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儿童情绪各自独立两种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是反应客观事物特点、属性和事物之间关系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反应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心理活动,是以一个主观体验形式表现出来。两种过程在心理生活中共存情绪过程和认识过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不存在没有认识过程情感活动,也不可能在认识活动中没有情绪情感反应认识过程与情绪情感过程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页
第一节儿童最早情绪一、情绪生而有之第一声哭泣以哭来表示抗议、愤恨等儿童最早情绪表现含有没有条件反射性质。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页1、林传鼎研究研究对象是1—10天新生儿方法:观察法指标:54种动作改变结果:新生儿含有两种能够分清情绪反应:愉快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满足)。不愉快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未满足)。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页2、布里奇斯(K.M.Bridges)(加拿大)新生儿情绪只是一个弥散性兴奋或激动,是一个杂乱无章未分化反应。这种反应通常由强烈刺激所引发。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页3、伊扎德(Izard.C.E,1978)(美)当代美国著名情绪发展研究教授伊扎德(Izard.C.E,1978)在1982年利用录像技术和两套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对新生婴儿面部表情进行了全方面、详细统计,而后作了深入分析。有: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微笑、兴趣五种情绪。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页4、华生研究新生儿有三种情绪表现:第一个爱表现在被柔和地轻拍和抚摩时表现:动作松弛反应,自然松开手指、脚趾或平静不动。
第二种怒主要由活动受到限制所引发表现:身体僵直,手脚乱动,屏息并尖叫等,有些人称之为“乱砍似运动”。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页第三种怕多半由突然出现声音和身体失去支撑所引发。表现:发抖、嚎哭、屏息、啜泣。比如,婴儿平静地在地毯上躺着,突然在他头部上方附近用铁锤敲击钢条,发出声音,婴儿会惊跳,肌肉猛烈收缩,然后大哭不止。比如,突然松开抱着孩子,使其失去依靠往下掉,或者是突然猛烈抖动孩子身体下面毯子,婴儿都会大哭,而且脚乱蹬、手乱抓。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页
华生所做试验,在当初曾引发很大反响。以后很多人重复这一试验,却未能证实他所得结果,于是有些人对华生这一观点提出了异议。
有些人做过让新生儿自由落下2英尺距离试验。作为被试85个新生儿中,只有少数儿童出现大哭,大部分新生儿反应并不那么强烈,无显著身体反应。
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8页
谢尔曼用四种不一样刺激情境(针刺、过时不喂、身体突然失去支撑、束缚手和脚运动)来引发新生儿情绪反应,让医生、大学生来观察新生儿反应,将录下来声音给其它人听后作出分辨,要求指出儿童哭声有何不一样,这些哭声可能是什么原因引发,结果难以统一。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9页个体最早情绪特征:1、新生儿情绪表现完全受先天遗传图式控制,有显著个别差异。2、新生儿情绪基本上是由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发。3、新生儿情绪表现笼统、不分化,不易于区分。只是“普通性激动”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0页二、情绪早期发展(一)布里奇斯(K.M.Bridges)研究弥散性兴奋逐步分化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1页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2页这一分化理论基本被大多数人接收,但1、缺乏情绪分化详细指标2、难以判别每一个情绪3、没有说明形成份化机制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3页(二)林传鼎研究生后第三个月分化为六种:欲求、喜悦、厌恶、愤急、烦闷、惊骇但分化不完全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4页(三)伊扎德研究五种情绪随年纪而分化4—6周社会性微笑3—4个月愤恨、悲伤5—7个月恐惧6—8个月害羞6—12个月依恋1.5岁惭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5页关于儿童社会性微笑:0-4周自发性笑(内源性)与脑干或边缘系统兴奋状态改变相关。通常发生在婴儿睡眠时,突然出现,低强度。普莱尔称其为“嘴微笑”,它发生能够没有任何刺激。5-4个月无选择性社会微笑4个月开始有选择社会性微笑对熟悉人笑得多,笑得无拘无束,对陌生人有警觉性注意。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6页(四)孟昭兰研究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7页个体情绪发生时间表情绪类别最早出现时间诱因经常显露时间诱因痛苦出生后身体、痛、刺激出生后厌恶出生后味刺激出生后微笑出生后睡眠中,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出生后兴趣出生后新异性光、声或动物体3个月社会性微笑3-6周高频人语声,人面孔出现3个月熟人面孔出现,面对面游戏愤恨2个月药品注射痛刺激7-8个月身体活动受限悲伤3-4个月治疗痛刺激7个月与熟人分离惧怕7个月从高处降落9个月陌生人出现,新异性较大物体出现,如带声音大玩具出现惊奇1岁新异物类出现2岁同前害羞1-1岁半熟悉环境中陌生人出现2岁熟悉环境中陌生人出现轻蔑1-1岁半观快情况下显示自己成功3岁欢快情况下显自己成功自罪感1-1岁半抢夺他人玩具3岁做错事,如打破杯子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8页特点:1、8-10种基本情绪是进化而来,是基本情绪2、这些情绪不是同时出现,是随生理成熟和适应需要逐步产生,出现有次序性。3、各情绪发生现有普通性又有个别性。在出现时间上个体有差异他研究使儿童情绪发展研究更详细,对每一个情绪在尤其刺激下显著表现都有描述,促进了婴儿情绪研究发展。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19页
第二节情绪发展一、情绪原因改变引发儿童情绪情感需要发生改变改变:1、需要增加,主要是社会性需要增加即引发情绪对象更多,情绪种类随之增加,同情、惭愧、内疚、情谊、自尊等出现
2、生理需要为主→社会性需要为主当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发生矛盾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可暂缓生理需要满足。
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0页二、情绪表现改变改变趋势:冲动性降低,控制性增加;境遇性降低,稳定性增加。早期儿童情绪情感表现特点:易冲动、易变换易传染、易外露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1页易冲动:指很轻易处于兴奋情绪状态,且兴奋强度大,连续时间长,出现次数多。原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功效太差。注意:对待儿童负面情绪要慎重,要分析搞清原因后冷静对待。如,“威胁性哭”
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2页易变换:指儿童情绪过程改变快不稳定能在短时间内使情绪从一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原因:情绪境遇性对事物认识不深刻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3页易外露:指儿童情绪、情感完全表现于外,不掩饰、不控制。原因:1、大脑皮层兴奋性强难于抑制情绪如,要求儿童立刻停顿哭是困难2、意识作用差,不知道隐瞒内心体验。有显著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程度上差异和出现早晚差异。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4页易传染:指儿童情绪、情感轻易受周围成人或儿童情绪情感影响。如,“一颗老鼠屎”轻易被故事打动经过教育和生活锻炼,学前后期儿童开始控制自己情感,情绪表现相对稳定。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5页小学生情绪整体仍含有冲动性,不善于掩饰和控制自己情绪,但与学前儿童相比,情感已经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情绪表现可能结果,控制力有所增强。小学生还对升学等压力意识不够,总体心境愉快。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6页初中学生情绪:1、体验强烈快速,常不易控制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比较快,初中低年级学生也有“破啼为笑、喜怒无常”现象。原因:生剪发展特殊性自我意识发展成人要亲密关注初中生情绪关注少年学生情绪波动,防止某种不良情绪到达激烈程度,以免有过激情绪表现。关注,及时安抚、开导、控制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7页2、初中生总体情绪外露高兴时无比欢乐,喜笑颜开,困难难过时,眉头紧皱,嚎啕大哭。初中生情绪外露使人们感到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少年情绪表现也有个体差异多注意那些内向性格,情绪不外露学生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8页3、初中生总体主导心境比很好,但心境易变初中生心境由学习中某种原因引发如,学习成绩老师态度父母温暖程度同学情谊等这些是影响初中生心境主要原因成人要尽力帮助少年人保持比较愉快健康向上心境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29页高中学生情绪:外露情况有所改变心境延续时间延长情绪控制力提升情绪比较稳定有些人研究发觉,幼儿发怒普通不会超出五分钟,但高中生能够长达数小时,有时一些体验会演变成心境,长久作用于学生,会影响高中生个性品质特征。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0页高中学生情绪表现有两大特点:(1)内隐文饰性高中生经常依据需要在某种场所和时间段里隐藏自己情绪,使自己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不相一致。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1页(2)两级波动性因为生理,学业和心理不成熟等原因,高中生情绪表现两极性仍很显著,高兴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情绪反应强度也很大。有些人调查发觉,70%高中生情绪时常两极波动成年人应亲密关注并随时帮助他们调适,使他们情绪保持相对愉悦状态。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2页三、情绪认知和体验改变(一)对表情认知1、小学生表情认知试验1:用彩色照片让儿童区分六种基本情绪面部表情六种基本表情是:高兴、诧异、恐惧、愤恨、厌恶、轻蔑。结果:对高兴、愤恨两种表情认知最早,学前儿童便已能正确识别;对恐惧表情认知从幼儿到小学三年级一直发展,其中小学一年级时进步更加快。四、五年级发展更为快速,六年级时能较为稳定正确识别。但稳定是相正确,对恐惧表情认知总体上含有不稳定性和困难。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3页对诧异表情认知发展比较晚,六年级才进入正确识别阶段;对轻蔑表情认知也是五、六年级能正确识别;对厌恶表情认知,从幼稚园小班到小学四、五年级一直发展,但有时有波动现象,六年级开始进入正确识别阶段。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4页可见,小学六年级以后,儿童表情认知能力有长足进步,不过发展速率不一样。概括:儿童对他人面部表情认知成熟次序是:高兴和愤恨----恐惧----诧异,轻蔑和厌恶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5页试验2:用例1六种感情语气朗诵“你这个小家伙真调皮”这句话让儿童识别声音表情模式,结果: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始能正确识别声音所表示感情。再将六种感情面部表情录像让儿童识别结果:小学生对录像中面部表情识别成绩比声音区分成绩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活动表情提供了更为准确丰富和完善识别信息相关。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6页可见,单纯声音和照片识别时,声音表情识别四年级可达成人水平,对照片表情识别要到六年级,声音识别比视觉识别要早两年。但假如视觉形象是活动,又配上声音则识别能力发展更早。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7页2、中学生表情识别初中生表情识别能力靠近成人,有研究汇报,青少年10-14岁时识别表情能力猛烈发展并日趋成熟。初中生不但经过声音语音语气来识别情绪,还能经过了解他人语义来了解他人情绪改变。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8页初中一年级是个体面部表情认知趋于成熟转折期在这之前,儿童情绪识别水平,一直在提升,初一时达成人水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上,只是略有改变。高中生面部表情识别已趋于成熟稳定,完全达成年人水平。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39页(二)体验深刻1、学前儿童①同一情绪由各种原因引发,体验不一样如恐惧,对较小儿童可能是因为害怕黑暗、打针、蛇、小虫等;对较大儿童引发恐惧事物就更多,且许多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络,如怕老师批评、怕当不成值日生、怕老师不给小红花,怕没有好朋友等等。②同一事件或情景引发体验不一样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0页小学生情感体验小学生体验更为深刻小学生体验与学校行为规范相联络如,学习情况、教师关注、同学关系、集体地位等。一样事情,小学生和幼儿体验不一样。如成人不守信用,幼儿会极度难过和愤恨,小学生更多是失望、不信任。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1页初中生情绪体验初中生心境好坏由与学习相关事物引发初中生主导需要学校评价指标是学习成绩注意少年不良心境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2页高中生情绪丰富而深刻全部些人类情绪在高中生身上都已出现,且因强度不一样,分出了层次如不愉快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等。高中生某种体验一旦出现难以消除和排遣,维持时间长;原因:高中生认知水平高、意识性强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3页高中生体验更为复杂化引发高中生情绪现有想象也有现实原因;现有单纯,又有复杂原因。详细表现为同一情绪中有各种成份多如又怕又爱、又爱又恨、又兴奋又害怕、又担心又高兴等。高中生体验愈加深刻和带社会性如恐惧,更多是怕考试、怕处罚、怕孤独、怕不能进入好学校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4页高中生情绪特征已成为了其个性特征一部分,体验上含有独特征,心境不一样、体验不一样。体验上现有个体差异,也有优劣差异。同是忧郁有些人会象林黛玉似长久保持四处迁移,有些人却停留时间短暂排遣较快;男生遇挫折易冲动发怒,女生易忧虑和难过。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5页从愉快和不愉快两类情绪来看,高中生愉快情绪出现次数与强度普通不如不愉快情绪出现次数多、强度强。愉快情绪通常有:高兴、乐趣、好奇等不愉快情绪有愤恨、惧怕、嫉妒、焦虑等。有些人称高中时期是经典烦恼增值期。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6页
第三节依恋受弗洛伊德重视早期情绪研究影响当前依恋研究:人类依恋行为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依恋起源及其发展改变依恋产生和改变原因早期依恋对心剪发展影响不一样依恋类型特点母亲和婴儿在依恋关系中作用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7页一、依恋产生及表现1、定义亲子依恋是指儿童对某个人所含有尤其亲密难以割舍一个情绪体验。表现:见了依恋对象愉悦情绪:表现为安全、轻松、调皮、喊叫、亲近、拥抱、依偎、跟随等。离开了依恋对象否定情绪:表现为焦虑、哭闹、不安、不愿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8页依恋和依赖区分:依恋是对个他人所表现出一个尤其亲近情绪体验,反应是与依恋对象在心理感情上不可分离关系;依赖是指希望(指望)某人在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上都给予帮助心理倾向,反应是对依赖对象含有行为上不可分离性。
依恋中起主要作用是情感关系依赖心理中起主要作用是行为关系。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49页两概念易混同原因;1、二者都是个体难以与某对象分离开来一个心理倾向;2、依恋中暗含有一部分依赖,依赖中也有情绪上依恋。所以,正确地域别依恋与依赖,有利于对儿童心剪发展研究。对儿童心剪发展作用依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形成一个社会性情感;依赖则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产生和形成一个心理倾向或行为习惯。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0页
2、依恋产生阶段对儿童依恋研究源于对动物印刻研究印刻是指早期幼鸟依恋形成。这一情感一旦形成便长久追随所依恋对象,依恋对象普通是自己母亲。英国学者斯波尔丁(D.A.Spalding)在1873年最早发觉小鸡含有这种印刻现象,小鸡刚孵出时最先看到运动物体就是它所依恋对象。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劳伦兹发觉依恋是很多动物一个本能现象,普通依恋对象是自己母亲。不过假如小动物刚开始看东西时,所见到不是母亲,那么依恋关系就异常发展。劳伦兹还发觉,假如小鸭刚孵出时见到是研究者,研究者自己也会成为依恋对象。由这些研究,人们联想到人类依恋行为,从而开始对婴儿依恋情感进行研究。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1页安斯沃斯(M.D.S.Ainsworth)在1984年对2-15个月非洲婴儿进行过依恋行为研究儿童依恋行为改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无依恋阶段(0-8周)第二阶段无显著依恋阶段(8-12周),第三阶段显著依恋阶段(6-7个月),第四阶段依恋层次阶段(7个月以后).
6个月之前是关键期或3岁以前是儿童依恋形成关键期.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2页婴儿在与母亲相互作用中所显示依恋行为模式
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3页二、依恋类型1、安斯沃斯研究依恋有三种主要类型:易安抚依恋:母亲离开时,儿童表示出中等程度反对和抗议,有一定焦虑情感。母亲回来时,能主动亲近母亲。分离焦虑比较轻易被安抚。平淡依恋:母亲离开时反应不强烈,母亲回来时也不主动主动。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4页强烈反抗依恋:母亲离开时非常难过,有极强分离焦虑。母亲回来时立即亲近,时常警觉母亲离开。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5页安斯沃斯三种依恋类型在世界各国做过许多跨文化研究结果发觉这三种类型在各国儿童中都存在,但所占百分比却很不一样。说明文化影响儿童依恋类型.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6页不一样国家儿童三种依恋类型分布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7页2、造成儿童依恋差异原因①儿童本身神经系统特点气质特点使儿童依恋含有不一样动力色彩,表现在依恋强烈程度,依恋表现冲动性、激烈性上。气质特点使成人抚养者在对待儿童时有不一样态度和方式。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8页②抚养者抚养方式成人对儿童依恋程度成人对孩子教养态度和方式如,热情、慈爱、高兴、温柔、幽默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母亲就会比冷淡、平静、脾气急躁、不愿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母亲更易于和孩子形成依恋感。成人本身对儿童依恋表现方式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59页克拉克—斯坦怀特(Clarke—Stewart)1973年研究:三个维度:反应性指对婴儿哭、叫唤、语言要求等反应百分比主动情绪表示指充满感情接触,加上微笑、表彰、说话等社会性刺激指母亲靠近婴儿,对婴儿微笑、谈话或模仿婴儿频率等结果:安全性依恋婴儿母亲这三个维度所得分数都很高,不依恋婴儿母亲则这三个维度所得分数都很低。说明了教养方式和态度对依恋差异影响。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0页③儿童与母亲身体接触、目光接触玛格丽特·哈洛(MargaretHarlow)对罗猴母子关系进行过研究。哈洛在罗猴出生6-12小时,把它们从母猴身边拿走,放在灵长目动物试验室里喂养。幼猴关笼子里分别放有一只人造母猴,且母猴被设计成两种,一个是没有装饰金属丝网状圆柱体,另一个则用毛巾布包着,在这些假母猴身上系着奶瓶。然后,幼猴分别由这两种母猴所喂养。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1页试验结果:当允许幼猴随便和哪种母猴呆在一起时,它们都长时间地与毛巾布母猴在一起,即使完全由金属丝猴喂养罗猴也是这么。当把幼猴和适当假母猴放到陌生房间里,毛巾布母猴喂养小猴对于观察有更大兴趣;当将幼猴与假母猴分离一年以后,毛巾布猴喂养幼猴见到“母亲”就热情拥抱,而由金属丝猴养大幼猴则对“母亲”毫无兴趣。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_320x224_2.00M_h.264.mp4
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2页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3页谢弗(H.R.Schafter)和埃默森(P.E.Emerson)于1964年研究:在观察“喜欢抱孩子”和“不喜欢抱孩子”母子联结形成时,却发觉降低母子之间身体接触与建立婴儿对成人依恋无显著关系,认定社交活动基础是自光接触而不是身体接触。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4页三、依恋对儿童心剪发展作用1、儿童正常依恋关系形成有利于儿童良好情绪发展在孤儿院被隔离儿童因为没有形成正常依恋,在情感和行为上表现有两种,一个是冷漠、无依恋情绪;另一个是情感饥渴,贪求与人交往,急需感情寄托。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5页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J.Bowlby)对过早离开父母婴儿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婴儿以后难于与人相处,怕人和各种事物,有强烈不安全感。成年后对丈夫(妻子)、同伴、儿女依赖和依恋都与幼年时依恋感相关。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6页2、良好依恋关系有利于正常交往能力发展埃里克森观点:人在出生头两年体会到信任与不信任状态,这一矛盾处理得好,儿童心理才能正常发展,不然缺乏信任,以后就难以与人相处。儿童形成了正常依恋感,便会有良好情绪体验,会信任他人,在交往中会有较强交往能力。有些人将小猴与母猴隔离抚养后发觉,这些猴子与正常抚养猴子在一起玩时,表现出了交往障碍,心理表现异常,如咬自己、前爪紧握、走路身体摇摆;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7页3、分离焦虑影响儿童心剪发展鲍尔贝观察15-30个月婴儿反应,发觉母子分离后婴儿焦虑改变阶段:第一阶段:反抗。表现为在母亲离去时,尽其所能地以大哭、摇小床、蹬脚、伸手等方式让母亲返回。第二阶段:失望。感觉自己大哭大闹并没有留住母亲时,哭声逐步单调,断续,喧华动作降低,不理会他人,表情迟钝等;第三阶段:超脱。深入发觉自己哭无效性,于是开始接收他人照料、爱抚,当母亲返回有悲痛、冷淡表情。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8页每个儿童都会产生分离焦虑,不过焦虑程度和焦虑维持时间有个别差异。关键是让儿童认识分离是暂时适度依恋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69页
第四节恐惧恐惧价值恐惧危害孟昭兰等(1997)研究认为,惧怕体验有受惊感,不必定和不安全感,受到威胁和危机感,强烈惧怕有时甚至会致人死命。可见成人要慎重对待儿童恐惧形成。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0页一、儿童恐惧发展阶段陈帼眉研究发觉婴儿恐惧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①本能恐惧:儿童生来含有本能性恐惧②知觉性经验恐惧:4个月开始出现与过去经验相关恐惧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1页③陌生人恐惧:6—8个月时,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后对陌生人产生警觉时恐惧;④预测性恐惧:1.5—2岁儿童显著出现,儿童因为预想能力开始发展,对可能出现事物与情景产生恐惧。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2页二、儿童恐惧发展差异性(一)儿童恐惧含有年纪差异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3页年纪差异不一样年纪儿童恐惧内容不一样杰西尔德(A.T.Jersild)研究发觉:1周岁以前害怕大声音、发出大声人和物、坠落感觉、突然动作、闪耀灯光、陌生人物和情景等。2—3岁儿童害怕凶恶动物、黑暗、想象中人物;4—5岁儿童怕妖怪、鬼神和想象中人物;6—7岁儿童害怕身体损伤、离开父母、亲人死亡、犯错误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4页1969年,巴尼特(J.T.Barnett)对228个儿童做试验研究发觉:几个专门害怕对象则有年纪改变特点。图10-3儿童随年纪而改变害怕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5页儿童随年纪而改变害怕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6页五耘等认为:小学生恐惧分为三类:①对身体损伤恐惧(受伤,死亡,被拐等)②对自然事件恐惧(洪水,地震,黑暗,动物等)③对社会交往中事物恐惧(与父母分离,友伴拒绝,学校作业等)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7页(二)儿童恐惧个别差异数量差异内容差异性别差异儿童的情绪培训资料第78页(三)影响儿童恐惧原因1.儿童身体情况(体力、体能等)2.生活经验和知识3.儿童对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含环保条款)
- 2025年度职业电竞战队教练聘请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生鲜配送服务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高清监控设备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临时租用汽车合同标准协议-企业用车3篇
- 2025年度智能设备安装服务合同(分享42安装工版)
- 2025年度知识产权法务顾问保密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美国后“9·11”诗歌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共性”范式研究
- 二零二五版木质防火门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浙江天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题(附答案详解)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中文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企业新春茶话会PPT模板
- GB/T 19185-2008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 DIC诊治新进展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1汽轮机跳闸事故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