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智第十七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直线和曲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直和弯曲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习得知识。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习惯。教学准备:1、细铁丝,长度约20厘米,每个学生两根,其中一根平直,另一根折成弯曲的。2、塑料筐两个。活动过程:一、新课引入1、儿歌——毛线毛线真厉害,曲直变得快。拉开一条线,松手几道弯。2、让学生试一试二、展示讲解1、教师同时出示铁线两根,其中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曲的。让学生仔细观察,问学生:这两根铁丝有什么不同?2、指导学生说出:“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3、教师通知学生:直的那一根,我们叫做直线(型)的;弯曲的那一根我们叫做曲线(型)的。4、教师在黑板上面几条直线和曲线,边讲边画。5、给每个学生直的和弯的铁线各一根,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边比一比,感知直线和曲线的不同。6、启发学生说出:“这一根是直的,这一根是曲线(型的)。”7、让学生把铁线分别放在两个筐里。三、小节:儿歌——直线和曲线直线和曲线,真的好判断直线一道光,曲线几道弯四、练一练找出相应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②③④⑤⑥直线曲线五、课后延伸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在上放学图中看到的直线或曲线,返校后与同砚进行交流。六、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学生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直线和曲线第2课时教学内容:直线的画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画直线,加深对直线这一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理解直线的特征;2、通过学画直线,磨炼学熟手部和谐能力精细动作能力;3、通过操演,把握画直线的方法。教学筹办:直尺或其他如三角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读儿歌——直线与曲线直线和曲线,真的好判断直线一道光,曲线几道弯2、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曲线?2、新授1、画线小儿歌左手拿尺按一按,右手拿笔尺边站。移动铅笔往右滑,画出一条值直线。2、教师演示画直线的方法;3、讲解画直线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笔尖紧紧贴在尺的边缘,轻轻往右移动;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直线;5、检查学生画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让部分学生上台板演画线。三、练一练1、用直尺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条直线;(随意性较大,只要学生画出直线就可)2、用尺子经过一个点画直线;(重点理解经过一词,且扩展知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3、用尺子经过两个点画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四、拓展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用手指沾水在茶几上画直线,看谁画的又直又快。线段第1课时教学内容:线段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感知什么是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能准确描述线段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能说出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数量,试用直尺或三角板画线段。康复方针:通过朗读儿歌——《线段》锻炼学生的手口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教学重、难点: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具准备:尺、毛线团、白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读儿歌——线段直又直,细细线。两个点,在两端。糊口中,最常见。小跳绳,国旗杆。有的长,有的短。长长短短好分辨。2、我是一条小线段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生活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旗杆高,教鞭短,黑板一周四条线。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糊口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三角形,三条边,四边形有四条边。二、谈话引入,初识线段1、用彩色毛线引出线段(1)截取几段,长短不一;拉直后用磁铁固定到黑板上。(2)分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毛线,让他们把毛线在书桌上用两手拉直。(3)互相看一看,并比一比长短。2、线段:像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一段线,叫线段。三、直观感受,认识线段1、观看PPT,认识线段2、说一说,PPT上的线段优什么配合的特点:直直的,有长度,有两个端点3、试一试,说一说(PPT),图中呈现的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4、生活中的线段(1)书桌的边,课本的边,计数棒的长度,黉舍里的路……(2)你还能找到周围的线段吗?总结:课本、黑板的每条边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这些线段长短不一样,但都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2、用计数棒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用了几根计数棒。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2)下面的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3)说一说,下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五、课后延伸记录回家的门路,试着说一说,大概试着画一画,返校后交换。线段第2课时教学内容:画线段教学方针:1、在了解线段意义的基础上,能使用直尺等工具画线段;2、通过画线段,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概念及线段的特征;3、在掌握画线段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画线段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通过画线段,并能正确区分直线和线段。康复方针:1、通过手指操儿歌,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2、通过画线段,磨炼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力,操演双手和谐配合能力。教学过程:一、读儿歌,复习旧知1、儿歌——我是一条小线段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糊口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旗杆高,教鞭短,黑板一周四条线。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生活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三角形,三条边,六边形有六条边。2、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PPT)3、试着说一说线段的特征2、新授1、学画线段:看PPT,仔细观察画线段的步骤与方法2、连线段:通过连点成线进一步了解线段的特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出示课件)3、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如果有三个点呢?4、如果是四个点呢?(学生试一试)一共可以连几条?5、读儿歌,记住画线段的步骤及要领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出一条直直线,两个端点别忘记。三、学生练习1、根据识记的步骤和要领,试画任意长的线段(1)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2)教师将学生画好的线段展示并加以表扬(3)再次总结线段的画法: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出一条直直线,两个端点别忘记。四、玩一玩,练一练1、折线段拿出一张白纸,随便折一下,然后展开,你能发现什么吗?(多了一条折痕)。它可以看成是什么?你能折出一条比它还要长的线段吗?(学生折)。2、连点成线:随意点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1)看老师连点成线(2)让学生试着连点画线3、数线段:试着说出多边形上的线段数量五、知识拓展,课后延伸请仔细窥察黉舍的道路,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试着在操演本上画出来。线段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画一定长度的线段教学方针:1、初步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厘米;2、研究使用直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康复目标:1、通过手指操儿歌,磨炼学熟手指的灵活度;2、通过研究使用直尺画线段,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3、通过画一定长度的线段,研究手部控制力。教学过程:一、读儿歌,复习旧知1、儿歌——我是一条小线段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生活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旗杆高,教鞭短,黑板一周四条线。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生活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三角形,三条边,六边形有六条边。二、初步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厘米1、看PPT,认识直尺上的刻度2、直观演示,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厘米,并能说出自己直尺的长度。三、学画一定长度的线段1、PPT演示,若何画肯定长度的线段;在黑板上画出肯定长度的线段;2、学画一定长度的线段(1)初步认识直尺上的刻度:1厘米,2厘米……(2)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课件演示)(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长50厘米的线段(4)学生学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3、让学生试画长10厘米的线段;四、拓展延伸1、回家用直尺量一量筷子的长度,再画出同样长度的线段2、想一想可以用那些方法画出来?线段第4课时教学内容:研究测量线段的长度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线段的方法;2、能根据要求测量出线段的长度;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测量线段的方法。康复目标:1、通过手指操儿歌,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2、通过研究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3、通过测量线段,磨炼手部的控制力。教学过程:1、读儿歌,1、儿歌——我是一条小线段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糊口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旗杆高,教鞭短,黑板一周四条线。我是一条小线段,横直竖直俩端点。生活中,最常见,粗细不论有长短。三角形,三条边,六边形有六条边。3、挑选门路小明从家到黉舍的门路图,哪条路近来?(3)如果直尺上的刻度不清楚了,请你帮助想个办法怎样画3厘米长的线段?(上台演示)综合操演1教学内容:根据直线和曲线的特征判断直线和曲线教学过程:第1题要求学生将图形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曲线的认识。第2题要求学生在五个图形中找到线段,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再次巩固他们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在此题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将第二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也当作线段,教师要强调线段有两个端点,帮助学生加以区别。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难度,要求学生数出每个图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在给出的这些图形里,学生需要辨认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需要把这些图形分别与脑海中有关线段的表象举行对比,按照“是不是直的线"和“有没有两个端点”,做出肯定大概否定的判断,然后再计数填空。在这题的操演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第五个图形的中间也有一条线段。第4题给出三个点,要求学生连成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针对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体会“每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题目;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直尺西线段,如把直尺的一条边放到两个点上,一只手按紧直尺,另一只手拿铅笔画线段,并让学生试着本人用直尺毗连两点画线段;针对能力出格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手把手地带者他们画线段,逐步培养他们的着手能力,并进步他们的研究兴趣。第二单元度量第3课认识尺第1课时一、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2、初步研究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测量举动的兴趣。二、活动准备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2、学生每人一把尺子。三、举动过程(一)认识各类各样的尺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1)请学生将自已认识的尺子给同学们介绍。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2、讨论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3、引导学生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找出尺的不同点。(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分歧?(个体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2)指导学生归结,从用途、材料、形状等分歧方面举行小结。找出尺的共同点: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二)研究尺子上的息学熟手拿什物尺子,认识尺子上的零刻度、长度单位、刻度线、刻度数等名称。(三)巩固练习1、找一找尺子上的零刻度。2、圈出尺子上的长度单位。第4课厘米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是不同的。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尺;3、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4、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5、培养学生窥察,预算及着手能力。教学重、难点:1、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2、把握1厘米的实践长度及用尺子测量。3、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具筹办:直尺、铅笔、数学书、作业本、纸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黑板有多长吗?让我们用手来量一量吧?(让学生说出测量的扎数)教师演示方法,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再次测量发问: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长度不一样呢?黑板变大了吗?变小了吗?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真伶俐,科学家们也遇到了和你一样的问题,他们发清楚明了直尺,统一了长度单位,用来测量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课题——尺)2、新授(一)认识尺和长度单位1、认识各种尺(1)出示各尺:直尺,皮尺,卷尺……(2)发问:直尺上面有什么?(刻度)再看看还有什么?(数字)小的直尺上还有cm或厘米,直尺上面的每一条长的刻度线都对准一个数字,最小的数字是,我们把它叫做刻度,它的位置非常重要,像起跑线一样,代表直尺的起点,从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指出刻度.2、认知1厘米和几厘米我们刚才知道了从到1是1厘米,那直尺上还有几到几的长度是一厘米呢?(1)数一数:这把直尺上有几个1厘米?(2)比一比: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用手比出来吗?(3)看一看:用直尺检查一下你比的是不是一厘米。(4)同桌之间比一比1厘米,并相互用直尺检查.3、小游戏:快速比出1厘米的长度隔空比出1厘米、闭眼睛比出1厘米的长度在书本上的1厘米、铅笔上的1厘米、橡皮擦的1厘米4、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厘米的长度,你能说说生活中的那些物品是1厘米吗?出示1厘米物体的图片强调:大人的食指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大拇指大约厘米5、现在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那从到3是几厘米?为什么?那从到5是几厘米?你的直尺一共有几厘米?(二)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长度(例3)出示图片: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发问:你感觉哪种测量方法是精确的?为什么?2、师生配合归结统一测量的方法。3、总结:量物体的时候,把直尺的“”刻度对准纸条的一端,再看纸条的另一端对着几,它的长就是几厘米。4、出示图片,这是几厘米?(5厘米、6厘米)强调:接近几厘米,就可以说它大约几厘米三、巩固练习1、实践操作:(1)测量数学书的长度,作业本的长度说出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2)测量铅笔的长度说出结果,并比一比谁的铅笔最长。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在我们用尺子和铅笔纸张的时候要注意节约,做一个爱惜研究用具,养成节约习惯的好孩子。五、课后延伸回家后试着测量一下茶几的长度和宽度,记下它们的数据,返校后比一比谁家的长,谁家的短。线段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画一定长度的线段教学目标:1、研究使用直尺画线段;2、通过理论举动,把握画线段的方法。康复方针:1、通过手指操儿歌,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2、通过研究使用直尺画线段,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3、通过画一定长度的线段,研究手部控制力。教学过程:一、读儿歌,复习旧知1、儿歌——画线段左手拿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出一条值直线,两个端点别忘记。二、看一看,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三、试一试,任意画一条线段·在操演本上试画一条线短,画完后与邻近的同砚比一比一谁画的线段长。四、根据要求画线段在操演本上随便点两个点,然后试着毗连这两个点,看看能画出几条线段。五、练一练,画一画(课后练习)六、拓展延伸1、回家后看一看筷子的长度,然后试着画出同样长度的线段;2、看一看遥控器的长宽,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第二单元怀抱第4课厘米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方针1、能精确认读直尺上从刻度开始的随便长度的线段;2、能精确读懂题目要求,并能独自在直尺上找到相应长度线段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3、按照画线段的要领,通过操演能按照要求比较准确、快速的画出要求长度的线段;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让死板的数学知识充溢灵动的诗意与情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举动,感受研究数学的快乐。康复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磨炼学生的白话表达能力和了解应用能力;2、通过画带有长度要求的线段,磨炼双手的配合能力和谐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教学重难点:按要求准确画出线段教学筹办:直尺、分歧长度的纸片、小棒等,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线段的特点:直,有长度,有两个端点。2、画任意长的线段:(1)读儿歌——画线段左手按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出一条直直线,两个端点别忘记。(2)边读儿歌,边随便画一条线段。3、读出线段的长度:(1)看图片,说出图中线段的长度:(PPT)……(2)根据要求,在直尺上找到相应的长度:6厘米;8厘米;10厘米;20厘米……4、我们该如何画出这些线段呢?二、研究新课(一)学一学,画一画:画一条长20厘米的线段。(在黑板演出示)第一种方法:1、在直尺上找到相应长度的点:0cm——30cm;2、然后从刻度开始轻轻的画线,到30cm的刻度立即截止;3、分别在线段的两端点上点儿(或画一个小竖杠);如:第二种方法:1、在直尺上找到相应的长度的点:——30;2、分别在刻度和30刻度上点点儿(或画一个小竖杠);3、最后连接这两个点,即画出题目要求中的线段。(二)学一学,画一画: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条线段2、试着复述画线段的步骤3、检查学生画线段的情况4、就呈现的问题举行小节,并按照情况举行重点讲解夸大(三)小节:总结画带有要求长度线段的步骤,编成儿歌以便于影象左手按尺用点力,右手握笔看仔细。的上面点个点,找到数字做标志。标标连连看一看,轻轻画线莫着急。画出一条直直线,题目完成不辛苦。三、画一画,练一练1、按给出的长度画线段4厘米6厘米8厘米2、判断对错:在正确的画线后面打“√”(1)(2)(3)3、量一量纸条的长度,然后画出相应长度的线段(准备好的卡纸条)四、课堂回顾1、本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按要求画一定长度的线段的步骤2、读儿歌,再一次回顾并记忆画线段的步骤方法五、课后延伸量一量爸爸或妈妈食指与小指的长度,在操演本上画出来(大约多少厘米)。1、妈妈(爸爸)的食指长()厘米;2、妈妈(爸爸)的小指长()厘米;3、分别用线段画出拉:4、食指比小指长()厘米。六、教跋文通过研究与练习,大部分学生能说出画线段的要领与步骤,但是按要求画线段的实际操作存在很多问题,如尺子按压力度小,无法画出直的线段;画线段时不能准确标注起始位置的“”点;终点时控制不住或画不到终点,这些都需要反复练习。认识长度单位——米第1、2课时教学内容:认识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相识米的实践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点。2、会用米尺怀抱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预算能力。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教学过程1、温习回顾,引入新课1、出示1、5、8、15厘米的长度,让学生说出来;2、出示长尺,找到80厘米、90厘米、99厘米、100厘米3、长度单位儿歌:长度单位记仔细,分米厘米和毫米。厘米糊口较常用,分毫萧条莫焦急。千米万米还有米,长度大了必选之。单位之间可换算,大小互换有纪律。2、新课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板书:米的认识。2、认识米尺:说出本人知道的尺子种类。(学生引见,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出示什物)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3、师: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学生可能出现回答: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途,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讨“米尺”。三、米尺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窥察,你窥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体回答)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2、米尺刻度的认识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个中一面的数是从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砚们找到这一面,实在1的前面还有一个,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3、认识长度单位——米: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四、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长度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开多少就是1米。2)放动手臂,不依赖绳子,间接用手比画出1米有多长,碰运气,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3)反应:谁来通知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砚量)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2、感知1米的高度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4)反应:谁来通知老师,1米有多高?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分歧身高的人身上会到分歧的部位)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4、看一看,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量时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到100就正好是1米)五、看一看,估一估1、估量门的高度1)先学生个体估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学生个体估量。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表扬估量得准的同砚,估量有根有据)2估量黑板的长度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2)验证:A、估量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B、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C、其他同砚仔细窥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3、先估计,后测量教室的长大约是()米;教室的宽大约是()米讲台桌的高大约是()米;跳绳长大约是()米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2)测量:教师和学生一块进行测量,得出数据。六、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新的长度单位——米。七、课后延伸1、从家里客堂到餐厅大约要走几步?大约多少米?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第5课米第3课时教学内容: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方针:1、知道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2、会用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几个长度,让学生说出数值;(15厘米、20厘米、46厘米、85厘米、90厘米)2、复习回顾儿歌:长度单位儿歌:长度单位记仔细,分米厘米和毫米。厘米生活较常用,分毫冷落莫着急。千米万米还有米,长度大了必选之。单位之间可换算,大小互换有纪律。3、让学生比一比1米的长度;4、在卷尺上找出1米的刻度。2、新授1、学一学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米有多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讨一下1米等于多少厘米?师拿出卷尺,让学生上台一起演示,数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小结:1米=100厘米并板书。师带领学生读,齐读、指名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3、讨论:3米等于多少厘米?师引导学生说出3米就是3个1米,也就是3个100厘米,是300厘米。所以3米=300厘米讨论:400厘米等于多少米?师指导学生说出400厘米就是4个100厘米,所以400厘米=4米。4、小结:在进行厘米和米的单位换算时,从小单位换算到大单位只要将数值缩小100倍,反之,从大单位换算到小单位,只需将数值扩大100倍。三、练一练、填一填1米=()厘米2米=()厘米300厘米=()米200厘米=()米四、课后延伸回家后用米尺量一量沙发的长度,只要整米数。米第4课时教学内容:看尺读数教学方针:1、进一步熟习长度单位——米,加深对米这一长度的感性认识;2、掌握米和厘米两种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两种单位的长度会进行互相转换;3、研究不是整米的长度,掌握带有两种长度单位的读数方法和书写方法。教学筹办:PPT课件,米尺,直尺教学过程:1、温习旧知,引入新课1、试用两只胳膊比量出1米的长度;2、1米=()厘米4米=()厘米500厘米=()米200厘米=()米二、新授1、看一看,学一学(1)窥察米尺上的刻度教师指导学生窥察米尺上的刻度线,发觉刻度线有长有短:每两根最长的刻度线组成一大格。通过数一数,知道米尺上共有10个大格,每大格表示10厘米。相邻的两根短刻度线组成一小格,每小格表示1厘米。(2)学生试读箭头处的数(3)师小结:120厘米,也可以读作1米20厘米;(4)出示130厘米,让学生先读出来,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2、试一试,练一练135厘米=()米()厘米155厘米=()米()厘米1米25厘米=()厘米三、巩固练习1米65厘米=()厘米1米73厘米=()厘米150厘米=()米()厘米180厘米=()米()厘米米第5课时一、内容:测量身高二、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测量身高的方法;2、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睡眠等);3、培养学生的测量兴趣和探究欲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在交换举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发言;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三、举动筹办:身高尺、铅笔、记录好身高的表格与空表格各一张、学生测量身高的录像片段、记录纸。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量物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活动过程:(一)比较刚进学生园时的身高与现在的身高的不同,体会自己长高了1、刚进学校时你有多高?我们班谁最矮?谁最高?2、现在你长高了多少?谁长得最快?(充分利用课前学生的记录表)小结:每个同学在进校的时候都是小小的个子,现在每个人都长高了,说明我们都长大了。(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1、你现在有多高?(出示预先测量的数据)2、和老师给你们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比较与精确数据间的差距)3、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观看录像,帮助学生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小结: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结果会不正确。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与否、女孩辫子的高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学生互相测量,再次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三)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1、你长高了吗?长高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2、怎样才能快快地长高、长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地长高长大。(四)讨论健康的糊口方式我们小同伙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如何才干让本人快快长高呢?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活动延伸:让学生继续用正确的方式测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长快乐”的宣传画,请学生到其他班级进行健康宣传。活动反思:数学举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糊口联系。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学生将本人糊口中的知识带到举动中,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体验数学”是当代数学教室教学所倡导的,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举动,在详细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取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动参与的研究举动。体验对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学生的伶俐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举动学生着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方式多样的游戏牢固新知,构成能力,达到了教学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综合练习2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的认识、身高测量等教学过程: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为实物填上恰当的长度单位。第2越要求学生先找到图形中需要被测量的线段,运用精确的测量方法量出线段的长度并填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忆线段的特点,找到两个端点,然后再举行测量。第3题要求学生测量什物的长度,如中指的长度,数学书封面短边长度等:教学难点是测量出来的结果并非是整厘米数,学生需要按照测量结果举行大约的估量、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小题,指导学生预算时看什物未瑞更接近哪个刻成数,就按哪个刻度数计。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先让学生试着量量估估,再按照学生的实践情况举行辅导。第4题要求学生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这道题是在画线段的基础上,增加了画指定长度这个要求,旨在考查学生是否把握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方法。如果学生的手眼和谐能力欠安,教师可以按照实践情况增加操演。第5题要求学生先分别测量三位同砚的身高并记录,再按照表中记录的结果比高矮。这道题融合了量身高、比高矮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可以随便挑选用身高贴大概卷尺来测量身高,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精确的测量方法准确读数,末了按照数值大小来判断高矮。第6题,要求学生先辈行单位换算,再回答问题。在糊口情境中,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凸现数学的适用性进步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糊口经验,讨论需不需要买票。因为学生已经接触过相似的题目,并且已经学过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所以这道题主要指导学生了解身高于1米30里米就要买票,低于则不用买票。重点在于让学生比较1米30厘来与135厘米的大小,认知能力及白话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比较的基础上说出小华需要买票:认知了解能力普通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让其在教师的提醒下举行比较并得出结论,认知了解能力较弱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只要让其在教师的帮助下跟说小华的身高比免票身高线高,所以要买票。教师还可以由此拓展,让学生思考本人上车是否需要买票,并说说原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举动,感受数学与糊口的密切关系。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教学方针: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2、能正确的按要求对一定数量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3、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脑协同能力;4、通过儿歌的朗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着手对肯定数目的物体举行平均分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铅笔、糖果学具:每人8张卡片,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儿歌——小猴分桃两只小猴想吃桃,跑到树下把树摇。稀里哗啦落下来,6个桃子地上跑。高高兴兴捡起来,平均分开俩猴笑。小朋友们算一算,每个小猴几颗桃?2、温习旧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1、组织学生开火车背口诀,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准备6支铅笔)找出2名学生举行奖励:第一次分:A同学B同学1支5支A同砚不兴奋,并说出原因第二次分:A同学B同学2支3支A同学还是不高兴,说出原因第三次请一个同学上来分:A同学B同学3支3支结果:此次分完两小我都十分兴奋。师:为什么前两次奖励铅笔,A都不兴奋,而第三次A和B就都十分兴奋了呢?生:因为第三次给A和B分得的铅笔的支数一样。师:对,因为第三次分,两人分到的同样多,就是把6支铅笔进行了平均分。导语:今天我们就研究怎样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分的同样多。三、研究新课1、研究新知——平均分(1)课件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猴妈妈要把6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宝宝,如何分最公正?(2)问题假设:如果让你分,你会怎么分呢?(3)猴妈妈会怎么分呢?(看PPT)2、着手操作——平均分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8张小卡片,按要求进行平均分(1)平均分成2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2)平均分成4份呢?(3)让2名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分卡片的过程。师:它们同样多吗?生:同样多。师: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出示课件: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师:那我们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师:几个正方体?生:8个正方体师:分成几份:生:平均分成4份。师:如何分?生:平均分。师:该如何平均分呢?我们看课件展示。师:每份几个?生:每份2个。生: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每份分得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四、做一做,练一练1、在平均分的图旁的()内打“√”。(1)(2)(3)(4)()()()()(5)()2、圈一圈,将下面的苹果平均分成3份。4、把手中的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没份是几根?平均分成4份呢?平均分成6份呢?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除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意义,了解除法的寄义;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平均分,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铅笔、糖果学具:每人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教学过程: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儿歌——小猴分桃两只小猴想吃桃,跑到树下把桃摇。稀里哗啦落下来,6个桃子咕噜跑。高高兴兴捡起来,堆在一起等分桃。小同伙们想一想,每只小猴几颗桃?五、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有小猴分桃引入:(1)通过平均分知道,6颗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3颗桃;(2)如果像以前研究的加、减、乘一样,咱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式来对平均分进行计算,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运算——除法。三、研究新课1、分橙子:一共有12个橙子(PPT)(1)看演示:第一次:装了1袋,12减去1个4。12—4=8第二次:装了2袋,12减去2个4。12—4—4=4第三次:装了3袋,12减去3个4.12—4—4—4=0(2)用除法表示:把12个橙子4个4个的装,装了3袋,正好装完。可以用除法表示:12÷4=3被除除商除号数(3)读作:12除以4等于3.(4)表示:把12四个四个的分,能分成3份。2、练一练——平均分,用除法表示(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张卡片,三张三张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2)试着写出除法算式:12÷3=4(3)读一读,说出算式中每个部位的名称。六、记一记,练一练1、看图填空(1)把8个圆四个四个的分:()÷()=()读作:()除以()等于()。表示:把8四个四个的分,能分成()份。(2)把15颗糖果五颗五颗的分:()÷()=()读作:()除以()等于()。表示:把15五个五个的分,能分成()份。2、填表名称算式被除数除数商3、根3、表中给出的数,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被除数10除数商算式5216443065除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学内容: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教学方针:1、让学生通过亲主着手的理论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寄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较。9÷3=312÷6=218÷6=22、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3、平均分的意义,理解除法的含义;4、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较。教学难点: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平均分,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铅笔、糖果学具:每人准备15根小棒。教学过程: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儿歌——分糖一盒糖果桌上放,明明亮亮想吃糖。糖果一共12块,每人能分几块糖?动动脑子想一想,若何分得糖一样。八、研究新课研究例3:分草莓(演示)12颗草莓,4个人平均分,每人可以分几颗?1、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分?2、一个一个的分:第一次:每人分到1颗第二次:每人分到2颗第三次:每人分到3颗,草莓分完。3、说一说,每人分到几颗草莓。这叫()分。4、如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如何写出这个算式:5、把12颗草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颗。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颗。九、练一练1、先摆一摆,然后在里填上数字。(1)15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根。(2)1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根。2、圈一圈,然后在里填上数字。(1)把8个橙子平均分成2份。8÷2=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2)把10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10÷5=表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颗。十、小节十1、课后延伸回家后,试着把家里的水果,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平均分一分。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逐步学会运用乘法口诀举行求商;2、A组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3、B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能理解除法的意义。4、C组学生能熟练背诵2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了解用口诀求商的意义,能运用口诀精确求出商;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小橘子等小水果,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背诵2的乘法口诀:个人背2、填空(PPT)二()得四()三得六二()得八二()一十二()十二()七十四3、试一试,分一分:把8个小橘子平均分给曹晨和张晓倩,应该怎样分?(1)说一说:说出分的过程(学生集体和个别说)(2)分一分:个体学生举行分派(3)强调平均分:她俩分到的橘子一样多(4)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8÷2=4(5)用儿歌说一遍:8个橘子俩人分,要人高兴需平均。加减乘除想一遍,惟有除法分的匀。2、新授1、分桃子:10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怎么算?(1)生齐读题目,理解题意(2)找出题目里的关键词:10个平均分2个盘子(3)让学生用10颗小枣试着分一分;(4)PPT演示分桃子的过程:2、生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1)2×5=10(2)10÷2=5(3)二(五)一十,10除以2得5,商是5。3、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在练习本上书写出来4、小节:三、练一练1、看图填空(1)6÷2=二()得六,6除以2得(),商是()(2)8÷2=二()得八,8除以2得(),商是()2、填一填,练一练12÷2=二()十二,12除以2的(),商是()。6÷2=二()得六,6除以2的(),商是()。8÷2=二()得八,8除以2的(),商是()。14÷2=二()十八,18除以2的(),商是()。四、课后延伸1、回家后试着和爸爸妈妈对一对2的乘法口诀2、试着用除法解决问题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逐步学会运用乘法口诀举行求商;2、A组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3、B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能了解除法的意义。4、C组学生能熟练背诵3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了解用口诀求商的意义,能运用口诀精确求出商;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小橘子等小水果,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看PPT,想问题:一颗巧克力3元,小明买了5颗巧克力花了多少钱?(1)让学生试着回答;(2)个人解答:一颗巧克力3元,买5颗巧克力就需要5个3元;(3)求5个3元是多少,用乘法计较,即:3×5=15(元)(4)想问题:一颗巧克力3元钱,小明有15元钱,他可以买几颗巧克力?想:一颗巧克力3元,一共有15元,要想知道15元可以买几块巧克力,就是要看15里面有几个3。如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就是:15÷3=5。2、个人背诵3的乘法口诀3、试着填空三()十二()五十五三()得九三()二十一三()十八()八二十四2、研究新课1、情景引入:12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拿到几个?怎么算?2、生齐读题目,指名上台板演分的过程,强调平均分。3、让学生先试着摆一摆,然后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3×4=124×3=1212÷3=4三(四)十二12除以3得4,商是4。12÷4=3(三)四十二12除以4得3,商是3。4、读算式,并在练习本上书写三、练一练1、看图写算式(1)15÷()=15÷()=三()十五,15除以5得(),商是()()五十五,15除以3得(),商是()(2)12÷()=(2)12÷()=三()十二,12除以4得(),商是()()四十二,12除以3得(),商是()3、填一填,练一练12÷4=三()十二,12除以3的(),商是()。6÷3=()三得六,6除以3的(),商是()。21÷3=三()二十一,21除以3的(),商是()。18÷6=()六十八,18除以6的(),商是()。五、课后延伸3、回家后试着和爸爸妈妈对一对3的乘法口诀4、数一数家中的苹果(或橘子、草莓等),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分完以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用4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4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A组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用4的乘法口诀求商。2、B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能理解除法的意义。3、C组学生能熟练背诵4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用口诀进行求商的笔算和口算。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筹办:课件,小橘子、糖果。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读儿歌,想算式小猴上树摘桃子,一共摘了二十一。两大一小三只猴,每个可吃桃几只?2、试着说出来,并说出是怎么想的?3、把儿歌换一换,让学生说一说小猴上树去摘桃,二十四颗一大包。两大两小四只猴,每个可吃几只桃?4、背诵4的乘法口诀5、填空四()十六四()二十四()五二十()九三十六四()三十二()七二十八二、新授1、情景引入:20把椅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有几把?怎么算?生齐读题目,指名上台板演分的过程,强调平均分。2、生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5×4=2020÷4=5四(五)二十,20除以4得5,商是5。20÷5=4(四)五二十,20除以5得4,商是4。3、生读算式,并在操演本上书写三、练一练1、看图写算式(1)16÷()=四()十六,16除以6得(),商是()(2)28÷()=(2)28÷()=四()二十八,28除以4得(),商是()()七二十八,28除以7得(),商是()4、填一填,练一练20÷4=四()二十,20除以4得(),商是()。16÷4=四()十六,16除4的(),商是()。32÷4=四()三十二,32除以4的(),商是()。24÷6=()六二十四,24除以6的(),商是()。六、课后延伸5、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对一对4的乘法口诀6、盛出一碗大枣(核桃)数出24个,然后平均分到4个碗里,每个碗里有几个?分完以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用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A组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用5的乘法口诀求商。2、B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能理解除法的意义。3、C组学生能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用口诀进行求商的笔算和口算。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筹办: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读儿歌,想算式小猴上树摘桃子,一共摘桃共四十。两大仨小五只猴,每猴平均吃几只?2、试着说出来,并说出是怎么想的?3、把儿歌换一换,让学生说一说小猴上树去摘桃,三十六颗一大包。两大仨小五只猴,每猴可吃几只桃?4、背诵5的乘法口诀5、填空五()三十五()三十五()五二十五()九四十五二()一十()八四十二、新授1、情景引入:20把椅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有几把?怎么算?生齐读题目,指名上台板演分的过程,强调平均分。2、生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5×4=2020÷4=5四(五)二十,20除以4得5,商是5。20÷5=4(四)五二十,20除以5得4,商是4。3、生读算式,并在操演本上书写三、练一练1、看图写算式(1)一共有()只辣椒,算式是()×()=()或()×()=();口诀是()二十五(2)一共有25只辣椒,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多少?算式25÷5=口诀五()二十五,25除以5得(),商是()(3)如果有30个辣椒,平均分成五份,每一份是();口诀:五()三是,30除以5得(),商是()2、填一填,练一练45÷5=五()四十五,45除以5得(),商是()。40÷8=()八四十,40除8得(),商是()。30÷5=五()三十,30除以5的(),商是()。35÷7=()七三十五,35除以7的(),商是()。七、课后延伸7、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对一对5的乘法口诀8、抓出一把黄豆(花生),数出45个,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多少?9、分完以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综合操演3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第1题是根据图片呈现的结果判断哪个是平均分,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认识。要求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第2题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平均分的方法,根据分的结果来填空。第3题要求学生圈-圈,巩固几个几个分的方法,并根据圈出的结果填空。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每几个份,就是几个几个分。第4题要求学生图文结合。看懂题目意思,列出除法算式。第5题是一道简化应用题:30朵玫瑰花,每5朵包成-束,能包几束?要求学生先看懂题目、了解题目意义,再列出除法算式,末了想口诀求商。教师可以提醒想口诀的方法。应用题综合练习第1、2课时教学内容:加减混合应用题教学过程:第1题是道采办物品算总价格的题日。问题中的枢纽词是“一共",要用连加计较。学生列式计较并写答句。对于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将价格写在图片上,便于了解和计较。第2题,知道总共花费156元,求部分物品的单价,需要用连减来计算。和第1题一样,学生可以将价格标注在图片上,便于理解和计算。第3题要求计较体重,问题中的枢纽词是“一共”,也就是求和。此题贴近糊口实践,引入“公斤”的重量单位。这是学生在学本中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作引见,为放学期的知识研究作铺垫。第4题是一道算找零的题目,要求学生按照糊口经验体会题目的意义,再列式计较。题目设计很有意义,妈妈付的钱不是整数,而是付了302元,如果糊口经验丰富、了解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按照实践情况向学生解释。第5题要求一个季度的总话费,需要学生结合常识,先弄明白季度是指三个月,然后按题目要求求和。电话费涉及到小数,由于学本对小数的计算不作要求,学生只要拥解题目意思,列出算式,能用计算器计算即可。第7题,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知道容积单位“毫升”。要求学生仔细读题,80毫升的赠品有2瓶,所以列出来的算式是“800+80+80”。如果学生会列出算式“800+80X2”,教师要予以表扬。第8题有两个问题,学生要分步解题。首先,求三箱牛奶价格之和:56.8+56.8+56.8,如果学生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