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_第1页
“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_第2页
“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_第3页
“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_第4页
“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实施,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实践。教育部也颁发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今年开始,劳动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尝试将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劳动课程。培养“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孩子,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引言:“双减”要求教育回归到本质,回归教育的初心,落实“减负”的过程中,在实施“减负”时,合理安排劳动教育,既是为儿童的成长,也是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系统赋能。一、指出问题我国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被淡化;一些中小学生也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二、分析原因 究其原因,对于学校层面,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让学校为分数而战,学生为分数而学,家长为分数焦急,这就使劳动教育在学校边缘化、淡化。三、制度保障面对劳动教育被淡化、矮化弱化的现状,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将劳动、信息技术及其所占课程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动手实践,出力出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但要想劳动教育真正融入生活,教育者还必须以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坚守教育良知,转变教育观念,花大力气冲破当前应试教育的束缚,把劳动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为了鼓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励学生自己上手劳动,防止家长代劳。学校也可以通过劳动过程展示,劳动体悟交流等评价劳动过程。四、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在劳动中获得一些生活体验,以及从劳动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培养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五、措施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文件精神,让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我校开展了劳动月系列活动。 全体教师带领学生清洗牙杯、整理衣物,教会学生快速整理衣物的方法。活动前,各班购置了全新的清洁用具,老师们走进宿舍,挨个教会学生如何清洁自己的牙杯。接着,老师们从了解衣服类型开始,教学生如何进行收纳、整理。活动中,师生还共同交流了如何根据天气、温度来挑选合适的衣服。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晒出自己整理衣物的成果,他们变魔术似的把衣柜整理得干净又整齐。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还培养了良好的自理能力。希望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与他们一生相伴。活动期间,早起带队老师手把手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将内务细则告知学生,包括对被子的折叠与摆放、生活用品、鞋的规范摆放以及室内的卫生清洁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寝室的同学对于此次活动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你瞧,同学们的寝室已焕然一新,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地认真学习,我深受启发,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下面分享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小片段:1.豆子的生长窗台边,一朵白色的豆子花,格外显眼。“这是哪个孩子的?”我问,一个男孩说:“是晓琪的”。我走到她的身边,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穿着一件格子外套。“这是你的吗?”我指着窗台上的豆子花问她,她点点头,我朝着她微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有一株豆苗开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花了。我在全班开展种植活动,这是在寄宿制学校很难得的一次实践体验,在做之前,我去田地上收集肥沃的土壤,还做了大量的可行性方案,最后选择豆类进行种植,因为它比较适合。我让孩子们用小的牛奶杯做花盆,让他们在杯体上进行创作,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分发泥土、松土、播种、浇水等,豆子种植算是基本完成了,不过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熬不住了,他们把种子挖出来或者用木棍去戳,他们想探探究竟:自己的种子为什么还没发芽呢?却不知自己在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是在“揠苗助长”啊!种子注定不能发芽。但是,也有不少的孩子,他们耐心地等待着,细心地照料着,隔三差五地给种子浇水,不出所料,种子发芽了。孩子们特别有成就感,他们天天观察,并在本子上记录下豆苗的成长,期待着长出豆子的那一天。 豆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经历过之后,在心中种下的那颗豆苗却是任何书本上都没有的。 我走到教室外,看着窗台上那株豆花,似乎在微笑,似乎在骄傲的跟我说,你看,我能行!2.幼蚕的蜕变 “他的今天出生了两条,我的还没有出生......”“我的好像开始吃桑叶了”,我一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兴奋地过来告诉我他们观察的结果。翻看书本目录,我发现五年级科学有《养蚕》这一课,但是孩子们却没有相关的经验,我就萌生了让孩子们动手养蚕的念头,可是学校里面没有桑树,孩子们在学校里该怎么去养殖呢。接下来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利用课余时间骑着电瓶车到学校周边去寻找桑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片荒草丛生的山上找到一块桑树。桑树因为常年没有人打理,缺少营养,桑叶长得很小,但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课上,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可以养殖2条,四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每个组选出组长,由组长统一到我这里领取桑叶,再来进行分发。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坚持写观察日记。“老师,我的开始蜕皮了。”“我的比昨天长大了不少。”似乎每一次走进教室,我都能听到各种观察的成果。当我翻起他们的观察日记时,让我很吃惊,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记录蚕的成长。有的孩子运用文字描述,有的孩子通过画图展示,还有更厉害的呢!文字结合图片,图文并茂。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时间悄悄的过去了,幼蚕的每一次蜕皮成长,再到结茧、化茧成蛾,交尾,产卵,留给孩子们的是一次次新的惊喜,每到一个阶段我就会在课上让孩子们说说他们的观察成果,交流、分析,一个周期结束后,书上的图片我一张没用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中的画面,随口就可以说出来蚕的每一个阶段,告别了机械的记忆,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回想自己每天趁学生午睡时冒着大太阳去山上采桑叶的日子,我也更能够体会到采桑养蚕的艰辛,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3.漂亮的书签“老师,我找到了五种不同的叶子。”“老师,你看我的叶子漂亮吗?”“老师,送你一片叶子”......小花园里传来一声声稚嫩的声音,孩子们在干嘛呢?原来他们在寻找树叶。回到教室,孩子们把形状各异的树叶,压在书里、本子里,吸收水分,让其平整。当我带着五颜六色的卡纸走进课堂时,孩子们追问道:“老师,我们要用树叶做什么呀?你手里的卡纸又有什么用途呢?”一个个好奇的样子,让我知道他们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我将卡纸发给孩子们,出示制作要求,用树叶做一个漂亮的书签,树叶可以剪成不同的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也可以进行搭配。四人为一个小组,创作时间为20分钟。瞧,他们多认真啊!很快,一枚枚精致的书签就完成了。有的用叶子做成蝴蝶,有的做成房子,有的做成大树,树下还有小孩子放风筝。看到这些,我不禁感叹:原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是这么强,能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书签,劳动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六、总结当今,人类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劳动教育的改进措施,期望小学劳动教育能更新劳育观念,进而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曹镧心: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劳动管理与教育研究,第29页。 [2]段俊华:“以劳育德”视域下黄冈市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黄冈师范学院.2020:5.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3]汤勇: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宣讲家网

/2015/0821/830712.shtml

[4]劳动教育操作手册,道客巴巴/p-

79999036508592.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