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1030204目录COMPANY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2.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知识梳理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利分配制度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2.概况(1)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2)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知识梳理3.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知识梳理4.影响(1)前期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②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借助分封制开拓疆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的整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周文化的传播。后期:是导致诸侯分裂的重要根源。知识梳理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宗族内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家国合一,家国同构,血缘关系(兄弟)与政治关系(君臣)结合。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梳理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1.概念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2.内容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3.目的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4.实质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5.影响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6.瓦解四、西周的礼乐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知识梳理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受制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知识梳理权力中心——皇帝制度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制“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权至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位世袭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知识梳理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充分体现“家天下”。知识梳理地方行政制——郡县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掌管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定期考核政绩。知识梳理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有俸禄,无封地地方与中央关系很强的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导致地方的分裂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但容易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相同点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知识梳理(4)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巩固统一的举措(1)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3)统一文字、车轨;(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5)大规模移民等等。知识梳理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和完善。4.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赈灾救济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征。这都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5.专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力量,使人民的处境恶化,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秦朝从汉至元从明至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顶峰及衰落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知识梳理一、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知识梳理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知识梳理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4.政治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知识梳理(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皇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知识梳理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中央官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知识梳理(2)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知识梳理(3)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3.选官制度: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知识梳理三、隋唐时期的政治1.地方制度(1)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具二级制。(2)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又叫观察使)代表中央“察访善恶,举其大纲”,监察地方。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知识梳理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具体。(2)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加强皇权节制君权知识梳理3.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贵族子弟继承祖权官吏察坊推举品评官评定授官考试选官选拔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知识梳理四、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加强1.宋朝(1)二府三司制形成①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知识梳理(一)君主专制加强1.宋朝(2)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知识梳理2.元朝(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知识梳理(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朝(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措施①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梳理2.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梳理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政务繁多,疲于应付;导致明中后出现严重的太监乱政。皇帝吏户礼兵刑工宰相宰相制度的废除知识梳理1.目的:减轻皇帝负担,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时期发展阶段内容职责明太祖奠基设置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确立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明宣宗发展强化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明神宗顶峰阁权一度压倒部权—知识梳理项目宰相制内阁制地位“百官之首”,地位巩固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帝信任职权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无决策权,无属官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对皇权无约束力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知识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