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_第1页
分数乘法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_第2页
分数乘法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_第3页
分数乘法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_第4页
分数乘法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乘法教案合集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七篇)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一

一、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

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拟熟识,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供应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饼的就是张。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当分得多少块?连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块饼的就是2/3块饼的理解。学生操作阅历的积存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力量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的力量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细心、详细的指导。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细心设计了具有思索性的、符合规律的问题串,“逼”学生进展有序的思索,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方学生展现完自己的分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a:你们是几块几块的分的?

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块饼?

c: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块?(就是3个块就是几块)

d:怎样才能看出是几块?

问题的提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

三、用进展的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学问,注意了学问的系统性。

数学学问不是孤立的,而是亲密联系的,只有把学问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比方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于0.7÷2=,局部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常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二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把o.2+0.2+o.2+o.2改成乘法算式。

3、(1)口答整数乘法的意义。

(2)求几个一样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

12×5=

(2)12个1.5是多少?

1.5×12=

(3)3个是多少?

5、提出问题。

教师:求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一)。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l、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出示题目。

1个占1张彩纸的,3个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探究沟通。

①用图示表示。

1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3个图案占这张彩张的。

②用加法计算。

③用乘法计算。

(3)引导发觉。

教师:求几个一样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涂一涂,算一算。呈现题目。

(2)引导观看算式和结果。教师:在中,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算式中的数字与得数的数字有什么关联?让学生仔细观看算式数字,思索其中的关联,并和同学沟通,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觉。在这一根底上,师生共同探究其中的联系。

(3)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4)试一试。

3、约分。

教师:再计算时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同学之间进展沟通,通过算式比拟。最终,使全班学生明白:

(1)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最终结果应当是最简分数。

(三)稳固练习完成课文第3页“练一练”。

1、第1题。

完成后要将算式得数和涂的结果进展比拟,并说明计算中的要点。

2、第2题。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教育学生节省用水。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校对,发觉问题,准时反应。

(3)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①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4、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爸爸和小红一天分别吃多少→爸爸和小红一天共吃多少→爸爸和小红3天共吃多少。

5、第5题。让学生都算出结果,再观看各组题目的算式及结果,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三

敬重的各位领导、教师:

大家好﹗今日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熟悉》。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93页内容。

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在把握了万以内整数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熟悉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学问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熟悉,这节课是熟悉几分之一。熟悉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行分的单位开头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阅历。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殊留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猎取分数的相关学问。

本节课有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熟悉分数,能结合详细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拟几分之一的大小2、力量目标:让学生经受几分之一的熟悉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阅历。

3、情感目标:通过详细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依据教材的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状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详细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这节课我预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

这节课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开头,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饼的故事导入。在预习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们买了4个月饼,狗哥哥想要3个,狗弟弟不情愿,引导学生们说出必需要平均分月饼,分得的同样多,这样才公正。在这里强调平均分和分得同样多。接着出示情境,其次天,2个月饼,每人分得1个。到了第三天只买了一个月饼,那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动身点和冲突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学生说出每人分半个。由此导入新课,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引出今日学习的学问内容。让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学问,而且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到达这些学习目标。熟识的分月饼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学生依据已有的认知根底,让学生自己制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写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种写法的,教师比拟两种不同写法的一样之处,都有1和2,很简单理解了毎人分得的个数可以用整数2、1表示。由分数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上是怎么规定分数的写法的。强化二分之一的意义和写法。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深入熟悉1/2

接着,我让学生们用选择自己喜爱的学具来自己表现出二分之一来,学生有用圆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长方形和线绳的,我将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含义,生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和同位沟通,发觉一样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点是平均分的图形不同。看来,表示分数时肯定要说清是“谁的”很重要。

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沟通共享中,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熟悉。

2、动手操作自己制造一个分数

引导学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需平均分某个物体或者图形,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小组共同合作制造一个分数,先折,再画。然后考虑这些分数都是由几局部组成的。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着下制造出了很多的分数,让同学们上台展现自己的分数,并且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都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还有同学思维力量比拟强,制造出了像八分之四这样的分数。接下来就来介绍分数各局部的名称,每个分数都有一条线和2个数字,这条线就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几份;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像母亲背着孩子,学生们就更加深刻的记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拟简单的区分。由此,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在“做数学”中体验到胜利的愉悦。

3、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依据本节课的学问目标,我由小猴和小猪争辩谁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拟分数大小的题目。

1/2:1/4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西瓜的图片很简单就得出2分之1大,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出为什么2比4小,2分之1却比4分之1大呢?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

总结出分子是一的分数比拟大小的根本方法。再由一条纸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进展比拟,内化对整体1的熟悉。

先让学生看德国国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消失过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吃一个馒头或者一块面包或者一盘菜的几分之几。表达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延长铺垫。

讲到这,这节课接近了尾声。我对学生的课上的表现赐予积极的评价。(出示8支铅笔)先把8支铅笔的1/8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嘉奖几支铅笔?再把8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纪律的同学,每人嘉奖几支铅笔?通过获得铅笔的支数不同活动,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局部,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局部,为今后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最终,在这种嘉奖的开心气氛中进展全课小结。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机构。

依据教学的根本要求,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题,填分数。其次题是比拟分数的大小。第三题是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这几道练习题形式不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对学问的稳固。

这节课我采纳自我反思评价,师生相互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念、主动性,表达评价的多样性,发挥了评价的鼓励作用。板书主要是由我的书写和学生的作品组成的。突出重点,克制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四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在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又比拟抽象,学生承受起来比拟困难,不简单把握,特殊是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单元教材的核心,对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分数在小学教材中第一次消失,学生对分数很生疏,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力量还不成熟,还有肯定的局限性,学起来会比拟困难。

4、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和迁移类推力量。

(2)通过操作、比拟、推理、沟通等活动经受几分之一的熟悉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能自己制造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6、教具和学具预备

基于以上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我作了以下预备。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2张。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受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依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孙悟空、猪八戒的野餐图,让学生观看思索,怎样分食物才能让两人都满足?要求学生拍手表示每个人分到桃子、西瓜的个数,并且知道两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同时板书(平均分)。当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月饼个数的时候消失了问题,让学生经受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头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阅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环节:合作沟通,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展教学。

第一层次: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代替月饼,小组合作探究,每个人分多少月饼?用什么数表示?最终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协作课件演示,总结并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时机,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再引导学生在集体的才智碰撞中修正个体的思维,展现了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2、查找生活中的,让学生感悟数学学问无处不在。

3、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的,并展现学生作品,最终总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熟悉,丰富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分数供应思路和方法。]

4、推断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5、引导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

其次层次:熟悉几分之一

教师提问:熟悉了,你还想熟悉几分之一呢?任取一张纸,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这里安排小组沟通,然后动手操作,再展现局部学生作品,提醒课题,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最终从学生作品中选取不同图形的,引导总结出: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设计意图:再次供应给学生自主制造的时机,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学问,熟悉新的分数。]

第三层次: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92页例2,把握一个正方形的的不同折法,然后从91页主题图中发觉几分之一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不仅考虑到“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深化学问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根本练习: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局部。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重点,加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2、进展练习:

(1)通过不同的画面联想几分之一。巧克力一题,可以联想到、、,这是一块巧克力,也可以说是8块巧克力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从分一个物体到分一群物体的一个奇妙的过渡,为以后单位“1”的熟悉作了一个潜伏。

[设计意图:此题也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宽阔性、敏捷性等。]

(2)每局部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呢?明明是分成了3份,为什么是、呢?

[设计意图:再次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

(3)观赏短片,发觉分数。这是一个广告,其中一个男孩分出一半来给第9个小朋友。假如是平均分的话,这一半是谁的,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渗透了单位“1”发生转变,表示的分数也就不一样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根底。

[设计意图:此题与生活实际亲密联系,既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自我反思

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育了学生自主总结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学问的力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学问教育与素养教育得到完善的结合。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五

(一)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头,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根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根底。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及意义……

力量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看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力量。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受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加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育学生观看类比,分析推断的力量。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加,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一)情境导入

1。分数的产生

课件展现p60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答复:“在进展测量时,有缺乏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常常消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实行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现“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并说明这是依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的,并让同学举例说说生活中各种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比照任意切成两份的情形,让同学们意识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课件展现“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条线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忆已经知道的“分数“学问,使学生建立起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预备。)

3.创设情境

课件展现p61主题图,结合图中的5幅图分别说说1/4各代表的含义,并让同学们说说将这五幅图归类(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幅图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后两幅图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留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因此展现了下面的例题:

“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首先,课件展现6只熊猫,问学生:有几种分法,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分组争论,稍后请每组派出代表进展答复,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方: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6。也有可能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3。还有的同学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2。在同学们答复后,教师赐予准时的评价,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三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观看,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种分法是把6只熊猫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稳固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备的12根一样大小的小棒,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练习,你能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吗?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再依据学生的答复进展多媒体演示每种情形。

小结: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前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积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操作、沟通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育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3.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熟悉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可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刚同学们在平分12根小棒的时候得出了多种分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其中的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也会消失一些相应的分数。

(课件展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各局部的名称)除此之外,像这样的1/2,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三)稳固练习,加深应用

为了稳固学生对新学问的学习,课件展现几组练习:

练习一:看图形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的阴影局部:1/4,3/,8,5/9,5/6,并说明每组分数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用分数表示绿色局部,并说明把什么看做单位“1”。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表达学生自己构建学问、汲取学问、应用学问的过程。)

接下来出示课本p62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后,请同学答复,在学生答复完后,请同学分别说出1/2,2/3,3/4,4/5,5/6的分数单位,帮忙学生真正把握所学学问。

(四)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问?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反思: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问?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课后练习p63-64。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忙学生稳固所学的学问,也可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一)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二)设计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育学生观看思索和分析推理的力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稳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成学问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六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观看、比拟、发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展互化。

教学重点:

1、把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展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纳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觉、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究学问本质规律处适当赐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忙学生完成探究学问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看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识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觉,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准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进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觉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制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看思索: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觉。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索: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当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争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准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展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准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实行边学边练的形式,使学问得到准时稳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学问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熟悉。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展设计的。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七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实例,熟悉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比拟、合作、沟通,在从扇形统计图中猎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沟通、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熟悉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预备】课件、扇形统计图卡纸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法、直观法、引导法、归纳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观看发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安康饮食教育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膳食是什么意思?(日常吃的饭菜)从宝塔图中你知道我们每日需要那类食物最多?其次?接着?……最少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安康,同学们平常必需养成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熟悉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只含前两列)

(1)观看统计表,提问: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

(2)假如要能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统计表(添上第三列)

(1)师:假如再增加一栏,你知道增加这一栏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吗?(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3)师启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能不能清晰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