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来教学,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交换律提到结合律的前面进行教学,让交换律为结合律的学习服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景,而是直接从算式出发,让学生在观察算式、计算、反思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觉简单明确,单刀直入快速进入学习的重点。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这里着重通过具体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正式归纳出定律。对于定律只要求能表达得清楚没有错误,不要求一字不差地背诵,重要的是能根据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有步骤地观察、分析、比较,不但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便计算。长清区实验小学平安校区课堂教学评价表二年级课题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执教2016年3月25日项目权重评价要点等级评定ABCD教学目标(10分)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2、深挖教材,符合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15分)1、能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2、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注意本学科和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教学过程(30分)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用性强。√3、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个性。√教学方法(20分)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有探究性。√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教学效果(15分)1、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素质(10分)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引导学具操作。√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机智、调控能力强。√简要评语“猜想”是学生们最乐意办的事情。只要老师抛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样一句话,学生们就情绪高涨。这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搭积木中体会到有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总得分:A听课教师:徐峰说明:90分以上为“优质课”,75-89分为“良好课”,60-74分为“合格课”,60分以下为“不合格”。长清区实验小学平安校区课堂教学评价表二年级课题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执教2016年3月25日项目权重评价要点等级评定ABCD教学目标(10分)1、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2、深挖教材,符合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15分)1、能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2、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注意本学科和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教学过程(30分)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用性强。√3、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个性。√教学方法(20分)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有探究性。√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教学效果(15分)1、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素质(10分)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引导学具操作。√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机智、调控能力强。√说明:90分以上为“优质课”,75-89分为“良好课”,60-74分为“合格课”,60分以下为“不合格”。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因数位置得数相同。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5○10=10○5(3○6)○5=3○(6○5)。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索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否有交换律。我们这节课一起通过搭积木的游戏来探讨一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1.老师搭建了一个图形,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块小正方体吗?生回答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师:无论是4×3还是3×4都是求得什么?既然它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来连接。出示第二个图形,生说做法。师随意写个算式,你能想象的出是个什么样子的吗?这个图形如果行和列不断的增加,你还会求出它的总个数吗?引导学生说出a×b=b×a2观察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多指几名学生说,总结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板书3总结我们把这个定律叫乘法交换律二探索乘法结合律1.老师还搭建了一个稍复杂的图形,你们可以算出一个用了多少块小正方体吗?生答,师问:你先求得是什么?并板书我们改变一下,你还能列出算式吗?那我们把这个图形行、列和高也不断增加,你还会求吗?2.总结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总结板书: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乘法的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a×b)×c=a×(b×c)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证明乘法和加法一样,不仅有交换律也有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较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再比较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为了检验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我给大家带来几道测试题,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吗?1基础训练23页1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并说说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a×36=36×□78×□=b×□a×4×25=□×(4×25)125×(□×b)=(□×8)×□2你能快速计算出得数吗?5×13×217×50×225×6×4125×7×8太厉害了,下面我要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会算得这样快,有什么诀窍。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效果分析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就能获得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在巩固练习阶段,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课后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是研究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上也有所渗透,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力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1、利用旧知,大胆猜想。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大胆猜想,猜想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2、自主探索,猜想验证。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