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_第1页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_第2页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_第3页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_第4页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G434: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学若被视为一种专业,则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知识管理,涉及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尽管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尚未达成共识,但研究者普遍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他们“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知识爆炸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知识管理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然而,在PKM2、Mybase、NoteExpress、Evernote、OneNote、针式个人知识管理系统、Websaver(网博士)等众多知识管理系统中,却没有一款是针对教师职业特色来设计的,使教师知识管理过程存在诸多不便。因此,为广大中小学教师量身定做符合其职业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师知识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一)教师知识教师知识的研究起源于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知识”概念并未形成共识,然而无论是“教什么”的本体性知识,“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运用与表现出来的实践性知识,已有“教师知识”概念都是围绕教学这一教师特有的职业活动进行界定的。然而,教学固然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活动,却不是教师职业的唯一活动。除了教学之外,教师的其它职业活动也非常重要并备受关注。比如,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即研究者”观念近年来已经在欧美教育界普遍流传,在国内教育界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一观念强调教师不能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者,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必需[1]。教师研究,从本质上说仍是对现有信息及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以及发展、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知识应指教师职业活动中实际运用与表现出来的各种知识。其中的教师职业活动,既包括教学活动,也包括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的其它活动。(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是辅助教师实施知识管理的IT系统,是广大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基于信息技术管理其知识资源的工具。服务教师职业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也是设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宗旨。与通用的知识管理系统相比,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做到:1.符合教师日常职业活动的特点,简单易用教师希望采取自己最熟悉、与自己日常教学、科研等职业活动最相匹配的方式来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比如,按照教师的日常工作流程来设置知识管理的等级目录结构,以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学年”“学期”“章”或“单元”,而非通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项目”来组织和管理相关知识。这样能有效消除教师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同时,增加了知识管理过程与教师职业活动过程的“拟合度”,既有利于教师在日常职业活动中进行知识管理,又有利于教师将知识管理的结果有效地运用和迁移到日常职业活动中,促进了二者的融合。2.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转化区别于其他知识管理的主体,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的教学、研究等职业活动密切关联,有其独特的专业知识领域和结构。其中,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更能体现教师的职业特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教师知识管理时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者在对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教学活动的长期跟踪调查中发现:导致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教学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并不能独立地发挥作用,而只有与教师实践知识相结合,融入到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地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2]因此,隐性知识的管理成为教师知识管理的重点。尤其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使教学目标、模式、策略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探索,把对教学过程的感悟、体会、心得、灵感、直觉等进行归纳、整理和创新,相互交流、讨论,使之由感性走向理性,由隐性走向显性,并在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3.促进教学问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大量随机的、情境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疑惑的、不确定的,它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建构或重新建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的研究,锻炼教师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促进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相关知识和策略的积累、选择和有效运用,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加速教师从新手向专家转变的专业发展进程。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区别于通用知识管理系统,对教师知识生产、结构化与转移过程提供支持。为此,笔者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设计了任务管理、通讯录管理、知识识别与获取、知识存储与组织、知识的检索与应用、知识的发展与创新、数据备份与加密管理、知识地图、灵感知识管理九个功能模块。(一)任务管理系统的任务管理功能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活动,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绩效。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常态管理和事件管理。常态管理就是指日常规律性职业活动的管理,如课程表管理、各种工作文档的上交(如学期总结)等。事件管理主要面向某项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如参加优质课评比等。任务管理应实现的功能主要有:1.课表管理。系统提供课表模板,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如添加早读课或把第8节课设为晚自习等。教师可将课表导出为XLS、JPG等文档,也可以将课表设置为桌面背景。2.教学日历。基于课程教学大纲和课表,教师将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进度计划编制成教学日历,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设置学期的起始日期、节假日等信息后,系统将根据课表自动生成教学日历的“周次”“日期”“星期几”“节次”等栏目,教师只需填入每次课的教学内容、练习或课堂教学活动等信息即可。教学日历的编辑与MicrosoftOffice的操作相似,可以进行复制、粘贴等操作,编制好的教学日历可以导出为Word、Excel等文档,或直接打印。3.任务的创建和规划。教师可创建新的任务,设置任务的标题、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状态、优先级、描述等属性。所有任务可按日期或优先级排列,不同优先级别的任务用不同颜色显示,任务完成的不同情况用不同颜色的进度条显示,以提高教师任务管理的效率。教师可对任务进行复制、粘贴或编辑、修改,系统默认保存任务的修改历史,在每个任务修改后保存时会自动将任务的版本号加1。系统应提供多种任务搜索方式,可将任务导出为HTML、文本、Word等文档。4.任务提醒。教师可根据情况设置任务的提醒方式,如一次、每天、循环等,可以为重要任务设置倒计时。(二)通讯录管理通讯录管理模块实现对联系人进行创建、修改、删除、分组、查找及浏览等功能,联系人也可由Word文件、Excel文件导入,或由QQ通讯录导入。根据教师要求可将全部通讯录或联系人的选定信息导出为HTML、Excel文档或进行打印。另外,通讯录应有重要日期提醒功能,如生日提醒等。(三)知识识别与获取使教师能够便捷地从已有知识源中识别并获取各种有用知识,包括:1.网页内容采集。系统应提供网页快照功能,允许教师把网页完整地保存到本机,或在网页上抓取特定的文本、图片、动画等内容。网页内容的采集可以通过拖放来实现,提高操作的便捷程度和教师知识获取的工作效率。2.各种格式文档的导入。如HTML文件、TXT文件、Office文件(Word、Excel、PowerPoint文档)、PDF文件、CAJ文件内容的导入,JPG等常用图形文件及Flash动画等的导入。3.电子邮件的导入。教师可将POP3/SMTP协议类型的邮件直接导入到知识管理系统。系统应提供导入向导帮助教师将各种格式的文档和电子邮件导入知识管理系统。(四)知识的存储与组织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中采取树状结构分级管理目录,以迎合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促进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具体功能应包括:1.默认目录系统为实现对教师知识管理过程的引导,系统在赋予教师创建、修改和增删目录(及子目录)的同时,设置了默认目录系统。默认目录系统的设置涉及教师个人知识的分类,对此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观点。如早期研究者美国学者舒尔曼(L.S.Shulman)将教师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知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七类。格罗斯曼(P.L.Grossman,1995)将教师知识分为公共知识、学习者与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育环境知识及自我知识六类[3]。辛涛等将之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四个类别[4]。刘清华将之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的知识、教师自我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5]。笔者认为上述分类的目的多着眼于理论研究,罗列出的教师知识类别过于抽象概括,并不符合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教师很难根据上述知识分类来改进其教学实践。从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视角来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等日常职业活动中进行的。知识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教师提高其职业活动绩效的手段。作为知识工作者,教师的这些知识管理活动大多自然地融入到其日常职业活动中。因此,按照教师的日常职业活动进行知识分类和管理,比上述分类更符合教师日常工作实际和思维习惯,更具操作性,便于教师将知识管理的成果进行灵活运用和有效迁移。同时,有意识地在各种职业活动中进行知识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广大教师备课、教学及反思、教学研究等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应按备课、上课、反思、教学研究、自主学习等教师的职业活动及知识的不同应用进行分类。同时考虑到上课实质上是以教师备课结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传播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中的状况分析、经验总结等又可以在教师教学反思中体现。因此,笔者基于下表的教师个人知识分类,将知识管理系统的默认目录系统设置为学生的知识、备课、教学反思、教学研究与自主学习五个目录。其中,备课目录包括课程标准、学年备课、学期备课、章(或单元,由教师自己设定)备课四个子目录。教学反思以章(或单元)为单位组织知识。章(或单元)子目录下设“第n次课”子目录,教师通过点击相关按钮可添加或删除章(或单元)和某次课。备课目录下,添加或删除某次课的操作将会同时添加或删除该次课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等子目录。教学反思目录下,添加或删除某次课的操作将会同时添加或删除该次课的教法与学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课堂调控反思及教学效果反思子目录。2.虚拟目录系统和多维分类系统将知识所属目录系统与知识本身分别存储,这样一方面在删除目录及子目录时,知识点(文件)还在,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知识点(文件)的归类整理;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个知识点同时指定多个所属目录,并且上级目录可穿透下级目录列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3.多文件链接系统应允许知识点链接多个文件。文件的类型不受限制,可嵌入Web浏览器打开或直接打开,以方便教师的学习和应用。(五)知识的检索与应用系统可对标题、注释、信息全文、标签等进行指定范围、日期、关键词检索、模糊搜索等组合方式的检索,并将各种搜索方式集成在主界面显著位置。系统支持Word、Excel、PowerPoint、RTF、TXT、PDF等常用文件类型的全文快速检索,将检索出的内容标红显示,使知识检索更快捷、高效。可以根据标签或检索结果将相关知识节点整合成一篇文档。知识节点内容可导出为Word、TXT、PowerPoint文档或电子邮件,便于教师的教学应用;也可导出为标准的XML数据或电子书(CHM、EXE格式),方便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六)知识的发展与创新系统应提供便捷的文本编辑功能,支持各种学科符号、公式的录入和编辑,能够跟MicrosoftOffice常用软件如Word、PowerPoint等进行兼容;可以实现对表格、图片等对象的插入、编辑和复杂排版;允许教师添加标注、设置高亮显示等。(七)数据备份及加密管理数据备份及加密模块主要从安全性角度,避免因教师个人操作上的疏忽或断电等意外而导致重要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参考通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做法,数据备份及加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1.数据备份功能。系统具有自动备份数据的功能,并且可以设置自动备份路径,使重要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2.将所有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依托于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数据的可靠保护。3.数据加密功能。允许教师对全部或部分数据进行加密,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4.保存资料修改历史,在提高操作安全性的同时支持教师的高级思维过程及知识管理过程的元认知监控。(八)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教师个人知识资源的指南,能协助教师快速且正确地找到所欲寻找的知识,同时为教师的持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帮助。因此,系统中的知识地图不仅应该能生成静态的知识地图,显示各知识节点间的关系,并链接到具体的知识源。而且还应建立知识索引,提供知识创建和应用相关的隐性知识,如教师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这个知识节点,此时教师正在完成任务管理中的哪项任务,教师同时浏览和应用了其它哪些知识点,之后教师又在哪些情境下浏览、应用过该知识点等。知识索引能够提示教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整理和显性化。知识地图的创建和完善是系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