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开题报告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开题报告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开题报告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开题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当前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入校内,它不仅会变更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会变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种状况下,时代的社会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实力,进一步完善素养教化。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化,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实力,已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供应丰富多彩的教化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历史学科之中去,以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驾驭信息技术以及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力的目的。1、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整合是学问经济时代的要求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问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学问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学问的创建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乃至根本性的变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化,并特殊强调要努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对21世纪基础教化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化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对它的探讨和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建性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全面促进素养教化的实施。因此,面对初中课程改革,如何实施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成为摆在广阔历史老师面前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2、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显示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务、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形式无法比拟的。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爱好,才能品尝历史、把握历史。3、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的须要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学问,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实力,培育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说明各种历史现象”。这种实力的形成,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建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供应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的须要,也是历史教学开创新局面的须要。我校作为农村较有教学阅历的一所学区中学,有强大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有实力去打破以课堂、老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化体系,运用现代教化技术能促进教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化水平、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教化规模、优化教化教学过程。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播音像、图形文字、获得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信息技术将是人们今后获得学问,从事工作,了解世界,相互交往的主要途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Internet为标记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快速变更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因此探讨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定要求。1、“初中生”指九年义务教化阶段的七——九年级学生。2、“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系统的实现,是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3、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历史学科之中去,以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使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和历史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得、分析、加工、沟通、创新、利用的实力,培育协作意识和实力,促使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探讨目标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化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谢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目标。(二)探讨内容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的选择应非常留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留意实效性。我们要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老师拓展学问视野,变更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刚好、读取便利、交互强等特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化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更初中历史教化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教化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相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子,老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供应者和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究活动的辅导者和支持者。四、课题的探讨价值在整个教化体系中,老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化信息化的深化绽开,使老师的作用、学生的实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更。1、对老师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可以促使老师教化观念的转变,提高老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思想相识和定位,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使老师的作用转变为:(1)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探讨、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老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安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2)学习网络的促进者,,老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留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化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并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2、对学生的价值信息技术教化和历史学科的整合,从而使教学中运用的媒体越来越广泛(照片、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计算机、因特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历史情境成为可能,历史内容更生动、直观、好玩、易懂,引起学生深厚的爱好。信息技术也成为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工具和手段。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可以培育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看法和实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五、课题探讨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一)理论依据1、自然科学方法论理论:人们在探究未知的自然规律时,总是要运用肯定的探讨方法。本课题所运用的探讨方法依靠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理论。2、素养教化理论:素养教化不仅重视学生学问和技能的驾驭,更重视学生创建思维、潜能和特性的发展。敬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建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教化信息化理论:教化信息化就是教化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化工作,即应用于教化管理、教化设计、教化内容、教化方法、教化评价等之中。教化信息化可以有力促进教化的大普及,同时为个人学习、终身学习创建极有利的条件,信息化对提高教化质量和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课题探讨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教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教化新媒体的开发利用,促使教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及教化资源和资料的共享。本课题的探讨,能向学生供应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学问和技术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让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得到更多的培育和发展。2、实践性原则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书本学问去相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的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改造客观世界,而是为了增长学问、提高实力,为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生存。本课题探讨以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为指导,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在教化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原则。3、自主学习原则利用多媒体图、声结合,学生新奇的心理以及好动的特点,必定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动手进行实践。利用计算机人机对话的功能,使学生自己限制和驾驭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主动性能大大提高,学习的节奏加快,学习的效率提高,对事物的印象加深,对学问的领悟和理解也加深,并养成视察思索的习惯,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力。本课题探讨坚持这一原则。五、课题探讨的思路和方法本课题探讨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分科试验为基础,再形成学科综合试验,以课题组探讨为先,部分信息技术教化老师和历史老师参和。详细方法有:1.文献探讨法。在前期阶段,运用文献探讨法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教化教学理论及实践阅历,为探讨供应借鉴和指导。2.比较探讨法。在探讨阶段,就一项探讨内容,用两种甚至多种教学方式设计,进行对比,检查教学方式的效果。3.案例探讨法。在课题探讨的中、后期,从案例中提炼出特性化的阅历和特性化、理论化的操作样式,汇合探讨成果。4.行动探讨法。运用行动探讨法探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相整合的最优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探究整合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行动探讨分“设计——实施——视察——分析”四步循环往复,依据探讨中遇到的详细状况,边实践,边探究,边修改,边完善,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理论和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统一。5.阅历总结法。在结题阶段,对教学实践阅历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化地揭示阅历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从更高层面为课题探讨服务。在探讨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学校团队作战的传统,同时留意加强各个探讨小组的沟通和研讨,并努力争取课程专家和教科研专家的指导。在探讨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确保课题探讨的圆满胜利。六、课题主要参和人员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都是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及信息技术的探讨者,包含学校信息技术、历史学科教科研组长和骨干老师,可就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策略进行深化探讨。负责人:宋国志主要参和人员:丁桂琴管银利柳丽娟王晓燕郭志显七、课题探讨安排和任务本课题探讨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排用二年时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一)打算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探讨方案。详细内容包括:⑴组织课题组成员,确立课题探讨方案;组织落实人员的分工和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⑵做好整合课题探讨的理论培训,使课题组成人员能较为娴熟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识常用办公软件,并明确地理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所必需具备的理念;课题组成人员了解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方法及进程,驾驭课题探讨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整合及整合课题探讨对于学校发展、老师整体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网页制作(FrontPage)和因特尔将来教化培训,课题组成员熟识网络学问及网页制作软件。(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探究探讨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详细方法。(1)2012年9月至2012年1月:初步开展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探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和学的模式,初步了解适合我校学情的整合教学模式。(2)2012年2月2012年6月:较普遍地开展课程整合实践并进行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反思,组织学习探讨,积累探讨资料。2、深化整合课题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3)2012年7月2012年9月:构建整合模式,深化整合课题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强化整合的作用,提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4)2012年10月2012年12月:结合教学实践,将课题探讨理论化,探究、总结课题探讨的校本意义和社会意义。(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至6月1、2013年1月至4月总结、整理材料,为结题做好充分的打算,完成结题任务。2、2013年5月至6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老师反思整合课题的步骤、意义,为进一步深化课题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