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专家讲座_第1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专家讲座_第2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专家讲座_第3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专家讲座_第4页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临床应用介绍南京市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张洪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页张洪简介南京大学从属鼓楼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干保中心(老年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南京名中医。中国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杂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页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要求处方和标准制成含有一定规格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制剂。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页中成药剂型1、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膏剂、膜剂)2、半固体剂型(煎膏剂、软膏剂)3、液体制剂(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中药注射剂)4、气体剂型(气雾剂)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页中成药分类

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止咳平喘剂、消导化积剂、杀虫剂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页中成药安全性1.中成药出现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药品本身作用两重性;(2)特异体质如对一些药品不耐受、过敏等;(3)辨证不妥或适应症把握不准确;(4)长久和超剂量用药,是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含有毒性中药材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造成人体内各系统异常表现;(5)不适当中西药配伍。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页2.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类型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各系统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分作用、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中西药配伍不妥反应、中药配伍不妥反应等。

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页3.中成药不良反应预防(1)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汇报制度。(2)辨证用药,采取合理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功效不良患者,更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页(3)注意药品过敏史。对有药品过敏史患者应亲密观察其服药后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预防发生严重后果。(4)注意药品间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因药品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发不良反应。(5)需长久服药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监测。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9页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标准

(出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7月制订《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导标准》)1.临床使用中成药要合理选择给药路径。2.辨证用药(主要标准)。3.辨病用药 。4.辨病辨证结适用药。1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0页5.中成药剂型选择,应依据患者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特点,加以区分,选择使用。6.中成药剂量确定标准:对于明确剂量,慎重超剂量使用。有剂量范围中成药,老年人剂量应取偏小值。1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1页孕妇使用中成药基本标准

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中成药。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可能采取口服路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1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2页3.含有能够造成妊娠期妇女流产或有对胎儿致畸作用成份中成药,应视为妊娠禁忌使用药品。

该类药品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药品,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1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3页

4、含有可能会造成妊娠期妇女流产或有对胎儿致畸作用成份中成药,应视为妊娠慎用药品。慎用药包含有通经祛瘀类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辛热燥烈类干姜、肉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硫磺等;滑利通窍类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1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4页儿童使用中成药基本标准

1.依据不一样年纪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药品和用药方法,到达预期治疗目标。2.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儿童专用中成药普通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儿童年纪与体重对应对照量表,应依据对照量表选择对应药量。1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5页3.含有较大毒副作用成份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份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品或方法疾病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儿童不应使用。4.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种类不宜多,应尽可能采取口服或外用路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5.依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可能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1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6页常见内科疾病

中成药使用方法1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7页感冒1、风热感冒型症状:发烧,有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黄而黏稠,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中成药:三九感冒灵胶囊【主要成份】三叉苦、岗梅、金盏银盘、薄荷油、野菊花、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辅料为滑石粉。【制剂】胶囊剂:每粒装0.5克(含对乙酰氨基酚100毫克)。【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1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8页感冒2、风寒感冒型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痰多稀薄,甚则恶寒发烧,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法: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主要成份】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制剂】颗粒剂每袋装:①10g;②3g。【使用方法用量】含糖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无糖颗粒:开水冲服,一次3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1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19页感冒3、体虚感冒型症状:恶寒较甚,发烧,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法:扶助正气,解表散邪。中成药:参苏感冒片【主要成份】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甘草、麦冬、桑白皮【制剂】片剂:0.5g/片。【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4-5片,儿童酌减,1日3次。【注意事项】体质强壮、表证较重、里热炽盛者不宜用。

2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0页咳嗽1、风寒咳嗽型症状:咳嗽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中成药:麻杏止咳糖浆【主要成份】麻黄、杏仁、甘草、薄荷【制剂】糖浆剂:100ml/瓶。【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5ml,1日3次。【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注意保暖。2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1页咳嗽2、风热咳嗽型症状:咳痰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烧,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中成药:急支糖浆【主要成份】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制剂】100ml/瓶。【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儿童<1岁一次5ml,1-3岁一次7ml,3-7岁一次10ml,>7岁一次15ml,每日3-4次。【注意事项】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忌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2页咳嗽3、燥热咳嗽型症状:咳嗽痰少黏稠,或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咳,胸痛,口干咽痛,尿黄,大便秘结,舌红干,苔少黄,脉细。治法:清热生津,润肺止咳。中成药:川贝雪梨膏【主要成份】梨清膏、川贝母、麦冬、百合、款冬花【制剂】口服液:250g/瓶或120g/瓶。【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5g,1日2次。【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2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3页咳嗽4、痰火咳嗽型症状: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咳引胸痛,咽干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中成药:祛痰灵口服液【主要成份】鲜竹沥、鱼腥草,辅料为蔗糖。【制剂】口服液:30ml*6支(旋盖)。【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0毫升,一日3次;2岁以下,一次15毫升,一日2次;2至6岁,一次30毫升,一日2次;6岁以上,一次30毫升,一日2-3次。2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4页咳嗽5、痰湿咳嗽型症状: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脘满闷,呼吸不畅,舌淡苔滑,脉滑或数。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中成药:羚贝止咳糖浆

【主要成份】紫苑(蜜)、茯苓、麻黄、知母、金银花、陈皮、半夏(姜)、前胡、远志(制)、平贝母、罂粟壳、山楂、羚羊角【制剂】每支装10ml;每瓶装100ml。【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服2-4ml,一岁至三岁一次服5-10ml,四至六岁一次服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服15-20ml,十五岁以上一次服20-30ml,一日3次,饭前30分钟服用。2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5页咳嗽6、阴虚咳嗽型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主要成份】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薄荷等【制剂】口服液:100ml/瓶。【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0-20ml,1日2-3次。2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6页咳嗽7、咳嗽缓解期中成药:金水宝胶囊【主要成份】虫草菌粉【制剂】胶囊剂:0.33g/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用于慢性肾功效不全者,一次6粒,一日3次。【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发烧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7页胃痛1、寒邪犯胃型症状: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胃脘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治法:散寒止痛。中成药:温胃舒胶囊

【主要成份】党参、附子(制)、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白术、山楂、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制剂】胶囊剂:0.4g/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2次。【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品。胃出血时忌用。2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8页胃痛2、饮食停滞型症状:胃脘胀痛,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中成药:保和丸【主要成份】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制剂】大蜜丸:9g/丸,10丸/盒;水丸:18g/瓶、60g/瓶;浓缩丸:0.2g/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3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9g,1日2次,小儿酌减。大蜜丸:1次1-2丸,1日2次;浓缩丸:1次4-5丸,1日3次。2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29页胃痛3、肝气犯胃型症状: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原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中成药:胃苏颗粒【主要成份】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制剂】颗粒剂:5g/袋。【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每次5g,1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偶有口干、嘈杂。

3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0页胃痛4、肝胃郁热型症状:胃脘灼痛,痛势紧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泄热和胃。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

【主要成份】三亚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等【制剂】颗粒剂:2.5g/袋,10包/盒。【使用方法用量】冲服。1次1袋,1日2次,15天为1疗程。3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1页胃痛5、阴虚胃痛症状: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治法:养阴益胃。中成药:胃复春片【主要成份】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制剂】片剂:0.359g×60片/瓶。【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3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2页胃痛6、瘀血停滞型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样,舌质紫暗,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中成药:三七片【主要成份】三七【制剂】片剂:每片含生药0.3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5-8片,1日1-2次。【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3页胃痛7、脾胃虚寒型症状: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降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治法:温中健脾。中成药:香砂六君丸【主要成份】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3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4页慢性胆囊炎1、饮食停滞型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法:理气消食,和胃导滞中成药:保和丸【主要成份】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制剂】大蜜丸:9g/丸,10丸/盒;水丸:18g/瓶、60g/瓶;浓缩丸:0.2g/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3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9g,1日2次,小儿酌减。大蜜丸:1次1-2丸,1日2次;浓缩丸:1次4-5丸,1日3次。

3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5页慢性胆囊炎2、肝气犯胃型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爽,每因情志原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中成药:逍遥丸

【主要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制剂】水丸剂:每50粒重3g。【使用方法用量】空腹温开水送服。1次6-9g,1日3次。【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饮食,保持情绪舒畅。3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6页慢性胆囊炎3、肝胃郁热型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中成药:消炎利胆片

【主要成份】穿心莲、溪黄草、苦木【制剂】片剂:100片/瓶。【使用方法用量】1次6片,1日3次。

3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7页慢性结肠炎1、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主要成份】人参、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制剂】粉剂:3g/包;丸剂:6g/包;胶囊:0.5g/粒。【使用方法用量】散剂,口服。1次6-9g,1日2-3次。丸剂,口服,1次6g,1日3次。胶囊,口服,1次3粒,1日3次。3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8页慢性结肠炎2、肾阳不足型症状:拂晓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性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中成药:桂附地黄丸【主要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规格】丸剂:200粒/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3.感冒发烧病人不宜服用。4.阴虚内热者不适用。

3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39页慢性结肠炎3、肠胃湿热型症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清热利湿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主要成份】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制剂】丸剂:1g/袋,10袋/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成人1次3g,小儿1次1g,1日3次,或遵医嘱。

4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0页便秘

1、实热便秘型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润肠中成药:麻仁丸【主要成份】麻仁、苦杏仁、枳实、厚朴等【制剂】水蜜丸:30g/瓶;36g/瓶.小蜜丸:60g/瓶.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1-2次。

4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1页便秘2、气机郁滞型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胀满,纳食降低,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中成药:木香顺气丸【主要成份】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制剂】蜜丸:9g/丸;水丸:①3g*10袋/盒;②每5粒重3g,每盒60g;③6g*10袋/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1次1丸,1日2次;水丸,1次6-9g,1日2-3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4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2页便秘3、气虚便秘型症状:大便不一定干结,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晄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治法:益气健脾中成药:四君子丸【主要成份】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制剂】水丸剂:100g/瓶;合剂:100ml/瓶。【使用方法用量】水丸剂,温开水送服。成人1次6g,儿童用量减半,1日3次;合剂,口服,1次15ml-20ml,1日3次。

4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3页便秘4、血虚便秘型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白,脉细。治法:养血润燥中成药:五仁润肠丸【主要成份】生地、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苁蓉(酒蒸)、广皮、熟军、当归、松子仁【制剂】水丸剂:72丸/瓶。【使用方法用量】空腹温开水送服。1次4粒,1日3次。

4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4页便秘5、肾气亏虚型症状:大便坚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阳通便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主要成份】干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制剂】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注意事项】凡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勿用。4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5页便秘6、肝肾阴虚型症状:便秘,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或精神担心,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中成药:杞菊地黄胶囊【主要成份】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制剂】胶囊剂:0.3g/粒;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5-6粒,1日3次;丸剂:1次1丸,1日2-3次。4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6页肾盂肾炎1、膀胱湿热型症状:畏冷发烧,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中成药:三金片【主要成份】金樱根、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制剂】片剂:含生药2.1g/小片,3.5g/大片。【使用方法用量】口服。小片1次5片,大片1次3片,1日3-4次。

4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7页肾盂肾炎2、肝胆郁热型症状: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腰痛,少腹痛,尿频而热,舌苔深黄,脉弦数。治法:清利肝胆,通调水道。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主要成份】茵陈、栀子、大黄、黄芩甙、氯化钠【制剂】注射剂:10ml/支。【使用方法用量】1次1-4支,用4%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4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8页肾盂肾炎3、肾阴不足型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未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降火。中成药:知柏地黄丸【主要成份】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制剂】

丸剂:200粒/盒。【使用方法用量】空腹或饭前口服:每次8丸,1日3次。4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49页心肌炎1、气阴两虚型症状: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黄,脉结代而细。治法:补气养阴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主要成份】人参、麦冬、五味子【制剂】口服液:10ml/支。【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液:1次10ml,1日3次。

5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0页心肌炎2、气虚血瘀型症状: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加剧,胸闷心痛,舌苔薄白,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结代。治法:活血通络中成药:养心氏片【主要成份】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制剂】片剂:0.6g*24片。【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5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1页心肌炎3、阴虚火旺型症状:心悸心烦,失眠健忘,耳鸣腰酸,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舌红绛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中成药:天王补心丸【主要成份】生地黄、当归、五味子、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党参、玄参、茯苓、远志、桔梗、甘草、朱砂【制剂】蜜丸剂:大蜜丸9g/丸,小蜜丸60g/瓶。【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送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小蜜丸,每次6-9g。小儿酌减。5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2页心肌炎4、心脾两虚型症状: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治法:益气养血中成药: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制剂】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口服。1次1丸,1日3次。5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3页心肌炎5、痰瘀闭阻型症状: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治法:除痰化瘀中成药:冠心苏合丸【主要成份】苏合香、冰片、檀香、青木香、乳香【制剂】丸剂:0.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1-3次,或遵医嘱。嚼碎服。5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4页心肌炎6、心肾阳虚型症状: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治法:温肾通阳。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主要成份】干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制剂】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注意事项】凡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勿用。5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5页心绞痛1、对因劳动(活动)或情绪波动引发劳累性心绞痛,表现为心胸闷痛,气短不足以息,神疲乏力,过劳则剧,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者,可选取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1-2丸。若表现为胸痛猛烈,脸色苍白,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受凉或遇寒后加剧或诱发者,可舌下含服冠心苏合丸,每次3-4粒。2、对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憋闷,放射性肩背痛,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者,可适用速效救心丸,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胸痛缓解后,每日2次,每次4-6粒。

5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6页心绞痛3、对心绞痛已经缓解或者改进,但常有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防治心肌缺血,改进冠脉血液供给,可长久服用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脑血康滴丸、银杏叶片及山海丹胶囊。4、对近期胸闷痛发作频繁,程度加剧,时间延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平时可按疗程(普通为3-4周/疗程)服用三七总甙注射剂等静脉点滴(详见说明)5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7页冠心病1、心血瘀阻型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

【主要成份】丹参、三七、冰片【制剂】滴丸剂:25mg/丸。【使用方法用量】片丸,口服,1次3片,1日3次;滴丸剂,口服或舌下含服,1次10丸,1日3次。【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5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8页冠心病2、胸阳痹阻型症状: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自汗,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沉细。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中成药:冠心苏合丸【主要成份】苏合香、冰片、檀香、青木香、乳香【制剂】丸剂:0.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1-3次,或遵医嘱。嚼碎服。5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59页冠心病3、气虚血瘀型症状:胸前区隐痛,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加剧,舌苔薄白,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结代。治法:养血通络,活血化瘀。中成药:诺迪康胶囊【主要成份】圣地红景天【制剂】胶囊剂:每粒装0.28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烧病人不宜服用。3.本品宜饭前服用。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0页冠心病4、气阴两虚型症状:胸前区疼痛,心悸气短,自汗,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主要成份】人参、麦冬、五味子【制剂】口服液:10ml/支。【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液:1次10ml,1日3次。6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1页冠心病5、肾阳虚弱型症状:胸前区疼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法:温补肾阳。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主要成份】干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制剂】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注意事项】凡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勿用。

6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2页慢性心功效不全1、心气不足型症状: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治法:补气安神。中成药:柏子养心丸【主要成份】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朱砂、远志、茯苓、半夏曲、肉桂、甘草【制剂】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

6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3页慢性心功效不全2、心脾两虚型症状: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治法:益气养血。中成药: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制剂】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口服。1次1丸,1日3次。

6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4页慢性心功效不全3、心肾阳虚型症状: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治法:温肾通阳。中成药:心宝丸【主要成份】冰片、蟾酥、附子、鹿茸、人参、肉桂、三七、麝香、洋金花【制剂】丸剂:每丸重60m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慢性心功效不全按心功效1、2、3级一次分别用120、240、360mg,一日3次,一疗程为2个月;在心功效正常后改为日维持量60-120mg。病窦综合症病情严重者一次300-600mg,一日3次,疗程为3-6个月。其它心律失常(期外收缩)及房颤,心肌缺血或心绞痛一次120-240mg,一日3次,一疗程为1-2个月。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肝阳上亢、痰火内盛者以及孕妇、青光眼患者忌服。6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5页头痛1、风寒头痛型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痛,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治法:疏风散寒中成药:川芎茶调丸【主要成份】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制剂】水丸剂:20粒重1g;口服液,10ml/支;散剂;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材料3g。【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液:饭后茶水送服。1次1-2支,1日2次。丸剂、散剂:饭后茶水送服,1次3-6g,1日2-3次。浓缩丸:1次8丸,1日3次。【注意事项】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所致头痛均非所宜。

6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6页头痛2、风热头痛型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烧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寒中成药:①银翘解毒颗粒【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制剂】颗粒剂(无糖型乳糖辅料):2.5g/袋。【使用方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5g,1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②清眩丸【主要成份】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制剂】丸剂,6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2丸,1日2次。6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7页头痛3、肝阳头痛型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中成药:复方羊角胶囊【主要成份】羊角、川芎、白芷、制川乌等【制剂】胶囊剂:每粒装0.25克。【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1.25g,一日2~3次。6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8页头痛4、气滞血瘀型症状:头部胀痛,痛有定处,重复发作,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舌暗,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成药:正天丸【主要成份】川芎、当归、红花、细辛、防风、独活、附子等【制剂】丸剂,9g/袋。【使用方法用量】1次1袋,1日2-3次,15天为1疗程。【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6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69页中风1、气虚血瘀型症状: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主要成份】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十六味【制剂】胶囊剂:0.4g*36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每次4粒,或遵医嘱。【注意事项】孕妇禁用。7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0页中风2、风痰阻络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中成药:大活络丸【主要成份】白花蛇、首乌、麻黄、藿香、黄连、熟地黄、大黄、木香、沉香、赤芍、丁香、天南星、青皮、黄芩、茯苓、白术、防风、葛根、当归、地龙、犀角、麝香、牛黄、冰片、人参等49味中药组成。含有祛风扶正、活络止痛功效。【制剂】蜜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1次1丸,1日2次。【注意事项】孕妇忌服。7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1页中风3、肾精亏虚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治法:滋阴补肾,利窍开音。中成药:杞菊地黄胶囊【主要成份】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制剂】胶囊剂:0.3g/粒;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5-6粒,1日3次;丸剂,1次1丸,1日2-3次。

7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2页中风4、肝阳上亢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头目眩晕,失眠多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中成药:全天麻胶囊【主要成份】天麻【制剂】胶囊剂:0.5g/粒。【使用方法用量】1次2-6粒,1日3次。

7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3页痹证1、风寒湿痹症状: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便,或见恶风发烧等表证,或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不可屈伸,舌苔白腻,脉浮或弦紧。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中成药:追风透骨片【主要成份】制川乌、香附、川芎、麻黄、制草乌、秦艽、当归、赤小豆、羌活、赤芍、细辛、炙天南星、白芷、甘草等【制剂】片剂:0.28g*24片/盒;0.29g*48片/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4片,1日2次。【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7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4页痹证2、热痹型症状: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关节游走疼痛,不能屈伸,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烧,汗出恶风,口渴烦闷,舌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中成药:湿热痹颗粒【主要成份】防风、防己、地龙、萆薢、苍术、黄柏、生薏米、川牛膝、威灵仙、连翘、金根藤【制剂】颗粒剂:10g/袋;片剂:0.25g/片。【使用方法用量】口服。颗粒剂1次1-2袋,1日2-3次;片剂,1次6片,1日3次。【注意事项】小儿量酌减或遵医嘱。忌辛辣油腻之物。孕妇慎用。7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5页痹证3、血瘀型症状:关节疼痛,肌肤疼痛,麻木不仁,固定不移,舌淡苔白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成药:三七胶囊【主要成份】三七、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乳香(制)、没药(制)、白芷【制剂】胶囊剂:0.3g*36粒/盒。【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2次。【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6页痹证4、肝肾亏虚型症状:关节疼痛,遇劳则剧,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舌苔薄,脉细弱。治法:补益肝肾中成药:益肾蠲痹丸【主要成份】地黄、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全蝎、蜈蚣、蜂房、骨碎补、地龙、乌梢蛇、延胡索等二十味药材。【制剂】8g*12袋。【使用方法用量】口服,一次8克,疼痛猛烈可加至12克,一日三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7页干燥综合征1、肺阴虚型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声音嘶哑,出汗降低,甚至无汗,若虚火上炎,伤及肺络,还可出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症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中成药:养阴清肺颗粒【主要成份】石斛、知母、黄连、苦参、白术、黄芪等【制剂】颗粒剂:15g/袋。【使用方法用量】饭前30min开水冲服。1次15g,1日2次,10周为1疗程。【注意事项】忌食辛辣。7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8页干燥综合征2、肝肾阴虚型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牙龈萎缩,眼目干燥,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中成药:杞菊地黄胶囊【主要成份】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制剂】胶囊剂:0.3g/粒;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5-6粒,1日3次;丸剂,1次1丸,1日2-3次。

7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79页干燥综合征3、气阴不足型症状: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治法:补气养阴。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主要成份】人参、麦冬、五味子【制剂】口服液:10ml/支。【使用方法用量】口服液:1次10ml,1日3次。8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0页痛风1、湿热型症状:关节红肿疼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主要成份】龙胆、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制剂】水丸剂:每30g约500粒,12g/袋;蜜丸剂:6g/丸;片剂:0.3g/片。【使用方法用量】水丸,1次6-9g,1日1-2次;蜜丸,1次1丸,1日2次;片剂,1次3-4片,1日3次。【注意事项】久服易伤脾胃,孕妇慎用。

81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1页痛风2、热痹型症状: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关节游走疼痛,不能屈伸,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烧,汗出恶风,舌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中成药:湿热痹颗粒【主要成份】防风、防己、地龙、萆薢、苍术、黄柏、生薏米、川牛膝、威灵仙、连翘、金根藤【制剂】颗粒剂:10g/袋;片剂:0.25g/片。【使用方法用量】口服。颗粒剂1次1-2袋,1日2-3次;片剂,1次6片,1日3次。【注意事项】小儿量酌减或遵医嘱。忌辛辣油腻之物。孕妇慎用。

82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2页慢性疲劳综合症1、气血亏虚型症状:疲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降低,舌质淡,脉细弱。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中成药:八珍丸【主要成份】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制剂】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83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3页慢性疲劳综合症2、肝郁脾虚型症状: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胁胀满,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中成药:逍遥丸【主要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制剂】水丸剂:每50粒重3g。【使用方法用量】空腹温开水口服。1次6-9g,1日3次。84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4页慢性疲劳综合症3、心脾两虚型症状:疲乏无力,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疲乏,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中成药: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制剂】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口服。1次1丸,1日3次。85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5页慢性疲劳综合症4、肝肾阴虚型症状: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或精神担心,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中成药:杞菊地黄胶囊【主要成份】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制剂】胶囊剂:0.3g/粒;丸剂:9g/丸。【使用方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5-6粒,1日3次;丸剂,1次1丸,1日2-3次。86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6页慢性疲劳综合症5、心肾不交型症状:疲乏无力,心烦不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中成药:滋肾宁神丸【主要成份】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枣仁、远志、石菖蒲、琥珀、甘草【制剂】蜜丸剂:10g/丸。【使用方法用量】空腹温开水送服。1次1丸,1日3次。【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寒凉。87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7页骨质疏松症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不健,故见是证,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治,可选取以下中成药治疗。1、仙灵骨葆片:每次3片,每日2次口服;2、骨疏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3、牡蛎碳酸钙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4、龟芪壮骨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5、状元强肾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88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8页癌症1、脾胃亏虚型症状:各种癌症伴脘腹胀满,纳食降低,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主要成份】黄芪、党参、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陈皮【制剂】蜜丸剂:每500丸重9g;水丸剂:每500粒重30g;口服液:10ml/支,10支/盒。【使用方法用量】蜜丸剂,1次1丸;水丸,1次9g;口服液,1次1支,1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慎用,不能与含藜芦中药同时使用。89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89页癌症2、气血不足型症状:各种癌症伴面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降低,舌质淡,脉细弱。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中成药: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制剂】大蜜丸:9g/丸。【使用方法用量】温开水口服。1次1丸,1日3次。

90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第90页癌症3、肝郁脾虚型症状:各种癌症伴腹胀而朝宽暮急,纳后尤甚,疲惫乏力,抑郁太息,面黄无华,食欲不振,舌胖苔白腻,脉弦缓无力。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化湿。中成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