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周公形象的演变》_第1页
《先秦时期周公形象的演变》_第2页
《先秦时期周公形象的演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提纲】相关史料的分类二、青铜铭文所见的周公的形象三、史料类文献中的周公的形象四、子书类文献所见周公的形象五、结语【摘要概述】内容提要周公的形象在先秦时期可分为就青铜器铭文、史书类文献和子书类文献三个角度进行考察,不同类型文献有着不同的著述特点。周公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并被后来的诸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演绎和利用,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周公从历史事件的形象逐渐演变为圣人,乃至代表传统伦理道德的符号,其形象经过后世诸子不断的演绎变得日益抽象。形象不断变化的背后则是不同的书写目的和诸子不同的价值判断。【精彩摘抄】1.相关史料的分类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古史辨运动中,顾颉刚先生就已指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衹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这一观点已经说明早期的历史人物存在着被不断演绎和丰满的过程。美国历史学家柯文先生在《历史三调》以近代的义和团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对义和团的解读可以分作三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事件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历史学家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一个是作为经历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亲历者对于过去的历史的直观感受;最后一个是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而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区分这三种方式的重点在于解释人们创造的历史与后来的人们撰述并利用的历史之间的差异。”2.青铜铭文所见的周公的形象从青铜器铭文及少数卜辞的记载可以看出的周公在当时的主要事迹即为东征、安置殷遗民和占卜三项事务。在铭文的表达上看,周公与其他重臣也并未表现出明显不同,史墙盘在追述历代周王时,仅仅因为先祖的安置由武王命周公负责而提及周公,并未将周公与武王、成王等相提并论。传世文献所见的周公的主要事迹如辅佐成王、建侯卫、营成周、制礼作乐在青铜器铭文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这主要是源于铭文体裁的限制。3.史料类文献中的周公的形象同样记载克殷至武王去世期间事迹的《克殷》《世俘》《作雒》篇记述的中心均为武王,论及周公之事并不多于太公、召公等人,也并未突显周公在克殷一事有何特别的功绩。直至武王去世,周公摄政后,周公才成为这些史书类文献记载的重点。……所记述的主要事迹与青铜器铭文中的东征、安置殷遗民和占卜事务也相吻合。这类史料源于周初的档案文献,作为王室正统的记录,并不需要刻意的渲染,这一形象应是较为真实的周公形象。。4.结语其一、从西周初年的青铜铭文和较为可靠的文献来看,作为事件的周公形象主要集中于摄政辅佐成王、平定及经营东方、封建诸侯、整顿内政四个方面。其在周初至春秋地位都没有超过臣子的地位,并未与后稷、文、武等并提,仅是作为人臣典范而已。其二、从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周公被提升至圣人的地位,并常常与禹汤文武并提,后来不仅仅是圣人,也成了一代圣王的形象。这一基于历史事件的不断发挥使得周公成为战国诸子共同利用的话题,他们纷纷借事件周公中的某一点或片段来阐发自已的理论,借以宣扬自己的主张。其三、与此同时,周公被逐渐符号化,成为一个代表周初王道、传统伦理道德的符号,诸子在征引周公事件或言论时往往仅需其名便已足够。这也使得越往后的文献中可以看到越多的,记述越为详细的周公所说的不同言论。其四,汉儒及后世儒家对于周公形象的不断发挥与增益基本与战国对周公的神化一脉相承,只是基于自己不同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会在不同方面增添更多的内容,进一步充实着周公作为圣人的形象,从而导致了后世对传统文献的不同解读与许多争议,这种争议往往并不源于文献本身,而是后来人既有的观念和试图阐发的理想。【读后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从周公的历史形象的变化,体现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早期的历史人物存在着被不断演绎和丰满的过程”,即我个人理解的“借古喻今”。这在高考中也是屡次有考到,比如2016年新课标文综历史第24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