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研组的本真意义和价值实现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化,传统的教研制度也显露出了弊端,学校教研组织的形式、教研任务的确立、教研方法的选择、教研活动的评价等要素,都带有明显的强势行政的计划痕迹,由此造成行政功能强,而研究功能弱的状况。不仅是教师,而且包括学校负责人,对教研组织体制感到不满。教师们抱怨其活动效益不高,收获不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年级组的诞生:行政强化对专业弱化的冲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是一定量的,最高领导者所管理的下级人员为3~6人,班组所管理的下级人员以10~15人较为适宜。如果管理幅度过大,无法实行有效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年级组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学科教研组的地位。然而年级组承载的更多是行政职能,而教研组承载的更多是专业的职能。一些学校的教研组就因此成为了学校的摆设,年级组与教研组的运作产生很大的冲突与矛盾。因为在这样的组织体制中,学校是一个纯粹的行政管理组织,更多呈现的是作为一般行政组织的性质,其作为专业组织的特征并不明显。而校长抱怨教研组组长的不负责任与教研组建设弱化的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年级组行政强化对教研组专业弱化的冲击。2.金字塔的管理:程序管理对自主意识的挑战在教研组组织机构的管理中,基本上是形如一个金字塔,处于最顶端的是学校负责人,他将自己的教学研究与管理任务分派给教导处,教导处又将每一学科的任务指派给学科教研组,教研组又进一步细化为备课组,这样沿着一根不间断的链条一直延伸至每一个教师。而各个教研组采用的基本上是标准化程序。一般按备课、上课、作业、个别辅导以及考试等基本环节展开,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统一的要求,学科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与测试等。上述直线体制下的统一运作主要依靠业务过硬的学科带头人或“首席教师”。学校中一部分教师带领另一部分教师共同前行,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引领与被引领关系。一旦带头人不过硬,或者调离,整个教研组就有可能处于瘫痪状态。在带头人的包办代替或操纵下,一般教师成了教研组活动中的“看客”,一旦失去了“靠山”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统一运作,克服单干,对于完成以传承知识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对于重复性劳动来讲通常是有效的,但对于强调动态生成的现代教学来讲,就会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追寻:学校教研组的本真意义1.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研方式未能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大都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成为与教师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衍生物。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与教育生命衰微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必须重建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校本教研文化。教学研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行为,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是通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摆脱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形成自我个性的教学艺术特色。这种目标的实现是以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变化理解程度为前提的。因此,搭建教师研究的平台,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使它能直接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让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炼自己的教学得失,形成指导性的教学策略与理论,显得非常迫切。2.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完善面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我们认为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应有民主、尊重的对话模式形成。学校管理要深刻认识到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可以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所以,在管理文化上要形成新的情景,让教师自己发觉提升专业水准的紧迫感,提升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性,从而积极、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3.研究共同体的组织追求教研组必须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家”中,大家彼此信任,相互依赖。不过在这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共同体中的差异。教师研修离不开具体现实的专业场景。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教学智慧的增长,并不是在孤立状态下,总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现实的专业场景是个体主动感知建构出来的;同时它又反作用于个人,制约着个体的成长。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每个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打造和谐教研组;同时又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氛围。考虑学校教研组的建立问题,而不是将其定位在处于最底层一级的教学管理组织,被动接受上级的指令与督查。教研组没有学校行政的支持是不行的,但完成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运作也不行。构建:学校教研组的价值实现1.柔性化组织的构建柔性组织,有必要的角色分工、职能定位,否则会形同虚设,一盘散沙;同时它又灵活而富有弹性,提供必要的自主选择空间,而非将教师机械地安排在固定的等级位置上。它有一定的集权,尤其在执行课程计划,制订教学研究的方向、重点,进行绩效考核等方面,组长有一定的决策权;同时又是分权的,一线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学情灵活决定教学策略,应对各种问题情境,形成多样的个性风格。它又是正式的,借助“磨课”、研讨、问题会诊、专题论坛等,进行正式的接触与交流;同时又借助办公室、走廊内非正式的交谈以及电子邮件、网络数据库,保持随机的、自由自在的联系和接触,特别是在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中形成蒙太奇式的组合,而并非局限于事先安排的正式交流场合。柔性组织减少了中间层次,学校负责人、校外专职教研人员可以直接深入至各教研组,参与研讨活动。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提高对教学改革与教学现实问题的快速应变能力。2.有效化模式的追寻(1)转变角色,激情参与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由听众、观众变为教研的主角,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动机。人人做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支持者、评价者、反思者。每次教研活动,每个教师主动带问题而来,为问题而来,带任务而来,带经验而来,带好的心情而来。树立“团队成功我光荣,我为团队增光彩”的信念,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解除了教师间的个人封锁,增强了协作精神。对于有才干的教师量才录用,任人唯贤,让教师体会到努力就会进步,进步就会被认可。(2)现场培训,共谋计划每学期开学由课程中心学科负责人,分学科组织教师研讨培训。先由学校抛出学期教研规划:就教研的基本理念、具体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活动方式达成共识。再分学科组讨论各年级团队教研具体执行计划,落实每周教研具体主题、方式、分工、任务。然后每组由组长作三分钟年级教研计划,特色活动介绍。突出的特色思路有:小课题研究、小型叙事对话、课后随笔展示、“周教学回顾+互动与对策+下周课堂研究”、课间碰头聊、现场分析、整合教材串串课等。在分享学习后,修改本组计划,形成团队教研指南,这样改变了以往个人订计划、被动执行到现在的人人参与,事事明白,既有宏观导向又有微观行动指南,为校本教研实施开了好头。(3)课堂实践,探究创新我们重视在真实的状态下、在随堂的状态下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相互听课、自我评课、听点名课、看观摩课,提供行动研究的真实场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从无数鲜活的细节中去发现、提升、顿悟,总结一个个案例,在与孩子共同关爱生命中,注释精彩人生。做好三课:常规课——倡导教师个人的随堂课反思,以及学科组内自发的同伴交流的小型研究课;研讨课——围绕研究主题和教学问题展开,由各学科组组织申报,开展现场教学教研活动;竞赛课——开展永新杯课堂教学效益月竞赛。(4)探索途径,创建特色我们以“1+1+1”行动研究为载体,三条途径整合推进,形成团队教研特色。如,课程:规划+实施+评价;教研:项目+团队+个体;行动:问题+实践+反思;方式:个人独创+团队合作(专家引领)+集体反思;管理:现场+研讨+跟进;方法:以“调查+寻根”、“行动+案例”、“文件+日记”、“资料+整理”进行合作与探究。3.有序化制度的建立我校将管理重心下移,搭建扁平式团队管理平台,以年级组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各年级均由各学科教师组成30多人的综合性团队,实行团队组长负责制;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三个学科组长分别负责团队教研,群团会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学校设课程中心,重点负责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质量监控,指导评价,加强对团队教研的实践指导和学术支持。这样的管理模式,思路清晰,责任明确,既便于年级团队开展专题性、及时性、针对性的小型研讨活动,发挥年级团队主体教研之作用,又适合于学科纵向的集中研讨,发挥学校对教研的共性引领。建立规范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是实施有效的校本教研的保证。学校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规范教研活动。(1)课程部主任,项目负责人:开学前有教研工作规划制度、组织培训制度;期中、期末的总结反思制度。(2)年级团队、学科组长组织本年级学科教师讨论制定本团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期末总结反思的制度。(3)每周年级团队有半天教研活动,每周五全校大会,由课程部做五分钟教研活动反馈制度。(4)每周五学校领导与课程部主任,进课堂现场集体调研制度。(5)每周校园网展示各学科教研排行榜,由年级组申报校内专题研讨课制度。(6)每月项目负责人,年级团队做总结反思,提交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表的制度。(7)每学期末,团队教研总结,表彰大会制度。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一是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一为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学校要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候课制)、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星级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师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我们教研的主题,通过开展“五课”活动(备课、做课、听课、说课、评课)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同时在教研组层面开展“四加一”的组级教研活动(每学期教研组组织四次主题教研活动和一次主题科研活动),形成教研氛围,保障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学校的主题研讨会制度为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果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经形成制度的主题研讨会有:每年一次的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每年一次的教育教学年会、每年一次的教研组或备课组工作研讨会等。4.系列化活动的形成(1)建主题研讨系列,让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选择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一是以教师个体为主体的“自主研究”。这一层面主要强调教师围绕主题个人的学习、反思,要求老师们通过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构想并做出初步的思考。二是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研究”,强调合作互动。这一层面主要是要求备课组老师针对教师自我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对某一课例共同进行研究,并合作完成教学设计,授课结束后,再进行集体反思,交流得失。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教研活动,着眼共同进步。这一层面主要是教研组针对备课组“课例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2)零距离接触,让教师与专家视界融合我们认为,仅仅有专家的讲座和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老师们和专家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请教,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引领专家。我们与华东师大的专家建立了长期的指导关系,请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研究老师们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老师们商讨实施新课程的具体策略,从而使老师们的观念得以更新,视野得以开拓,认识得以统一。因为只有这样的直接对话,才能让教师真正感受专家的魅力,也才能使专家真正了解教师的需求。校本教研的实施,需要学校广辟渠道,引入学术思维方式,营造学习氛围。能有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或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讨论、研究,这样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的做法才是教师们所需要的。5.抓交流合作,促教学与科研结伴同行从教研性质上分为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另外,我校组织“休闲式教研”。主题教学论坛、师徒结对研讨、教学开放周活动、骨干教师教学示范、网络教研等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批发市场营销合同
- 标准雇佣合同模板
- 授权托管运营合同示例
- 借款协议合同书
- 废弃物处理合同文本
- 探矿权出售合同样本
- 贷款合同条款解析
- 建筑工程股份合同范本2024年
- 高管人员授权合同范本
- 专业工程居间合同样本 2024
- 企业微信指导手册管理员版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分析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盘扣脚手架搭设方案及交底
- 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爱国卫生工作培训课件
- 与某地政府医疗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