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盐龙湖)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区块面积(亩)水面积(亩)高程有效水深(m)植物配置I区预处理区305296控制常水位高程3.3~3.4m,塘底高程-0.6~1.4m1.7~4.0水生植物:睡莲687盆,伊乐藻2419m22.8m平台水生植物:菹草978m2,轮叶黑藻1635m2,苦草1526m2,芦苇8265.83m2。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12191169(1)挺水植物区,分3个区梯级控制,A区湿地底高程2.6m,控制常水位高程2.7~2.9m;B区湿地底高程2.50m,控制常水位高程2.6~2.9m;C区湿地底高程2.40m,控制常水位高程2.5~2.9m。(2)沉水植物区,顺水流方向分别为0.8m、0.5m、0.2m及0.0m。A区0.3B区0.4C区0.5;沉水植物区顺水流方向水深分别为1.2、1.5、1.8及2.0。挺水植物区挺水植物309972m2,沉水植物269570m2。挺水植物区主要种植芦苇、黄菖蒲、茭草、水竹、千屈菜、狭叶香蒲、睡莲、伊乐藻、大茨藻、小茨藻及菹草等;渠道内主要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区植物为矮型苦草、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大茨藻、苦草、刺苦草、龙须眼子菜等。该区湿地植物种植面积为389397m2。III区深度净化区16401502湖底高程-3.5m,常水位高程1.7m5.2在深度净化区周边水深小于1m的区域种植狭叶香蒲、芦苇、茭草、水葱、西伯利亚鸢尾等挺水植物,降低水中营养盐浓度,为附着生物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种植面积23414.46m2。并在水深为1.5m的平台上种植伊乐藻、菹草、矮型苦草、大茨藻、龙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种植面积110018.5m2。生态河道河滨缓冲带长2755m高程1.0~1.2m种植芦苇56682.23m2。表3-3盐城市区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各区概况汇总表3.2.5工程运行方式3.2.5.1泵站泵站规模10m3/s,每台泵流量2.5m3/s,8:00~22:00共14个小时泵站开机2台,22:00~次日8:00共10个小时泵站开机4台,确保水厂正常供水60万m3。当I区水位超过3.0m和II区生态湿地水位超过2.9m时发出警告,提醒运行人员停止泵站运行。当取水河道上游发生污染时间时,立即停止泵站取水,利用湿地系统和III区深度净化区的蓄水能力向水厂供水。待污染事故解决、水质恢复正常后再运行泵站。图3-3泵站3.2.5.2溢流堰溢流堰运行根据工程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内外河水位变化自行调节。由于设置了可调节功能的溢流堰,I区预处理区水质维持在3.0m,III区深度净化区水位也是基本稳定的,由于昼夜流量和水厂实际用水量的变化,使得III区深度净化区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浮动,II区生态湿地内的水深变化幅度约0.30m,III区深度净化区水位变化约0.50m。图3-4溢流堰3.2.5.3预处理区预处理区疏浚时外河水位高程应低于1.50m,通过放空涵管将预处理区内高程高于1.50m的水排入河道,沉砂区-0.6~1.5m高程内储存的泥沙拟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清淤。同时,运行期间应及时打捞预处理区水面的残枝枯叶等漂浮物,避免随水流进入湿地净化系统,影响湿地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图3-5预处理区3.2.5.4生态湿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稳定塘相似,很容易运行,但由于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的生态系统建造而成,因此在管理上除了要考虑系统结构的维护及运行条件的控制外,还需要考虑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基底、物种、停留时间等其它要素的管理和控制。科学的运行管理不仅可以保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减少危害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护,可以解决人工湿地可能带来的一些生态问题。图3-6挺水植物区图3-7沉水植物区图3-8深度净化区3.2.6中试基地设计3.2.6.1中试缘由微污染水源生态净化处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国内尚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确保实现盐龙湖工程预定的生态净化效果,并为后续的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按省发改委初步设计批复要求,在原位开展中试。3.2.6.2设计规模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结合盐龙湖工程的工艺流程及布局,统筹考虑中试场地的拟设位置及可利用占地,在满足课题研究的前提下,遵循节省投资的原则,确定中试工程的设计规模为320m3/h,每天运行14h,日运行规模4500m3/d,是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60万m3/d设计规模的7.5‰。由于深度净化试验区需储存超过7d的设计水量,即有效容积大于31500m3,按照1:2自然边坡开挖计算,占地较大。考虑该区是以水质保育及维护为试验目的,从节省投资及减少占地的角度出发,适当减小深度净化区的设计规模,即该区设计规模为450m3/d。3.2.6.3中试基地的净化工艺及总体布置中试基地设在蟒蛇河及通冈河交界的南部地块,场地总占地25.1亩。根据试验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鱼塘隔梗、保障场地内水流顺畅、便于管理和维护、减小占地等原则,根据盐龙湖工程的净化工艺及总体布局,设置临时取水泵站、预处理试验区、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深度净化试验区和管理区,其中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包括挺水植物试验区及沉水植物试验区。中试基地的净化工艺见图2.5-1,总平面布置见图2.5-2。原水原水预处理试验区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深度净化试验区排放超越管泵提图3-9中试基地的净化流程图图3-10中试基地总平面布置图3.2.6.4中试基地各分区设计3.2.6.4.1预处理试验区设计(1)规模及高程。预处理试验区位于中试场地的北部,由1个池构成,占地面积1953m2,水面面积1726m2。控制常水位高程3.3~3.4m,塘底高程0.4~1.4m,设计停留时间16h。(2)增氧设施及人工介质。在进水端设置叶轮式增氧机,在进水低溶解氧情况下对水体进行复氧。其后设置人工介质区,选用土工布、有结渔网、组合填料作为吸附基质,增加接触比表面积。(3)生物配置。在预处理试验区末端设置由睡莲构成的水生植物带,延缓水流流速,加强颗粒物沉降。水生植物带宽4m。在末端适当投放具有净水能力的底栖动物。河蚌过滤区共设置20道,每道5.5m长,以网兜悬挂的方式配置。3.2.6.4.2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湿地净化试验区分为挺水植物净化试验区及沉水植物净化试验区,总面积约7825m2,其中水面面积约6910m2。(1)挺水植物试验区设计挺水植物试验区由2个单元池构成,分别为甲区及乙区。模拟初设中的进出水方式及长宽比,每个单元池设计规格为:30m×60m,总面积约为3628m2。甲区及乙区单元池之间通过土埂分隔,并联运行,有效水深均为40cm。各区中部设置1条配水干渠,平均分为三段,顺水流方向渠底高程分别为2.1m、2.0m及1.9m,甲区及乙区渠道宽度分别为2m及8m,乙区配水干渠两侧还设有配水支渠。该区正常运行水位2.9m,湿地底高程2.5m,湿地露滩晒根时水位2.3m。配水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以增加水质净化效果。该区自然边坡坡比1:1.5,水力停留时间为0.32d。湿地的植物群落配置按水流方向依次分为四段:第一段配置茭草+伊乐藻;第二段配置芦苇+金鱼藻+狐尾藻;第三段配置狭叶香蒲+龙须眼子菜+菹草;第四段种植耐寒睡莲。配水干渠中沉水植物配置平均分为三段,顺水流方向的配置分别为前段种植伊乐藻、中段种植金鱼藻+聚藻、末端种植红线草+菹草。配水支渠主要种植伊乐藻。(2)沉水植物试验区设计。沉水植物净化试验区由1个单元池构成,模拟初设中的出水方式及长宽比,试验池面积约为4197m2,水面积约为3630m2。考虑水体透明度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池池底高程顺水流方向逐步降低,池底高程分别为0.5m、0.2m及0.0m,在常水位2.0m的运行条件下,该区的水深分别为1.5m、1.8m及2.0m。采用1∶1.5自然护坡形式建设,水力停留时间1.21d。沉水植物试验区主要种植伊乐藻、菹草、刺苦草、改良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龙须眼子菜及大茨藻等。3.2.6.4.3深度净化试验区由1个单元池构成,模拟初设中深度净化区的形态、进出水布置,试验池面积约为2002m2,总库容3266m3,可储存7天的水量。深度净化试验区水位控制在1.9m,池底高程-1.1m,水深3.0m。采用1:2自然护坡形式建设。在水深0.5m的局部范围内栽种芦苇、茭草及水芹等挺水植物;池底种植的沉水植物主要有苦草、改良苦草及轮叶黑藻等。3.2.6.4.4临时取水泵站临时取水泵站设置3台充油式潜水电泵(2用1备),型号为QY160-7-4,额定流量为160m3/h,上部设置彩板房作为取水泵房。3.2.6.4.5管理区为保障试验工作顺利开展,需建设配套的管理区。根据管理及试验要求,管理区设置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厨房、值班室及停车场等。管理区位于中试场地的南部,场地尺寸为27.8m×21.6m,占地面积600m2。管理区内临时用房采用彩板房建设,彩板房建设面积200m2。各试验区设计参数与盐龙湖工程各净化区设计参数对比见表1-1。表3-4设计参数统计表净化区或者试验区盐龙湖工程各净化区设计参数中试基地各试验区设计参数高程有效水深(m)水力停留时间高程有效水深(m)水力停留时间I预处理区控制常水位高程3.3~3.4m,塘底高程1.4m215h控制常水位高程3.3~3.4m,塘底高程1.4m216hⅡ生态湿地净化区挺水植物区控制常水位高程2.9m,露滩晒根时水位2.2m,湿地底高程2.4~2.6m0.3~0.51.6d控制常水位高程2.9m,露滩晒根时水位2.3m,湿地底高程2.5m0.41.53d沉水植物区控制常水位高程2.0m,塘底高程0.0m2控制常水位高程2.0m,塘底高程0.0m2III深度净化区控制常水位高程1.7m,塘底高程-3.5m,死水位-3.0m,库容约500万m3,有效库容约458万m34.77.0d控制常水位高程1.9m,塘底高程-1.1m,库容约3266m3,37.0d3.2.7工程建设过程3.2.7.1工程设计及批复过程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3月16日以“苏发改投资发[2009]364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的项目建议书》;省水利厅于2009年3月31日以“苏水许可[2009]69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省国土厅于2009年4月3日以“苏国土资预[2009]26号”文批准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申请报告》;省环保厅于2009年4月21日以“苏环审[2009]66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4月24日以“苏发改投资发[2009]499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建设厅于2009年4月27日以“苏建规选字第320000200900021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项目选址》;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9月11日以“苏发改投资发[2009]1338号”文批复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复工程静态总投资为7.91亿元,工期3年。3.2.7.2施工总进度盐城市盐龙湖工程建设处于2010年1月15日向盐城市水利局上报了申请盐龙湖工程开工报告,市水利局于2010年1月26日以盐水行审[2010]9号批复了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同意盐龙湖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12月土建工程施工队伍进场,2010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7月完成单体最大的建筑物取水泵站的施工;2010年底完成I、II区土建工程施工;2011年底完成包括III区土方工程在内的主体工程的施工;2012年6月中旬完成生态系统构建、道路、绿化、桥梁、路灯等后续配套工程的施工,至此整个盐龙湖工程已基本建成。3.3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单位3.3.1质量监督机构盐城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本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建设处于2009年11月17日以“盐龙湖建〔2009〕6号”文向市质监站上报了盐龙湖工程的质量监督申请。工程实施期间,市质监站按照有关质量管理规定,积极开展各项质量监督工作。认真审查批复工程项目划分,及时跟踪工程建设。在工程开工建设至今的近三年内,每月均到工地开展质监活动1~2次,监督、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图3-11质量监督机构3.3.2工程设计单位经竞争性招标,并受盐城市盐龙湖工程建设处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甲级设计院,设计证书编号为(090012-sj)为盐龙湖工程的勘测设计单位,负责完成从工程初步可研报告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工作。3.3.3监理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为本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成立了现场监理机构——监理部,配备总监、副总监、各专业工程师、计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人员,具体负责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对关键部位实行跟班旁站,并做到监帮促结合,履行建设监理职责,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与安全。3.3.4施工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各工程项目的施工及设备制造单位。施工及设备制造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均设立项目经理部,配备项目经理、副经理和技术、安全、质检、财务、综合等项目管理人员,对承建工程和承造的设备进行项目管理,按合同规定履行合同职责,按照规程严格保证质量,根据项目进度需要合理调配生产人员及机具,保证各项目的进度。参建单位详见表3-5:表3-5盐龙湖工程参建单位一览表序号类别单位名称1项目法人盐城市盐龙湖工程建设处2设计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3监理单位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4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施工I标盐城市隆嘉水利建设有限公司5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施工II标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6钢闸门制作单位江苏蔚联水利机械有限公司7启闭机制造单位江苏朝阳液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8水泵及电机制造单位江苏中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9电气设备采购与安装单位江苏菲达宝开电气有限公司10自动化监控系统采购与安装单位江苏省引江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11III区土方工程施工01标盐城市隆嘉水利建设有限公司12III区土方工程施工02标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3III区土方工程施工03标镇江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4III区土方工程施工04标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15生态围堤防渗处理工程施工01标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6生态围堤防渗处理工程施工02标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17生态系统构建工程苏州工业园区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18场内永久道路工程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9取水泵站10KV主备供电源受电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南通宾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20通冈河桥工程盐城市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1绿化工程江苏富邦园林建设有限公司22路灯工程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23视频监控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采购与安装上海中电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4管理用房工程江苏金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5管理用房地砖及墙面砖采购盐城市正方元建材有限公司26管理用房各类木门采购盐城市绿色家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7管理用房实木复合地板采购盐城高力家居港富林地板商行28管理用房室内空调系统设备采购与安装盐城市德群冷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29管理用房铝合金门、窗采购江苏联合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30管理用房石材采购盐城市鸿信装饰有限公司3.4中试试验情况2009年12月~2011年2月,共计16个月,分土建与试验两个阶段。为了掌握蟒蛇河原水的沉淀性能,上半年新增了量筒、沉淀柱等沉淀性能的小试,在此基础上进行预处理区中试。根据原水水质及预处理中试初步成果,进行全流程串流试验,即蟒蛇河原水经泵提升后依次经预处理试验区、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及深度净化试验区净化后,排放附近河沟。全流程串流试验初期以小流量进水,逐步增加进水流量进行生态净化工艺全流程调试,8月底进水流量达到设计进水流量(开启双泵,规模为320m3/h)。在此之后中试基地按照设计的运行要求持续进水,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全流程串流试验,确定不同工况对净化效果的影响。中试基地具体的试验过程见表2.7-1。因盐龙湖工程采用生态湿地为主体的净化工艺,湿地内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净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试验启动以来,持续开展水生植物的生长维护情况观测。表3-6中试试验过程表序号试验时间试验名称试验工况12010年1、2月预处理试验区小试量筒自然沉淀试验1组;DN100的PVC增氧沉淀试验1组;DN300的PVC增氧沉淀及搅拌沉淀各1组;22010年3、4月水生植物生长观测对中试基地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生长、存活等情况进行观测;32010年5、6月预处理试验区小试红桶自然沉淀试验1组;DN300的PVC增氧沉淀试验2组;预处理试验区中试单泵不增氧试验2次,试验时间共15天;单泵增氧试验2次,试验时间6天;双泵不增氧试验4次,试验时间共16天;双泵增氧试验2次,试验时间6天;预处理试验区及生态湿地净化试验区串联中试单泵流量,预处理区不增氧工况1组,试验时间5天;42010年7月预处理试验区中试单泵、挂膜、增氧工况2次,试验时间7天;静态水体试验现场各单元5天以上的静止时间,7月12日早上在各净化单元出水口处取样;预处理试验区与挺水植物试验区甲区串联试验单泵、不增氧工况1组,连续取样测试3天;预处理试验区和挺水植物区的半流量串联试验单泵、不增氧工况,水流在挺水植物试验区分为甲区和乙区两条支路,取样测试3次;52010年8月全流程半流量串联试验单泵、不增氧工况,取样测试3次;全流程2/3流量串联试验单台水泵2/3设计流量、不增氧工况,试验时间10天,取样测试3次;全流量全流程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试验时间10天,取样测试2次;62010年9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3组,每组测试3次。挺水植物试验区试验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效果测试:沿挺水植物试验区顺水流方向在各植物群落布点采样分析,测试1次;溶解氧在挺水植物试验区沿程变化试验:对挺水植物区甲区各植物群落末端水体溶解氧进行测试,测试1次;72010年10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4组,每组测试3次。沉水植物试验区试验跌水增氧效果试验:沉水植物试验区进水口溢流堰跌水高度5、10、30和50cm,试验1次。82010年11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工况4组,其中增氧2组,不增氧2组。每组测试3次。预处理试验区试验叶轮增氧试验:开启增氧机后,增氧效果测试,测试1次;沉积物厚度监测:放置11只沉积物监测桶,共6道监测断面,试验时间1个月。沉水植物试验区试验东部缓滞流区的水质监测,试验时间1天挺水植物试验区试验甲乙两区进水量大小测试,试验时间1天;30及60cm水位下净水能力测试,试验时间3天;92010年12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4组,每组试验时间3天2010年12月沉水植物试验区试验进水口跌水增氧效果试验:跌水高度25cm,直接跌落水面;跌水高度20cm,水面上浮有塑料薄膜,水体跌落在薄膜上反弹,与空气进行二次接触,反弹高度5cm;2010年12月石灰水治理青苔实验直径为40cm,高度60cm的白色透明的圆桶两只,进行对照试验102011年1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4组,每组试验时间3天;112011年2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1组,测试3次;122011年3月全流程全流量串联试验双泵、不增氧工况2组;全流程全流量挺水植物晒滩工况试验试验周期6天:晒滩2天,每天白天晒滩,晚上蓄水;第3、4天取样测试;第5、6天打开回流泵,第6天取样测试;全流量夜间增氧全流程试验试验周期3天:第1天开启双泵不增氧;第2天双泵,上午取样,夜间增氧;第3天双泵,夜间增氧,晚上取样;全流量全日增氧全流程试验试验周期3天:第1天双泵不增氧;第2天双泵,全日增氧,上午取样;第3天双泵,全日增氧,晚上取样;半流量夜间增氧全流程试验试验周期4天:第1、2天单泵不增氧;第3天单泵,上午取样,夜间增氧;第4天单泵,夜间增氧,晚上取样。3.5工程优化变更根据中试的试验结果,结合中试运行期间各区发现的问题,对盐龙湖工程的部分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总平面布置见图3-12.图3-12优化后的总平面布置图3.5.1预处理区(1)单组运行优化为双组并联运行预处理试验区按照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果设计成单组运行,试验过程中维护时需停止运行,影响了试验的正常开展。为了保障盐龙湖工程正常供水,拟将预处理区分为两组并联运行,维护期间一组正常运行,另一组可停水进水进行维护。初设阶段的布置及优化后的布置分别见图2.8-2及图2.8-3。图3-13初步设计阶段预处理区单组布置图3-14优化后预处理区双组布置(2)进水溢流堰中试运行期间发现预处理试验区进水部分存在以下问题:①进水溢流堰布水不很均匀:预处理试验区进水管道为2根DN300的钢管,进水管道与预处理试验区进水渠垂直,原水进入进水渠后经由溢流堰向区内布水,靠近进水口处溢流的水量多,远离进水口处溢流水量少,溢流堰呈现布水不均匀现象;②预处理试验区水体短流现象明显:因预处理试验区进、出水均为溢流方式,原水经溢流堰布水进入预处理试验区后,大部分水流以表层流形式直接进入排放区,难以保证设计的水力停留时间,短流现象较为明显;③预处理试验区漂浮物较多清理不便:蟒蛇河原水经水泵提升进入预处理试验区,河道中较小的红萍、枝叶等会随水流进入,分散漂浮在水面上,不易清理,影响感官。针对预处理试验区进水部分存在的问题,将进水部分(见图2.8-4)进行优化,优化方案(见图3-14)为:①在溢流堰顶部设置可调节配水堰板,调节高度0~10cm,通过人工调节使溢流堰布水均匀;②在距离溢流堰下游50~70m处,增氧区与沉淀区I之间,设置挡水板,挡板中、下部开槽,上部高出水面20cm,进水经挡板阻挡后,水平流变为垂直流,由挡板的中、下部进入沉淀区I,可改善流态,保证水力停留时间;=3\*GB3③因水流挡板高出水面,可以拦截水体中漂浮物,使漂浮物集中在溢流堰及挡板之间,为了便于打捞集中的漂浮物,在溢流堰上部设检修步道,并可用船只打捞漂浮物。挡水板可调节配水堰板检修步道挡水板可调节配水堰板检修步道图3-15初设阶段进水溢流堰图3-16优化后的进水方案(3)增氧机类型根据预处理试验区增氧的试验成果分析,机械增氧对改善水体DO效果显著,但增氧对水体扰动较大,出水的透明度改善不明显,透明度的提升比不增氧提升的幅度小。根据蟒蛇河原水水质监测成果,7月份及9月份河道的DO分别为2.2及1.6mg/L,经预处理试验区溢流堰跌水增氧后可增加0.5mg/L左右,但其数值仍较低,不能满足后续人工介质、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的需氧要求。因此,考虑保留盐龙湖工程预处理试验区的增氧机,将叶轮增氧机改为增氧效果更好的微泡增氧机,具有安装方便、投资小及可移动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增氧机可不启用,当进水DO低于2.5mg/L~3mg/L时开启,可节省运行费用。进水溢流堰优化时在距离溢流堰下游50~70m处,增氧区与沉淀区I之间,设置了挡水板。当增氧机开启后,挡水板的设置可减少对后续水体的扰动,解决了增氧机启动对出水透明度扰动的影响。增氧区叶轮増氧机24台增氧区叶轮増氧机24台图3-17初设阶段增氧区设计方案
增氧区微泡增氧机12台增氧区微泡增氧机12台图3-18优化后增氧区设计方案图3-19优化后增氧区实景(4)沉淀池设计根据预处理试验区底泥沉积试验结果,原水中携带的悬浮物在预处理试验区沉积的量较小,因人工介质的拦截作用,泥沙主要分布在预处理试验区溢流堰至人工介质前,该区后半段也有沉积,但沉积量小于前半段。因此,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形和人工介质的布置,考虑在溢流堰及人工介质之间开挖沉淀区1,储泥深度2m,在人工介质~植物平台之间开挖沉淀区2,储泥深度1m。同时,将预处理区优化为内外两组并联运行,便于维护管理。图3-20初设阶段沉淀区设计方案图3-21优化后沉淀区设计方案(5)人工介质根据预处理试验区人工介质的拦截及净化效果分析,人工介质对水体悬浮物具有较好的拦截效果,水经过人工介质后透明度有显著提高,并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中试工程采用土工布、渔网及弹性填料为人工介质,因渔网挂膜效果略差,考虑将其更换为高效的生物填料,增强人工介质对TN及有机物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试验区的净化功能。图3-22初设阶段人工介质区方案图3-23优化后人工介质区方案图3-24优化后单组人工介质断面图图3-25优化后人工介质区实景(6)河蚌挂网根据河蚌挂网的净化效果分析,该技术对提高预处理试验区水质效果有一定作用,但不十分明显,且大规模挂网后,需要经常查看各挂网河蚌的存活情况,及时更换死亡河蚌,以免二次污染水质,维护不方便且工作量大,因此,考虑在盐龙湖工程中取消河蚌挂网工艺。图3-26初设阶段河蚌挂网设计方案(优化后取消)(7)植物拦截在预处理试验区末端布置有睡莲植物带,希望通过发挥植物的拦截及吸附作用,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SS。试验观察发现,睡莲景观效果较好,但其在水中部分的比表面积较小,拦截作用有限。而睡莲底部自行长出的苦草、菹草等水生植物叶片宽大,耐污及耐浑浊性好,植物的比表面积大,拦截效果明显好于睡莲及荷花。因此,考虑在盐龙湖工程的预处理试验区末端种植菹草、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辅以睡莲等景观植物,发挥水生植物的拦截、吸附、净化及景观作用。优化后的配置见表3-7。3.5.2挺水植物区(1)水位波动调节设计在中试基地设计时,挺水植物试验区采用挺水植物水位波动有利于增加水质净化效果的技术,模拟自然湿地的水位波动的运行工况,定期对挺水植物滩面进行露滩晒根,恢复湿地的净化功能。从机理上看,水位波动对人工湿地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水位波动设计确实可恢复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因此,盐龙湖工程中仍保留湿地水位波动调节设计。(2)植物配置挺水植物试验区种植了香蒲、芦苇、茭草、睡莲等植物,其中睡莲拦截及净化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盐龙湖工程中不会大面积栽种,仅作为景观点缀使用。通过试验证明,在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共同拦截及净化作用下,该区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因此,考虑在盐龙湖工程中,在该区栽种挺水植物的同时在滩面及沟渠中种植沉水植物,充分发挥两类植物的立体复合净化功能,优化后的挺水植物配置见表2.8-1。表3-7水生植物配置优化净化区名称植物设施施工范围植物种植面积(m2)植物名称2011年10-11月份种植面积比2012年3-5月种植面积比宜采用的种植方法最小种植密度(≥)预处理区尾段出水浅水区(种植高程2.8)3260轮叶黑藻50%插秧法10丛/m2苦草45%插秧法10丛/m2睡莲5%盆栽1盆/m2菹草30%撒播石芽30颗/m2生态湿地净化区A区沟渠14368轮叶黑藻40%插秧法10丛/m2苦草30%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30%插秧法10丛/m2菹草20%撒播石芽30颗/m2A区滩面100021菹草5%撒播石芽10颗/m2伊乐藻10%插秧法3丛/m2睡莲1%盆栽1盆/m2金鱼藻20%插秧法4丛/m2大茨藻15%插秧法3丛/m2小茨藻15%插秧法3丛/m2芦苇45%插秧法6株/m2茭草45%插秧法6株/m2大花美人蕉5%插秧法6株/m2黄菖蒲5%插秧法6株/m2B区沟渠14777轮叶黑藻40%插秧法10丛/m2苦草30%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30%插秧法10丛/m2菹草20%撒播石芽30颗/m2B区滩面99049菹草5%撒播石芽10颗/m2伊乐藻10%插秧法3丛/m2睡莲1%盆栽1盆/m2金鱼藻20%插秧法4丛/m2大茨藻15%插秧法3丛/m2小茨藻15%插秧法3丛/m2狭叶香蒲45%插秧法6株/m2茭草45%插秧法6株/m2大花美人蕉5%插秧法6株/m2水竹5%插秧法10株/m2C区沟渠26378轮叶黑藻40%插秧法10丛/m2苦草30%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30%插秧法10丛/m2菹草20%撒播石芽30颗/m2C区滩面110848菹草5%撒播石芽10颗/m2伊乐藻10%插秧法3丛/m2睡莲1%盆栽1盆/m2金鱼藻20%插秧法4丛/m2大茨藻15%插秧法3丛/m2小茨藻15%插秧法3丛/m2狭叶香蒲45%插秧法6株/m2茭草45%插秧法6株/m2黄菖蒲5%插秧法6株/m2千屈菜5%插秧法12株/m2沉水植物区(高程0-1.5)37539矮型苦草100%插秧法25丛/m2沉水植被区(高程0.8)67751龙须眼子菜30%插秧法10丛/m2矮型苦草30%插秧法25丛/m2金鱼藻5%插秧法10丛/m2大茨藻5%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30%插秧法10丛/m2菹草10%撒播石芽30颗/m2伊乐藻20%插秧法10丛/m2沉水植被区(高程0.5)65886大茨藻30%插秧法10丛/m2金鱼藻30%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5%插秧法10丛/m2龙须眼子菜5%插秧法10丛/m2刺苦草30%插秧法10丛/m2伊乐藻20%插秧法10丛/m2沉水植被区(高程0.2)60846金鱼藻30%插秧法10丛/m2大茨藻30%插秧法10丛/m2龙须眼子菜5%插秧法10丛/m2轮叶黑藻5%插秧法10丛/m2刺苦草30%插秧法10丛/m2伊乐藻20%插秧法10丛/m2沉水植被区(高程0.0)140216龙须眼子菜30%插秧法10丛/m2穗状狐尾藻30%插秧法10丛/m2金鱼藻10%插秧法10丛/m2大茨藻30%插秧法10丛/m2伊乐藻20%插秧法10丛/m2深度净化区1.5m水深的平台60374矮型苦草20%插秧法25丛/m2金鱼藻20%插秧法10丛/m2伊乐藻15%插秧法10丛/m2大茨藻27%插秧法10丛/m2龙须眼子菜30%插秧法10丛/m2睡莲3%盆栽1盆/m2菹草10%撒播石芽30颗/m21.0m水深以上12193狭叶香蒲20%插秧法6株/m2茭草20%插秧法6株/m2西伯利亚鸢尾20%插秧法10株/m2水葱20%插秧法6株/m2芦苇20%插秧法6株/m23.5.3沉水植物试验区(1)水深设计沉水植物试验区的水深设计充分考虑了透明度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顺水流方向水深分别为1.2m、1.5m、1.8m及2.0m。经试验验证,沉水植物试验区沉水植物生长良好。因此,盐龙湖工程的沉水植物区参照中试基地设计不同水深。图3-27初设阶段沉水植物区塘底设计图3-28优化后沉水植物区塘底设计(2)植物配置根据研究分析,沉水植物试验区及深度净化试验区水生植物生长良好,在近一年不断的更替及优化后,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盐龙湖工程沉水植物区及深度净化区中的水生植物将参照中试栽种的植物进行配置。具体配置见表2.8-1。3.5.4深度净化区深度净化试验区安装的人工介质在挂膜后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不明显,因此,考虑取消该区域的人工介质。在盐龙湖工程运行期间,通过调节深度净化区5个进水口的进水量、库区水位等,结合风浪作用,改善库区北部两个进水口之间区域的水流条件,从而提升该区域的水质。图3-29阶段深度净化区人工介质设计方案(优化后取消)3.6占地和移民安置3.6.1工程占地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3.6.1.1永久征地工程永久征地3342亩。根据盐都区人民政府提供的资料,建设征地涉及龙冈镇风凰居委会、万家村和丁晏村。征地范围内拆迁实物包括农村居民房屋、集体房屋、学校、香料厂、服装厂、水利设施、自来水管道、道路、坟墓等。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建设征地影响主要实物指标见表2.9-1。表3-8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建设征地影响主要实物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居委会个1二村个2三工厂个2四学校个1五建设征地亩3342六拆迁农村房屋m269153包括农户和集体用房的房屋面积七搬迁农村移民户456共计1793人盐城市市区水源地生态净化工程受影响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见表2.9-2。表3-9受影响房屋及附属建筑物类别户数(户)面积(m2)备注农户45667820其中楼房29户、5510m2;平房427户、62130m2工厂216400其中香料化工厂房屋建筑面积16000m2;服装厂厂房10间、面积400m2。集体用房351333其中村部7间,245m2;学校24间,960m2;卫生室4间,128m2。其它7其中道路4.5公里;排涝闸站;迁坟1100座;桥梁21座;猪场费用230万元;自来水管道6公里;水利设施。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建设征地需安置人数见表2.9-3。表3-10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建设征地需安置人数需安置人数(人)龙冈镇风凰居委会龙冈镇龙冈镇合计万家村丁晏村2601522111793盐城市市区水源地生态净化工程永久占地用地用地现状分类见表2.9-4。表3-11工程永久占地用地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亩)所占比例(%)农用地农田、耕地2044.9561.19坑塘水面2828.44林地12.60.38未利用地567.7516.99建设用地434.713.01合计33421003.6.1.2临时占地本工程施工期的临时生产设施、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土方周转场均布置在永久征地范围内。临时占地即余土堆放区规划位于工程区南侧五河以南、通冈河以西、东涡河以东、龙乘路以北,五河作为余土堆放区排水河,临时占地主要用于堆放开挖的弃土,占地面积为1146亩,以农用地为主,详见表2.9-5。临时占地范围内涉及的居民拆迁数量为86户。表3-12程临时占地用地现状面积分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亩)所占比例(%)农业用地农田、耕地683.159.61坑塘水面100.658.78林地4.50.39未利用地202.6517.68建设用地155.113.53合计11461003.6.2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盐龙湖工程拆迁房屋9万余平方米,征地3286亩,移民557户1800余人。征迁投资为42314.11万元,由盐都区政府负责实施。目前,征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安置房屋也已建成。图3-30移民安置区3.7工程运行情况3.7.1工程初期运行情况及效益盐龙湖自2012年6月通水运行以来至今已近一年,为掌握盐龙湖生态工艺的净化效果,于2012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每月对盐龙湖工程的蟒蛇河进水及深度净化区出水水质进行取样监测,主要指标为CODMn、NH3-N、溶解氧、总磷、透明度等5项水质指标。根据数据分析,蟒蛇河原水从2012年7月~10月及2013年3月超标,为IV~V类水,主要超标因子为CODMn、NH3-N和溶解氧,经过盐龙湖生态工艺净化后,各项超标指标在出水中均达到了III类以上标准。2012年11月~2013年2月,原水各水质指标有所改善,各水质指标均达到III类水标准,经过盐龙湖生态工艺净化后,污染物质仍能够进一步去除,使出水水质得到进一步保障。3.7.2工程观测、监测资料分析为进一步掌握盐龙湖净水工艺对其它重要水质指标的处理效果,建设单位委托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分中心于2012年7月、8月以及2013年1月,对盐龙湖工艺的进出水质进行了不定期的取样化验分析。检测指标为:水温、pH、透明度、氨氮、溶解氧、挥发酚、氰化物、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锰、铁、叶绿素a、悬浮物等14项。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基本项目标准限值、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规定,对所测指标进行水质类别分析。从监测结果来看,蟒蛇河原水水质还存在水体悬浮物含量较高,高温季节总磷、锰超标,总氮长时间超标等问题,经过盐龙湖生态湿地工艺净化后,出水水质均有所改善,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3\*ROMANIII类水标准。4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在施工、运行和移民安置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设计中环保措施以及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4.1施工期环保措施4.1.1施工期污水处理措施4.1.1.1生产废水施工期间,施工废水量约2620m3,在施工生产设施区旁根据地形开挖简易隔油沉淀池,收集混凝土拌和废水、料罐冲洗水等,进行加药沉淀处理,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回用,隔油沉淀池的上层浮油外运至发电厂回收利用,禁止就地燃烧。修建明沟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自流进入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主要用于浇洒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见图4-1。隔油板隔油板隔油板薄壁堰出水生产设施保养场废油废水集水沉沙滤油池废油11回用图4-1含油废水处理流程4.1.1.2生活污水处理施工期间,施工区人员密度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7.5m3/d,在工区设置4个简易的化粪池,简单处理后送至农田用于农灌。工程运行期间,管理人员25人左右,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5m3/d,污水经收集后由地埋式污水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4.1.1.3管理措施为进一步减免施工期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注意施工场地的清洁,及时维护和修理施工机械,对施工机械产生机油滴漏,及时采取措施,用专用装置收集并妥善处理。(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禁止未经处理的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3)基坑排水抽排表层清水,尽量不搅动底部淤泥,并控制水位下降速率,避免泥浆水外排。(4)施工弃土集中堆置在弃土场内,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弃土雨水直接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5)本工程取水口水质受上游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及工业点源影响,建议按照水源保护要求,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控制各类污染源,严禁向湿地及蟒蛇河、朱沥沟等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各类废水、废渣和生活垃圾,抑制取水水质的恶化趋势。(6)在引水期间对上游来水实施自动在线全天监测,一旦发现上游来水水质超过引水要求,立即停止引水。为避免湖区出现死水区,通过进一步优化水流入湖口布置位置,利用水流自身动力促使湖体处于运动状态,并且在出湖口布置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净化平台工序,保证了出水水质安全。4.2大气影响对策措施施工中由于拆迁、挖土、装卸、堆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为避免对工区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上述大气污染因子,在施工中已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工地采取封闭式作业,即在工地周围修筑场界围墙或简易围屏,如用瓦楞板或聚丙烯布等在施工区四周建高2.5-3m的围幛,减少扬尘外逸;(2)未能做到硬化的部分施工场地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制定严格的洒水降尘制度(定时、定点、定人),保证每天不少于2-3次,每个施工队配备洒水车,并配备专人清扫和施工道路;(3)缩短拆迁和土方开挖的工期,及时清运弃土和弃渣,同时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以减少扬尘;(4)运输车辆完好,不装载过满,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5)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尾气排放;(6)运输车辆在离开装、卸场地前先用水冲洗干净,避免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撒落地面。4.1.2环境噪声影响对策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条的规定,本工程在施工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工程开工之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区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本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推土机、起重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及施工车辆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工程施工噪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区及周边的声环境质量,对工程邻近的居民区、工业企业产生短期的干扰影响。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采取了以下对策措施建议、降低影响。(1)噪声较大的机械,远离集中居民点;(2)施工机械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状态。对于个别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措施,如在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等以降低噪声辐射;(3)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减少高峰期施工机械同时动作数量,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未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在施工工程招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签订合同中予以明确;(4)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阶段噪声要求,在夜间超标施工已向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在指定日期内进行施工。除上述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外,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还将会引起道路沿线噪声级的增加。因此,已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压缩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4.1.3固体废物影响对策措施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同时还产生建筑垃圾、施工废料以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于弃土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采取措施,任意堆放,不仅引起水土流失,污染环境,而且影响景观、交通,给周围居民生活也带来不便。充分利用工程的弃土弃渣,将其外运用于农田、城市建设中洼地填高和公路建设等;弃土场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采取防止雨水冲刷、水土流失等的措施,确保弃土场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不排入湖区、不会影响水源地水质。对施工工区的生活垃圾加强管理,分片、分类设置垃圾收集箱,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4.1.4水土保持对策措施4.1.4.1实际实施的水土保措施(1)I区预处理区预处理区水土流失主要存在于湖内开挖过程,湖泊开挖边坡防护主要是湖泊开挖边坡上边界修建挡水土埂。(2)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含生物氧化区)为了很好的完成排水,确保湿地净化区发挥作用,人工生态沟渠开挖和人工湿地回填及堰闸工程、内隔围堤。(3)III区深度净化区湖区采用生态驳岸,在该区围堤上以密林形式布置雪松、香樟、广玉兰、鹅掌楸、垂柳、腊梅等,并在园路与岸线之间沿岸线种植一排珊瑚树高度约1.2m的绿篱,不仅能进一步维持及提高水质,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而且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4)IV区生态围埂区采用2m×1m×1m箱型石笼,装石进行护坡。(5)V区余土堆放区外侧设置排水土沟,排水沟出水口设置沉沙池,耕植土表面撒播草籽;余土场四周用袋装土围护防护,外侧设置排水土沟,排水沟出水口设置沉沙池,余土表面撒播草籽。(6)VI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场地硬化措施。4.1.4.2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对比分析(1)I区预处理区:依照方案设计工程量完成全部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程量。(2)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含生物氧化区):依照方案设计工程量完成全部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程量。(3)III区深度净化区:为增加湖泊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防护,在原有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加大对土埂量的建设。(4)IV区生态围埂区:增加了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增加了石笼护坡工程措施;增加了生态围埂堤顶排水管沟的量。(5)V区余土堆放区:本区在施工过程中面积增加较多,增加了表土剥离、场地平整措施工程量。(6)VI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增加实施场地硬化工程措施。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对比见表4.5-1。表4-1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对比防治分区分部工程具体措施单位设计工程量完成工程量增减(+/-)备注预处理区工程护坡土埂m38989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生态净化湿地区(含生物氧化区)围堤工程砌石、硬化hm275750主体工程设计场地整治表土剥离m31401014010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场地平整hm25.005.000主体工程设计覆盖塑料钢板m230253025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塑料彩条布m215000150000防洪排水工程排水土沟开挖m32732730沉沙沉淀池开挖m324240深度净化区场地整治表土剥离m3122100122100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场地平整hm242420覆盖塑料彩条布m21260001260000塑料钢板m212507125070拦挡袋装土围护m3300530050防洪排水工程排水土沟开挖m3142814280沉沙沉淀池开挖m36486480工程护坡土埂m320133503149生态围埂区场地整治土地整治hm209.389.38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护坡石笼护坡m3019961996堤顶排水工程排水管沟m3122624521226主体工程设计余土堆放区场地整治表土剥离万m3229200653800042460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场地平整hm276.4217.93141.53防洪排水工程排水土沟开挖m3131713170拦挡袋装土围护m3532053200沉沙沉砂池开挖m31681680覆盖塑料彩条布m22292002292000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硬化硬化hm200.020.02水土保持方案新增4.1.4.3实际实施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量(1)I区预处理区:由于净化工程需要,增加栽植水生植物面积。(2)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生态湿地净化区与生态氧化区合并,植物措施实施面积数量上增加。(3)III区深度净化区:取消了部分水生植物面积。(4)IV区生态围堤区:生态护坡部分区域植物措施改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面积减小。(5)V区弃土场区:取消了部分区域的乔木下的草籽撒播,面积减少。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对比见表4-2。表4-2实际完成和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对比表防治分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具体措施单位设计工程量完成工程量增减(+/-)备注I区预处理区净化工程点片状植被栽植水生植物hm20.341.69+1.35水土保持方案新增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净化工程点片状植被栽植水生植物hm27583.19+8.19主体设计已有III区深层净化区净化工程点网状植被栽植乔木及水生植物hm23413.35-20.65主体设计已有IV生态围埂区护堤工程点网状植被栽植乔木,铺设草皮,播撒草种hm2169.38-6.62主体设计已有V区余土堆放区植被建设工程点网状植被栽植乔灌木,林下撒播草籽hm2238217.93-20.07水土方案新增4.1.4.4工程效益(1)生态效益随着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全面实施,工程措施的速效、稳定防护效益和植物措施的生态防护效益的充分发挥,使得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项目区的水、土资源质量及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给主体工程的运行带来危害,保障水源地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减轻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提高土地生产率,使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提高项目区的环境容量。(3)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减少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费用,间接地体现其经济效益。4.1.4.5水土流失治理效果(1)扰动土地整治率根据监测成果,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面积440.94hm2,扰动土地整治面积438.74hm2,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9.5%,达到方案确定的95%的防治目标。(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面积243.81hm2,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防护面积242.84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6%,达到方案确定的95%的防治目标。(3)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所在地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并经评估组复核,项目区运行初期土壤侵蚀模数为175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14,达到批复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要求。(4)拦渣率本项目中,弃土场弃土600万m3,实际拦渣量为589.36万m3,拦渣率为98.50%。工程拦渣率为95.0%,达到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目标要求。4.1.4.6植被变化(1)林草植被恢复率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项目建设区面积440.94hm2,可恢复植被面积69.25hm2,采取种草、种树绿化面积为69.12hm2,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8%,达到方案确定的95%的防治目标。(2)林草覆盖率项目区总占地面积施工期末林草覆盖面积为69.12hm2,项目建设区总面积-弃土区复垦面积=440.94-215.75=225.19hm2,林草覆盖率为30.7%。达到方案确定的22%的防治目标。林草覆盖情况见表4-3。表4-3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表序号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区面积(hm2)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hm2)林草类植被面积(hm2)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1I区预处理区20.331.311.1990.84%89.172II区生态湿地净化区81.2748.6247.1997.0694.323III区深度净化区109.3316.6215.9295.7991.135IV区生态围埂区11.872.72.6497.7892.156V区余土堆放区区217.932.182.18100100合计440.9469.2569.1299.830.74.1.5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本工程建设内容为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各区域水生植物种植,共分为4个分部,33个子分部,314个单元工程。主要完成的工程量如下:(1)预处理区:1.4m平台水生植物:睡莲687盆,伊乐藻2419m22.8m平台水生植物:菹草978m2,轮叶黑藻1635m2,苦草1526m2,芦苇8265.83m2。生态河道:土方回填1410.13m3。(2)挺水植物区:A区:伊乐藻9993.7m2、菹草沟渠2919.8m2、滩面5047.9m2、大茨藻15034.1m2、小茨藻15018.3m2、睡莲951盆、穗状狐尾藻4376m2、轮叶黑藻25936.6m2、苦草4335m2、芦苇44992m2、黄菖蒲9932m2、茭草45193m2。B区:伊乐藻9893m2、菹草(沟渠)2959.4m2、滩面4998.2m2、大茨藻14984m2、小茨藻14918.7m2、睡莲989盆、穗状狐尾藻4516m2、轮叶黑藻25801.8m2、苦草4460m2、黄菖蒲4953m2、狭叶香蒲44671m2、茭草44573㎡、水竹4953m2。C区:伊乐藻11068.3m2、菹草沟渠5294.9m2、滩面5611.8m2、大茨藻16714.2m2、小茨藻16822m2、睡莲1132盆、穗状狐尾藻8073m2、轮叶黑藻32990.7㎡、苦草7803m2、狭叶香蒲49807m2、茭草49698m2、黄菖蒲5613m2、千屈菜5586.9m2。生态河道:土方回填2439.96m³,芦苇19952.68m2。(3)沉水植物区:0.0区:伊乐藻28010.3m2、穗状狐尾藻42079m2、矮型苦草13904m2、大茨藻42163.5m2、龙须眼子菜42065m2、苦草14024m2。0.2区:伊乐藻12171m2、轮叶黑藻3010m2、矮型苦草6952m2、大茨藻18156.5m2、龙须眼子菜3341m2、苦草18049.5m2、刺苦草18452m2。0.5区:伊乐藻13160.8m2、穗状狐尾藻3268m2、矮型苦草6952m2、大茨藻19575.1m2、龙须眼子菜3307m2、苦草19501.5m2、刺苦草19568m2。0.8区:伊乐藻13551.8m2、菹草6802.6m2、穗状狐尾藻20029m2、矮型苦草27277.3m2、大茨藻3332.6m2、龙须眼子菜20013m2、苦草3346.1m2。生态河道:土方回填791.65m³,芦苇11983.74m2。(4)深度净化区:0.2m平台(通冈河侧):矮型苦草3475m2;芦苇2456m2;茭草1100m2;龙须眼子菜5214m2;伊乐藻3596m2;菹草2264m2;大茨藻5435m2;苦草40268m2。0.2m平台(五河侧):伊乐藻3196m2;菹草2264.2m2;矮型苦草3210m2;狭叶香蒲1023m2;水葱1220m2;西伯利亚鸢尾420m2;大茨藻5433m2;龙须眼子菜4815m2;苦草4024m2,芦苇5663.73m2,茭草238m2。0.2m平台(隔堤侧):伊乐藻2385.1m2;菹草1509.2m2;矮型苦草5389m2;狭叶香蒲1411m2;水葱1100m2;茭草1100m2;大茨藻5433m2;龙须眼子菜8084m2;苦草4024m2;西伯利亚鸢尾2019m2;睡莲1847盆;芦苇11327.46m2。(5)生态河道:芦苇17056.2m2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临时设施及施工作业场地应设在占地范围内,避免施工活动对占地范围外的农作物及其他植被造成破坏。本工程开挖土方,需1146亩弃土场,要做好弃土场堆土防护和管理措施;为防止径流冲刷,可在弃土场顶部围绕临空坡面修筑土埂,拦蓄弃土顶面雨水,同时在坡面上和四周设置排水沟以确保排水通畅,并在坡脚修筑挡土墙。在弃土场堆置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弃土场土地进行整治利用,通过引种当地常见林木、灌木,如意杨、垂柳、一年蓬等;形成新的次生生态系统,改良土壤,经复垦后作为农业或林业用地。4.1.6工区卫生管理施工期十分重视工区卫生防疫工作,采取以下措施:(1)在施工人员进入工区前由医疗卫生机构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病的施工人员进行治疗,治愈后方可进入工区。(2)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加强工区的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做好工区卫生防疫工作。(3)制订工区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工区卫生状况检查。(4)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避免不洁食物和饮用水,以免造成肝炎、痢疾等的暴发流行。图4-2医务人员对工人进行身体检查4.2运行期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4.2.1截流控污措施治理和控制入河污染源是保障城西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实施饮用水源地生态净化工程,净化的同时,已对入河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已全面清除工业污染,确保无化工企业,无工业排污口(对影响范围内企业和居民已完成搬迁工作,名单见附件);削减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无围网养殖、无畜禽养殖场;已整治流动污染,确保无危化品船舶运输、无水上加油站;有效治理了生活污染,达到无垃圾堆放、无生活污水排放的要求;已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治久安。上述措施的采取和执行,逐步加快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4.2.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工程占地所属人工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引种荷花、睡莲、芦苇、旱伞草、菖蒲、香蒲、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千屈菜、水葱、芦竹、茭白、灯心草、旱伞草、水芹菜,花叶芦竹、黄菖蒲等湿生植被及投放具有净水能力的底栖动物,如螺及河蚌等;构建比较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既丰富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也使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图4-3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建立,为各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在这个湿地生态系统内,大量水生高等植物的种植不仅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还加强了该生态系统的系统稳定性。本身湿地生态系统就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而工程又根据常见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和组建了不同的群丛。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了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各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可以对来水水体内携带的悬浮物进行吸附、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根系和枝叶对营养盐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减少水体的营养盐和污染物含量。水生高等植物茎也、叶和发达的根系还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附着条件供其栖息,共同形成了根际效应等良性循环,改善了湿地土壤和浅部含水层中的物理、化学性质。4.2.3淤泥疏浚、水生植物收割影响减缓措施运行期各净化区植物的收割、底泥定期清淤等将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如随意堆弃,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收割的植物中有利用价值的应充分利用,不可利用的外运后集中处置。图4-4水草收割机工程运营期间,疏浚的周期长,频率低,疏浚时选用了进口挖泥设备、密闭管道输送等,将淤泥统一运至排泥场,排泥场应建有围堰并对其尾水进行沉砂、沉淀处理,对排泥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污泥流失和雨水淋溶。为将泥浆水对生态净化工程水质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疏浚区域增设无纺布的围栏将扰动的泥浆水域分隔开来,将疏浚扰动影响控制在施工影响范围内。4.2.4沿湖开发保护(1)设置空间防护距离建议生态湖及周边200-500m范围为沿湖开发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带建设,主要有生态农业、河岸道路绿化,进行生态保护。生态净化工程建成后,按可研在蟒蛇河靠近生态湖区一岸20m范围内进行挺水植物的恢复种植,同时控制周边5km范围内农业区的农业面源,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2)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积极鼓励、引导水源地区域内沿河、湖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花卉苗木、经济林果或其它符合环保要求的岸作物,减少地表径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控污等先进适用技术。(3)构建环湖景观林地生态湖滨湖绿地生态景观区、堤岸道路观光绿化区和河口水生植物景观区:对于临近湖岸道路,在植物种类选择和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滨湖绿地生态景观区、堤岸道路观光绿化区和河口水生植物景观:在堤坝带上种植柳树、杉树、竹等植物,对于临近湖岸道路,在植物种类选择和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景观效应,增添雪松、香樟、桂花树、荷花玉兰等观赏性较好的树木,进出水口附近栽种香蒲、菖蒲、美人蕉。4.3运行期环保措施4.3.1优化净化工艺设计设计单位在可研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及中试试验,采用以下的总体布局及工艺设计。盐龙湖工程占地面积3342亩,根据工艺流程及功能不同共分为I预处理区、II生态湿地净化区、III深度净化区三个区块,同时在工程周边构建生态河道。根据中试研究成果,对盐龙湖工程各净化区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并应用至盐龙湖工程中,主要优化内容如下:(1)预处理区:采用机械增氧、自然沉淀、人工介质及植物拦截技术强化悬浮物去除效果,其中叶轮增氧机更换为微泡增氧机,在DO低于2.5mg/L~3mg/L时开启;人工介质中渔网更换为挂膜效果好的组合填料;植物拦截带采用沉水植物为主,局部点缀睡莲的配置方案,发挥植物的拦截、净化及景观功能。对预处理区进水渠道进行优化,增加挡水板及可调节挡水堰板,改变进水流态,以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并减小增氧机对后续水体扰动的影响。(2)挺水植物区:采用水位波动调节设计,在湿地净化效果逐步下降时通过露滩晒根恢复湿地的净化功能;在挺水植物下方间种耐阴、耐污的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形成复合立体式植物配置,增加表流湿地的净化效果,稳定湿地全年的净化效果。(3)沉水植物区:充分考虑透明度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调整库底高程设计,顺水流方向水深分别取1.2m、1.5m、1.8m及2.0m;该区的水生植物配置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4)深度净化区:通过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辅以5点进水的水流调控及生物操纵等措施,维持和改善深度净化区水质。该区的水生植物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4.3.2加强环境监测为加强运行期环境管理,有计划的开展环境监测。监测工作委托地方有资质的监测部门对地表水水质监测进行,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1)地表水水质监测共设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站位,分别位于施工段上下游。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BOD5、DO、CODMn、CODCr、NH3-N、挥发酚、总磷、总氮、石油类、SS共12项,筹建期监测一次,施工期每3个月监测一次,施工完毕监测一次,监测点布置见图4-5。图4-5监测点布置图(2)噪声监测在施工区域设置2个移动噪声监测点。监测指标为等效连续A声级,在筹建期监测一次,施工期每2月监测一次。噪声监测分昼夜两时段进行,分别连续采样30分钟。4.3.3环保措施费用本项目为综合整治工程,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列出工程各项环保措施及费用,详见表4-3。表4-3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序号项目费用(万元)备注一环境监测措施47.61水环境监测费34.35地表水23.1施工废水92噪声监测费8.33卫生防疫监测7.2二环境保护临时措施80.971污废水处理27.57生产废水15.22生活污水12.35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13.53噪声防治13.54固体废弃物处置费11.935人群健康保护12.456其他临时工程2.531按环境保护措施费和监测费2%计三独立费用249.56161环境保护建设管理费59.5904管理人员经常费21.9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费35宣教及技术培训费2.6904按一~二项的2%计2工程环境监理费21.93科研勘察设计咨询费168.0712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试验费20环境评价费40环境保护勘测设计8.0712按一~二项的6%计环境影响后评估费100四基本预备费30.25按一~三项的8%计合计408.384.4移民安置保护措施 在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类似工程采用的政策,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确定本工程的安置标准和安置方式。移民安置优先考虑农业安置,多渠道多方式安置移民。4.4.1移民生活安置规划(1)安置区的选择移民安置区按照位置适中、方便生活、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选择。移民安置区建设可结合盐城市和盐都区地区总体规划,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造多层住宅,按照产权调换的方式安置移民,新建的移民小区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避免过去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安置区供水、供电、交通道路规划的移民安置区的供水、供电、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应按城镇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和配套建设,具备较高的标准和保障。4.4.2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移民安置的主要法律和政策,本工程项目移民安置建议“以农业为主、以土地为依托”为主的移民安置模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货币安置、就业安置等方式。同时为解决货币安置后的移民生产就业问题,规划采取如下的安置和帮扶政策与措施:(1)对工程影响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的移民,享受区、镇有关农村低保政策的规定的待遇,保证其基本生活;(2)采取帮扶措施和政策鼓励项目影响涉及的村周围的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优先招用移民就业;(3)对受影响的住宅及其它财产损失将按全部重置成本进行补偿;(4)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自谋出路、自谋职业、办厂、经商从事二、三产业,发展个体经营经济;(5)为没有得到就业的移民、老年人(60岁及以上)和丧失劳动力的移民,利用补偿资金购买养老保险。4.5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环保落实情况具体见表4-4、4.-5。表4-4环保措施执行情况阶段项目环评文件及初步设计中的环保措施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施工期水环境1、处理在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浆废水,需设置施工废水现场处理设施,建议尽量通过管道或地沟收集各类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为防止工区临时堆放的散料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散料堆场四周可用砖块砌出高。3、本工程北围堤外侧为蟒蛇河,西围堤外侧为朱历沟,东围堤外侧为通冈河,其外坡混凝土镇脚在河底-2.0m高程左右,施工时需修筑围堰挡水,蟒蛇河和朱沥沟采用顺河围堰,通冈河采用拦河围堰挡水。4、在施工现场配置移动厕所、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定期收集,由周边农民清运用于农灌。5、施工现场临时食堂,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定期捞油,定期由槽车送至盐城市盐都区绿源污水处理厂。6、各施工区施工机械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经临时配置的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除尘。1、施工期间,施工废水量约100m3/d,在施工生产设施区旁根据地形开挖简易隔油沉淀池,收集混凝土拌和废水、料罐冲洗水等,进行加药沉淀处理,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回用,隔油沉淀池的上层浮油外运处置,禁止就地燃烧。修建明沟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自流进入沉砂池沉淀后回用。2、施工期间,施工区人员密度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7.5m3/d,在工区设置4个简易的化粪池,简单处理后送至农田用于农灌。工程运行期间,管理人员25人,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5m3/d,污水经收集后利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3、施工弃土集中堆置在弃土场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弃土雨水直接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4、本工程取水口水质受上游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及工业点源影响,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控制各类污染源,严禁向湿地及蟒蛇河、朱沥沟等水源保护区内排放各类废水、废渣和生活垃圾,抑制取水水质的恶化趋势。5、在引水期间对上游来水实施自动在线全天监测,一旦发现上游来水水质超过引水要求,立即停止引水。为避免湖区出现死水区,通过进一步优化水流入湖口布置位置,利用水流自身动力促使湖体处于运动状态,并且在出湖口布置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净化平台工序,保证了出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声波和次声波课件
- 《PDA发展与介绍》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事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策略深度研究:当前还有哪些高股息值得关注
- 全程编制棉丝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立项及银行贷款+201
- 2024-202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电子类
- 2024河南金属及金属矿批发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盐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做账实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账务处理示例
- 2025年人教版历史八上期末复习-全册重难点知识
- 2024年国家安全员资格考试题库及解析答案
-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政治 含答案
- 仪控技术手册-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条件表
- 法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庆澳门回归盼祖国统一》主题班会教案
- 洗衣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培训
-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XX小区春节灯光布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