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论文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论文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论文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论文_第4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到劳动中进行实践,并用劳动回馈于生活。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文教材中体现的劳动精神出发,挖掘语文与劳动相融合的地方,探讨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地渗透劳动教育。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活教育语文教育共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跨入新纪年,国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必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并把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从形式上统筹了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综合实践的开展,也能够使学生进行多学科的融合学习,但是开展后的现状却并非如此,仍然没有改变劳动教育长期被忽视的局面,很多的综合实践也没有得到确切的落实,流于形式化,具体的教学流程也没有完整的体系,从而劳动教育也就没法有效的实施了。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劳动教育出现书本化、表层化的现象,有教材却没有有效的实施,场地受限,师资队伍业余化,都是劳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的客观条件,劳动教育的生成性和实践性也就没有真实的实践出来。其次,家庭也没有发挥好劳动教育的引导和实践,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学生很少能够亲自体会自给自足的劳动乐趣,由于家长的溺爱,过多的去干涉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对于学校布置的劳动实践作业不认真对待,帮其完成,走入“劳动作业等于没有作业”“实践作业是家长作业”的怪圈,逐渐的将劳动实践的作业流于形式化。最后是学生对劳动根本上的不理解,所以体会不到“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的辛勤。而且当代学生也缺乏对劳动的认知,由于学业压力的增大,他们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没有时间去劳动,更没有真正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和价值。于是他们体会不到“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的辛苦,也感受不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惊喜。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数字化娱乐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更难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为了解决这一“痼疾”,2015年教育部联合少工委、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在校内、校外和家庭都应肩负起学生劳动教育的责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一次强调劳动教育的价值,提出要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道理,在学生当中弘扬劳动精神。到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则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针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等现象。《意见》明确指出将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并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寻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和途径,是当下实施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语文历来是最具人文性的课程,对于劳动的渗透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就有涉及,而且还会跟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确定该掌握的劳动认知和技能。一、语文教材中的劳动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2]开展劳动教育,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劳动形态本身直接去做,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技能的指导,也不是劳动活动的实践,而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去体悟“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或劳动过程的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体会劳动情感,理解劳动精神。那么劳动教育的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一直贯穿其中,分阶段层层递进,有懂得劳动意义、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赞美农民的美德、了解农作物的耕种、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等。在低段教学内容中,隐藏的劳动教育的输出是了解劳动,懂得劳动的意义。在刚入学的《上学歌》中就为孩子们唱到:“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点出了在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候是以爱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劳动为前提的,劳动是首要,是根本,也同时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得价值取向。在《胖乎乎的小手》阅读拓展中,更是让学生了解到劳动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文中的小手为奶奶捶过背,为妈妈洗过衣,为爸爸拿过拖鞋,正是因为这双勤劳的小手,才让她所认为的平平无奇的小手画作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中,也收获了开心和快乐,由此来倡导孩子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浅显的语言,贴合生活实际的文字,却有着不同的感悟,这是文字赋予给劳动的力量。《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更是给同学们树立了爱劳动的伟人形象,我们的先辈,我们的伟人尚且如此,生活在新时代的儿童又有何理由不热爱劳动呢?教材中不仅有懂得劳动意义的文字输出,同时也有感知农民劳动辛苦的教导。耳熟能详的《悯农》就出现在一年级的教材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明确的告诉孩子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田家四季歌》和《四时田园杂兴》也是让学生在诗歌的想象中,感知农民田间劳动的不易,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粮的劳动教育。《千人糕》中更是从一块小小的糕点阐明了劳动的不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普通的糕点,但是却经过很多的环节,很多人的劳动才可以做成,“千人糕”名字的由来也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五年级下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也是教育学生尊重人们的劳动,爱护公共建筑设施和保护文物古迹。在语文教材中劳动是多样的,同时也是有情感温度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离文中朴素的农民劳作还是很遥远的,只能了于形,不能深刻的感其意。教材也是与时俱进,通过文章的编排,告诉学生现当代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劳动,也有脑力和科技的劳动。《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点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四年级下册中《乡下人家》更是直接说明“劳动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呼风唤雨的世纪》、《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向同学们展现了劳动不仅仅只存在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我们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它可以完成我们的民族梦想,也可以改变生活,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这些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脑力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美好,同学们更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小立下为祖国做贡献的远大抱负。有抱负有理想,但是终究离不开实践的验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习惯在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语文教材中也有体现。《剪窗花》用儿歌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爱劳动,跟着奶奶学剪窗花的小姑娘。四年级的《初试身手》中更是让学生观察做家务的过程,通过观察然后学习,以习作的形式“我学会了-----”为题写出自己劳动所学所想。二、深挖教材,统筹施教面对语文教材如此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我们该如何去利用呢?首先要挖掘语文资源,以劳树德。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和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意识,这就要求老师们的目光不仅仅只放在文章上,而是懂得深挖教材的隐性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劳动观。在教学相关的鹅劳动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对所学到的劳动价值观进行总结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是如何去实践的,从而加深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其次丰富劳动体验,以劳强体。在习作“我学会了----”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比如学会了一道菜,就可以学一学,做一做,展一展、尝一尝,从买菜、洗菜、备菜、做菜、料理等环节,学生的认知逐渐丰富起来,学生经历了劳动,不仅将这些表明的文字具体化,更是在劳动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与辛勤,身体、思维、情感、语言都得到了锻炼。这样,就促进了劳动与思考的统一、活动与体质的统一。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劳动素养,又丰富了他们的劳动体验。最后敢于实践,以劳创新,语文老师应将书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布置真正的实践作业。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定位: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3]......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和解决问题,设计更富有新意的作业,让学生摆脱固有的作业模式。实践性作业可以让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创新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从而也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语文中的劳动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