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的含义和类别分析_第1页
描写的含义和类别分析_第2页
描写的含义和类别分析_第3页
描写的含义和类别分析_第4页
描写的含义和类别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复习提问:1.什么是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是一种最基本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方式。2.请同学分析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1)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2)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不一会儿,红红的火苗就腾腾地窜了起来。第一句是叙述第二句是描写描写含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环境的情状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一种表达方法。描写类别(一)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二)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三)描写风格白描和细描(四)构成单位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五)表现对象的特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一)描写对象: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孔乙己的肖像描写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原意指孔夫子,他的名字叫丘,在兄弟中他排行第二,也就是甲乙的“乙”,生辰八字是己年的。《孔乙己》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外号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小说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死要面子。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孔乙己好喝懒做,不善谋生,他"身材高大"具有谋生的能力,穿着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十分懒惰,轻视劳动。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是这个没落社会里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的身份在咸亨酒店显得很特殊。他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竟一直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感到颓唐不安,意识到自己的沦落和低微。(他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人自傲)

(一)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什么是人物的肖像描写

就是用生动、精确、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还包括人的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怎样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

1.把人物的肖像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连起来写,因为人物的肖像常由于时间的推移、处境的变化、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而有所不同,所以通过肖像描写,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抓住人物肖像极具个性特征的部分重点落墨,反复点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脸色青黄、脸颊红)

第二次来到鲁家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脸色青黄、脸颊红)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脸色青黄,消失了血色)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赎罪”后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脸色青黄、脸颊红)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脸色青黄,消失了血色)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脸色灰黑)“祝福”的前夜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脸色青黄、脸颊红)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脸色青黄,消失了血色)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脸色灰黑)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人物肖像描写的注意事项、意义1.注意事项(1)把人物的肖像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起来,透过肖像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2)抓住人物肖像极具特征的部分着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意义刻画人物,表现作家的创作思想。(一)人物描写——心理描写

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内外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的描写。(1)直接描写(2)内心独白(3)梦境描写(4)幻觉直接描写

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手段,在具体写作中,常常用“他想”、“他回忆”、“我感到”、“我觉得”等句式来表现。

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就极其精彩地写了阿Q在听说革命以后躺在土谷寺里的一大段心理活动:“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把阿Q心中的所谓革命表现的鲜明如绘。内心独白

也叫自白,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创业史》中写梁生宝到太白山下买稻种,为了节省宿费而睡在车站地上,当他和衣睡下,掏出旱烟袋锅香喷喷地吸着时,不仅独自一个人笑咪咪地说:“这好地嘛,又雅静,又宽敞——”这一句独白,道出了梁生宝一生为公,以苦为乐的思想境界。梦境描写

这是表现心理活动的特殊手法。如《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的一场恶梦,正是反映了黛玉当时的忧虑、绝望的心情及至死不渝的爱情。幻觉

幻觉本是一种精神病态,但正常人的神经过于紧张、疲劳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病态,有时候幻觉的内容就是幻觉者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后所产生的幻觉,这样既反映了她的天真单纯,以及她对温饱的渴求,又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一)人物描写——行动描写

是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行为,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等。

写行动,不只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写出他行动的特点和个性。注意:

(1)符合人物身份境遇、社会地位;

(2)放在矛盾冲突中,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抓住具有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特征。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临终前教士做法事,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十字架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似乎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到手里,这一个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在他的仓库里有那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不仅是对自己如此,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俄国农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所塑造的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他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他宁可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红楼梦》

薛宝钗是作家笔下着意刻画的一个“封建淑女”的形象。有一次,她在大观园滴翠亭旁偷听两个丫头谈私房话,又怕被人察觉,于是便来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放重脚步”,又口里叫着,假装过来追林妹妹。这些动作过程,充分显示出了她虚伪的性格特征。(一)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对话、独白)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八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在一起喝茶饮酒,时值冬天,宝钗劝宝玉不要冷酒,宝玉觉得有理,便令人烫热再饮。这时紫娟派雪雁送小手炉来,黛玉趁机说道:“谁教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常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是一段极有个性化的语言,黛玉一语双关,责怪宝玉,针贬宝钗,表现了黛玉素多猜嫉、说话尖刻、好使小性的个性特征。(一)描写对象——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自然风光描写,和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2.社会环境指的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环境。3.场面描写

就是描写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内各类人物进行活动的总面貌,如娱乐、战斗、劳动、节日喜庆场面等。注:不只是对环境描写,还要写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是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结合与统一。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娴静时若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王熙风: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二)描写角度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不借助任何媒介物,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具体生动、形象的描摹的一种描写方法。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与被描写对象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来映衬、烘托被描写对象的方法。刘熙载《艺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侧面描写(1)以周围人的神态(反应)来描写对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诗《陌上桑》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lián(须发很长,此句指有一些胡须)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罗敷是位勤劳、坚韧、美丽的女子,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看罗敷。陌上桑

脱帽著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坐:因为,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2)以周遭人物的烘托渲染来映衬对象刘熙载《艺概》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A、正衬:即用和它相似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

如:《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描写:以关羽斩了“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华雄,衬托出关羽“威镇乾坤”的英雄形象。

B、反衬:即用和它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来突出主要描摹的事物。《红楼梦》97、98回:黛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宝钗:“出闺成大礼”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民贵差距大,平民生活缺少保障的现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景的描写“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

……分析: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分析: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三)描写的风格——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质朴的语言,不加烘托,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本质和特征。特点是语言简洁、朴素,无修饰和形容。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孔乙己、祥林嫂等多用白描的手法。(三)描写的风格——细描

也叫工笔,用细致逼真的笔法,精雕细刻人物与事件,使描写对象的情状、形貌、特征生动传神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描写一般浓笔重墨、辞藻鲜美,常常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练习: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赅。练习: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上的描写。《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练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chī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四)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1.含义指对表现人、事本质,展示社会风貌的景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2.要求(1)要真实《三国演义》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掷之于地”——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2)要典型王愿坚《七根火柴》(3)要传神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四)构成单位

——场面描写教材206页(五)表现对象的特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1.静态描写是把人物、事物、景物等静止时的状貌、形态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的加以描写刻画的方法。2.动态描写是描写人物、事物、景物处于活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状态的一种方法。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补充,最常用的一种技巧是以动写静。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贾岛《题李凝幽居》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