积问题.迁移2:投影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例5.如图9,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AB=.以AC的中点O为球心、AC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点M,交PC于点N.(Ⅰ)求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Ⅱ)求点N到直线AM的距离;(Ⅲ)求直线BP到直线AM的距离.[3]6分析:若用传统几何法,则每问都要独立分析,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用投影,有较为统一的解题模式,整体上比较高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的素养.(Ⅰ)如图9所示,建立坐标系,易求得P(0,0,4),B(2,0,0),C(2,4,0),D(0,4,0),M(0,2,2).uuurCN 5=9uuurCP=-10,-2020,9 9).可求平面ACM的法向量9r

n=(2,1,1).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1d是uuurCN在r

n上的投影,故d1 uuurr CNn= rn 106=27.d2=(Ⅱ)uuurANuuur=AP 4+9uuurPC81620=(, ,9 9 9),uuurAN在uuuurAM上的投影uuuruuuurANAM

uuuur

AM=22.则所求距离为AN2-d22=22.3(Ⅲ)因为BP∥OM,所以r

n=(2,1,1)也是BP和AM的一个公共法向量.uuurBA r

在上的投影d3=uuurrBAnr

n=-26,则所求距离为26.33三、已知端点连线或中线——转极化如图10所示,点D为线段AB中点.uuuruuur uuur uuur uuur uuurOAOB=(OD+DA)(×OD+DBuuur2=4).于是,可以得到向量形式的极化恒等式:uuuruuurOAOBuuur2=uuur2ABOD-4[4].7例6.已知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2,空间动点P满足uuuruuur

PBPC=2,求uuuruuurAPAD的取值范围.分析:由uuuruuurPBPC为定值,可以看成是点P与线段BC中点M连线长度为定值,因此是极化恒等式模型.因此点P的轨迹是以点M为圆心,为半径的球面.另外,正四面体A-BCD可以将其置于正方体中来看.简答:如图11所示,因uuurAD为定值,因此从数量积的投影视角解决问题,uuuruuurAPAD=uuurAPuuur×AD×cosq=2uuurAP×cosq=2AH当点P位于1P位置时,AHmin=0;当点P位于C1位置时,AHmax=2;所以uuuruuurAPADÎ[0,4].点评:从另一个视角看极化恒等式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中线公式:即OD=2(a2+b2)-a2,如图10所示.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甚至高4考题中经常会遇到三角形中线问题,以及一般性的“爪形三角形”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将极化恒等式逆向迁移至解三角形之中,实现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交互.迁移1——解三角形中的极化模型例7.已知△ABC,点D为BC的中点,BC=AD=4,求AB+AC的取值范围.

8点拨:这是一道与三角形中线有关的问题,在教学中可用“背靠背”模型求解,也可用“极化模型”来处理.简答:由中线公式AD=2(b2+c2)-a2应用到本题,将BC=AD=44代入以上公式,可得b2+c2=40,再由结论b+c£b2+c2及b+>a,得224<AB+AC£45.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喜欢“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把关联性的问题统筹考虑,最终实现归类.在讲解完例7后,引导学生思考:当点D是直线AB上的任意位置的点,是否可以得到类似的恒等式以及一般性的“爪形线”OD的长呢.并让学生主动尝试,得出结果.笔者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数学第19题第Ⅱ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例8.在△ABC中,角,,对应的边分别为,,.已知b2=ac,点在边AC上,BD×sinÐABC=asinC.(Ⅰ)证明:BD=b;(Ⅱ)若AD=2DC,求cosÐABC.分析:第(Ⅰ)问略;第(Ⅱ)问当点D是线段AC的一个三等分点时,利用向量数量积和余弦定理推出BD长如下.如图12所示,uuurBD 1=uuur

BA+2uuurBC,所以33uuurBD2 1=9uuur2BA 4+uuurBC2 4+uuuruuurBABC 1=c2 4+9a2 4+accosÐABC=6a2+3c2-2b2.999999于是得到其中一条三等分线长度公式:BD=6a2+3c2-2b2.3简答:(Ⅰ)略;利用以上结论,联立BD=6a2+3c2-2b2=b与3b2,可得=6,c=6,再由余弦定理解得cosÐABC 7=12.=ac2c3迁移2——解析几何中的极化模型已知抛物线上的点线,垂足为Q.

Px,y

2x)(-

=1

2

y<<

,点A3

2

().过点B作直线AP的垂 - 11 24 ,),B( 39 24 ,),抛物线例9.(2017年浙江省高考题第21题)如图13,(Ⅰ)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Ⅱ)求PA×PQ的最大值.PA与PQ表示出来,计算量较大,分析:本题第(Ⅱ)问若试图将在高考考场氛围下学生很难坚持算下去.问题中没有明显的向量内容,但是从PA×PQ,BQ^AP的形式,可以联想到uuurPQ是uuurPB在uuurAP方向上的投影向量,即PA×PQ=uuuruuuruuuruuurAPPQAPPB,从而利用向量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然后选用极化恒等式形式来解决.简答:(Ⅰ)略;(Ⅱ)设AB的中点为M,则M(,)15 .从而24uuur uuur 2æPA+PBöPA×PQ=-uuuruuurPAPQ=-uuurPA uuur×PBuuur+BQ)=-uuuruuurPAPBuuur

æ

PA=çè-uuurPB2ö÷ø-2ç

è2÷

ø=-uuuurPM2=(x 1+)(33-x) 1=(x 1+)(x 1+2)(x 1+2)(9-3)2232210é(x 1+)+(x 1+)+(x 1+)+(9-3) 4ù£1ê2222ú£27.27.3êêë4úúû16PA×PQ取到最大值当且仅当x1 9+=-2 23x,即x=1时取等号,故16四、教学反思1.提炼模型高三二轮复习师生都要善于总结归纳模型,切不可大搞题海战术,要通过总结模型,让各种习题分门别类,让每道题目都有根可寻,形成“知识树”,“题型树”.“剪刀手模型”正式笔者在教学上的总结,是一种教法上的创新,并非知识上的新发现.模型教学绝非禁锢学生的思维,也不是每道题非得这么做,而是借用模型化的途径来帮助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更好地掌握解题视角,更快地获取思考问题的最佳途径,让解题变得有理有据,更具操作性.2.善用迁移在数学学习中,迁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数学思维.高中数学知识系统从总体而言是相互关联的,尤其是学生经历了一轮复习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