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_第1页
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_第2页
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_第3页
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_第4页
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法治: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良方D6A1008-410X〔2017〕03-0091-05近年来,随着网民参与的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不断增加,参与对政治稳定、和谐与政治合法性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如何加强政治参与的科学治理,借以推动中国政治参与有序发展,促进政治稳定与和谐,提升政治合法性,就成为各级必须直面的重大研究课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的召开,为网络政治参与治理提供了良方。三中全会在的上第一次提出了“治理〞的理念,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同时还就网络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强调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1]〔P51-52〕。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2]〔P14〕。在网络政治参与治理问题上,无论是三中全会还是四中全会,其核心要义都是强调要以法治化的方式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着力提升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这为网络政治参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一、法治概念澄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主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为权利提供保护,为权力确定边界,以确保国家与社会运行的有序性与规范化。法治,即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律对各级组织和个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在全社会得到高度尊奉和严格执行。离开了法治的保障,真正的民主政体无法建立,更无从巩固。法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强调?嗬?保护和权力制约,这是法治的首要特征,也是法治与专制主义时代法制的最大区别所在。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权利的体认和卫护,强调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二就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确保公共权力始终为公共利益服务,不至于异化为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其二,既强调法律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奉,又强调人们所尊奉的法律必须是良法。其三,强调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高度统一。法治既要求法律必须契合实质正义精神,也必须符合程序正义原则。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法律民主性和合法性的来源和标识。程序正义的缺失,将使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的民主性与合法性备受公众质疑。法治迥异于人治。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基础不同,前者立基于民主之上,而后者则建立在个人专制基础之上;其二,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民主,而后者则是为了更好地巩固专制;其三,治理方式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法律的手段进行治理,个人意志必须服从于法律权威,而后者则主要依仗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命令、威望和德行进行统治,法律的权威屈从于政治人格权威在人治社会,即使有法律也仅仅仅仅是个摆设或点缀,法律的使用也是屈从于政治权威的个人意志,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其四,体现的原则不同,前者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后者体现的则是贵贱有别、等级分明的不平等原则;其五,产生的效应不同,从短期来看,人治可能是高效的而法治是低效的,从长期来看,法治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人治,“依靠人治而获得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看似效率高且巩固,但实际上不堪一击、非常脆弱〞[3]。法治,因为其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而产生极大的正向效应,这种正向效应的长期累积,必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法治也区别于法制。法治和法制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前者是法律统治的简称,重在强调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和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守护民主;而后者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重在强调有法可依和严格依法办事,不在强调其民主性,它既可以卫护民主,也可以维护专制。二、法治化原则观照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4]〔P184〕。法治的巨大正向效应,要求在网络政治参与治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法治化原则。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5]。同时,“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6]。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法治化,既可保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亦可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既有利于网络监管,亦有利于约束网络监管权力的恣意妄为;既可增进政治稳定,亦可提升政治合法性;既可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亦可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既可弥补技术治理和网民自律的柔弱性,又可防止政策治理的随意性;既可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优良秩序,又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诸多助益。以法治化原则观照当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现在状况可以发现:中国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管理,强调“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7],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下中国制定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已达六十多部之多,居世界之首,初步解决了网络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为网络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遵循;在网络管理过程中,也使用了法律规制的方式;除此之外,网络法律普及活动也得以初步开展。所有这些,都为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化治理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二,规范网络执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网络治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化方式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治理;要科学厘定的范围和方式,有效规避行政裁量权过大、权力任性如一些地方网络监管部门,习惯于用删、封、堵等简单、粗暴的手段甚至跨省追捕的极端方式进行管理,这是网络管理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的重要原因所在。的行为;要建立专门的、统一的网络管理部门,加强网络执法的整合与协调,治理多头执法、争权诿责的乱象,超越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要民主化管网,允许“异质思维〞的存在,只要其不触犯法律,就不要用法律手段强制性解决,以防窒息了网络的活力和网民的参政权利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多元价值观碰撞是政治民主和社会活力的表现,因此,法律应保护公民依法进行网络参与,决不能因其不合主流就加以严厉惩治,这也是法治的根本要义之所在――法治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要加大依法管网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造谣、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络水军制造虚假舆论的行为,科学引导和规范非理性化参与行为,有效消除网络“雾霾〞,积极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政治参与生态。第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使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法治的真正伟力,源于公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卢梭指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伯尔曼强调:“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1]〔P28〕因此,在加强网络立法、执法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建设,弘扬法治精神,这是网络法治化治理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在网络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机关、媒介等各种政治社会化机构,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民众喜闻乐道的形式,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活动,着力营造人人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网络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和法律,充分发挥对社会的引领示范效应;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治理实践活动的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涵育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涵化法治精神。,使网络执法管理人员、公民和网络在管理、参与实践中习得法治知识,培育法治情感,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祛除人治观念,使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治理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第四,加强网络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支撑。网络法律的执行靠人,无论网络法律制定得多么完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网络法治工作队伍做保障,其执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推进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治理,除了加强网络立法、执法、法治文化建设之外,还必须加强网络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既要更新理念,又要创新机制;既要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也要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既要加强网络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也要加强网络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既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法治人才遴选机制、培训机制、退出机制,又要着力创新后备人才教育机制。只有通过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网络法治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网络法治工作队伍的健康成长,为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治理提供强大的组织人才支撑。第五,注重道德治理,促进法治与德治互动共进。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但两者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方式有所不同。要在加强网络法治治理的同时,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5]。网络社会具有典型的自组织化的特征,自治是其内在的灵魂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