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模拟卷(01)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2.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武宗时期大臣上书遭到了不理会,最后“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可知内阁大臣权力的大小和皇帝的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表述最好的是C项。在明朝已经废除了宰相,内阁大臣是皇帝顾问人员,不具备决策权,A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3.(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影响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从“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可以看出,荀子人文平民和君主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即军民关系本质上是想通的,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元曲虽佳,但是“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可知文学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正确的选项是A项,题干不是主要在体现文人素养的高低,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趋势6.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棉布的抵制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是指此时期外国侵略中国已经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时期是以商品输出为主阶段,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8.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答案】B考点:中国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落后的封建官僚管理体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9.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婚姻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封建政府对男女同游持反对意见,可知在1908年这种新旧思想的冲击激烈,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普遍现象”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排除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特点10.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发映出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答案】D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左倾错误的影响11.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二是“内向性”,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A.贯彻了十一届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全会的背景13.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民众利益至上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执政官的权力”“元老院的权力”“民众的权力”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和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三大定律”,不难发现叙述的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C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15.“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答案】C考点:走西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政策16.“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C。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B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7.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1945年的和平”,这是指二战结束,二战后期以及战后初期,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建立,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惩罚不彻底,造成后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不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18.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华沙条约》组织B.经济互助委员会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19.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能源机器,没有体现艺术“想象力”故A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有巨大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而是利用新能源发展科技,故C项错误;材料所要说明的是能源革命是由科技的发展促进的,而不是在说环境问题,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20.一幅绘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苦衷。”与这幅画风格相同的作品是【答案】D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现实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4分)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其发展态势又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政府政策等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材料三十九世纪20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统计表(单位:人)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材料四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1)据材料一、二,概括洪亮吉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内容方面的相似点。(2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与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4分)(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答案】(1)相似点: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任答两点,2分)(2)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开展对外贸易。(任答两点,2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答具体措施亦可,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解放思想观念;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任答两点,2分;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任答两点,2分)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解放)。(任答两点,2分)(4)特点:迁往内地(西南);流向东北(外来移民)。(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丁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服务于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任答两点,2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马尔萨斯陷阱是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实行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开展对外贸易等角度和中国的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计划生育等角度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从居民迁出趋势、到他乡种田的趋势、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趋势、出国做工的趋势几个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回答。考点:史学理论•新史观•人口论22.(15分)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3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答案】(1)主张尊孔;认为孔教是中国文明产生的根本;背弃孔教,文明就会丧失,中国将亡国灭种。(3分)说明了康有为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维护孔教方面倒退。(1分)(2)孔子之道是封建时代之道,不合乎现代社会;孔子之道关心的是君主、贵族的权利和名誉,与国民的幸福无关;(上述两点,答上一点2分,如两点都答上了没有答上下面的内容也只能拿2分)孔教与共和不可并立,维护共和必须打到孔教。(1分)(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但封建传统势力仍然十分强大;(1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1分)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分)但袁世凯仍然主张“尊孔复古”。(1分)(4)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孔子儒家文明精髓,弘展扬中华民族美德,可促进社会更加平稳、和谐、健康、有序的前行发展。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问题,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调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仁者爱人,用礼乐节制调节人的欲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针对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坚持“和而不同”,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能够包容他人的主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学生答题联系现实说明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说明了康有为是尊孔的,主张尊崇孔教,反映了其思想与前期相维新思想相比有很大的倒退。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23.(11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材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材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就职演说材料三: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935年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为化解危机,梭伦进行了改革。他化解危机的举措对当时在雅典和人类政治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体现了哪些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3分)(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危机的解决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答案】(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分)对当时雅典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奴隶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影响:经过梭伦等人的改革,雅典逐步建立了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法治基础上的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分)(2)特点:阶段上,应急措施和长期改革相结合;目的上,经济复兴和缓和阶级矛盾(关注民生)相结合;手段上,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理念上,维护自由制度和国家干预相结合。(3分)(写出三点即可)(3)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技术、人才,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使苏联发展成世界工业强国。(2分)(4)要注重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要理念创新;要有法制保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写出二点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要能从当时雅典社会存在政治权利和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的状况(即贵族政治上专权、经济上占有社会财富压榨平民)中归纳出贵族和平民矛盾十分尖锐。侧重从梭伦改革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概括分析。梭伦改革的举措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其影响主要是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梭伦改革;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特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转自历史风云网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答案】(1)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3)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4)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三讲的是王安石变法只是进行小修补,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材料四讲的是王安石变法顺应朝代的潮流,现在还有影响,即是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及作用;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评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印度]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材料三人们只需要打开每天的报纸就会知道,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要么是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美]朱迪丝·博玲《中国文化朝觐:宗教多样性探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4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甘地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示。(2分)【答案】(1)思想: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宗教宽容。(任答两点2分)实践:食盐进军、绝食、文明不服从运动等。(2分)(2)原因: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任答两点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2分)(3)不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